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国的营养政策与行动计划及其效果分析

    作者:黄辉;张兵;杜文雯;张继国;王惠君;刘爱东;苏畅;王志宏;何丽;周蕊;王敏;张伋;翟凤英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解决了13亿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大众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成果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营养政策与营养行动计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改善,有必要对此进行客观的分析.

  • 北京地区居民叶酸膳食摄入量的研究

    作者:刘玲玲;张正;薛颖;李可基

    目的 评价北京地区居民叶酸膳食摄入现状,为今后的膳食干预指导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调查人数为3 664A.,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结合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中的食物叶酸含量,计算北京地区人群的叶酸撮入量.结果 北京地区居民平均叶酸摄入量为241.5±124.4 μg/(标准人·日),主要来源于蔬菜、谷类和蛋类食物;城区居民高于郊区居民;男性高于女性;大多数人的叶酸摄入水平只达到RNI的50%~65%;7~10岁组的叶酸撮入水平高,18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的摄入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北京地区多数居民叶酸膳食摄入量不能满足RNI,建议更多关注18岁及以上人群.特别是郊区居民和中老年人叶酸的膳食供给,必要时通过其他途径补充.

  • 含糖饮料加税政策国际进展回顾与思考

    作者:刘丹;翟屹;赵文华

    自人类发明糖以来,添加糖给我们带来了美味与享受,但是随着消费量的不断攀升,特别是含糖饮料的出现及广泛普及,少糖、减糖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WHO不断倡导对含糖饮料加税并在部分国家逐渐展开,旨在减少添加糖的摄入,阻止不健康的饮食和肥胖及其他疾病的经济成本.本文就近年来WHO对含糖饮料加税的建议及匈牙利、芬兰、法国、墨西哥、美国、南非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糖税进展进行回顾,并对含糖饮料加税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思考,为我国减糖决策提出建议及信息支持.

  • 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调查及饮食干预方法分析

    作者:薛芹;孙红;崔杰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开展饮食教育的方式,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某院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放自制营养知识调查问卷;采取分层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给予仿真食物模型联合食物交换份法进行教育,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通过KAP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掌握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了解食物交换份概念仅有3例患者(3.00%),了解脂肪含量较高食物的患者有53例(53.0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胆固醇分别为(6.09±1.35) mmol/L,(9.03±3.22)mmol/L,(6.22±0.76)%,(5.01±1.03)m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6.81±1.37)mmol/L,(11.65±3.12)mmol/L,(7.41±0.82)%,(5.41±0.9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647,-4.132,-7.526,-2.048;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与学历水平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因素。结论仿真食物模型联合食物交换份法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的效果,同时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饮食控制和营养知识咨询的指导工作。

  • 有针对性的情绪和饮食护理在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饶清菊

    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情绪和饮食护理在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有针对性的情绪和饮食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有针对性的情绪和饮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与管理

    作者:焦瑞霞;盖筱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近年来,我院重视孕期糖尿病的筛查,尤其对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孕前肥胖、高龄、孕妇低出生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族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态,血三酰甘油含量高等孕妇均为重点检测[1].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无糖尿病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使原有糖尿病的患者加重[2].

  •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258例饮食疗法效果观察

    作者:陆素飞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饮食疗法的效果.方法 对258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进行饮食指导及相关健康教育.结果 243例(94.2%)孕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饮食指导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耐量异常者的血糖.

  • 小学生营养午餐实际摄入情况研究

    作者:代旭;梁新新;田景丰;王良;朱文丽

    目的:评价小学生营养午餐中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实际摄入情况,为营养午餐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于北京市丰台区选取4所中等规模、提供营养午餐的小学,共调查2663人。采用膳食分析软件分析学校营养午餐食谱的营养素供给量,包括能量、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并与《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WS/T 100-1998)》(以下简称标准)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比较;根据学生午餐剩余情况,估算学生午餐各类食物的实际摄入情况,以及午餐主要营养素和能量的实际摄入量。以实际摄入量达到供给量标准的80%以及达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中推荐摄入量( RNI)的32%视为达标。结果受调查小学生中,6~8岁1131人,9~11岁1230人,12~15岁302人。相比标准,6~8岁谷类食物的供给量超过标准量,奶类供给为0,各年龄动物性食品的供给量均超过标准量,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供给量均不足;能量、蛋白质、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均供给不足。6~8岁和9~11岁谷类、动物性食品实际摄入量均超过标准量,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实际摄入量不足;12~15岁谷类、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实际摄入量均不足。不同年龄段谷类、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实际摄入量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中6~8岁各类食物实际摄入量达标率均高于9~11岁和12~15岁;9~11岁谷类、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实际摄入量达标率均高于12~15岁( P<0.05)。6~8岁铁、维生素C实际摄入量超过标准量;能量、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实际摄入量均不足;9~11岁和12~15岁各类营养素实际摄入量均不足。不同年龄段能量、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C实际摄入量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8岁能量、蛋白质、铁、锌、维生素C实际摄入量达标率均高于9~11岁和12~15岁;9~11岁蛋白质、铁、维生素C实际摄入量达标率均高于12~15岁(P<0.05)。各年龄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实际摄入量均超过DRIs中的平均需要量(EAR),而能量、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实际摄入量均不足。结论学生营养午餐的实际摄入量未能很好地达到标准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推荐标准,尤以12~15岁的学生显著。建议在政策制定时加强对供餐公司的监管力度,提高营养午餐的质量,同时学校应增加相关知识教育。

  • 中国临床营养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马方

    中国临床营养学科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文章回顾了中国临床营养的历史,指出了中国临床营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未来临床营养其主要工作内容、临床营养科人员组成及职责及对目前制约学科发展因素的解决方案等方面提出了中国临床营养发展展望.

