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集束化干预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损伤中的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叶荔;归青巧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损伤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肺损伤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死率、护理前后的肺损伤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前观察组肺损伤程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7d后及护理14d后,肺损伤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感染、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2周后病死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损伤中的干预效果理想,可有利于肺损伤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儿的病死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集束化干预在预防ICU苏醒期躁动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可;钱芳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预防ICU苏醒期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ICU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Riker镇静评分、麻醉恢复评分(PARS)情况,记录两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意外风险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拔除气管5 min、15 min、30 min时麻醉苏醒期Riker镇静评分、P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躁动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坠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脑外伤患者麻醉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瑞春;陈燕辉;滕清霞;曲双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集束化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分级评估、调整硼替佐米用药频率、用药剂量、改进注射流程、尽早使用神经保护剂等综合防治措施及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 集束化干预在提高初产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琴;张晓宁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提高初产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12月产科住院分娩的150例初产妇设为对照组,实施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将2014年1~6月产科住院分娩的150例初产妇设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 h、24~48 h、49~72 h、>72 h 母乳喂养始动时间和母乳喂养平均时间,干预前、干预后72 h 自我护理能力,出院前及出院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4 h、24~48 h、49~72 h、>72 h 母乳喂养始动时间、母乳喂养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干预后72 h 自我护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出院前及出院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集束化干预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强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效促进产妇及婴儿身心健康。

  •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宋朝丽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6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选择2010年7月~2011年1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2例为干预组,实施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

  • 集束化干预理念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研究动态

    作者:杨芳芳;王军伟;李萍;马媛

    随着重症监护室(ICU)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管广泛应用于危重病患者的输液、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创压监测、血液净化等,同时导管引起的感染也成为临床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加重医疗负担[1]。因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预防 CRBSI 亦成为当前 ICU 感染控制的首要任务。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集束化干预的理念,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并证实实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 CLB)能有效减少CRBSI。现综述如下。

  • 集束化干预对老年心脏术后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董玲玲;邹晓霞;冯丽莎;李天民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对老年心脏术后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实施集束化干预前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后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拔管期心率、血压、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的不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机械通气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监护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集束化干预可以降低老年心脏术后患者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但未能降低监护时间。

  • 集束化干预在ICU谵妄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旭敏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谵妄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患者按其入科后发生谵妄的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集束化干预组,分别于当日3h内、48h内、出ICU(转出或直接出院)前3h内,采用CAM-ICU量表进行谵妄评估分析,并将两组病人在谵妄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人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集束化干预组在出ICU前维持谵妄状态的患者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1);集束化干预组病人在ICU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缩短以及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束化干预能够缩短ICU患者谵妄的持续时间,并能减少谵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集束化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作者:董万里;郑丽娜;王海播;宋葆云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在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方法 行无创通气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时进行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6个月时,对照组生活管理评分[(29.01±3.77)分]、治疗管理评分[(20.01±2.98)分]、知识技能管理评分[(10.79±1.88)分]、心理管理评分[(11.08±2.16)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70.50±7.60)分]与干预前[(27.93±5.16)、(18.99±2.89)、(10.38±1.95)、(10.75±1.98)、(69.57±8.8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生活管理评分[(32.01±3.93)分]、治疗管理评分[(21.98±3.12)分]、知识技能管理评分[(12.35±2.05)分]、心理管理评分[(12.89±2.45)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75.90±6.15)分]均高于干预前[(28.99±4.98)、(19.48±2.74)、(10.43±1.87)、(10.43±1.82)、(70.25±9.17)分](P<0.05);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各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策略可提高行无创通气治疗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干预措施研究

    作者:张红娟;贾蕊;李鹏;孙明洁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是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P IC C可提供通畅静脉通道输入降颅压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等治疗,加强营养支持,以确保患者及时快速用药,改善机体应激状态。由于重症颅脑损伤初期应激状态明显,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显著,多种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入血、昏迷状态、进食差、电解质酸碱失衡等诸多因素,极易造成感染状态、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发中心静脉导管带来的感染[1‐2]。 T racie等[3]研究报道,美国医院每年发生20万例以上的院内血流感染,大约90%是由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CRBSI发生率是感染管理与临床治疗的重点。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 )一般是指对某种难治性临床疾患采用一系列有关联、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处理,共同实施某一项措施较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7]。研究提示,集束化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CRBSI的发生[4‐5]。PICC置管集束化干预的具体措施包括置管前准备措施、确保无菌屏障、强调手卫生、穿刺部位日常护理、患者教育。现将我院实施集束化干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报告如下。

