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型 H1N1流感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学军;张庆;邢志俐;赵志伟;郑宏飞;张勃;张小葵;何权瀛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9~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06例甲型 H1N1流感患者的血清γ-GT结果,依据《甲型 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第3版)》将患者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危重症组,对各组γ-GT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组及重症组患者血清γ-GT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型H1N1流感的严重程度与血清γ-GT水平呈正相关(r=0.444,P=0.000)。结论血清γ-GT水平,是判断甲型H1N1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

  • 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黎丹;李革;李勤;龙江

    目的 分析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病例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发症和热程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 07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平均年龄是15.41岁,男∶女为1.37∶1.00.职业以学生(中小学)为主.95.43%病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平均为(38.68±0.62)℃,热程为0~19 d,中位数为2 d;18个其他临床症状中出现咳嗽、咽痛、头痛、乏力和流涕症状病例的比例相对较高.住院病例占所有确诊病例15.60%,1.44%住院病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不同的治疗类型是热程的危险因素,但出现并发症对热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热程、咳嗽时长和扁桃体肿大程度是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但咽痛对控制并发症有保护作用.

  •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27例疗效观察

    作者:段丽;黄成渝;江涛;贺婷;陈冬玲;李坤;钱妩燕;吴亚梅

    目的 观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2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8例),两组均使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7.5±2.5)d、(4.0±1.1)d]均短于对照组[(10.5±2.4) d、(5.6±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疗效优于单用奥司他韦.

  • 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各种呼吸模式探讨

    作者:余忠技;张嶂;王素芳;章瑛

    目的 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流)病毒肺炎患者使用不同呼吸模式对自身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机不同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A/C氧合为51.9±10.8;SIMV+PSV模式时的氧合为47.7±4.0.结论 在改善氧合方面SIMV+PSV模式与A/C模式之间无差异.

  •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1例在负压病房的护理管理体会

    作者:关萍;黎维芳;韩杉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变异后的新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1-3].由于其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染率可达50%,容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故在病房内的感染控制尤为重要[4],现将成功抢救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负压病房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 2005~2007年H1N1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及对金刚烷类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红茹;董玉萍;刘辉;卢晓芳;刘艳芳;高惠敏;齐顺祥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5~2007年两个流行期H1N1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及其对抗流感药物-M2受体阻滞剂的敏感性,为防治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流感监测哨点门诊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MDCK细胞分离病毒,血凝抑制(HI)试验鉴定病毒.随机对两个流行期30份H1N1亚型流感病毒提取核酸,RT-PCR扩增耐药相关M2基因片断并测序.DNAStar 6.0生物学软件分析耐药相关的氨基酸位点.收集2005~2007年度ILI监测数据,Excel软件处理数据.[结果]2005~2006年流行期分离流感病毒92株,H1N1亚型61.96%(57/92).2006~2007年流行期分离到H1N1亚型23.86%(21/88),H3N2亚型75.00%(66/88).两个流行期高峰分别在2005年12月和2007年1月.RT-PER扩增耐药相关M2基因片段25份,23株成功测序,M2蛋白变异主要发生在跨膜区第31位氨基酸,丝氨酸被天冬酰胺置换,耐药率73.9%(17/23).[结论]2005-2006年流感流行期以H1N1为优势株,2006~2007年流行期H1N1有流行,但以H3N2为主,两个流行期:H1N1、H3N2和B型同时并存.H1N1亚型流感病毒对金刚烷类药物有一定的耐受性.

  • 甲型H1N1流感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青锋;毕雷;尚鹏程;陈莲;陈敏;蔡琳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人抗流感病毒T细胞应答特征.[方法]分别在入院d 1、d 2和d 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流感病人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并计算CD4/CD8比值.同时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结果]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1410±438)个细胞/μl、(880±275)个细胞/μl、(490±252)个细胞/μl和(1.72±0.60).入院d l,流感病人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为(1099±519)个细胞/μl、(583±280)个细胞/μl、(415±222)个细胞/μl和(1.64±0.70),CD3+T细胞和CD4+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 2分别为(1628±735)个细胞/μ1、(886±374)个细胞/μl、(624±357)个细胞/μl和(1.65±0.7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显著高于入院d 1;d 4分别为(1690±613)个细胞/μl、(914±255)个细胞/μl、(646±252)个细胞/μl和(1.57±0.64),CD3+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年龄段的流感病人及男女间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病毒感染初期T细胞亚群的数量短暂下降,紧接着快速增殖反应.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亚型毒株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T细胞应答,CD8+T细胞应答更为强烈.T细胞应答强度在男女间、不同年龄段问无差异.