  • 福建省居民膳食碘摄入量的研究

    作者:陈志辉;胡旻;林熙;吴佳妮;林曙光;林兆和;王木华

    目的:研究沿海省份福建省居民自全民食盐加碘以后膳食碘摄入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福建省按地理位置分为沿海城市、内陆城市、沿海农村、内陆农村4个不同地理区域,每个区域抽查3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抽取30户居民户,应用总膳食研究方法调查住户及其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在调查期间所摄取的全部食物和饮水、调味品的品种、数量以及烹调方法、食谱。所消费的各种食物按谷类及其制品、豆类(含坚果类)及其制品、薯类及其制品、肉类及其制品、蛋及蛋制品、水产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糖及糖制品、饮料及水类、酒类、海藻类归为13类。通过食物样品聚类、采集、使用碘盐烹饪与制备、检测分析等步骤,根据测定的各种膳食样品的碘含量与4个区域标准人(成年男子)每天食物消费量,计算4个区域和福建省成年男子膳食碘摄入量。结果共调查359户居民,在调查3 d内有食用过海藻类食物的有69户,占19.2%。不同地理区域成年男子的日食盐摄入量分别为沿海城市4.5 g、内陆城市5.8 g、沿海农村7.5 g、内陆农村12.3 g。福建省成年男子膳食碘摄入量为343.8μg/d,其中沿海城市、沿海农村、内陆城市、内陆农村分别为234.4、347.1、328.4、465.3μg/d;若未食用海藻类食物则膳食碘摄入量为239.7μg/d,其中沿海城市、沿海农村、内陆城市、内陆农村分别为137.5、253.6、200.3、367.4μg/d。膳食摄入碘的主要来源依次为蔬菜类(33.2%)、海藻类(30.3%)、肉类(13.4%)、水产类(13.0%);未食用海藻类则膳食摄入碘的主要来源依次是蔬菜类(47.6%)、肉类(19.1%)、水产类(18.7%),3类食物对碘的贡献率占85.4%。结论食用加碘食盐情况下,福建省不同地理区域成年男子膳食碘摄入量总体上是适宜和安全的,不存在碘过量问题,碘盐是膳食碘的主要来源;沿海城市居民如果不食用海藻类食物,即使食用碘盐也面临碘缺乏的风险。

    关键词: 膳食 营养政策
  •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标准餐的建立

    作者:雷永芳;刘虹;张青松;陈镇燕;张冬林

    制定合理的标准食谱,可以减少因为饮食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保障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本中心研究者与营养师、配餐师调研影响标准餐的因素,力争在不影响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并让受试者有较好的进餐感受的前提下,建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标准餐.

  • 便秘患者饮食干预的疗效观察

    作者:

    目的 观察饮食干预对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观察受试者饮食干预前后的排便情况.结果 便秘者饮食干预15 d,自身前后比较排便次数明显增加(P<0.01),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饮食干预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 量化指导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艾莉;刘元琳;赵岚;于勇;武敏;田文华;苗青;侯冰;李敏;吴宪红

    目的 通过干预MS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方法 对156例MS患者进行量化饮食和运动疗法后,监测MS相关的危险因素变化.结果 量化干预MS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明显降低,腰围缩小.结论 掌握预防MS的方法 ,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2013年学校营养改善措施分析

    作者:张倩;王婷婷;甘倩;杨媞媞;邢青斌;潘慧;胡小琪

    目的 分析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营养改善措施,为更好地推广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699个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国家试点县均为常规监测县,从中分片抽取50个县(每个试点省1~3个县)作为重点监测县;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每个县分别从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抽取20%~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采用“县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学校调查表”收集县和学校的基本信息、补助金额、经费使用方式以及执行“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存的困难等.结果 2013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以学校食堂供餐(45.1%)和企业供餐(48.8%)为主,学校食堂供餐多采用“免费提供一顿饭”的方式(68.5%),企业供餐多采用“课间加餐”(99.9%)的方式.食品安全(70.6%)和学校食堂建设(68.5%)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各监测县面临的主要问题.除“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外,有12.1%的监测学校开展了地方营养改善,主要形式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87.7%).绪论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主要为“免费供餐”或“课间加餐”;试点县面临存在食品安全、食堂建设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县科学合理供餐指导.

