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肌梗死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运重建后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岳文伟;卢艺涛;王新;张丽莉;贾如意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根据既往有无心肌梗死(以下称心梗)病史,分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血运重建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血运重建成功CTO患者32例,根据血运重建的闭塞血管供血范围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分为2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周均行RT3DE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RT3DE测量,非心梗患者术后LVEF由(49.9±7.2)%增加至(57.5±8.7)%(P<0.05);心梗患者LVEF由(48.6±6.1)%增加至(50.1±6.4)%(P>0.05).结论 RT3DE可准确、方便地评价CTO患者的心功能.对既往无陈旧性心梗病史的CTO患者成功地进行再血管化治疗,可以提高左室心功能;而有陈旧性心梗病史的CTO患者心功能改善不明显.

  • 攻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需要智慧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韩雅玲教授谈如何攻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堡垒

    作者:

    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器械研发及术者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CTO介入治疗技术存在诸多难点,使得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而常规一些培训班难以实现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准的教育.

  • 心电图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运重建后心功能恢复的研究

    作者:岳文伟;王涛;张丽莉;殷洁;毕联华;崔前英;贾如意

    目的 研究心电图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左室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58例CTO患者用静息12导联心电图来评价Q波及QT离散度等参数,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情况.结果 在无病理性Q波(无Q波)的患者中,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由1.56±0.31降低至1.12±0.21(P<0.05).而存在病理性Q波(有Q波)的患者WMSI无明显变化(1.73±0.12和1.59±0.23,P>0.05).结论 对于血运重建的CTO患者,通过分析心电图的病理性Q波能可靠地预测局部室壁运动的恢复.

  • 经单根指引导管行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3例报告

    作者:吴强;张陈匀;韦方;谭洪文;王咏梅;梁青龙

    利用侧支循环逆向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逆向导丝技术已成为前向导丝技术失败或困难的有效补充或替代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处置CTO的成功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通常应用逆向导丝技术需要通过不同的动脉入路置入两根指引导管以构建双向通路,本文报告我院近年完成的3例应用单根指引导管经同侧侧支循环行逆向导丝技术治疗CTO的病例.

  • 正向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前程;关绍义;马颖艳;刘海伟;王耿;丛占春;荆全民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管腔完全闭塞,侵入性造影证实绝对没有前向血流通过闭塞病变(TIMI0级),且通过以前的造影或临床资料证实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采用正向技术行PCI治疗的冠脉CTO病变的患者资料,探讨正向技术成功开通冠状动脉CTO病变的影响因素,为介入医生选择合适的CTO患者提供参考.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格社;唐方明;刘杲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年龄将2012年2月至2016年3月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14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对比分析2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特点和介入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老年组存在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5),闭塞血管钙化或迂曲的发生率和介入手术时间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介入治疗后老年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瘤和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易发生血管钙化或迂曲,介入治疗花费时间长,手术成功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与中青年无差异,但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较为明显。

  •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对血管开通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延军;邱春光;卢文杰;王徐乐;潘亮;韩战营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对血管开通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连续入选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228例,根据Rentrop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侧支生成不良组(Rentrop评分0级和1级,n=106)和侧支生成良好组(Rentrop评分2级和3级,n=122),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基线及随访12个月时左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侧支生成良好组12个月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侧支生成不良组明显升高(59.7% vs.54.9%,P<0.05).侧支生成形成良好组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侧支生成不良组(2.4%vs.9.4%,P<0.05).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对于开通闭塞血管后改善左心功能,降低MACEs发生率有重要作用.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QRS波时限与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功能改善的关系

    作者:王青坡;邱春光;卢文杰;王徐乐;王玺;韩战营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患者QRS渡时限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功能改善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PCI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92例.据术前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将时限≥110ms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时限<110ms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22例).随访12个月,记录相关观察指标.结果经术前与术后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PCI后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proBNP浓度、NYHA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LVEF[(59.00±8.69)%比(50.78±8.44)%,P=0.03]增加、血浆N-proBNP浓度[(542.89±135.24)pg/ml比(734.65士198.30)pg/ml,P=0.04]减少、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QRS波时限正常范围的患者较QRS波时限延长的患者左心功能改善明显,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能够预测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干预36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开萍;黄平;龙拥军;姚启坤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导管、导丝的选择及其安全性、成功率。方法分析3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诊疗情况。结果病例中成功介入干预24例(桡动脉路径23例;股动脉路径1例)成功植入29枚药物支架,干预失败12例(其中导丝未能顺利通过闭塞病变8例,导丝进入夹层4例)。无一例发生穿孔或破裂,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O病变是PCI术中的挑战,不仅需要丰富的导管操作技术,完备齐全的操作器械和设备,还需要不断学习应用新的方法和操作技巧。

