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D4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作者:王帅;王银萍;郝彦勇;郑彦

    目的 观察CD4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各种临床因素、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诊断的DLBCL8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0的表达情况,并且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特征、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应用统计软件对CD40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各临床因素及CD40与总生存期关系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CD40阳性的DLBCL患者具有年龄低、临床分期早、结外受累数少、国际预后指数(IPI)小、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小的特点.但在性别与发病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141和0.729).CD40阳性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阴性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的预后与CD40表达、年龄、ECOG评分、IPI、结外受累数、乳酸脱氢酶(LDH)值等密切相关(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免疫表型CD40阳性的患者对比同种免疫表型组都具有更好的预后.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CD40表达同免疫分型、ECOG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案与预后密切相关(均P <0.05).结论 CD40可以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指标,CD40阳性提示预后较好.

  • bcl-2蛋白及分类模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

    作者:李敏;刘翠苓;王小燕;薛学敏;高子芬

    目的 探讨bcl-2蛋白表达以及Hans、Chan及Muris分类模型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提示意义.方法 收集常规及会诊的237例DLBCL患者病例,对其石蜡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检测Ki-67、CD3、CD45RO、CD20、CD79a、bcl-2、bcl-6、CD10、MUM-1、GCET-1、FOXP-1的表达.使用Hans、Chan及Muris分类模型进行分组并结合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131例,女性106例,平均年龄52.6岁.淋巴结发病为常见(31.6%,75/237),结外发病以胃肠道(45.2%,71/157)为多见.Ki-67、CD3、CD45RO、CD20、CD79a、bcl-2阳性率分别为96.4%(215/223)、0、14.5% (11/76)、99.1% (231/233)、81.7%(85/104)、61.5% (139/226),分类标志物GCET-1、CD10、bcl-6、MUM-1及FOXP-1阳性率分别为27.9%(43/154)、24.8% (57/230)、50.2% (116/231)、46.3%(105/227)、80.2% (142/177).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中位生存期为103.9个月,3年生存率51.3%(98/191).bcl-2阴性组预后明显好于阳性组(P =0.019).230例按Hans模型分组,95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组,135例为非GCB组,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181例按Chan模型分组,68例为GCB组,113例为非GCB组,GCB组预后明显好于非GCB组(P=0.031).218例按Muris模型分组,154例为Group1组,64例为Group2组,Group1组预后明显好于Group2组(P=0.023).bcl-2与Chan模型结合分组,bcl-2蛋白在非GCB组中表达明显增高(P=0.028),非GCB中bcl-2阳性表达组预后差,GCB中bcl-2阴性表达组预后好,不同分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人DLBCL以非GCB更为常见,bcl-2蛋白在非GCB组中表达明显增高.bcl-2蛋白表达、Chan模型及Muris模型具有预后提示意义,bcl-2结合Chan模型是目前临床上明确肿瘤细胞起源、提示临床预后的佳组合.

  • 胃肠道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作者:周军;夏春;沈勤;印洪林;张新华;石群立;周晓军;马捷

