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琚国文;毛莉莉;刘春艳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有效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该医院ICU患者送检的血液和导管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27株,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3.74%和40.97%.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居前四位.同时存在真菌血流感染.革兰阴性代表菌株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代表菌株对呋喃妥因、利福平、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居首位的革兰阳性球菌,存在真菌感染,提示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神经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纪玉桂;杨春娜;刘雁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1 2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导管拔除后均进行导管培养及血培养.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5.31%,日感染率为10.42‰.置管时间>7d、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输注静脉营养液、年龄≥50岁、置管者年资<5年、患者体质指数≥25.0、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将增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缩短管道留置时间、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长时间持续输注静脉营养液、加强置管者资格培训、增强患者免疫力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 广东省护理人员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作者:吴伟勤;陈利芬;周雪梅;于瑞;范育英;何佩仪

    目的 :调查护理人员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感染预防的临床指引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广东省86家医院382名护理人员CLABSI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 :护理人员知识维度得分(110.59±18.98)分,达"良"水平;态度维度(97.88±4.68)分,为"正性态度";行为维度(85.46±10.61)分,为"正性行为".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医院等级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CLABSI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掌握情况良好,但不同等级医院、地区之间的护理水平仍有差距;应加强各地区医疗信息交流,平衡医疗资源,持续动态输液治疗护理培训.

  • 集束化治疗对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

    作者:窦琳;王宏飞;路玲;李寅;张坚磊;王勇强;高红梅

    目的:对集束化治疗实施前后医院ICU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进行监测,观察其CLABSI发生率的变化及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趋势。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入住IC U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研究,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为集束化应用前(第一阶段),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为静脉集束化治疗后(第二阶段)。比较两个阶段CLABSI的发生率以及病原菌分布的变化。结果纳入患者4801例,共243例发生CLABSI ,总发生率5.06%,其中第一阶段120例患者发生CLABSI ,发生率7.21%,第二阶段123例患者发生CLABSI ,发生率4.39%,不同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治疗可以降低CLABSI的发生率,在5年观察期间导致CLABSI的不同致病菌的构成比发生了变化。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酵母菌属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艳萍;荆新建;于增霞;魏娜;王斌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酵母菌属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277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酵母菌属类型,调查酵母菌属感染导管类型,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77株酵母菌属,2012、2013、2014年分离酵母菌属分别为64、88、125株,前3位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3.75%、42.05%、45.60%;25.00%、23.86%、32.00%;18.75%、12.50%、13.60%;2012、2013、2014年感染的酵母菌属前3位导管: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置管,分别占26.56%、31.82%、31.20%;20.31%、22.73%、21.60%;18.75%、19.32%、18.4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由低到高依次为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与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酵母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病因导管主要为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置管,临床上需针对病原菌类型、导管类型与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综合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作者:周宏;姜亦虹;沈黎;李阳;郑伟;韩方正;茅一平;康海全

    目的 了解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江苏省19所三级综合医院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监测,并对置管后的维护进行全过程管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CRBSI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RBSI的发病密度为3.82/1000导管日,调查时间段中后三个季度CRBSI的发生率分别为2.55%、3.30%和2.99%.明显低于监测开始的4.73%,综合ICU CRBSI的发生率为3.50%,高于专科ICU的1.74%,导管留置天数和置管地点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有助于降低CRBSI发病率,注重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维护和操作时的大无菌屏障是降低CRBSI发生率的重要措施,缩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可以减少CRBSI的概率.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持续质量改进的成效分析

    作者:林娟;钟既宁;陈丽;胡才宝;蔡国龙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U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教育及监管,改进置管后导管维护质量等.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前期2009年纳入监测的中心静脉置管147例,平均置管日(33.84±30.89)d,总导管日4569 d,确诊感染23例,平均感染率5.03‰,持续质量改进后期2010年监测的中心静脉置管141例,平均置管日(36.78±43.54)d,总导管日5014 d,确诊感染例数13例,平均感染率2.59‰;发生血流感染者平均置管日(47.23±37.61)d,其中置管日≤7d的导管感染率8.88%,置管日>90 d的导管感染率58.3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平均发生率从2009年5.03‰下降至2010年平均2.59‰.结论 目标性监测结合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综合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大运;齐战;高少伟

    目的 研究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临床特征,为预防与控制CLABSI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2011年CLABSI资料汇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0例住院患者发生CLABSI53例,发病率为7.1‰;在分离出的53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27株占50.94%,真菌14株占26.42%,革兰阴性杆菌12株占22.64%;CLABSI发病率与插管时间、插管部位、导管腔数、全胃肠外营养(TPN)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BSI发病率与大无菌屏障及灌注抗菌药物无关(P>0.05).结论 插管时间、插管部位、导管腔数、全胃肠外营养是CLABSI的主要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CLABSI的发生.

  • 一例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发生大肠埃希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

    作者:董晓璠;石倩;王静;路佳

    总结1例植入静脉输液港(PORT)患者发生大肠埃希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经多学科协作诊疗给予患者PORT抗菌锁、系统性肠道营养支持、调节肠道内菌群等治疗7天,PORT成功保留.

  • 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培俊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我院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加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随机选取两个阶段于我院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CRBSI发生率.结果:在CRBSI发生率上,观察组为3.80%,对照组为17.20%,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能够有效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值得采纳应用.

