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06例肺结核病人耐药性分析

    作者:魏建华

    目的 了解肺结核病人初始和获得性耐药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间住院及门诊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406例,并应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对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定.结果 总耐药率60.8%,其中初始耐药率40.7%,获得性耐药率83.3%;总耐多药率29.6%,其中初始总耐多药率13.6%,获得性总耐多药率47.4%;耐多药率高峰在25-44岁青壮年.结论 我院肺结核病人耐药率高于我国南方城市的水平,特别是耐多药高峰在青壮年,应引起高度重视.

  •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药敏结果的分析

    作者:徐麟;罗维林;郝永存

    目的通过对166株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依赖利福平药物的菌株发生率及特点.方法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166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6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药物依赖判定:在含有结核药物的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程度和菌量,高浓度药物培养基≥低浓度培养基≥对照培养基.结果 166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菌110株,其中INH、SM、RFP在6种药物中耐药比例较高,而RFP高(49.4%);166株结核分枝杆菌共检出依赖菌26株(15.7%).结论药物依赖现象多发生自耐多药菌株.

  • 固原地区结核分子流行病学的特点

    作者:裴秀英;唐永瑞;王丽

    目的探讨宁夏固原地区结核分子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提取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vuⅡ切割、琼脂糖凝胶电泳和 Southern转印后,用荧光标记的IS6110 DNA序列中 245bp探针杂交,以核酸化学发光试剂盒探测荧光信号,比较各菌株指纹的IS6110拷贝数和带型,分析流行菌株的特点.结果固原地区流行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DNA指纹图谱带型相似,IS6110拷贝数较多.结论固原地区流行的结核分枝杆菌多态性程度较低,在基因上具较近的亲缘关系.

  • 依赖利福平分枝杆菌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徐麟;张丽玲;郝永存;罗维林

    目的探讨依赖利福平分枝杆菌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门诊及住院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筛选出一组依赖利福平分枝杆菌肺结核病26例,结合临床加以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多为青壮年,均发生于继发型肺结核,兼症多,合并糖尿病、慢性乙肝、慢性肺心病、银屑病、尘肺等,影像学表现为病灶范围较广,多为双肺,常伴有空洞和支气管狭窄;症状较重,体征明显,病程时间长;在药敏结果出来之前,含利福平的化疗过程中效果不佳,甚至于恶化.结论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再加合理的化疗方案,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治疗依赖利福平分枝杆菌的肺结核.

  • 结核分枝杆菌消毒进展

    作者:杨洪彩;黎唯;艾山江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ubereulois)引起的一种肆虐人类数千年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古老的传染病,也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当前世界上成年人传染病中主要杀手,是艾滋病重要帮凶,已对国际公共卫生构成严重挑战[1].目前全球结核病疫情有2大特点: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疫情居高不下,发达国家结核病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分枝杆菌 消毒 综述
  • 传统培养法和PCR法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阿米娜古丽·塔西铁木尔;胡昕;王晶;齐曼古力·吾守尔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种鉴定的传统方法与PCR法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的317份痰标本做罗氏培养,分别用传统培养法和PCR法进行鉴别菌种,随机抽出一部分进行测序(金标准),用金标进一步鉴定两种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传统培养法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55.68%、58.33%、54.00%,而PCR法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8.86%、50.00%、93.00%,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法,两者检测的总符合率为53.00%,检测结果间差异有显著性(x2-918.64,P=0.00).结论:传统培养法检测分支杆菌菌种的结果不符合临床检验要求,且所需时间长,而PCR法方便、快速,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分支杆菌菌种.

  • 10315例住院结核病人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刘艳;李君莲

    目的:分析10315例住院病人结核分枝杆菌菌型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结核病人标本7603例,用BACTEC MGIT960系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其培养阳性率、耐药率、菌型分布.结果:10315例结核患者中,做结核菌培养7603例,其中培养阳性有2563例,阳性率33.7%,其中人型结核杆菌2309例,牛型结核杆菌55例,非结核分枝杆菌199例,药敏试验2563例,耐药菌株1330例,总耐药率51.89%.结论:在分析10315例住院结核病人菌型分布及耐药方面,所检出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全部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

    作者:黄健;李勤

    左氧氟沙星是由日本1994年首先研制开发成功的,它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外消旋体氧氟沙星的光学异构体,其抗菌谱覆盖了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非典型致病菌和分枝杆菌.体外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右旋体的8~128倍.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骨髓、耳鼻咽喉等感染的治疗.临床资料表明它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能迅速分布到各组织,半衰期长,85%经尿液排泄.与其它喹诺酮类相比其毒性小,耐药性低,安全性好.其不良反应常见为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便秘、腹泻,其发生率较低,一般耐受性良好,此外有中枢兴奋,如失眠、头晕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左氧氟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文献资料进行归纳,现综述如下.