    目的 探讨胃肠道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urkitt淋巴瘤(BL)、特征介于DLBCL和BL之间不能分类型的淋巴瘤(DLBCL/BL)的组织学特点,及其临床病理参数、免疫组织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重点讨论c-myc抗体在胃肠道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特点,及预测其基因易位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54例胃肠道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观察分析并随访;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所有病例c-myc和部分病例的bcl-2的基因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myc、Tcl-1及CD38 3种c-myc基因预测抗体的表达;统计分析各临床病理参数间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基因易位预测指标c-myc进行准确性检验(ROC曲线).结果 54例胃肠道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包括49例DLBCL(免疫分型:生发中心B细胞型11例,活化B细胞型38例)、4例DLBCL/BL、1例BL,中位年龄56岁,男女之比为1.6:1.0,中位生存时间42个月,其中11例在97个月内死亡.组织学观察可见异型的大细胞弥漫浸润胃肠道壁全层,部分伴有核碎裂及星空现象(18/54).瘤细胞CD20、CD79a均阳性,CD43(4/54)、CD5 (7/54)、bcl-2 (26/54)、Tcl-1 (17/54)、CD38(15/54)部分阳性,CD3、CD30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40% ~ 100%.FISH检测显示部分病例出现bcl-2(1/19)和c-myc(4/54)易位,后者免疫组织化学c-myc均阳性(阳性百分数为80% ~ 100%).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行为状态、乳酸脱氢酶、国际预后指数、远处转移、临床分期、c-myc阳性百分数90%以上、c-myc易位在内的8个因素与预后相关,CD5阳性的DLBCL预后不良,其中乳酸脱氢酶、远处转移、c-myc易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ROC曲线显示c-myc抗体阳性百分数预测c-myc基因易位的佳阈值为75%.结论 胃肠道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预后受多方面临床病理因素影响;DLBCL(多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DLBCL/BL可出现c-myc易位,组织学上可伴有Burkitt样的形态学特征和Ki-67高表达,且该基因易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检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意义;较高的c-myc抗体阳性百分数有助于预测c-myc易位.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燕;肖立;朱雄增;卢晨;余波;范德生;殷于磊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免疫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Hans、Choi和Tally三种免疫学分型法则对148例华东地区DLBCL病例进行免疫学分型,比较三种法则的免疫学分型结果与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的关系,并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本组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及免疫学分型等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148例DLBCL三种法则分型结果得到的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亚型显著低于非GCB(non-GCB)/活化B细胞样(activated B-cell-like,ABC)亚型(P<0.05),其中Tally法则得到的GCB亚型数低.三种法则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的病例114例(77.0%),其中GCB亚型(19例,16.7%)亦显著低于非GCB/ABC亚型(95例,83.3%;P=0.000 1).80例有随访资料的病例三种分型法则所得到的GCB和非GCB/ABC亚型的5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及生存曲线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法则分型结果均显示原发于胃的DLBCL(primary gastric DLBCL,PG-DLBCL)的GCB亚型数倾向高于其他组别,PG-DLBCL的5年OS率及生存曲线也倾向好于其他组别.Cox多因素生存模型分析发现,年龄(HR=1.036,P=0.001)及分期(HR=1.997,P=0.000)对患者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及分期越高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然而三种法则分型结果均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 Hans、Choi和Tally三种免疫学分型法则均不能有效地对华东地区DLBCL进行预后相关分组.PG-DLBCL的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可能不同于其他部位DLBCL.

  • 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8例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

    作者:杨志蓉;毕成峰;张文燕;杨群培;刘卫平

    目的 观察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58例睾丸DLBCL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研究,包括形态学复习、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EB病毒编码小RNA(EBER) 1/2原位杂交以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58例睾丸DLBCL患者平均年龄62.1岁,中位年龄65岁.多数病程较短,51例(87.9%)就诊时处于临床Ⅰ~Ⅱ期;48例(82.8%)为单侧睾丸受累.12例(20.7%)伴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少有其他器官累及.52例(89.7%)病理形态学表现为中心母细胞样细胞在睾丸间质内弥漫性浸润,并浸润曲细精管.睾丸白膜受侵、血管浸润分别见于14例(24.1%)和10例(17.2%).Hans分型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为主(48/58,82.8%).缺乏EB病毒感染.所有病例行病变睾丸切除,35例(60.3%)接受了术后化疗和(或)放疗.随访率为82.8% (48/58),其中28例(58.3%)患者死亡;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5.7%、31.6%和27.6%.年龄>60岁、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高临床分期及未接受术后联合治疗者预后差.结论 睾丸DLBCL确诊时以局部病变为主,低临床分期,有一定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多为非生发中心型DLBCL,预后不良;术后联合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树突细胞标志物CD21的表达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利预后因素