  • 阿米卡星封管液在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高艳玲;张茜雯

    [目的]探讨硫酸阿米卡星封管液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CRBSI的肿瘤病人2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所有研究对象确诊CRBSI后均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并实施导管护理、环境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在导管封管方面,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素稀释溶液封管,干预组采用硫酸阿米卡星+肝素溶液封管.[结果]封管干预后48 h,干预组病人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导管血和外周血培养结果阳性率,以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CRBSI,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肝素混合封管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肝素封管.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段会妮;姚少维

    中心静脉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经皮穿刺置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管径较粗、血流速度快且流量大的中心静脉,以减少药物刺激所致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长期输液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助于降低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对外周静脉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已被广泛应用[1].但与其相关的感染问题也随之日渐突出.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

    作者:金利玉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作用.方法:将入住在ICU,有中心静脉置管的危重症病人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证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观察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P=0.000 1)、平均住院时间(P=0.002 5)均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的CVC-RI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x2=5.165,P=0.048);观察组的CRBSI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 (x2=6.135,P=0.029).结论:入住ICU有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证,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 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诱发因素

    作者:梁烨;林红;雷莉莉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高危诱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南京市三所医院ICU置人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252例,根据是否发生CLABSI分为两组:感染组(22例)和非感染组(230例),对导管千日感染率、导管菌群、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整理,分析重症监护病房CLABSI的高危诱发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252例中确认为CLABSI共22例,CLAB-SI感染率为8.73% (22/252),千日感染率为2.61%.;对CLABSI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和/或导管血、外周静脉血进行细菌培养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共11株(50.00%),革兰阳性球菌共培养9株(40.90%),白色假丝酵母菌有1株(4.55%),且有1例CLABSI患者培养结果为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在置管时间、置管前使用抗菌药物率、糖尿病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P<0.01),而在置管部位、进行气管插管两个因素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置管时间>14 d(OR=3.094)、置管前使用抗菌药物(OR =4.157)以及合并糖尿病(OR=3.332)可使CVC患者发生CLABSI的机率增加(P <0.05,P<0.01).结论置管时间>14 d、置管前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合并糖尿病是重症监护病房CLABSI的高危诱发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针对这三个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将能够有效降低ICU中CLABSI的发生率.

  • 品管圈在降低集束化干预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蕾;鲍月红;王军

    目的 应用品管圈提高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实施依从性,以便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集束化干预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的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置等.结果 按照品管圈的活动完成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实施依从性从54.05%上升到77.97%.追踪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入住ICU并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59例,CRBSI感染发生率为5.3‰,与实施前(9.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实施依从性,降低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相互沟通的能力,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 重症监护病房“三管”目标性监测结果的调查分析

    作者:卓宝华;胡银花;黄志荣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三管”监测数据,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 7年12月我院ICU主要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UTI)、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结果进行登记、随访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三管”目标性监测患者共1 041例,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0 119,使用呼吸机总数7 483,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总人日数5 661,感染人日数48,感染率6.36‰;使用导尿管总人日数9 284,感染人日数71,感染率7.65‰.2013年至2016年ICU“三管”目标性监测医院CRBSI率逐年递增,直至2017年略降;UTI率201 5年比2014年略降0.024‰,其余均逐年递增,直至2017年下降4.02%.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各种导管使用率具有关联性,应严格操作规程,监管到位.目标性监测有助于反映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确保医疗和护理安全.

  • 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的实施依从性及有效性研究

    作者:肖琴;黄松彬;嵇晓红;罗琼湘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临床实施的依从性及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4月 O 2012年3月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10例。将2012年4月 O 2013年3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管理方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131例。观察指标: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执行依从性、导管使用率和每千个导管日CRBSI 感染率。结果: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导管使用率和每千个导管日 CRBSI 感染率均下降,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执行依从性上升。结论: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CLB)能降低 CRBSI的发生率,同时,其临床实施依从性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 CRBSI 的发生率。

  • 血液透析256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护理

    作者:王丽丽;徐雁;陈红

    目的:探讨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5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标准化中心静脉导管上下机操作流程,并对护士进行严格、规范的操作培训,注重无菌观念及加强健康宣教等方法,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开始监测时中心静脉导管均无细菌定植,计算2013年 CRBSI 发生率。结果:1~6月监测100例有3例患者存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总导管使用天数6721 d,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446‰;7~12月监测156例总导管使用天数7334 d,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0%;全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21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5.5‰)。结论: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导管护理操作流程,加强健康宣教,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

  • NICU环境卫生监测及医院感染的多中心现况调查

    作者:吕天婵;张玉侠;刘林霞;胡晓静;张先红;李芳;李秋芳;吕元红;王巧玲

    目的 了解NICU环境卫生监测及医院感染的现况,为NICU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7所综合性儿童医院NICU进行为期6个月的医院环境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结果 各医院NICU常规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为98.87%,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平均发生率分别为3.78‰和1.63‰,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常规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没有相关性.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51.56%~67.19%.结论 NICU医院感染应更注重目标监测,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待加强,多中心调查可为全国范围内NICU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晶;邹浩然

    总结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操作人员、导管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导管的维护,穿刺部位的选择,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所患基础疾病的类型等,同时也与置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导管的固定、留置时间等密切相关.认为针对以上几方面采取集束化干预,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