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脑室穿刺引流加阿替普酶内注入治疗脑室出血

    作者:贾颐;张丽云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16例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系统出血10例,继发性脑室系统出血6例,脑实质损伤轻微.采用早期(发病后8小时内)行脑室穿刺引流加脑室内注射r-tPA(阿替普酶)溶解血凝块治疗.结果:经治疗后16例患者预后良好10例,中残4例,死亡1例(死于再出血,脑疝形成),并发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无植物生存状态.结论:脑室出血早期行脑室穿刺引流加脑室内r-tPA注入,与常规注入尿激酶相比,具备更强的溶解血凝块的作用,对脑室出血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r-tPA动脉溶栓治疗28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毕敏;马琪林;童绥君;黄远亮;高培毅;王拥军;王伊龙;廖晓凌

    椎基底动脉闭塞症(vertebrobasilar arterial occlusion,VBAO)有病情危重、进展快及预后差等特点[1].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惟一有效的疗法.本文回顾分析了厦门第一医院近年来应用r-tPA介入治疗28例VBAO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超早期r-tPA溶栓治疗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黄小惠;陈伟娟;姜绪红;邓桂芳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与相关的护理.方法 严格筛选合适患者41例,随机分为2组,21例进行溶栓治疗,并配合溶栓过程的监护;以20例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进行非溶栓治疗为对照组,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21 d按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ESS)评定,3个月时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脑出血发生1例,预后仍然良好.2组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在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溶栓中及24 h内注意并发出血倾向的观察,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功能.

  • 小剂量r-TPA与尿激酶溶栓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计达;沈洪

    1 临床资料 1997 年 8 月~ 1998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 75 例,随机分为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 36 例和尿激酶(UK)组 39 例,其中男性 63 例,女 12 例,平均年龄 (56.4±1.3) 岁.前壁范围 41 例,下壁范围 27 例,复合型 7 例,溶栓距发病时间 30 min 至 12 h.采用德国Boebringer Ingelheim公司生产的r-TPA和广东天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尿激酶(商品名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病例均有溶栓适应证.r-TPA静脉滴注 50 mg, 30 min 内滴入;UKTP静脉滴注 150~200 万 U, 30 min 内滴入.

  • 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作者:孟丽琴;朱明辉;钱雪松

    1 材料与方法对象为2005年3月~2009年5月期间诊断符合2001年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确定有溶栓治疗适应症及无溶栓禁忌症的36例住院患者接受r-tpA或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45~70岁,两组临床情况见表1.

  • 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所致颅内和非颅内出血事件研究

    作者:陈念;王平平;吴杨;李振海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目前已广泛用于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溶栓,其疗效已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但是出血事件也屡见不鲜.笔者联合国内4家医院从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90例,观察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并从中寻找原因,报告如下.

  • 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李欣;贺道华;王伟民

    目的评价艾立通(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股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超选择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r-tPA行溶栓治疗,其中3例病人采用血管成形术(PTA),并注入罂粟碱扩张狭窄血管.结果颈内动脉闭塞8例中6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大脑中动脉闭塞14例中13例完全再通,部分再通1例.椎基底动脉闭塞4例中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治疗后10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r-tPA溶栓治疗

    作者:许丹;段淏;张舒凤;孙晓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发病6 h内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共收集本院2001~2003年43例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其中32例经静脉溶栓,11例经动脉溶栓.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溶栓前后的NIHSS,ESS及ADL量表评分,根据3个月时的随访记录判断溶栓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结果静脉溶栓组和动脉溶栓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3%、90.9%;治愈率分别为27.6%、45.5%,溶栓后脑出血率分别为10.3%、18.2%,但由于动脉组例数较少,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 h内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低NIHSS的患者有较好转归.

    关键词: 溶栓 脑梗死 r-tPA
  •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

    作者:李蕊;吕凤兰

    2008年1月-2008年7月本科对发病6 h内的3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给予尿激酶(UK)或发病3 h内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

    作者:殷卫萍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的相关护理.方法 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22例首先予以r-tPA 0.9 mg/kg,1/10剂量静脉推注1 min,余量静脉滴注1 h进行溶栓治疗,溶栓24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10000 IU/d皮下注射,连续10 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结果 22例患者治愈15例,显效4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效果良好;在溶栓各个环节中护理技术配合与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溶栓中和溶栓24 h内出血倾向的观察,对于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极为重要.

  • MR灌注影像指导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

    作者:张艺丹;马琪林;童绥君;黄远亮;鲁丛霞;曲红丽;毕敏;高培毅

    目的 观察在MR灌注影像指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时效及并发症.方法 分别对15 例发病后3 h和12例3~6 h内头颅MR PWI/DWI不匹配≥20%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内r-tPA(0.9 mg/kg)溶栓治疗,治疗前后NIHSS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治疗后和随访期用Barthel指数(B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不同时间窗内的t-rPA溶栓静脉治疗后NIHSS的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明显,分别有1例出现皮下淤斑和梗死区渗血.结论 在MR的PWI/DWI不匹配≥20%的情况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3 h内和3~6 h内两个时间窗,用r-tPA静脉溶栓均安全有效.