  • 郑州地区988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周卫敏;王业建

    目的 了解郑州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09年5月1日~12月30日收治确诊的98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546例,女442例,年龄0.4 ~7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咽痛,其他症状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体征有咽部充血及扁桃体肿大等.外周血WBC总数正常或偏低,单核细胞增多.胸部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炎、胸膜炎等.治疗首选奥司他韦,不良反应少见,可作为常规用药.本病预后良好,死亡率0.71%.危重病人多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常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但症状轻微,死亡率不高.

  • 2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周晓飞;周凤先;徐蓉;黄勃;杨铭;潘真真

    目的:进一步熟悉、掌握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某定点医院收治的2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输入性病例74例,其中境外输入57例;周边地区转诊病例15例,本土病例131例;男10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19.4±9.3岁;学生183例,占83.2%,以在校集中居住的初高中学生及大学生为多的聚集性群体发病为主,84.1%的患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人接触及感冒病人有明确接触史,潜伏期2.22±0.92 d.结论: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个环节控制难度大.

  •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的分布及水平

    作者:王淏;王敏;单志刚;张晓敏;陈锦艳;郑优荣;付涌水;张伟东;戎霞

    目的 探讨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水平,为研究广州地区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5年10~11月,采用年龄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的498例健康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其分为18~20岁组(n=150)、21~30岁组(n=210)、31~60岁组(n=138).采用微量病毒中和实验法测定献血者血浆中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并分别对不同性别及年龄段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及滴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98例健康献血者中,H1N1流感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3.6% (18/480);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4.6% (23/498),2种流感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6,P=0.425).156例男性献血者中,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6/156)和4.5%(7/156);342例女性献血者中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的率分别为3.2%(11/342)和4.4%(15/342).不同性别献血者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129、0.003,P>0.05).18~20岁组、21~30岁组和31~60岁组献血者H1N1流感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5.2%和0.7%;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5.2%和2.2%.不同年龄组献血者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4.961、2.705,P>0.05).18~20岁组、21~30岁组和31~60岁献血者H1N1流感病毒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38、1∶1.48和1∶1.05,平均为1∶1.32;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GMT分别为1∶1.62、1∶1.51和1∶1.19,平均为1∶1.44.3组献血者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4.887、2.702,P>0.05).结论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1N1和H3N2流感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较低,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 高危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认知调查分析

    作者:周凤先;徐蓉;周晓飞;黄勃;潘真真;黄晓秋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工作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选择救治甲型H1N1流感期间传染病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无记名自填式调查问卷.结果:全院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总体情况良好,认知的薄弱环节是对防护措施,尤其是一级防护和三级防护的认知;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认知程度不同,与甲型H1N1流感有接触的工作人员认知度高于其他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高年龄段(35岁以上)的医务人员认知度高于初级职称及低年龄段(3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结论: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全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

  • 2009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遗传特性研究

    作者:张文东;张富强;范泉水;张应国;邱薇;冯子良;郑颖;王双印;李刚山

    当人群体缺乏对某种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该病毒在人群中存在且能在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时,极易引起全球流感大暴发.历史上引起3次流感大暴发的流感病毒(1918年H1N1、1957年H2N2和1968年H3N2)(H或HA:hemagglutinin,血凝素;N或NA:neuraminidase,神经氨酸酶)全部或部分基因组均来源于动物流感病毒,特别是病毒HA基因终均可追溯到禽流感病毒.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结核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1例报告

