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基硫脲嘧啶对去卵巢大鼠甲状腺干扰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

    作者:陈浩;张晓鹏;李谦;苏卿;贾旭东;刘兆平

    目的 研究丙基硫脲嘧啶(PTU)对甲状腺干扰作用的敏感指标及其时间效应模式.方法 去卵巢大鼠随机分为3个给药组,分别给予5 mg/kg BW的PTU连续灌胃4、8和12d,同时设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灌胃给予玉米油.测定指标包括血清T3、T4和TSH,肝脏Ⅰ型5’-脱碘酶和苹果酸酶活性,甲状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表皮胶质比.结果 与手术对照组相比,给药各组血清T3均降低(P<0.05),TSH均升高(P<0.05).与手术对照组相比,4d组血清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8和12d组T4降低(P<0.05).血清T3和T4随给药时间增加而下降,血清TSH则随时间增加而升高.同手术对照组相比,给药各组Ⅰ型5’-脱碘酶活性均降低(P<0.05),苹果酸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各组甲状腺滤泡间可见毛细血管充血,滤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胶质减少,表皮胶质比均升高(P<0.05).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和TSH,Ⅰ型5’-脱碘酶活性,甲状腺表皮胶质比及病理学改变可作为评价甲状腺干扰作用的敏感指标;PTU干扰去卵巢大鼠的甲状腺功能存在明显的时效关系,给药8d是敏感观察期.

  • 针刺为主治疗周围神经炎时效关系临床观察

    作者:周薇

    目的:分析以针刺为主治疗周围神经炎的可行性及临床时效关系的观察,并且因此加强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13年1月以来入院治疗的180例周围性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针灸治疗留针时间为分组依据分为A、B、C三组.A组针灸治疗中留针15min(n =60),13组针灸治疗中留针30min(n=60)、C组针灸治疗中留针60min(n=60),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B组临床治愈率高(96.67%),显著高于其他两组93.33%、75.00%的治愈率.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神经炎疗效肯定,且与开始治疗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针刺为主治疗周围神经炎时效关系临床观察的方法对于指导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高针刺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药代动力学模式下复方中药时效关系的探讨

    作者:王智先;张少强;杜武勋;许艳伶;张婓;林圆圆;丛紫东;罗庆盛

    开展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效果,对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及标准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复方时效关系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理清复方中药药效作用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减弱时间-消失时间",并加以文献数据挖掘整理,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药物配伍的科学内涵、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并为确定中药复方的合理给药方案,以及时效关系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完善中医药的"病-证-方-量-时-效"的理论体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脾虚胃热型)的时效关系研究

    作者:郑冬雪;刘新敏;赵一鸣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脾虚胃热型)的临床疗效、时效关系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脾虚胃热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68例,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6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1 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1h-PG)、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2h-PG)和空腹胰岛素、餐后1小时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及空腹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催乳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 creatinine,Cr)、尿素氮( urea nitrogen,BUN),统计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月经周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治疗3个月、6个月妊娠率。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及6个月餐后2小时胰岛素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6月P2h-INS的下降幅度尤为显著(P<0.01);治疗6月P1h-PG、P2h-PG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与治疗3个月相比,治疗6个月P2h-PG明显降低(P<0.05)。(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卵泡刺激素、睾酮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6个月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睾酮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3)治疗第一个3个月的妊娠率为13.21%,治疗第二个3个月的妊娠率为41.30%,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6个月月经周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但两者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月、治疗6个月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治疗6月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ALT、Cr、BUN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胃热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生殖内分泌状态,并存在时效关系;该方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自主月经的恢复,提高妊娠率,并存在时效关系,其改善作用可能与纠正胰岛素抵抗及生殖内分状态有关,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凋亡细胞及其百分率影响的时效关系

    作者:郑笑男;张铎;李平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形成后不同时间的血肿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及其百分率影响,研究针刺作用及其时效性的相关保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尾状核自体血缓慢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测定分别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脑出血急性期TUNEL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针刺各组均偏低,但高于假手术组,且针刺干预越早该比率越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基本与其一致.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所造成的血肿周围脑组织相关的凋亡情况,从而在脑出血急性期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且脑出血发生后针刺干预越早疗效越好.

  • 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时效关系研究

    作者:庄礼兴;赵明华;杨君军;邓倩萍

    目的:对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庚"日天灸与"辛"日天灸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方法:将1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三伏组和日常组,以甘遂、白芥子、麻黄、细辛等药物各等分,上加0.3 g麝香制成的1 cm×1 cm大小药膏在肺俞、定喘等穴位进行贴敷治疗.日常组每隔10 d贴药1次,3次为1疗程;三伏组分别于初伏、中伏、末伏贴药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血清IgE含量、淋巴细胞转换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对比.另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庚"日和"辛"日贴药组治疗并比较其疗效.结果:①三伏组与日常组治疗后的疗效及血清IgE含量、淋巴细胞转换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②"庚"日天灸组与"辛"日天灸组疗效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灸疗法主要通过经穴及药物双重作用起效,适宜全年开展此项治疗.

