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婚夫妻婚前暴力社会心理因素探讨

    作者:邹韶红;张亚林;张勇;柳娜;曹玉萍

    目的 了解新婚登记夫妻婚前暴力的社会心理因素,为制定防止家庭暴力有关政策及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于2005年11月-2006年2月在长沙市5个市辖区中抽取2个市辖区,再在每个市辖区对新婚登记夫妻进行自编的新婚夫妻婚前暴力调查问卷评估,仅限于初婚的夫妻.根据新婚夫妻报告在婚前1年至少有1次暴力的发生作为暴力家庭组(Spouse violence,SV组),有122对(244人);婚前1年双方都无暴力的发生作为非暴力家庭组(非SV组),195对(390人).结果 婚前暴力的前3位诱发因素是夫妻的个性与应对方式问题、沟通与交流不足、经济问题或工作问题.SV组同居、饮酒史、赌博高于非SV组(P<0.01).SV组职业与非SV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干部或职员的比例(54.9%)明显高于非SV组(46.9%)(P<0.05).结论 新婚夫妻在婚前出现暴力的主要诱发因素是个性和/或应对方式问题、沟通与交流问题、经济问题或工作问题.婚前暴力与职业、同居、赌博、饮酒史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 暴力风险评估的研究

    作者:王成奎;童辉杰

    目的 对暴力和番力风险的研究进行总结,了解暴力风险评估研究的前沿和现状.方法 采用文献法,综合国外近10年的相关研究,对暴力的解释和分类、风险评估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暴力理论解释已经形成学科交又融合、理论模型整合的趋向.暴力风险评估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专门技术.结论 暴力风险评估方法科学,效度不断提高,但理论支持只起到辅助和次要的作用.

  • 青少年暴力罪犯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作者:赵山;孔德志;崔中俭

    目的 探讨青少年暴力罪犯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7名青少年暴力罪犯(研究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70名青少年非暴力罪犯(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 暴力罪犯组在父亲惩罚严厉(t=4.78,P<0.01)和拒绝否认(t=3.69,P<0.01)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青少年暴力犯罪形成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影响更大.

  • 江西省南昌市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廖征;彭时辉;况利华;曹利华;张艳霞;文海蓉;许波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与控制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昌市所属县级、乡级预防接种门诊在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调查前12个月内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暴力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278名被调查的工作人员中有136名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暴力总发生率为48.9%,心理和身体暴力发生率分别为48.2%和12.9%.预约登记处、低学历、26 ~ 45岁年龄段、护士、已婚女性是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因素.结论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场所暴力正逐渐成为一种职业伤害,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须引起重视.

  • 学校生活技能教育(综述)

    作者:周凯;叶广俊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少年"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0-19岁,与婴幼儿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死亡率很低,是相对健康的一组人群.这使得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容易被忽略.然而,青少年的健康问题确实存在,它不是以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与青少年的行为密切相关,如吸烟、酗酒、药物滥用、不安全的性行为,以及自杀、暴力等,这些行为直接或潜在地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甚至影响他们的终生或危及后代,因此,这些行为亦被称为健康危险行为或问题行为[1].

  • 精神科暴力风险的评估工具

    作者:吴宇飞;孙秀丽;栗克清

    暴力风险评估目前已成为精神卫生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文回顾了经验性评估、统计性评估及结构化临床判断3种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过程,并对各阶段风险评估工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分析.指出将动态因子与静态因子相结合的新型短期评估工具,能够有效地预测患者的暴力;同时,建议在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式.

  • 291对新婚登记夫妇婚前暴力调查

    作者:邹韶红;张亚林;张勇;黄国平;刘婷

    夫妻暴力是家庭暴力常见的类型之一,是指夫妻之间一切形式的精神暴力、躯体暴力和性暴力行为.防治夫妻暴力必从婚姻的开始做起,本文了解新婚夫妇婚前暴力的发生状况,为制定防治家庭暴力有关政策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 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脑电生理学部分相关指标研究

    作者:薛伟;卞茜;马金芸;张明岛;谢斌

    目的:探索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部分神经电生理学基础.方法:以47例有官方暴力型违法乱纪记录的青少年为研究组,41例正常职业高中生为对照组,进行EEG、脑诱发电位测定.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EEG各项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V潜伏期延长(5.8±0.1/5.5±0.1,F=9.803,P<0.01),波III波幅显著降低(3.5±0.1/3.8±0.1,F=4.711,P<0.01);体感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缩短(104.4±6.1/124.4±6.6,F=4.386,P<0.05),P2波波幅显著增高(5.6±0.4/3.9±0.4,F=7.222,P<0.01);P300的靶P3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非靶P2波波幅暴力攻击组显著增高(P<0.01);脑电图各项指标与多项脑诱发电位指标之间相关.结论:暴力攻击行为青少年对外周刺激的感觉认知加工过程异常,提示大脑皮层唤醒水平低下.

