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剂量阿立哌唑隔日给药治疗抽动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陈礼彬;陈燕惠

    目的 比较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隔日给药与每日给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一种新的给药方式.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神经内科门诊2008年9月至2012年10月就诊的59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隔日给药组26例、每日给药组33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1.25 ~ 10.0 mg(每2日1次)与2.5 ~ 10.0 mg(每日1次),共12周.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于入组时,治疗第2、4、8、12周末对患者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隔日给药组与每日给药组在治疗第2、4、8、12周末,YGTSS减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267、-0.816、0.898、0.448,P均>0.05).根据YGTSS减分率评定标准,治疗第12周末,隔日给药组和每日给药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2/26)与15.15%(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阿立哌唑隔日给药能有效改善运动及发声抽动.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多形核粒细胞弹性蛋白酶/α1-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的检测分析

    作者:孙桂莲;姜红堃;姚芳;胡宛如

    对象和方法:本组42例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入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年龄1.5~10岁(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岁),诊断基于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及血清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病脑诊断标准.急性期的血清标本在入院当天采集,第2份血清标本是在恢复期时采集.32例对照组患儿年龄0.5~14岁(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岁),其中癫疒间患儿22例、抽动障碍2例、紧张性头痛6例和孤独症2例.血标本迅速离心,取血清-20℃冰箱冻存.

  • 儿童心理行为及其发育障碍 第11讲 抽动障碍

    作者:郑毅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是指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为特点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多发生于儿童期,少数可持续至成年.该病首先由J.M.Itard(1825)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视为原因不明、罕见、可自愈性疾病.我国曾有"多动秽语综合征、习惯性痉挛"等描述.

  • 儿童抽动障碍预防及预后

    作者:孙锦华;杜亚松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的预防包括病因学预防、对家长和照管者的健康教育,对该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预防工作主要是预防疾病复发,减少患儿功能损害,提高生活质量.1 TD的预防1.1减少外界致病因素或诱发因素 TD病因不明,目前研究认为,TD与遗传、免疫、神经递质异常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1-3].减少母孕期和出生时不利因素,做到优生优育,减少出生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以预防疾病发生.

  • 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

    作者:郑毅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由于运动和(或)发声抽动经常使患者缺乏自尊,导致家庭生活、社会形象及学习和工作表现受损和环境适应困难.抽动症状根据抽动部位不同可分为运动抽动与发声抽动,根据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抽动及复杂抽动.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是否同时伴有发声抽动而分为:短暂性TD;慢性运动或发声TD;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称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3种类型.

  • 儿童抽动障碍诊断要点

    作者:刘智胜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由Itard(1825年)首先描述,随后由Gilles de la Tourette(1885年)首次报道,是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motor tics)和(或)发声性抽动(vocal tics)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1-2].半数以上TD存在共患病,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现将TD诊断要点简述如下.1 临床特征1.1起病年龄 TD起病年龄为2~21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以5~10岁多见[3].TD患儿的病情通常在10~12岁严重.

  • 儿童抽动障碍鉴别诊断

    作者:王华

    近年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的发生有所增加,难治病例也并不少见.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TD十分重要,必要的鉴别诊断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必备步骤.TD需与儿童期可能出现运动障碍和抽动的疾病相鉴别,为确保诊断准确无误,首先应获得准确的由家属或患儿本人提供的病史,若能观察到患儿家属提供的发作时录像则对诊断更有帮助.另外,若家属配合,进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RI)、视频脑电图(EEG)或24h动态EEG、必要的血清学检查对鉴别诊断有益.现将主要需要鉴别疾病列举.

  • 儿童抽动障碍共患病

    作者:邓红珠;邹小兵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起病神经精神性疾病,发病率为0.3%~1.0%,以往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0%以上的TD 10岁前起病,青春期减轻,至18岁仅遗有轻微抽动,多不影响正常生活.约20%成年期存在严重甚至更复杂的TD,预后不佳,而这些不良预后通常与TD共患病密切相关.本文将重点讨论TD共患病.

  • 儿童抽动障碍心理评估及心理治疗

    作者:卢大力;苏林雁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尤其是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患儿存在很多行为与情绪问题,共患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很高[1].这些共患病和行为问题及抽动症状本身均严重干扰患儿的学习和生活,恶化其社会人际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评估,为治疗提供依据,并有针对性的采用心理治疗,控制抽动症状、缓解心理压力,促进患儿全面康复.

  • 儿童抽动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

    作者:徐通;周翊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心理行为疾病,临床可分为3种类型:短暂性TS、慢性运动或发声TD、Tourette综合征(TS)即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TD,其中以TS为典型.目前,有关儿童T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 儿童抽动障碍脑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调控治疗

    作者:孙伟;刘刚;毛薇

    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氟哌啶醇、利培酮、硫必利等已成为治疗经典用药,随着对TD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对于药物难治性TD儿童患者,脑电生物反馈(electroencep halogram biofeedback)、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等非药物性治疗方法正日益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关注.本文将对儿童TD脑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调控治疗进行阐述.

