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八纲辨证谈表证的辨证施护

    作者:杨玉华

    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性质相反的证候.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基础,通过八纲辨证确定疾病性质,而表里这纲是指病位的深浅.外感病或热病的初期,如肺痈湿温麻疹等还有外证如疮疡 、肿毒、癣类等,病位在皮肤、肌肉、经络等部位者,均称表证,解表发汗是治疗表证的主要法则.表证的辨证,前人认为:"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因此容易辨别,但在临床辨证时必须与寒、热、虚、实结合起来,对疾病才能获得全面了解,以便定立恰当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 表证 辨证 护理
  • 用中药当防误区

    作者:孟怀东

    一、发热不能用补药中医临床有避免"闭门留寇"之戒,即在外感疾病早期,邪气未清之时,不得过早应用收敛药、补药,否则可使邪气未尽,滞留难去.具体讲,就是有表证之时,如发热、恶寒、出汗、头痛、肢痛腿酸、脉浮之时,不得用收敛药与补剂.就发热而言,有外感发热,有内伤发热.在内伤发热中,有虚有实,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若拘于"发热不能用补药"之偏见,则犯用药之戒.

  • 论葛根芩连汤并非表里同治

    作者:李宇铭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汤)治疗里热挟表下利,虽成<伤寒论>学界的共识,可是药物组成上看,单用葛根以解表,于理不通;再从<伤寒论>的原文分析,葛根芩连汤的相关条文并非兼有表证.关于葛根芩连汤证的病机,病本在上焦,属肺胃热盛,逼津下行,而葛根功效在于升津止利,配伍芩连更能治胃热呕吐,为葛根芩连汤补充了一个重要证候.后与葛根汤进行比较,可发现31至34条原文环环紧扣,辨证细致入微.

  • 白虎汤可否用于外感表证辨析

    作者:孙文斌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的要方之一,但是对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历来有不少争论,单是对于可否用于外感表证,各家所言咸然不同,这自然不利于临床应用.本文从医案实证的角度出发,阐明其可用于治疗外感,但是仅适于表里俱热之实证,而表虚、表寒与单纯表热证等均为其禁忌.

  • 桂枝汤及加减方辨析

    作者:王金成;王亚丽;刘莎

    通过表证、里证、表里证三证分期法,对桂枝汤及其加减方进行探讨分析。表证以风寒表虚证为主;里证以太阴病及内伤杂病为主;表里证遵“虚人伤寒建其中,实人伤寒发其汗”之原则,表里分治。不管表证或里证,桂枝汤及其加减方均是通过补益中焦脾胃,以达到解肌和营卫,化气调阴阳之目的。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主要治疗虚证,通过加减亦可用于表实证,或水饮里实证的治疗。治疗范围之广,是仲景其它方剂所无法比拟的。

  • 论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作者:樊建平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般认为其功能为解表蠲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之证。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文章通过对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相关条文和文献复习研究,同时结合临床应用小青龙汤的经验,认为该方主治证候未必定有表候见证。临床应用当以寒饮为患作为辨别方证的要点,不必拘于有无外感,凡与该方方证对应者,均可应用,亦常取得较好疗效。

  • 表证模型研究概况与展望

    作者:战晓玲;李沧海;姜廷良

    针对目前中医证候模型研究的整体不足和进展缓慢,立足本课题组对表证方证的几十年研究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新进展,综合梳理表证模型相关研究,拟在新型表证模型的建立方面寻找新的切入点.通过检索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查阅有关表证模型(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文献,按照造模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分析和总结,展现进展、不足和可能突破口;近年来表证模型在造模方法、方剂反证、方剂研究、生化表征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与临床联系不紧密、方证对应不理想、成模指标不一致、表证评定标准模糊等诸多不足;提出表证病理模型研究应突破原有的思想羁绊,大胆借鉴现代生命科学进展,努力建立多层次的、更加精细的表证病理模型体系.紧密结合临床加强模型研究,充分吸纳生命科学以及其他学科进展,建立多层次更精细的表证病理模型研究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核心命题,这关乎表证理论、解表方药及其临床实践的深入研究,也是面对日益严重的疫情下人民健康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为其他证候模型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伤寒论》太阴病表证之探析

    作者:纪立金

    论文从寒热、汗、脉象、四肢、二便等诸方面,结合<伤寒论>的有关条文,对太阴病表证期的症状特点与病理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辨析,以期提高对太阴病表证的辨识能力,并从中领悟到仲景对太阴病表证为什么只言"脉浮"的深刻含义.

  • 表证不等于外感病的初期

    作者:肖相如

    表证来源于《伤寒论》,是外感寒邪初期以恶寒为特征的临床证候.但是现在有些教科书将所有外邪(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都称为表证.表证的概念严重泛化和异化,不能正确指导临床,急需规范.

  • 统一表证分类,沟通辨证纲领:理论问难篇

    作者:刘英锋;吴科;黄波

    文章从诊断理论必须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出发,对现行的表证概念进行了系统剖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提出了可以贯通寒温杂病的表证界定及具体内涵,并对由此而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疑.