  • 贵州贫困地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维生素D营养状况

    作者:刘怡娅;贺林娟;张晓琴;吴胜南;李忻;汪思顺

    目的 了解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部分地区中小学生膳食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14-2016年贵州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德江、普定地区进行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小学生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 从性别来看,2014-2016年德江、普定两地男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女生,维生素D不足率均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从学段来看,2014年小学生维生素D水平高于中学生[(20.71 ±6.03)(18.61±5.47) ng/mL],小学生维生素D不足率低于中学生(43.6%,5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4.51,8.69,P值均<0.05),2015年和201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地区来看,2014年德江地区学生维生素D水平低于普定地区[(18.48±5.68) (21.52±5.79)ng/mL],维生素不足率高于普定地区(56.7%,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5年和201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2016年,两地学生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50.70%,39.02%和35.56%,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2016年贵州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德江、普定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2014年和2015年得到明显提高,但情况仍不容乐观.

  • 重庆市贫困农村中小学食物及营养素供应情况

    作者:陈京蓉;熊鹰;王红;张克燕

    目的 分析重庆市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12个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食堂食物和营养素供应情况,为制定下一步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重庆市12个地区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小学和初中,共调查223所学校158 107名学生,通过记账法对2016年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进行调查,计算食物和营养素的供应情况.结果 粮谷类、蔬菜、鸡蛋、豆制品和牛奶供应情况较差,供应量偏低学校比例分别为51.12%,41.70%,88.79%,90.13%和99.10%,畜禽肉类和植物油的供应量偏高,偏高学校比例分别为71.75%和66.82%;能量、蛋白质、铁和锌的供应情况相对较好,供应量偏低学校比例分别为19.73%,17.94%,13.00%和13.00%;维生素A和钙的供应情况较差,供应量偏低学校比例分别为28.70%和30.94%;维生素C供应偏低情况严重,偏低学校比例为96.86%.小学和初中粮谷类、蔬菜、畜禽肉、鸡蛋以及能量、蛋白质和钙的供应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贫困农村学校学生膳食结构有待改善.要加强对学校食堂配餐人员的宣传和培训,保障学生合理膳食.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6年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倩;张晓帆;杨媞媞;李荔;潘慧;许娟;胡小琪

    目的 探讨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国家试点地区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校园牛奶的可及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计划”覆盖的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监测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每个县随机抽取不低于10%的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共8 235所学校.通过问卷调查2016年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有43.1%的学校供奶;九年一贯制学校、中部地区或县学校每周供奶频率较高(P值均<0.01).学校供应牛奶的形式为课间加餐的比例多,占32.5%;其次为早餐供奶(14.7%).在供奶的学校中,95.2%提供的是学生奶,小学、中部地区和村学校提供学生奶的比例较高(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乡镇/县学校、学校学生数少于350人、采用企业供餐、无法提供完整午餐或晚餐、学校食堂供餐次数多的学校供奶的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结论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校供奶比例较低,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村学生在学校供餐中对牛奶的可及性.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供餐模式学校2012和2013年食物供应比较

    作者:张倩;张帆;潘慧;甘倩;李荔;胡小琪;马冠生

    目的 评价和比较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供餐模式学生餐的食物供应情况,为推广合理的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记账法对2012年度3 910所和2013年度5 523所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年后,食堂供餐学校的粮谷、鸡蛋、豆制品和植物油(Z值分别为-5.766,-2.942,-8.182,-2.950,P值均<0.01),企业供餐学校的鸡蛋和牛奶生均供应量均有显著增长(Z值分别为-7.604,-8.018,P值均<0.01).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生均粮谷、蔬菜、禽畜、豆制品和植物油供应量高于企业供餐学校,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生均鸡蛋和牛奶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我国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年后,学校的食物供应量有普遍提高,不同供餐模式变化特点有所不同.

  •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寄宿生膳食行为及营养状况分析

    作者:徐海泉;张倩;李荔;张帆;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目的 了解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寄宿生的膳食行为与营养状况,为“计划”更有效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实施“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的每个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整群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然后从抽取的每个学校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2个班.按照统一的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采用自填“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学生基本情况与膳食行为调查表”收集学生就餐信息.结果 寄宿生每天不吃早饭的比例低于走读生(33.9%,37.7%,x2 =243.8,P<0.0l),每天就餐不足三餐的比例低于走读生(8.7%,11.8%,x2=66.7,P<0.01).寄宿生每天上午三、四节课感到饥饿的比例低于走读生(16.2%,16.9%,x2=102.9,P<0.01).寄宿生BMI Z评分(Z-scores for Body MassIndex)低于走读生(-0.30±1.10,-0.15±1.14,t =280.5,P<0.0l),超重/肥胖率低于走读生(8.0%,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5,P<0.01).结论 在“计划”实施地区,寄宿生就餐状况有所改善,但营养状况仍略差于走读生.

  • 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现状及改善建议

    作者:张倩;胡小琪;赵文华;丁钢强

    中小学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获得合理的膳食营养不仅为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提供物质基础,也为一生健康提供保障,逐步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受益终身.近年来,世界各国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都有所提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4年11月联合召开的第2届国际营养大会指出,1992年以来全球饥饿发生率下降了21%,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超重肥胖在内的各种形式营养不良仍然是各国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