  • 三草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研究

    作者:屈会化;赵琰;曲荣波;汤尔群;李宇航;王庆国

    目的:探讨三草降压汤(SCD)降压作用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特点.方法:采用清醒状态下大鼠尾动脉间接测压法,分别测定三草降压汤小、中、大三个剂量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压.结果:SCD给药后2h血压开始降低,小、中、大3个剂量组的降压作用效果与剂量之间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给药后4h,大、中剂量组具有量效相关性,而小剂量组无降压作用.选择中剂量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给药后1h即出现血压下降,并在1-4h内保持较稳定的降压效果,6h时血压开始回升,8h后基本恢复到用药前水平.结论:SCD选择中剂量10.4g生药量/kg体质量,给药后2h作为检测点较为合适.该结果为今后更为深入的研究SCD降压药效评价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

    作者:于天源;袁英;孙阿娟;谢元华;孙超

    目的:通过电针对血中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探讨电针保护胃黏膜的时效关系.方法:将动物随机分组、制备酸化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动物模型,其后行电针足三里干预,在电针前及电针后7个时刻分别取材,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血浆中内皮素(E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SOD、MDA时间-均值曲线趋势改变比较明显,相同时段的变化基本同步.NOS、ET时间-均值曲线趋势有所改变,曲线比较平稳.NOS略微上升,ET略微下降,随时间变化不明显.结论:采用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保护时存在着时间效应关系;电针可使SOD、NOS的表达提高,MDA、ET的表达降低,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 针刺单穴、多穴治疗中度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

    作者:陈少宗;丛茜;张秉芬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中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3例中度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31例)和多穴组(32例).在痛经发作时单穴组针刺十七椎,多穴组针刺十七椎、地机、次髎、三阴交,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刻,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 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10 min时多穴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穴组(P

  • 电针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时效关系及分子机制

    作者:张媛;刘彩春;连林宇;沈佳成;何其达;陈娇龙;马富强;杨宗保

    目的:动态观察电针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胃溃疡的时效关系和分子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穴组、对照点组,并按干预时间1、4、7d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乙醇灌胃方法制备胃溃疡大鼠模型,胃经穴组电针“足三里”“梁门”,对照点组电针“梁门”“足三里”外旁开5 mm处,每日1次,每次电针30 min.空白组和模型组用鼠板束缚但不进行电针处理,每日1次,每次30 min.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R-PCR)法检测胃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物质(S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神经降压素(NT)的表达.结果:干预1d后,模型组溃疡指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 0.01),PCNA、SP、NT表达降低(P< 0.01,P< 0.05);胃经穴组与模型组、对照点组相比,溃疡指数降低(均P< 0.05),上调PCNA mRNA、SP mRNA的表达(均P< 0.05)且显著上调NT蛋白表达(均P< 0.01).干预4d后,模型组溃疡指数降低但仍高于空白组(P< 0.05),PCNA mRNA、SPmRNA、NT蛋白的表达上升且高于空白组(均P<0.01);胃经穴组溃疡指数接近空白组(P> 0.05),PCNA mRNA、SP mRNA低于模型组(P< 0.01,P< 0.05),NT蛋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7d后,各组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电针胃经穴能在胃溃疡发展的不同病理状态下对PCNA mRNA、SPmRNA进行双向调节的平衡作用同时促进NT蛋白高表达,进而促进溃疡的修复.

  • JAMA"针刺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引发的思考

    作者:王亚楠;赵映;余思奕;胡幼平

    为了避免引起国际专家和学者们对针灸临床疗效的质疑,笔者结合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和现有针灸研究报道,对2017年6月发表于JAMA的"针刺联合西药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一文,从试验设计、针刺疗效和结果解读3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疑问,同时对针灸临床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 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时效关系研究

    作者:王东岩;邢继杰;董旭

    目的:观察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日40 min/次,共治疗4周.于首、末次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0 min、20 min、30 min采集表面肌电信号(sEMG),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治疗后2组大振幅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高于治疗前,末次治疗后2组MAX、IEMG治疗后各时间点均高于治疗前,与首、末次治疗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末次治疗后MAX、IEMG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本组首次治疗同时间点;首次治疗后2组MAX、IEMG半衰期约为10~20 min,末次治疗后2组MAX、IEMG半衰期≥30 min.结论: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中存在残效期和累积效应,累积效应使残效期延长、半衰期后延.