  • 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

    作者:方淳;李明华;赵俊功;孙晓江;程英升;王武

    目的评价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共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前均行CT、MR 和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闭塞部位:M1段4例,M2段2例,M3、4段2例,A1、2段1例,颈内动脉2例, P1段1例,豆纹动脉1例,其他穿支2例.其中术前经DSA证实12例.溶栓治疗时间在发病后3~7 h,采用动脉内药物灌注和机械疏通相结合方法溶栓,另外经静脉术前和术后持续滴注r-tPA辅助.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结果 15例患者溶栓治疗中微导管和溶栓导管均到位满意,DSA所示闭塞段血管均有效再通.术后CT检查发现片状渗血2例,异位脑梗死1例.术后肢体功能即刻明显改善6例.临床观察3个月,症状基本完全恢复6例,较好改善7例,2例无明显改善;生活能力完全自理13例,有效率达87%(13/15),生活能部分自理者1例,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1例,无患者死亡.结论动、静脉结合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局部动脉内灌注和机械疏通有效结合以及术前各项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将有利于动脉溶栓治疗的进行.

  • 超早期r-tPA溶栓治疗脑梗死9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萍

    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在发病4.5 h内给予溶栓药物,目的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使局部缺血脑组织在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之前获得再灌注,以期迅速改善症状,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2009年6月~2010 年3月,我科采用r-tPA静脉内治疗超早期(4.5 h 内)脑梗死患者9 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孙海江

    目的 对比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01-2011-01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要采用基础治疗(低分子右旋糖苷、活血化瘀药物静滴1次/d,持续1~2周);实验组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具体为穿刺法加注射纤维酶原激活剂,将r-tPA 25万~50万U稀释于20 mL生理盐水中,后小心抽出导丝,经微导管注射稀释后的r-tPA,在30 min之内完成注射,每隔15~20 min复查血管造影1次,确保血管通畅,如果不通再注射25万U的r-tPA,确保r-tPA总使用量不超过75万U,治疗结束后8 h内对所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200 mg,1次/d,共1周.之后降低药量为100 mg/d,坚持持续使用.对照组静滴r-tPA,其余各项操作与实验组基本相同.结果 溶栓治疗前2组ESS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溶栓治疗后5 h、2 d、6 d实验组ESS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 三维诊断超声辅助的声学溶栓对猪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影响

    作者:冯骞;杨莉;邱世锋;李丹霞;吴赛珠;吴爵非

    目的 探索三维诊断超声辅助的声学溶栓对猪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16只高胆固醇喂养巴马猪,通过球囊损伤冠脉后注射新鲜血栓形成猪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声学辅助溶栓组(n=8)和对照组(n=8).声学辅助溶栓组予以三维超声加微泡空化辅助1/2治疗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处理30 min,对照组仅予以全剂量r-tPA处理30 min.观察两组治疗后闭塞前降支再通率及梗死心肌面积/危险心肌面积来评估缺血心肌灌注的恢复情况,分析危险心肌平台期平均声强度(A值)变化来评估微循环灌注情况.结果 治疗后声学辅助溶栓组闭塞冠脉再通率87.5%,对照组闭塞冠脉再通率37.5%,声学辅助溶栓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危险心肌区域微循环血流容积声学辅助溶栓组和对照组均明显提升[分别(110.92±12.87) dB至(193.78±10.15) dB,P<0.05;(108.24±10.94)dB至(141.42±28.31)dB,P<0.05),同时声学辅助溶栓组对心肌微循环血流容积观察组的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后声学辅助溶栓组梗死心肌面积/危险心肌面积(0.51±0.14)显著低于对照组(0.75±0.23) (P <0.05).结论 三维诊断超声辅助的声学溶栓能提高r-tPA对猪急性STEMI的溶栓效果,增强r-tPA对微循环血流的改善,并能减少-tPA的用量降低药物溶栓的出血风险.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罗东辉;张小宁;吐尔逊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0例发病6小时内静脉r-tpA溶栓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4小时NIHSS(National kstitutes of Health stmke)评分、3个月、1年的改良Rankin评分(Modifced Rankin scale),评价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0例病人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0~79岁,年龄中位数62岁.9例(22.5%)病人3小时内溶栓,31例(78.5%)病人3~6小时内溶栓.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变化大于4分者30例(75%),其中13例(30.3%)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改良Rankin评分0分).3个月和1年后完全恢复以及生活可以自理(改良Rankin评分<3分)分别为28例(70%),25例(62.5%),其中1例溶栓后完全恢复,11个月后再次发生大面积脑梗死亡.3小时内和3~6小时内溶栓的患者1年后完全恢复以及生活可以自理(改良Rankin评分<3分)分别为4例(44.4%)和21例(67.4%).2例(5%)溶栓后脑出血自行恢复.结论:脑梗死患者6小时内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1年的疗效与3个月的疗效相似.急性脑梗塞静脉r-tpA溶栓3~6小时与3小时内的疗效可能相似.

    关键词: 溶栓 脑梗死 r-tPA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