    作者:姚伟凯;王银萍;彭芳;郑彦;邹亚斌;高静娜;刘雪力

    目的 观察CD2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明确、病例资料齐全的DLBCL患者的石蜡标本共80例,并且已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了肿瘤组织中 Ki-67、CD20、CD79a、CD3、CD43、CD5、cyclin D1 、bcl-2、CD10、bcl-6、GCET-1、FOXP-1和MUM-1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CD21的表达情况.分析CD21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各临床因素及CD21与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年龄≤60岁CD21+患者比例(64.0%,16/25)显著高于 CD21-患者(38.2%,21/5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CD21+患者的比例(52.0%,13/25)显著高于CD21-患者(23.6%,13/55);结外受累数<2个CD21+患者比例(68.0%,17/25)显著高于CD21-患者(41.8%,23/55);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2时CD21+患者的比例(68.0%,17/25)显著高于CD21-患者(41.8%,23/55);CD21+患者为GCB分型的比例(60.0%,15/25)显著高于CD21-患者(23.6%,13/55);CD21+患者因DLBCL导致死亡的比例(32.0%,8/25)显著低于CD21-患者(56.4%,31/5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影响DLBCL患者总生存期的临床病理因素中,年龄、ECOG评分、乳酸脱氢酶(LDH)值、结外受累数、IPI评分、CD21的表达情况、治疗方案和疗效与预后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LDH值、结外受累数、CD21的表达情况等因素与预后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CD21+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高于CD21-患者(P<0.01).结论 CD21+的DLBCL患者有发病年龄低,临床分期早,节外受累数少以及IPI评分小的特点.CD21+的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显著高于CD21-患者.CD21的表达情况、ECOG评分、LDH值、结外受累数等因素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CD21的阳性表达对DLBCL患者的预后更有意义.

  •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中 PRDM 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张兴艳;马志萍;崔文丽;陈瑢;古丽那尔?阿布拉江;苗娜;李新霞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组织中PRD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免疫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初步揭示该基因甲基化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初治DLBCL石蜡包埋组织10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2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20、CD10、bcl-6、bcl-2、PRDM1/Blimp-1、MUM1蛋白表达,根据Hans分型法分型。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法检测肿瘤组及对照组中PRD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试剂转染法介导的小干扰RNA转染OCI-Ly1( GCB型)和OCI-Ly3( ABC型)细胞系,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NA转染前后细胞系中PRDM1/Blimp-1的表达情况。单因素生存分析( Kaplan-Meier)法分析PRD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各临床特征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DLBCL 患者中, GCB 型27例(27%), ABC 型73例(73%)。 PRDM1/Blimp-1在DLBCL组阳性表达21例(21%),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广泛阳性(100%)。 PRD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组共有23例(23%),而对照组中均为非甲基化,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PRD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不同年龄段、性别、Ann 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国际预后指数、免疫分型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沉默表达siRNA转染细胞系,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RDM1/Blipm-1在转染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下降。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年龄≥60岁、功能状态( PS )评分3~4分、有B症状组DLBCL患者生存率明显较低。结论在DLBCL患者中存在PRDM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由其所致的PRDM1基因表达沉默或减少可能是DLBCL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体外沉默siRNA转染OCI-Ly1和OCI-Ly3细胞系,证实PRDM1基因在DLBCL中起到抑癌基因作用,PRDM1基因甲基化有望作为一个候选分子诊断标志物及可能的治疗靶点。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C-MYC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的相关性

    作者:于海;王慧;张娜;高素美;张云香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及与基因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首次诊断为DLBCL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组织标本中C-MYC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的情况,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6%(20/42);C-MYC 基因异常检出率为26.2%(11/42),其中基因易位检出率23.8%(10/42);基因扩增2.4%(1/42);C-MYC蛋白表达阳性与 C-MYC 基因易位有相关性(χ2=11.813;P=0.001);C-MYC 基因易位主要见于生发中心 B 细胞型(χ2=4.029;P=0.045).结论 C-MYC蛋白表达阳性(≥40%)与C-MYC基因易位有相关性.在DLBCL中,C-MYC蛋白高表达提示可能存在C-MYC基因易位.

