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儿血清IL-17与IL-23水平测定及意义

    作者:陈勤;赵金华

    目的 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23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病儿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CVA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诊断标准的CVA病儿25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L-17、IL-23水平.结果 CVA组病儿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40、2.62,P<0.05).CVA组病儿血清IL-17和IL-23水平呈正相关(r=0.92,P<0.01).结论 CVA病儿血清IL-17、IL-23的水平均明显增高,血清IL-17、IL-23间具有紧密联系,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CVA的病理生理过程.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清BAFF及IL-17水平及意义

    作者:孙明姝;王新云;张云清;韩丽;李华

    目的 探讨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SLE病人48例,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BAFF和IL-17的水平.结果 SLE组血清BAF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256,P<0.05).SLE组血清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4.004,P<0.05);且SLE初治组IL-17水平高于经治组(t =3.625,P<0.05);有狼疮性肾炎组IL-17水平高于无狼疮性肾炎组(t=3.357,P<0.05).SLE组血清BAFF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 BAFF及IL-17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且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SLE病人血清BAFF水平可以作为观察疾病活动的指标;血清IL-17水平可以作为预测狼疮肾炎的指标,并有望成为狼疮肾炎新的治疗靶点.

  • 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病儿外周血Th17细胞功能影响

    作者:孙莹;周娟;张秋业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病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17(Th17)亚群功能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2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病儿为研究对象(哮喘组),另选17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无菌条件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体外培养.哮喘组应用不同浓度阿奇霉素(0、0.1、1.0、10.0 mg/L)干预,对照组无阿奇霉素干预.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水平.结果 哮喘组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965、2.796,P<0.05);阿奇霉素浓度为10.0 mg/L组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3水平低于0 mg/L组和0.1 mg/L组,差异有显著性(F=2.979、3.695,q=2.908~4.647,P<0.05),其他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哮喘组IL-17水平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0.64,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病儿Th17细胞功能亢进,高浓度阿奇霉素可抑制哮喘病儿Th17细胞功能,可能与IL-23水平降低有关.

  • 复方甘草酸苷对HSP病儿Treg和Th17细胞功能影响

    作者:肖静;刘娟娟;张秋业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HSP)病儿Treg和Th17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9例HSP病儿,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20例和糖皮质激素组19例,以2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采集受检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结果 HSP病儿急性期外周血IL-17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6.58,P<0.01),而血清IL-10、TGF-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方甘草酸苷组和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清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9.27、9.41,P<0.01),前者降低幅度低于糖皮质激素组(t=3.06,P<0.05);糖皮质激素组治疗后血清IL-10、TGF-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80、3.64,P<0.05),而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显著降低HSP病儿外周血Th17细胞功能,但对调节性T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

  • 胃癌病人血清中IL-17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周长宏;孟欣颖;马健

    目的 了解胃癌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50例胃癌病人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结果 胃癌病人术前、术后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分别为(8.51±2.68)和(7.31±2.57)n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F=77.47,q=16.81、12.92,P<0.01).血清IL-17浓度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胃癌病人血清中IL-17升高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 IL-17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华龙;蔡常春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含量的变化及其在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心脏移植术式建立大鼠移植模型.实验组取15只SD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 大鼠,对照组取15 只Wistar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大鼠.实验组于术后第1、3天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处死大鼠取血和供体心脏,对照组于术后第1、3、8天获取标本(每次5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含量,心脏经过固定和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果 实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平均发生时间为(7.8±2.9)d.实验组中术后第3天和排斥反应发生时血清IL-17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126、-11.043,P<0.05);排斥反应发生时IL-17的含量较术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增高(F=15.113,q=3.72、5.21,P<0.05). 对照组术后第1、3、8天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07~0.097,P>0.05).实验组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脏排斥反应病理分级为 4 级,对照组为 0 级.结论 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 5 d 血清 IL-17 水平已明显升高,排斥发生时达高峰,监测血清 IL-17 的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方法.

  • 白细胞介素17调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关系的研究

    作者:许昕;李庆山;朱志刚;程桂萍;易芳;余碧珍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的Th1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小鼠,分析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BALB/c小鼠脾来源的CD4+CD62L+T细胞,加入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6体外培养Th17细胞,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DLBCL细胞株SUDHL-4传代培养后接种到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建立DLBCL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分为Th17细胞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20只),实验组荷瘤小鼠接种Th17细胞,对照组注射0.9%NaCl溶液.分别于预实验得到的小鼠肿瘤中位发病时间和小鼠中位生存时间处死半数小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肿瘤组织IL-17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HCⅡ的表达.结果 DLBCL小鼠肿瘤中位发病时间为8d,中位生存期为28d.Th17细胞接种后IL-17表达水平[(11.93±0.56)pg/ml]较对照组[(9.82±0.26)pg/ml]升高(P< 0.000 1),随着肿瘤病程进展,IL-17表达水平降低[(9.53±0.18)pg/ml](P< 0.000 1);Th17细胞接种后MHCⅡ阳性细胞比例[(69.13±0.36)%]较对照组[(42.59±0.12)%]升高(P< 0.000 1),随着肿瘤病程进展,MHCⅡ阳性细胞比例降低[(54.63±0.45)%](P< 0.000 1).IL-17与MHCⅡ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9,P=0.000).结论 IL-17可上调DLBCL小鼠肿瘤组织MHCⅡ表达,且随着肿瘤病程进展,MHCⅡ表达下降.MHCⅡ表达水平可作为DLBCL疾病状态的判断指标,而其正向调控因子IL-17表达水平的上调会影响DLBCL的疾病进程,联合检测IL-17和MHCⅡ表达水平对判断DLBCL疾病状态及进程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 利妥昔单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体外实验