  • 结核分枝杆菌对4种注射用抗结核药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宋艳华;付育红;陆宇;马丽萍;李雪莲;高孟秋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结核病患者的药敏结果768例,初治组484例,复治组284例;其中,耐多药结核病(MDR-TB)组128例,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组92例.分别对Sm、Am、Km、Cm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并分析4种药之间的交叉耐药情况.结果 初治组Sm、Km、Am、Cm的耐药率分别为20.2%、6.6%、5.6%、2.7%;复治组相应4种药的耐药率分别为60.9%、34.2%、31.7%、16.5%,4种药的耐药率在初治组和复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MDR-TB组中,Sm的耐药率高于Km、Am、Cm(P<0.001).在XDR-TB组中,Cm的耐药率低于Sm、Km、Am(P<0.001).271株耐Sm菌株中,Km、Am、Cm的耐药比例分别为39.1%、32.8%、18.1%;耐Km、Am、Cm的菌株中分别有82.2%、76.1%、81.7%合并Sm耐药.129株耐Km菌株中,82.9%同时耐Am;117株Am耐药菌株中,91.4%同时耐K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129株耐Km和117耐Am菌株中,分别有38.8%和40.2%耐Cm,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60株Cm耐药株中,83.3%对Km耐药,78.3%对Am耐药,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m仍可以用于初治抗结核治疗,而Km、Am、Cm仍然是MDR-TB治疗的核心药物,Km和Am之间具有高度的交叉耐药性;Km和(或)Am同时耐药的菌株仍可以对Cm敏感,但是绝大多数的Cm耐药株对Km或(和)Am耐药.

  • 肺癌合并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仝丽;王庆枫

    目的 总结肺癌合并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结果、影像特点和预后.结果 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和痰细胞学检查诊断右肺鳞癌,痰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培养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接受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4个周期放弃进一步治疗,6个月后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肺癌合并脓肿分枝杆菌肺病临床特点与肺癌合并肺结核相似,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肺癌的进展.

  • 单中心结核性创面与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特点

    作者:荣美玉;贾赤宇

    目的 探讨单中心中结核性创面与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特点. 方法 2010年1月-2017年6月,将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结核性创面患者、44例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分别纳入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居住地、外伤史、创面形成时间、创面确诊时间、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年龄,创面部位,创面面积、窦道发生情况、换药次数、手术次数、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情况、痊愈情况,医疗费用来源,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自费负担各项费用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 结果 (1)除性别(x2 =0.019,P>0.05)外,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居住地、外伤史、创面形成时间、创面确诊时间、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35、27.651,t=7.252、16.131、4.663、7.416,P<0.05或P<0.01).(2)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年龄段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22,P>0.05).(3)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创面多见于胸部,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创面多见于下肢.2组患者创面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50,P<0.01).(4)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创面面积、窦道发生情况、换药次数、手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4、9.846、-15.426、4.663,P<0.01);2组患者行VSD治疗情况、痊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2、0.111,P>0.05).(5)结核性创面组患者中医疗费用来自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公费、自费及军队医疗者分别占48.8%(21/43)、7.0%(3/43)、39.5%(17/43)、4.7%(2/43),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中医疗费用来自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公费、自费及军队医疗者分别占59.1%(26/44)、4.5%(2/44)、29.5%(13/44)、6.8%(3/44).2组患者医疗费用来源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4,P>0.05).(6)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由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自费负担的各项费用中,诊疗费、药费、手术费、检查费、化验费、床位费及总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51、39.995、64.212、32.584、8.754、43.991、15.671,17.640、65.155、35.546、35.903、-4.329、3.344、12.984,P<0.01). 结论 相较于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结核性创面患者创面形成时间长、诊断及治疗难度大、住院时间长,创面多分布于胸部,常伴有窦道形成,医疗费用高;2组患者创面医疗费用均主要由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及自费负担.