  • 统一表证分类,沟通辨证纲领:临证运用篇

    作者:蔡良俊;刘英锋;张莹莹;黄波

    文章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出发,在上篇对现行的表证概念进行修正与重新界定、中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温病条辨》丰富表证证治内容进行系统标定与列举的基础上,进一步例举亲身经治的15例有效病案(病种涉及低烧、痹证、头痛、鼻渊、鼻衄、紫癜、湿疹、咳嗽、耳疾、眩晕等),对六经表证的广泛性加以实践印证,具体彰显了运用和发挥这种大表证理论对于有效指导临床杂病的辨证论治具有实用价值.

  •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表证患者气味图谱研究

    作者:林雪娟;李灿东;吴青海;闵莉;郭峰;郑剑翔;黄俊

    目的:运用电子鼻技术探讨表证患者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特征.方法:选择表证患者(青年学生)114例和健康青年学生255名,运用基于薄膜型气体传感器阵列技术的医用电子鼻(Nanofilm-Enose Medical001)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以响应曲线的振幅和上升斜率作为曲线特征,分析表证患者及其寒热病性的图谱特征.结果:①表证患者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A、B、D、E、G、H的振幅和上升斜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学生(P<0.05,P<0.01).②表寒证和表热证患者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A、B、D、E、G、H的振幅均显著高于健康学生(P<0.05,P<0.01).③表寒证患者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A、B、D、G的上升斜率显著高于健康学生(P<0.05,P<0.01).表热证患者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A、B、D、E、G、H的上升斜率显著高于健康学生(P<0.05,P<0.01).④表热证患者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A、B、D、E、H的振幅和上升斜率均显著高于表寒证患者(P<0.05).结论:表证患者口腔呼气的气味较健康人浓烈,且表热证患者气味变化较表寒证患者更明显,本电子鼻能够较为敏感和准确地辨识表证患者口腔呼气的气味特征及其寒热病性,电子鼻技术的发展可为中医嗅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手段和方法.

  • 统一表证分类,沟通辨证纲领:方证列举篇

    作者:吴斌;刘英锋;黄波

    文章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出发,在上篇对现行的表证概念进行修正与重新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温病条辨》经典著作中的丰富表证证治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标定与列举,其中,伤寒病六经表证类31例;温病上、中、下表证类18例;杂病表里夹杂类26例,合计方证75例,远远超出一般教材所明确的表证种类,显示了统一表证分类对充分挖掘3大经典证治体系中的方证内涵及其运用规律具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 外感病初起运用解表法之源流及辨析

    作者:杨亚平

    解表法是通过疏泄腠理,透邪外出,解除表邪,治疗表证的方法.由于使用本法后常有汗出而解的效果,故其属八法中的"汗法".外感病初起,邪在卫表,当以解表透邪为第一要务,尽早祛除病邪,可减少外邪对机体的损害,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解表法所适应证治的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经东汉医家张仲景、清代医家叶天士、吴鞠通等发挥完善,从而构成完整的外感病初期的治法.为较全面地反映其历史源流及临床辨治,笔者试作讨论如下.

  • 从阳明表证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临床运用

    作者:钟鑫;刘英锋;张莹莹

    针对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临床各科广泛运用,但研究多停留在临床经验报道及实验药理探讨,缺少从理论高度加以总结提高的现状.文章从六经各具表里的眼光,将其主治定位于阳明之表,卫分风寒与营分湿热相兼之证,进而挖掘该方的组方规律、辨证要点,指导临床运用,并以小儿发热、慢性鼻炎、但头汗出等若干亲身验案加以实际展示及具体印证.

  • 论汗法的运用

    作者:徐长化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方剂学>).这指的只是汗法的一般用法,但汗法不仅用于表证,亦可广泛用于内伤杂病、陈年痼疾等.因为,用发汗以治疗疾病,一是顺正气驱邪外出之势,以汗祛邪.

  • 汗法非解表作用与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王付;庞玉琴

    汗法,是通过发汗而驱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发汗方药其性无论是寒,还是温,但其味辛则是共有之处,因其味辛而决定主治病证有其一般性与特殊性.其一般性是针对表证而设,是其主治的基本点;其特殊性是针对非表证而设,是其主治的扩大范围.<经方药物药理临证指南>说:"辛:主行,主散,主治病证与卫、营、气、血、津、液、郁、瘀的病理变化有关."在临床中若能以法用汗法治疗非表证,则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于此试将拙识略述于次,以飨同道.

  • 《伤寒论》温法的用药特点

    作者:黄海

    温法在<伤寒论>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后世医家普遍认为"伤寒法在救阳".<伤寒论>善于运用温法,从表证到里证,在所有六经病中,都有不同的温法,而不同阶段的温法,又各有其用药规律与特点.

  • 经方的半表半里阳证

    作者:冯世纶

    半表半里阳证概念半表半里证,亦和病位在表证、里证一样,而有阴阳两类,<伤寒论>所谓少阳病,即其阳证的一类,而所谓厥阴病,即其阴证的一类.

  • 表证及病位之我见

    作者:王凤仪;赵党生;王小荣;骆文郁

    表证是临床常见多发证,又是多种旧病和危重疾病的诱发证候,故有"万病皆从凉上起"之说.这里的"凉"就是感受外邪之意,一直以来深受临床医生的重视.

    关键词: 证候 表证 病位
134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