  • 暴力与非暴力性财产犯罪人员人格特征评估

    作者:高欢;唐卓如;胡赤怡;杨彤;陆亚文;吴哨兵;李宗共

    目的:探讨财产犯罪人员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调查深圳市财产犯罪人员777名.结果:暴力与非暴力财产犯罪人员16PF因素比较,乐群性、怀疑性及世故性因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对服型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于立群;蒋守芳;唐晓霞;董旭峰;张宏

    目的 探讨在医院中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WHO关于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我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中护理人员在2004年4月~2005年4月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结果 420名被调查者中,1年内有234名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55.71%,其中以心理暴力为主(40.24%).媒体导向(48.29%)、肇事者酗酒(38.89%)、患者病情无好转或自认为无好转(35.47%),是发生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结论 护理人员中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较高,需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教育,提高护士应对各种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 深圳地区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现状调查

    作者:杨筱多;姜亚芳;陈麦秋;谭益冰;李欢

    目的 调查深圳地区综合医院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暴力事件状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运用医院场所暴力调查问卷的修订版,调查深圳市19所医院的1 552名护士1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结果 1年内护士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70.55%.暴力事件的特点为: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高于一级医院;急诊科发生率高;暴力多发生在白班、病房;施暴者特点是中年、男性、患者家属;施暴原因主要为不合理要求被拒绝;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是"耐心解释"和"忍让回避".结论 综合医院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具有普遍性,建议加强管理,从而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关键词: 综合医院 护士 暴力
  • 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与分析

    作者:陆红;童玉芬

    目的 了解门诊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情况及其心理健康状态.方法 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06名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76.42%的门诊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门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各方面症状评分均高于常模(P<0.01);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门诊护士心理状况更差(P<0.01).结论 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较为严重,应加强法律法规、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培训及心理疏导,以有效防范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维护门诊护士的身心健康.

  • 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

    作者:蒋莎莎;蒋正辉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和护理伦理决策现状,探讨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问卷和护士护理伦理决策问卷对693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年内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6.09%,其中心理暴力占74.89%;身体暴力占18.12%;性暴力占6.99%.暴力组伦理选择、伦理行动和伦理决策能力总分均显著低于非暴力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作场所暴力形式及暴力频次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学历是护士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下降,遭受暴力程度越严重、频次越多,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越差.

  • 手部皮肤撕脱伤的急诊治疗

    作者:邵哲人;邬伟东;马奇

    手部皮肤撕脱伤因机械暴力挤压致脱套的皮肤常不能使用,并可伴有掌腱膜深层的撕脱,常连血管神经束一起撕脱,暴露肌腱、指骨及关节,修复非常困难[1].1998年以来,作者应用腹壁袋状皮瓣、腹壁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腹壁S形切口瓦合薄皮瓣治疗手部大面积撕脱伤患者108例,经过随访,效果良好.

  •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3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和平;孙红燕;邵连彬

    我院于1996年至2001年共收治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31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 5.3%,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7例,年龄4~58岁,平均27岁,其中10岁以下14例.车祸伤19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3例,跌伤1例.31例均系枕或顶枕部直接暴力.减速伤27例, 加速伤4例.

  • 复位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36例

    作者:王桂娟

    我科近年来采用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将鼓膜穿孔边缘复位后再贴补3%硼酸酒精鸭蛋膜片治疗36例,同期行干燥疗法[1]30例,并进行了对比观察。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复位贴补组(A组):36例,穿孔<3mm 8例,3~5mm 21例,>5mm 7例,其中4例穿孔约7mm,穿孔边缘已接近鼓环,锤骨柄完全暴露,鼓室内有少量积血,以上病例均为间接暴力所致。  干燥疗法组(B组):30例,穿孔<3mm 12例,3~5mm 16例,>5mm 2例,其中1例系竹棒刺伤,其余均为间接暴力所致。  纯音测听:气导下降15~40 dB不等。

  • 重组活化Ⅶ因子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作用

    作者:钱永兵;陆健;田锐;蒋逸群;俞康龙;王瑞兰

    据报道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暴力和交通事故,占总死亡人数的12%,暴力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40%是由于患者严重出血引起的.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后大出血及组织损伤后激活凝血、纤溶、抗凝途径,在创伤早期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临床常表现为组织创面渗血或非血管性出血.

  • 灾害·院前急救

    作者:肖锋

    马里兰急诊医学必知(Maryland Emergency Medicine Pearls)
      国际凶杀案--全球性负担Jon Mark Hirshon
      考虑到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近的枪击案,我们该如何共同面对在全球范围内的凶杀案?2004年,凶杀是全球致死因素中排第22位,到2030年预计会升至第16位。2012年全球范围内有大约437000起凶杀案,全球平均凶杀率为62/10万。2012年凶杀案发生率高的地区为美洲(包括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为163/10万,低的是亚洲,为29/10万。每年死于凶杀的男性几乎是女性的四倍多。然而,绝大多数的女性死亡是由亲密伴侣或家庭成员的暴力造成的。

  • 一种微创负压治疗急性帽状腱膜下血肿的方法

    作者:桑显富;武钢;陈东升;李晓强;肖斌;何永通

    头皮损伤常合并帽状腱膜下血肿,由于帽状腱膜下层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其间有连接头皮静脉和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当头皮遭受斜向暴力,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时,引起层间的导血管断裂发生出血,因易于扩散,常形成帽状腱膜下巨大血肿.

  • 同侧肢体多发骨折5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国庆

    同侧肢体的多发骨折常为严重的直接暴力或瞬间高动能损伤所致.常伴有颅脑、胸腹部、神经血管损伤.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同侧肢体多发骨折56例,现总结如下.

1271 条记录 6/64 页 « 12345678...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