  • 清创后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新西兰兔结核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张同威;汪毅平;贾赤宇

    目的 探讨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两兰兔结核性创面清创后愈合的影响. 方法 取32只3~4个月龄雌雄不拘新西兰兔,均于臀部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致敏,6周后于兔背部两侧注射浓度5×107集落形成单位/mL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菌液各0.5 mL,建立新西兰兔结核性创面模型.建模成功后,将32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长因子组、抗结核药物组、联合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后,生长因子组兔创面均匀涂抹重组牛bFGF凝胶(300 IU/cm2,每个创面约涂0.45 g);抗结核药物组兔创面采用6mL异烟肼注射液和0.15g利福平粉针剂混匀浸透纱布后覆盖;联合治疗组兔创面同前用重组牛bFGF凝胶均匀涂抹后,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浸透纱布覆盖;空白对照组兔创面仅用无菌纱布覆盖.各组隔日换药1次,至创面完全愈合.于术后即刻、7、14、21、28 d,肉眼观察创面大体情况,拍照并计算术后7、14、21、28 d的创面愈合率并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7、14、21、28 d,取创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 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情况.于术后21 d,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行微血管计数.于术后7、14、21、2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创缘羟脯氨酸含量.以上实验样本数均为8.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4组兔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即刻,4组兔创面基底水肿明显.术后7d,4组兔创面较前缩小,创面覆盖痂皮,水肿减轻,其中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组织更加红润.术后14 d,4组兔创面缩小明显,抗结核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均无明显渗出;生长因子组兔1个创面和空白对照组兔2个创面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术后21d,生长因子组、联合治疗组兔创面基本愈合,空白对照组兔有2个创面仍有脓性分泌物,愈合迟缓.术后28 d,4组兔创面基本愈合,空白对照组兔有2个创面红肿,难以愈合.(2)术后7 ~28 d,生长因子组、抗结核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兔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4、21 d,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抗结核药物组(P<0.05).术后7~28 d,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愈合率相近(P>0.05).(3)生长因子组、抗结核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兔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P<0.05),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抗结核药物组(P<0.05),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相近(P>0.05).(4)术后7d,4组兔创面组织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生长因子组、抗结核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组织可见少量上皮细胞生长.术后14d,抗结核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组织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组织上皮细胞增加明显.术后21 d,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组织结构完整,层次较为清晰;抗结核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兔创面组织新生上皮较薄,且空白对照组有炎性细胞浸润.术后28 d,4组兔创面组织皮肤组织完整,其中生长因子组、抗结核药物组、联合治疗组兔创面组织新生上皮较空白对照组厚.(5)术后7、14 d,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组织胶原纤维数量多于其余2组.术后21 d,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b)排列密集,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抗结核药物组Fb密度尚可,胶原纤维排列杂乱;空白对照组兔创面组织Fb和胶原纤维稀少.术后28 d,4组兔创面组织胶原纤维数量接近正常皮肤组织,其中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胶原纤维排列更加规则、有序.(6)术后21 d,生长因子组[(31.6±1.2)个]、抗结核药物组[(27.5±1.3)个]及联合治疗组[(32.8±1.6)个]兔每200倍视野下创缘微血管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22.3±1.7)个,P <0.05],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缘微血管数明显多于抗结核药物组(P<0.05),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缘微血管数相近(P>0.05).(7)术后7、28 d,4组兔创缘羟脯氨酸含量相近(F=0.916、1.752,P >0.05).术后14、21 d,生长因子组、抗结核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兔创缘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缘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抗结核药物组(P<0.05),生长因子组和联合治疗组兔创缘羟脯氨酸含量相近(P>0.05). 结论 彻底清创后局部单独应用bFGF或联合抗结核药物均可促进新西兰兔结核性创面的愈合,优于单用抗结核药物.

  • 戊二醛消毒应用

    作者:许敏光;解云虹;郭鸿燕;蒋勇

    戊二醛为无色或浅黄色略带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纯品在常温下可被空气氧化或发生缩合、聚合等反应.戊二醛早是由德国化学家Harries等人在1908年研究戊二烯臭氧氧化时首次制得的.戊二醛是仅次于乙二醛的重要的饱和直链脂肪族二元醛,是一种非氧化型广谱化学杀菌剂,对繁殖型的细菌、病毒、分枝杆菌、致病性霉菌和细菌芽孢有高度杀灭效果,因具有杀菌谱广、杀细菌芽孢效果可靠、杀菌作用受有机物影响较小、对金属腐蚀性小等特点,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尤其是内窥镜的消毒灭菌.