  • MGMT在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史倩芸;冯潇;王建军;王璇;鲍炜;马捷;石群立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CNS-DLBCL )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 )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76例PCNS-DLBCL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化疗情况及生存时间进行随访。结果 PCNS-DLBCL 中 MGMT 蛋白表达率为67.1%(51/76),男性患者MGMT阳性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影响PCNS-DLBCL患者总生存期的临床病理因素中,年龄和病理分型与预后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65和0.069)。 MGMT 阳性且年龄≥60岁的患者行化疗后生存时间较短( P =0.022);老年化疗患者中,MGMT阳性患者预后明显差于阴性患者(P=0.044)。结论 MGMT蛋白表达在男性患者中较多见。在同样行化疗的条件下,年龄≥60岁的患者MGMT阴性较阳性患者预后好,MGMT蛋白表达对于年龄≥60岁PCNS-DLBCL患者的治疗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 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OCT4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陈燕坪;朱伟峰;陈丽芳;卢建平;何同梅;傅文达;许春伟;陈刚

    目的 分析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OCT4和SALL4等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联合应用OCT4、SALL4和CD20等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和DLBCL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8例睾丸DLBCL石蜡标本,光镜下观察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20、CD3、CD5、CD10、bcl-6、MUM1、Ki-67、bcl-2、c-MYC、OCT4、SALL4等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免疫表型的分析.结果 18例睾丸DLBCL中,肿瘤细胞弥漫强表达B细胞标志物CD20、PAX5,均不表达CD21、CD3、cyclin D1、SALL4、CD117及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3例表达CD5,16例表达bcl-2,8例表达c-MYC,7例同时表达bcl-2和c-MYC(7/18),Ki-67阳性指数40%~95%.根据Hans分类,18例睾丸DLBCL中,4例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其余14例起源于non-GCB型.2例(>50%以上肿瘤细胞)中等强度表达OCT4(2/18),且同时表达CD5和bcl-2,其中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高临床分期及CD5、OCT4表达预后差(P<0.05).进一步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CD5以及OCT4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少数睾丸DLBCL可以表达OCT4,应联合OCT4、SALL4和CD20等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避免误诊.OCT4与CD5、bcl-2等同时表达,提示表达OCT4蛋白的睾丸DLBCL的生物学行为更具有侵袭性.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C-MYC基因异常、蛋白表达及治疗方案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尹文娟;朱秀;杨海燕;孙文勇;吴梅娟

    目的 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PCNS)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其中bcl-6、bcl-2、C-MYC基因异常、蛋白表达及治疗方案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3例PCNS-DLBCL患者资料,对33例患者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以检测CD10、bcl-2、bcl-6、MUM1、MYC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6、bcl-2、C-MYC基因扩增及易位情况;利用单、双因素生存分析及 Cox 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3例患者,男女比为1.36:1.00,平均年龄56岁.20例为单发病灶,13例为多发病灶;12例累犯深部脑组织.所有患者接受部分或全部肿瘤切除,5例术后接受全脑放疗,9例接受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12例接受全脑放疗联合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7例未进一步治疗,8例患者在化疗时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按照 Hans 模型分类非生发中心型(non-GCB)27例(81.8%,27/33).25例(75.8%,25/33)bcl-2蛋白表达阳性,其中8例(24.2%)为高表达(≥70%),12例(36.4%) C-MYC蛋白表达阳性(≥40%),C-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者有6例(18.2%,6/33).EBER阳性率为10.0%(3/30).28例患者中检测到5例bcl-6基因异常;7例bcl-2基因异常;4例C-MYC基因异常,bcl-2、C-MYC基因同时发生异常("双打击")者2例(7.4%).13例患者发现脑脊液中蛋白升高, 10例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随访时间2~9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23.0 ± 3.7)个月,2年生存率为39.0%.单因素分析发现bcl-2蛋白高表达、MYC蛋白阳性、bcl-2基因异常是PCNS-DLBCL的不良预后指标,以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为良性预后因素,双因素分析发现bcl-2、MYC蛋白双表达及bcl-2、C-MYC基因双打击为PCNS-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发现男性、脑脊液中蛋白升高、C-MYC基因拷贝数增加为不良预后因素,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为良性风险因素.结论 PCNS-DLBCL中bcl-2、C-MYC基因双打击及蛋白双表达均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利妥昔单抗可使PCNS-DLBCL患者生存获益.