    作者:钟伟杰;李庆山;许昕;朱志刚;邓家德;凌艳英;杜庆华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体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DLBCL初治患者(DLBCL组)20例和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20名,每个对象分别采集4份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按照培养条件的不同分成4个亚组:空白组(A亚组)、加入利妥昔单抗组(B亚组)、加入利妥昔单抗和血清组(C亚组)和极化组(D亚组)[加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培养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亚组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D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分别为(17.12±4.90)%、(45.735±10.012)pg/ml,均高于A、B、C亚组(P<0.05),A、B、C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A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为(0.69±0.24)%、(6.012±1.312)pg/m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A亚组的(2.43±0.61)%、(8.217± 1.681)pg/ml(P< 0.05);在与利妥昔单抗一起体外培养后,DLBCL组中B、C和D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2.34±0.48)%、(2.31±0.53)%和(16.92±4.81)%,IL-17水平分别为(7.944±1.538) pg/ml、(7.957±1.533) pg/ml和(44.417±9.881) pg/ml,均高于A亚组,且D亚组明显高于B、C亚组(P<0.05).B、C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实验证实,DLBCL患者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比例低于健康人,利妥昔单抗作用于DLBCL患者外周血PBMC后可升高Th17细胞比例.

  • 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外周血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

    作者:任思楣;陆红;闫颖;王海飞;谢波

    目的 探讨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外对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名健康人BMSC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传代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IL-17;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的健康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 AML患者BMS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后,上清中IL-17表达水平为(292.32±37.25) pg/ml,与健康人BMSC与PBMC共培养上清中的IL-17水平[(169.64±17.47)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LL患者的BMSC与PBMC共培养后,上清中的IL-17表达水平为(159.89±23.71)pg/ml,与健康人BMSC与PBMC共培养上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ALL和AML患者BMS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体系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0.13±2.19)%、(13.77±4.04)%、(21.53±5.05)%,AML患者与健康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患者与健康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BMSC促进外周血CD4+T细胞分化产生Th17细胞,AML患者BMSC可能在免疫抑制调节中发挥作用.

  • 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钟伟杰;李庆山;陈钊;邓家德;凌艳英;杜庆华;朱志刚

    目的 了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初治患者31例,化疗后患者60例(RCHOP组29例、CHOP组31例),以20名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1、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 初治组和CHOP-完全缓解(CR)组Th17细胞比例、IL-17、IL-21、IL-23水平分别为(0.67±0.21)%、(5.929±1.342) pg/ml、(130.632±17.945)pg/ml、(51.681±9.808) pg/ml和(1.07±0.37)%、(6.526±0.538) pg/ml、(132.119±7.700)pg/ml、(50.245±7.668) 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53 ± 0.63)%、(8.435±2.031)pg/ml、(149.265±12.316)pg/ml、(55.303±7.778) pg/ml(P<0.05);初治组TGF-β水平为(370.615±98.444)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1.895±73.365)pg/ml (P<0.05).RCHOP-CR组Th17细胞比例、IL-17、IL-21、IL-23水平分别为(2.38±0.59)%、(7.724±0.780) pg/ml、(148.412±7.355) pg/ml、(55.668±7.532) pg/ml,均高于初治组和CHOP-CR组(P<0.05);RCHOP-CR组TGF-β水平为(283.904±59.223) pg/ml,低于CHOP-CR组的(341.481±95.597)pg/ml(P< 0.05).结论 Th17细胞可能与DLBCL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IL-23水平降低和TGF-β水平升高可能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利妥昔单抗可提高DLBCL患者Th17细胞比例,且与化疗效果有关.

  • 姜黄素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大鼠肝组织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凌飞;杨波;王晓光

    目的:研究姜黄素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大鼠肝组织的作用,探讨姜黄素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制作大鼠AOSC 模型,姜黄素组为阳性对照,比较肝功能血清学指标,采用RT-PCR 法检测IL-17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AOSC 组肝组织外周血ALT、AST指标明显高于姜黄素干预组(p<0.05); RT-PCR 结果提示AOSC 组肝组织、姜黄素干预组IL-17mRNA 的光密度比值为1.79 士0.21、0.78 士0.18.结论:1、姜黄素对AOSC 并发肝组织损伤可能有保护改善作用;2、织中存在着IL-18mRNA 的过度表达,并与肝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18在 AOSC 并发肝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IL-17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

    作者:钟春林;张辉

    目的:研究IL-17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于邵阳市中心医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8例(MM组)以及在医院体检的健康患者29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技术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IL-17.结果:MM组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Ⅲ期>Ⅱ期>对照组(P<0.05);MM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血清中IL-17水平普遍降低(P<0.05).结论:IL-17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的临床转归都密切相关,为临床诊疗多发性骨髓瘤提供了新的方向.

632 条记录 32/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