  •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血管化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钱志贤;葛均波;钱菊英;樊冰;葛雷;刘学波;张国辉;王灏;沈安;冯琪;姚国粱;张根珠;徐菊锐;路艳

    目的:观察再血管化(revascularization)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发生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的30例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TCA加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进行再血管化,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根据心脏超声和临床表现评价心功能状态.结果:PCI组18例治疗显效14例(77.7%),有效3例(16.6%),无效1例(5.6%),总有效率94.4%;CABG组12例显效9例(75.0%),有效2例(16.7%),无效1例(2.3%),总有效率91.6%,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结论:PCI和CABG使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血管化,能够改善心功能状态.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仲昕;李晨光;黄浙勇;刘学波;葛雷;钱菊英;葛均波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并成功植入药物支架的129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AG随访是否出现再狭窄,将129例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CTO病变PCI术后发生ISR的因素.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ISR者24例(18.6%).与非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有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比例较高(54.2%比31.4%,P=0.036),即时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较小[(2.13±0.31)mm比(2.29±0.40) mm,P =0.03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P=0.045,OR=3.268)、术后即时MLD(P=0.049,OR =0.071)为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术后即时MLD与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相关.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治进展

    作者:陆荣荣;葛雷;仲昕;瓦哈甫·马木提;吾麦尔江·克力木;葛均波;钱菊英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tion,PCI)的难点,对术者的要求非常高,且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PMI)为CTO-PCI术的并发症之一.相对于非闭塞性病变而言,CTO-PCI术涉及比较大的分支血管及侧支血管时,易导致PMI.本文就CTO-PCI术相关PMI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 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黄少华;孙育民;王骏;张雁;周贇;徐志强;曹宾;陶文其

    目的:探讨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连续纳入本院2006年1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共214例.比较无CTO病变患者(n=187)与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病变患者(n=27)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短期和远期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无CTO病变患者相比,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院内死亡率(18.5%对6.4%,P=0.03)及远期死亡率(22.2%对8.6%,P=0,04).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 =3.1,95%CI:1.8~4.2,P=0.02),但不是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95%CI:0.6~2.1,P=0.76). 结论: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CTO增加STEMI患者PCI后院内死亡率,但对远期临床预后无影响.

  • 双腔微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徐泽升;彭万忠;宋志远;马增才;葛均波

    目的 总结双腔微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例CTO患者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了双腔微导管,其中7例为左前降支闭塞,1例为右冠状动脉闭塞.结果 8例患者罪犯血管均为CTO伴分支病变,前向导丝技术成功2例,逆向导丝技术6例;双腔微导管经前向指引导管应用7例,经逆向侧支循环途径应用1例.8例患者CTO病变均成功开通,且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双腔微导管用于CTO伴分支病变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现状初步调查

    作者:葛雷;马健英;秦晴;陆浩;姚康;黄榕翀;黄淅勇;张峰;刘学波;王灏;钱菊英;葛均波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现状 在2008中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活动进行的同时,对全国45位介入治疗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收回43份(95.6%).CTO介入治疗时术者通常使用硬导引钢丝(48.8%)或亲水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44.2%),仅7.0%的术者使用软导引钢丝尝试开通闭塞病变.在硬导引钢丝系列中术者常使用Miracle系列导引钢丝(34.5%),在亲水涂层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中术者常使用Pilot系列导引钢丝(33.3%).当第1根导引钢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后,术者常使用的技术为平行导引钢丝技术(71.4%),此时常使用的导引钢丝为Miracle(46.0%)和Conquest系列导引钢丝(28.6%).CTO介入治疗中血管内超声(IVUS)的使用率较低,93.1%的术者在CTO介入治疗中IVUS的使用率<5%.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比例较低,67.4%的术者其冠状动脉CT检查的使用率<5%.在逆行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中,仅1个介入中心(2.2%)的手术量>20例.绝大部分术者(83.7%)的手术成功率<80%.结论 与国外CTO介入治疗水平较高的中心相比,国内术者的CTO介入治疗技术仍待进一步提高.为准确了解当前国内CTO的治疗现状,大规模的回顾性分析非常必要.