  • 异常表达CD56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健超;张文燕;丁文双;高立敏;严嘉琦;廖殿英;赵莎;刘卫平

    目的:探讨异常表达CD56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0例异常表达CD56的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ER原位杂交及IgH和Igκ基因重排检测。结果10例CD56+DLBCL,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46岁,均为结外病变,且消化道受累多见(5/10)。浸润的细胞以中心母细胞样细胞(7/10)为主,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可见凋亡(10/10)及肿瘤性坏死(4/10)。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分化抗原CD20、CD79α,同时表达CD56,Hans分型5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5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9/10表达bcl-6,Ki-67阳性指数高(60%~100%)。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D3ε、CD138和颗粒酶B。7例行EBER1/2原位杂交均为阴性。6例行基因重排检测,检出IgH及Igκ基因单克隆性重排条带分别为4例及3例。8例获随访结果,2例确诊后5~13个月死于疾病进展,6例经治疗后存活8~60个月。结论 DLBCL异常表达CD56少见,多累及结外部位,常伴bcl-6表达及较高增殖活性,患者对化疗反应敏感。 CD56在DLBCL异常表达的机制及预后意义尚不清楚,需积累病例进行研究与评价。

  • PRDM1基因失活对C-MYC的调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

    作者:张兴艳;马志萍;崔文丽;庞雪莲;陈瑢;王蕾;张巍;李新霞

    目的 研究PRDM1基因失活对C-MYC的调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作用,探讨其与免疫分型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DLBCL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10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20例.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20、CD10、MUM1、Ki-67、bcl-6、Blimp1、C-MYC、PAX5蛋白表达,根据Hans分型法进行免疫分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中PRDM1、C-MYC mRNA表达情况.单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从蛋白、mRNA水平分析 PRDM1/Blimp1及C-MYC与预后相关性.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OCI-LY1[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OCI-LY3(non-GCB型)细胞系,RT-PCR和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siRNA转染前后细胞系中 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00例 DLBCL患者中,GCB型27例(27/100,27.0%),non-GCB型73例(73/100,73.0%).Blimp1蛋白在肿瘤中阳性表达26例(26/100,26.0%),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阳性表达20例(20/20,100.0%).PRDM1 mRNA 高表达58例(58/100,58.0%),其中 GCB 型22例(22/27,81.5%),non-GCB型36例(36/73,49.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同时,在mRNA水平,PRDM1在不同免疫分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B症状、原发部位等临床病理参数表达有差异,C-MYC在性别、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血清 LDH水平之间表达有差异, PRDM1与C-MYC 具有显著相关性(χ2=7.648,P=0.006).沉默两个细胞系中 PRDM1基因后,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OCI-LY1细胞系中C-MYC基因和蛋白在转染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表达上调.结论 在DLBCL中PRDM1基因失活所致的C-MYC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DLBCL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证据.同时,PRDM1蛋白及mRNA和免疫分型相关,PRDM1 mRNA是提示不良预后的标志.

  • CD68、cyclin D 1蛋白和 bcl-6基因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梁晓杰;王晋芬;白纬;孙瑞芳