  • 集束化干预对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控效果

    作者:高芳;吴艳艳;邹俊宁;范允舟;朱明;黄海燕;熊莉娟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对ICU医护人员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干预措施专题培训,并督导集束化干预的实施,比较实施前(2013年、2014年)与实施后(2015年、2016年)使用呼吸机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2013、2014、2015及2016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分别为24.60‰、19.74‰、17.28‰及15.09‰,呈逐年减少趋势.结论 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集束化干预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学勤;陈虹;王缘

    从多角度综合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的有效方法.提出目前PICC置管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但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也随之增加.集束化干预集合了具有循证基础的一系列护理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大程度地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 集束化干预对控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探讨

    作者:刘艳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6月ICU行机械通气患者62例为干预组,进行集束化干预,同时选择2011年1~6月ICU行机械通气患者5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气道护理方法.将2组的VAP例次感染率和千日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集束化干预后,ICU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集束化干预可有效降低ICU患者VAP的发生率.

  • ABCDE镇静镇痛策略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胡惠娟;黄国敏;区智凤

    目的:探讨ABCDE镇痛镇静策略对重症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转入ICU时间顺序对重症MV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镇静方案,观察组采用ABCDE镇痛镇静干预策略,收集并比较两组在干预前(T0)和干预后第I(T1),3(T2),5(T3),7(T4)天的呼吸力学参数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治疗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呼吸力学参数比较,观察组在T2~T4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动态顺应性(Cdny)及潮气量(tidal volume,VT)均较T0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其组内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预后各指标比较方面,观察组的MV时间、ICU停留天数明显缩短,28 d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BCDE镇痛镇静策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重症MV患者的气道压力,增加VT和提升肺部的动态顺应性,对于促进治疗预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集束化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研究

    作者:蒋家银;廖海艳;薛梅章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对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急性心梗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干预,依据自行设计的集束化干预程序实施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取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同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晶;邹浩然

    总结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操作人员、导管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导管的维护,穿刺部位的选择,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所患基础疾病的类型等,同时也与置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导管的固定、留置时间等密切相关.认为针对以上几方面采取集束化干预,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燕;张群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本院心血管外科的188例患者,按住院号尾数为奇偶数来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取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基于循证的集束化干预措施,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表,比较在住院期间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正确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医护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正确率从82%提高至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率从8.51%(8/94)降低至2.13%(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对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正确率,降低了发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清东;李继萍

    综述集束化干预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对集束化干预在ICU、外科以及其他领域方面的应用.目前集束化干预策略在我国主要应用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在外科等领域逐渐开展.认为我国集束化干预在护理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集束化干预的应用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集束化干预在预防肿瘤患者耐高压双腔P ICC堵管中的应用

    作者:郭菁;许文娟;沈翠玲;吴敏;杨雪芳;钱军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对肿瘤患者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堵管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集束化策略干预前置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32例,2014年8月~2015年5月开展集束干预策略后置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肿瘤患者36例,比较集束干预前后双腔耐高压PICC堵管发生率差异。结果集束策略干预前堵管率为40.63%,集束策略干预后堵管率降至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减少耐高压双腔PICC堵管的发生。

  • 集束化干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事件的效果

    作者:谭昆;韩颖;谭莉;陈茜;熊薇;赖晓全

    目的 调查某院眼科病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医院感染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年1—11月该院眼科病区发生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对病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及环境卫生学调查.调查2016年1—8月(督导前)和2016年9—11月(督导后)该病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通过ATP快速荧光检测仪对该病区医务人员手、常规诊疗仪器及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制定集束化干预策略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结果 2016年8月4日—9月17日共11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其中住院患者9例,门诊复诊患者2例;医务人员3例.仅采集到I病区2例患者眼部分泌物,经病毒学检测证实为腺病毒感染所导致.ATP检测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28.57%,环境物体表面合格率为34.38%.督导前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0.00%,督导后为7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3).督导期间裂隙灯、眼压计等公用检查设备消毒措施执行率76.64%.集束化干预策略实施后,眼科病房自10月中旬后几个月未再发现出血性结膜炎感染病例.结论 做好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仍是重要的感染防控手段,采取及时、可行的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有效的控制感染的暴发或流行.

145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