  • 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再通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钱志贤;葛均波;钱菊英;樊冰;葛雷;周京敏

    目的:评价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再通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冠脉造影证实的冠脉≥1支慢性闭塞的35例患者,采用冠脉介入治疗(PCI:PTCA加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使再血管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患者的临床心功能状态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结果:22例患者行PCI治疗,13例患者行CABG.平均随访4.2个月.治疗后临床心功能状态改善2级以上者27例(77.1%),改善1级者6例(17.1%),无改善者2例(5.8%),总有效率94.2%.LVEF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前51.6%±5.8%,术后62.2%±11.3%,P<0.01).结论:PCI和CABG开通慢性闭塞冠脉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LVEF.

  • 经双侧桡动脉逆向导丝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泽升;吴炯仁;彭万忠;宋志远;马增才;王炳勋;戴士鹏;张建刚;刘永兴

    目的:探讨经双侧桡动脉逆向导丝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共入选31例CTO患者,经双侧桡动脉逆向导丝技术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桡动脉无动脉鞘技术74.2%.靶血管分布;左前降支(LAD) 64.5%,右冠脉(RCA) 32.3%,左回旋支(LCX) 3.2%.间隔支侧支80.6%,心外膜侧支19.4%.反向CART技术16.1%.应用冠脉导丝数量(6.6±2.6)条.闭塞病变处平均植入支架(2.3±0.8)枚.逆向导丝技术的成功率87.1%.手术时间(157.4±36.9)min,造影剂用量(445.2±117.9)ml,X线曝光量(57 873.6±23 136.6)μGym2.间隔支损伤16.1%,前臂血肿12.9%.结论:经双侧桡动脉逆向导丝技术开通CTO病变是可行和有效的,但存在手术时间长、器械选择复杂、X线曝光量大、并发症高等特点.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董加建;梁占涛;毛幼林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41例成功行PCI的CTO患者,分为ISR组(43例)和非ISR组(198例),分析导致ISR的可能性因素.结果:ISR组和非ISR组在糖尿病、既往行PCI术、既往心肌梗死、慢性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长度≥20 mm、支架总数、支架总长度、平均支架直径、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成功逆向介入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既往PCI术、既往心肌梗死、成功逆向介入、支架总数、平均支架直径是CTO病变IS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CTO病变PCI后ISR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既往PCI术、既往心肌梗死、成功逆向介入、支架总数、平均支架直径是其独立预测因素.

  • 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引导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远期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田乃亮;叶飞;张俊杰;林松;刘志忠;单守杰;葛震;李小波;张瑶俊

    目的:随机对比研究冠状动脉造影(CAG)引导和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 12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230例CTO病变患者,成功介入开通CTO病变后随机入选CAG引导组(115例)和IVUS引导组(115例).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复查CAG时CTO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值(LLL),次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TLR)、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心肌梗死(MI)、支架内血栓(ST).结果:12个月CAG复查时IVUS引导组LLL显著低于CAG引导组(P<0.05).临床随访12个月时,IVUS引导组累计MACE发生率与CAG引导组无显著性差异;心源性死亡、TLR、TVR、MI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ST有降低趋势(P=0.052).结论:IVUS引导DES植入治疗CTO病变显著降低12个月的LLL;随访12个月,IVUS引导组ST有降低趋势,其他MACE无显著性下降.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邱茹洁;张存泰;徐承义;何蕾;刘成伟;吴明祥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CTO并行PCI治疗的患者232例,按年龄分组,对比分析老年组108例,年龄≥60岁,平均(66.6±5.4)岁,中青年组124例,年龄<60岁,平均(51.3±6.3)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低于中青年组,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中青年组高(P<0.05).但2组患者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随访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CTO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中青年CTO患者比较无差异,但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

83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