    目的:探讨CD68、cyclin D1蛋白表达及bcl-6基因重排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有详细随访资料的DLBCL患者石蜡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CD3、CD10、CD20、CD68、cyclin D1、bcl-6、MUM 1、SOX-11免疫标记,根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 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 non-GCB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检测bcl-6基因重排。应用统计软件分析CD68蛋白、cyclin D1蛋白、bcl-6基因、化疗方案及各临床因素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分别以GCB型、non-GCB型免疫表型和CHOP、R-CHOP化疗方案分组,比较疗效差异。结果105例患者中GCB 型19例(18.1%), non-GCB 型86例(81.9%),CD68高表达18例(17.1%),cyclin D1高表达36例(34.3%)。 bcl-6基因重排21例(21.9%),CD68高表达、cyclin D1高表达与bcl-6基因重排三者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Ⅰ~Ⅱ期、IPI评分0~2分、乳酸脱氢酶( LDH)<245 IU/L、GCB型、R-CHOP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较好(P<0.05),性别、原发部位与预后无相关关系(P>0.05)。 CD68、cyclin D1高表达、bcl-6重排者预后不良( P<0.05);分层结果显示GCB型或non-GCB型CD68高表达对比同种免疫表型组都具有较差的预后,non-GCB型时cyclin D1高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的预后不佳(P<0.01,P=0.02);治疗方案分层分析得出,在使用CHOP方案治疗时,CD68、cyclin D1高表达预后较差( P<0.05), R-CHOP 方案时, CD68、cyclin D1高表达与总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和0.168)。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CD68高表达(P=0.026)、cyclin D1高表达(P=0.003)及LDH高水平(P=0.005)为各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CD68、cyclin D1高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提示预后差,CD68、cyclin D1蛋白和bcl-6基因可以作为与DLBCL患者预后指标。

  • GCET2兔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初步应用

    作者:潘红阳;张昕霞;翁媛媛;周韧

    目的:开发制备GCET2兔单克隆抗体,研究其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兔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GCET2兔单克隆抗体;经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 IHC)、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鉴定其特异性;并用IHC法,检测GCET2与其他DLBCL诊断相关标志物( CD10、bcl-6、MUM1、GCET1、FOXP1、Ki-67和CMYC)在81例DLBCL、5例滤泡细胞淋巴瘤和2例Burkitt淋巴瘤临床样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GCET2(EP316)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生发中心B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组织和细胞系( Raji、Daudi和Ramos)中的GCET2蛋白;对81例DLBCL进行检测,GCET2的阳性率达到43.2%(35/81),明显高于其他生发中心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此外,CMYC高表达DLBCL样本在GCET2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样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5.2%(7/46)和2.8%(1/3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GCET2(EP316)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是一种敏感的生发中心B细胞标记抗体。 GCET2与其他分子标志物联用,可能有助于提高对生发中心B细胞型DLBCL的检测敏感性。

  • 具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的灰区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王磊;王维格;李小秋;郭晔;朱雄增

    目的:探讨具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中间特点的灰区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旨在深化对该类交界性B细胞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结果16例患者男女比为1.7∶1.0,平均年龄40.2岁。8例表现为外周淋巴结病灶,5例表现为纵隔受累。根据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将该组病变分为三种模式。模式1:4例,形态学上类似于CHL,但肿瘤细胞CD20弥漫强阳性;模式2:8例,形态学上类似于DLBCL,但肿瘤细胞异质性表达CD20、PAX5,同时表达CD30和/或CD15;模式3:4例,形态特点介于CHL和DLBCL之间,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表达CD20、CD30和CD15。11例受检病例中,6例肿瘤细胞表达EB病毒潜伏膜蛋白1。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对联合利妥昔单抗和CHOP( R-CHOP)方案的免疫化疗不敏感。结论通过描述三种常见的组织学模式,提出了具有DLBCL和CHL中间特点的灰区淋巴瘤的诊断标准。这类肿瘤外周型病变和纵隔病变的病理特点似有不同。目前对这组交界性肿瘤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患者预后较差。

  •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对bcl-2阳性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韩艳秋;任燕珍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 (R-CHOP)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对bcl-2阳性表达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为DLBCL的患者108例,根据化疗方案将其分成CHOP组(45例)和R-CHOP组(63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反应进行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法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R-CHOP组的完全缓解情况明显优于CHOP组(x2=7.013,P=0.010),且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R-CHOP组的总生存期较CHOP组明显延长(x2=5.066,P=0.02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方案的选择、年龄是否> 60岁、乳酸脱氢酶水平是否达正常值及是否完全缓解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P均<0.05).DLBCL患者bcl-2阳性表达占56.5%(61/108),其中CHOP组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完全缓解情况明显低于bcl-2阴性表达患者(x2=6.000,P=0.031),且bcl-2阳性表达患者中经R-CHOP治疗后其生存期明显优于CHOP组(x2=4.441,P=0.035). 结论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可明显提高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且能够改善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疗效.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B7-H4表达情况及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淑萍;童茵;倪万茂;沈丹;童向民