  • 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孔敏;郝爱青;陈丙涛;任立中

    目的 观察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曲阜市中医院儿科诊治的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硫必利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从抽动的数目、频率、强度、复杂性和干扰5个维度对患儿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根据治疗副反应积分量表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 同组治疗前后耶鲁抽动障碍整体严重度量表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耶鲁抽动障碍整体严重度量表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副反应积分为(2.05士0.1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55士4.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嗜睡、头晕、恶心、学习成绩下降等.结论 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儿童抽动障碍46例临床动态脑电图分析

    作者:周敏杰;沈瑛;卢娜;周玲

    目的 总结儿童抽动障碍临床与动态脑电图表现,探讨其脑电图特征.方法 选取动态脑电图检查的抽动症患儿46例,进行20 h以上动态脑电描记,分析临床与脑电图特征.结果 46例中脑电图正常35例,异常11例,异常率23.9%.11例异常者中慢波异常6例,痫样波5例.5例痫样波中3例痫样波仅出现于睡眠期,2例清醒和睡眠状态下均可见,以睡眠期为主.结论 抽动障碍患儿存在脑电图异常,且病情越严重,脑电图异常越多见.

  • 养血熄风法从“血”论治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瑞;张晓

    目的 观察养血熄风法从“血”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抽动障碍患儿82例,其中短暂性抽动38例,慢性抽动29例,多发性抽动15例.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27例,其中慢性抽动者11例,多发性抽动者7例,短暂性抽动者9例;轻度非特异性异常16例,中度异常11例.采用以养血熄风法为基础治则,自拟天麻钩藤饮为基础方加减辨证,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脑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显效5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9%(77/82);27例异常脑电图中共有13例恢复正常,其中7例脑电图由中度异常转变为轻度异常,7例脑电图改善不明显.结论 采用养血熄风法为基本治则从“血”论治小儿抽动症疗效显著,且可促进脑细胞恢复,明显改善异常的脑电生理活动,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抽动障碍患儿食物不耐受干预情况分析

    作者:金媛;黄燕;崔振泽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及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确诊为抽动障碍,并且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14项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检测为阳性的患儿.根据是否行食物干预分为饮食干预组及非饮食干预组,并进行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观察抽动障碍症状缓解的有效率.结果 32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了食物不耐受检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66±2.46)岁.其中30例阳性,阳性率为93.4%,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者4例(13.3%),2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者16例(53.3%),3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者2例(6.7%),4种及以上食物特异性IgG阳性者8例(26.7%).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87.5%)高,其次是牛奶(53.1%)、面(43.4%)、西红柿(25.0%)、鱼(18.8%)、大豆(15.6%)、玉米(12.5%)、大米(12.5%)、蟹(9.4%)、虾(6.3%)、鸡肉(6.3%)、猪肉(3.1%)、牛肉(3.1%)、蘑菇为0.未进行饮食干预组患儿(20例)3次随访抽动症状缓解率分别为20%(4/20),30%(6/20),40%(8/20);饮食干预组患儿(10例)3次随访抽动症状缓解率分别为30%(3/10),50%(5/10),80%(8/10).结论 大多数抽动障碍患儿合并食物不耐受,其中以鸡蛋、牛奶、面、西红柿常见.食物不耐受阳性的抽动障碍患儿经饮食干预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抽动症状有逐渐缓解趋势.

  • 徐荣谦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经验

    作者:夏桂选;左加成;徐荣谦

    儿童抽动障碍是常见的儿童神经精神障碍之一.徐荣谦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丰富.本文从儿童抽动障碍的基本病机、常见证候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徐荣谦教授从肝论治与从肺论治相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特点和临床用药特色.

  • 中西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研究概况

    作者:李楠;白晓红

    近几年,国内及国外儿童抽动障碍患者比例逐年升高,大众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也逐渐增多.本文从西医研究及中医研究两大方面,综述了抽动障碍疾病近期的研究进展.目前中医治疗抽动障碍疾病方法较多,疗效明显.中医治疗方法安全有效,灵活多样、毒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小、依从性高,更加适用于儿童患者.

  • 滋养肝肾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与过敏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波

    目的 探讨中医滋养肝肾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与过敏相关性.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6例患有抽动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给予滋养肝肾方治疗,并根据患儿辨证给予加减;对照组患儿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治疗完成后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评分,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安全性评价,测量两组患儿Ig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YGTSS、TESS、IgE分别为(19.3±5.9)分、(1.3±0.8)分、(189.4±154.3) IU/ml,有效率为85.4%;对照组YGTSS、TESS、IgE分别为(28.6±7.4)分、(11.2±6.4)分、(211.9±183.2) IU/ml,有效率为70.8%.实验组YGTSS、TES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gE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与过敏反应联系并不确切,而采用滋养肝肾方加减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 24例抽动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庆菊;谭秀梅;梁炜明;邓秀如;李素娟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的发病诱因,治疗方法及愈后.方法 回顾分析一年来在我院心理科诊疗的24例抽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抽动障碍的诱发因素分析中,62.5%的患者在发病期间伴随焦虑情绪;58.3%的患者性格内向胆怯,容易受到惊吓;有54.2%的患者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下成长;有45.8%患者是隔代抚养;有45.8%的患者是独生子女;33.3%的患者在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父母或长辈过度保护;37.5%的患者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有25%的患者因父母生了二胎之后,关爱减少;有16.7%的患者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被同学嘲笑和欺负;有8.3%的患者言语发育较迟.结论 性格特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是导致抽动障碍的重要诱发因素,心理因素占主要部分,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 韩斐运用中医心主神明论诊治抽动障碍思路及经验

    作者:李霁;韩斐

    该文通过韩斐教授多年诊治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总结其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宝贵遗产,运用心主神明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的思路和经验.同时对抽动障碍属于中医心系疾病的概念和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387 条记录 7/20 页 « 12...45678910...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