    作者:赵海燕;朱晓琳;单可记

    2010年元月13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该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肺结核,现将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 清解防感颗粒对流感病毒A/PR/8/H1N1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及肺脏保护作用

    作者:赵林涛;杨洁;陈静茹;申昕;宋延平

    目的:研究清解防感颗粒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A/PR8/H1N1)滴鼻感染小鼠制作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观察药物延长感染小鼠生命的作用以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变程度并评分,计算小鼠肺指数,比较组间肺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评分差异.结果:清解防感颗粒8g/kg、4g/kg剂量组可显著延长感染小鼠生命、降低死亡率,降低感染小鼠的肺指数,明显增加体重并降低小鼠肺部病变指数.结论:清解防感颗粒对小鼠感染流感病毒PR8有明显的死亡保护及肺脏保护作用.

  • 中医如何看待甲型H1N1流感

    作者:张万水

    1 甲流的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2009年3月中旬起,墨西哥和美国等地相继爆发流行人感染猪流感.此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一般1~7d左右,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

  • 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蒲丽萍;范妮娜

    自我市发现第1例甲型H1N1流感以来,我院采取紧急预防,控制措施,全面启动落实医疗救治应急管理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自2009年5~11月,共收治甲型H1N1确诊患者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定量分析在轻型与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吉茂礼;程涛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定量分析在轻型与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发热门诊就诊的70例H1N1亚型患者及30例普通甲流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甲型流感患者(甲型H1N1轻型组53例,甲型H1N1肺炎组17例和普通组30例)病毒RN A表达水平.结果:肺炎组白细胞总数与轻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分类则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病毒水平与轻型组以及普通组比较呈现显著上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型H1N1亚型肺炎组中,H1N1病毒表达水平与白细胞总数具有负相关性,而与中性粒细胞分类比率具有正相关性(r=-0.933,0.912,P<0.01).在ROC曲线分析中,以肺炎组和轻型组为因变量,结果显示咽拭子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水平的AUC为0.840(95%CI:0.674~0.903,P<0.01).结论:分析甲型流感H1N1病毒水平可以判断该疾病的状况,预测H1N1患者病情的进展并且为H1N1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 重配技术构建高产H1N1型流感疫苗病毒株

    作者:邵铭;宋绍辉;徐康维;刘书珍;廖国阳;李长贵

    目的 以经典重配技术制备高产H1N1流感疫苗病毒株.方法 以野生型A1/云南昆明/03/2009( H1N1)作为HA及NA基因的供体株,以WHO疫苗株A/Perth/16/2009( H3N2)作为高产基因供体株,共同感染SPF鸡胚,经抗H3及抗N2血清中和筛选法及终末稀释法筛选高产重配H1N1病毒.结果 获得一株重配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血凝滴度为1∶4 096,病毒滴度为7.8 lg EID50/mL,显示为鸡胚高产病毒株;血凝抑制结果为1∶1024,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结果为阳性,证明抗原性与野生株一致;基因测序结果表明重配株的HA及NA基因序列与野生株序列一致.结论 构建了高产重配H1H1流感疫苗病毒株,并应用经典重配技术建立了制备高产流感疫苗病毒株的技术平台.

  • 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护理

    作者:金银环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345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护理,即加强病区管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345例病人病程1 d-10 d,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掌握甲型H1N1流感发生发展规律,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可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立山;吴嘉荔;李文峰;丁勇;陈伟;曹瑞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24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特点,提高对该病危重症病例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24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该病危重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提高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早期诊断.结果 24例患者均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男性10例,女性14例(其中孕妇3例,产妇1例),平均年龄(39.25±18.57)岁.其中7例患者存在基础疾病,4例患者为术后病人.14例患者经复查咽拭子,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时间为(12.4±5.7)天.经治疗,17例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平均为(11.2±12.1)天.24例患者中14例存在ARDS,2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水肿,2例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患者出现脓毒症.24例患者中除5例患者放弃治疗外,有3例(15.8%)死亡.结论 大多数危重症患者就诊时流感样症状均不典型,临床表现及理化检查差异性较大,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多数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ARDS、肺水肿,进展快,死亡率较高.

344 条记录 17/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