    目的:探讨B7-H4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164例患者,其中142例为DLBCL患者(DLBCL组),9例患者为正常淋巴结(对照组),13例患者为炎症性淋巴结(炎症组),对所有患者淋巴结组织进行样本采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7-H4蛋白表达,分析B7-H4在三组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将DLBCL组按照B7-H4的表达情况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其表达高低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在三组患者中阳性率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46,P<0.001)。与对照组相比,DLBCL组B7-H4表达水平较高,DLBCL组与炎症组相比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DLBCL组的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年龄(χ2=0.009,P =0.932)、性别(χ2=0.007,P =0.925)、临床分期(χ2=0.534,P =0.465)及结外侵犯(χ2=1.932,P=0.165)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患者中位随访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无论经联合或未联合利妥昔单抗的CHOP化疗,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P=0.557;χ2=1.001,P=0.317)。结论 DLBCL 患者的肿瘤组织中 B7-H4表达明显增高,提示 B7-H4的表达与DLBCL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 原发性甲状腺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的诊断学特征

    作者:冯强;王文洋;卜凡;李毅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DLBCL)的诊断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甲状腺DLBCL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甲状腺左叶可触及直径约6cm的结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铁蛋白372ng/ml,甲状腺激素检查均正常;彩超结果:左侧颈部及右侧锁骨上淋巴结显示;CT结果:右肺门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并钙化.病理学显示左侧甲状腺DBCLB-生发中心来源(Ⅱ期A组);免疫组化: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CD10、B细胞淋巴瘤6(BCL-6)、BCL-2、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MUM-1)、原癌基因c-myc均阳性,CD3、CD5均T细胞阳性,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均阴性,增生指数67(Ki67)约85%.骨髓活检及骨髓病理显示:CD10偶见阳性、CD20散在少量阳性、CD5偶见阳性、CD38偶见阳性、MUM-1阴性、BCL-6阴性、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阴性、Ki67定位差.流式结果未检测到明显免疫表型异常的淋巴细胞.结论 原发于甲状腺的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是少见淋巴瘤之一,依据常规病理免疫组化,结合B超等影像学检测手段对其进行准确诊断,是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乳酸脱氢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晓强;白林海;邢志华;张巧花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细胞免疫功能、临床分期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患者及20名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中sIL-2R及VEGF的水平,速率法测定血清中LDH的含量.结果 DLBCL患者血清CD4+、NK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68.62±12.82)%比(73.00±6.12)%,(14.28±7.93)%比(39.49±12.01)%,(1.03±0.84)比(1.45±0.28),均P<0.05].DLBCL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501.50±157.70) μg/L比(128.30±82.40) μg/L,P< 0.001],DLBCLⅢ~Ⅳ期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Ⅰ~Ⅱ期[(618.38±192.22) μg/L比(432.45±75.48) μg/L,P<0.05],DLBCL有B症状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有A症状患者[(616.50±183.03) μg/L比(441.52±103.48) μg/L,P< 0.01].DLBCL患者血清VEGF、LDH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304.03±163.05)pg/ml比(156.25±47.83) pg/ml,(300.74±300.91)U/L比(177.00±32.14)U/L,均P< 0.05].血清sIL-2R的高表达与CD4+/CD8+比值低相关(r=0.4635,P< 0.05),与血清高表达VEGF、LDH有相关性(r分别为0.447、0.448,均P< 0.05).结论 DLBCL高表达sIL-2R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内肿瘤负荷、疾病进展及侵袭过程密切相关.

9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