  • 结核分枝杆菌耐砒嗪酰胺pncA基因突变的检测

    作者:徐龙强;于红;孙冰梅;周本杰;张文卿

    目的 了解青岛市结核分枝杆菌(MTB)耐砒嗪酰胺(PZA)分离株pncA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耐PZA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BacT/ALERT 3D培养系统对25例MTB临床分离株进行常规培养和药敏检测,通过PCR扩增pncA全长基因,DNA序列分析检测pncA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25株MTB临床分离株有22株扩增出含pncA全基因的序列,进行DNA序列分析表明有6例发生了pncA基因的突变,突变发生在pncA基因29、349、428、533、539、541位的核苷酸,并导致PZA酶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结论 pncA基因突变是青岛市MTB临床分离株耐PZA的分子机制之一.

  • 48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段新亚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采用BacT/ALERT快速分支杆菌检测系统BD960行初培养,再用0.5%对硝基苯甲酸(PNB)鉴别培养基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再做罗氏固体培养基进行菌种培养鉴定试验.我院结核一病区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住院确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48例为病例组,对同期入院的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抽取120例为对照组,病史长的20年,短2年半;其中菌阴肺结核70例(58.3%),进行1∶2对比研究.

  • 马鞍山两次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洪颖;张魁;朱明;杨卉;贡秀云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2007年与2013年两次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药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对其进行抗酸杆菌涂片检查阳性者进行培养,阳性菌株开展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耐药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共检测63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药率为23.81%,2013年共检测127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药率为34.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0,P<0.05);耐多药率2007年为7.94%,2013年为1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结论 马鞍山市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药率有所上升,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 微流芯片技术在耐药株结核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胡忠义;丁元生;靳安佳;范小勇

    目的探讨微流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rpoB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根据rpoB基因为常见的三种突变形式(531 TCGTTG,526 CACTAC,516 GACGTC)设计引物,用于微流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同时与常规药敏试验和DNA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引物比例1∶5,杂交温度52℃,杂交时间10min为佳条件.在20株常规药敏试验为利福平敏感株中,微流芯片测出2株耐药株,并经DNA测序证实;而28株药敏试验为利福平耐药株中,1株微流芯片测定为敏感株,DNA测序证实为513位CAACTA突变.该法与常规药敏试验和DNA测序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3.8%(45/48)和97.9%(47/48).结论微流芯片技术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 龟型分枝杆菌切口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抗生素疗效观察

    作者:王恩礼;翁坤荣;吴文华

    目的建立龟型分枝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评价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用龟型分枝杆菌混悬液涂抹切口;将细菌混悬液直接注射于皮下组织.结果通过注射法即可建立满意的动物模型,药物治疗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龟型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应强调营养扶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时选择病灶切除术.

    关键词: 分枝杆菌 动物模型
  • 医院环境中分枝杆菌污染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施慧慧

    目的 选择医院以及周边环境中适合检测分枝杆菌的方法,为预防医院环境分枝杆菌传染提供有利的临床依据.方法 应用微生物采样法和平板沉降法对医院和周边环境中的空气、相关水体和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分别采用改良罗氏培养法和PCR-荧光探针法进行检测(博奥公司的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结果 在所选取的138个采样点中一共收集到236份样本,获得68份分枝杆菌菌株(28.8%),经分枝杆菌的核酸提取后检测,显示有65例非结核分枝杆菌,3例结核分枝杆菌.结论应用常规细菌培养检测法在医院以及周边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很低,但是应用PCR-荧光探针技术法提取核酸则能够在空调滤网、相关水体以及空气中检出分枝杆菌.

  • 全自动快速微生物培养检测系统在结核病诊治中的运用

    作者:刘子龙;杜绍华;姚顺坤;马光兰

    传统的细菌学检测方法简单、经济,易于推广使用.但是存在阳性检出率低,耗时长,难以标准化等缺点,更耽误了病人的诊疗时间.因此缩短检测的时间,提高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我院于2003年引进荷兰欧嘉隆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系统(简称BacT/ALERT3D).为了解该系统的临床运用价值,我们用BacT/ALERT 3D仪快速培养检测432份临床患者标本并与罗氏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544 条记录 77/78 页 « 12...7071727374757677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