  • 穴位埋线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

    作者:李思婷;王少军;尹业辉;王淑友;姚淑英;李燕燕;叶航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方法:用2-0、4-0两种规格的铬制羊肠线分别埋置在同一穴位的脂肪层、肌肉层,每15 d埋置1次,共埋置2次.采用红外热像检测及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动态观察埋线前后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的变化,并比较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差值的变化.结果:同一型号线体,肌肉层埋线穴位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均较脂肪层高;同一组织层面埋线,2-0号线埋线穴位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均较4-0号线高.2-0号羊肠线肌肉层穴位埋线组在埋线前后的体质量指数变化值及腰围、臀围变化值较其他组高.结论: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有相关性.

  • 电针后不同时间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局部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赵仓焕;谢步霓;王文靖;李静铭;胡静

    目的:从时效关系角度观察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镇痛后效应随时间延续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电针镇痛后效应的产生机制.方法:以Freund's完全佐剂造成AA大鼠模型,在电针治疗后1h、3h、6h、12h、24h和48h观测大鼠痛阈、炎症局部前阿黑皮素(POMC)和前脑啡肽(PENK)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后1h、3h、6h、12h,大鼠的痛阈提高,炎症局部的POMC和PENK 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电针对AA大鼠镇痛有明显的后效应,可延续12h以上,且后效应的产生与大鼠炎症局部的POMC和PENK mRNA表达增强有关.

  • 针刺治疗中风时效关系临床研究述评

    作者:杜洋;刘盼功;赵晓峰;王舒

    针刺作用的时效关系是指针刺作用或针刺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中风病患者针刺疗效因素很多,除与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等有关外,时间因素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早期针刺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合理地缩短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次数、延长疗程能提高并巩固疗效,长时间留针可以累积刺激量从而提高疗效[1].

  • 隔药饼灸对免疫抑制兔血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时效关系的比较分析

    作者:翟春涛;田岳凤;李雷勇;贾翠娜;邱桥

    目的 观察隔药饼灸对免疫抑制兔血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的时效关系,阐明发挥效应的佳时间.方法 9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即刻组、模型5天组、模型10天组、模型15天组、灸后即刻组、灸后5天组、灸后10天组和灸后15天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8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兔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灸法各组用六味地黄汤组方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穴上施灸,隔日1次,共灸10次.空白组、模型即刻组、灸后即刻组实验结束后第2天,模型5天组和灸后5天组、模型10天组和灸后10天组、模型15天组和灸后15天组分别于正常饲养5、10、15天后检测血细胞系列[WBC、嗜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数、淋巴细胞(LYM)百分数、单核细胞(MONO)百分数、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数、嗜碱性粒细胞(BASO)百分数、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即刻组、模型5天组、模型10天组和模型15天组WBC、RBC、HGB、HCT、PLT、NEU百分数,免疫球蛋白IgG、IgM及补体C3明显降低(P<0.01),LYM百分数显著升高(P<0.01),模型即刻组、模型5天组补体C4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即刻组及模型5天组比较,灸后即刻组及灸后5天组WBC、RBC、HGB、HCT、PLT、NEU百分数,免疫球蛋白IgG、IgM均明显升高(P <0.05,P<0.01),LYM百分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即刻组比较,灸后即刻组补体C3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5天组比较,灸后5天组补体C3明显升高(P<0.01),C4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10天组比较,灸后10天组WBC、RBC、HGB、HCT、PLT,免疫球蛋白IgG、IgM均明显升高(P <0.05,P<0.01),LYM百分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15天组比较,灸后15天组WBC、RBC、HGB、HCT及免疫球蛋白IgM均明显升高(P<0.01),LYM百分数明显降低(P<0.01).与灸后即刻组、灸后5天组比较,灸后10天组WBC、RBC、HGB、HCT、IgG、IgM显著升高(P<0.05,P<0.01),LYM百分数明显降低(P<0.01);与灸后10天组比较,灸后15天组WBC、RBC、HGB、HCT、PLT、免疫球蛋白IgG、IgM均显著降低(P <0.05,P<0.01),LYM百分数显著升高(P<0.05).MONO、EOS、BASO百分数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药饼灸可以通过调节血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来调节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兔的免疫功能,且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在灸治结束后即刻起效,灸治10天效应佳.

  • 基于血清药理学的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研究

    作者:林圆圆;杜武勋;张少强;许艳伶;张斐;王智先;丛紫东;罗庆盛

    中医学历来重视对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在中医经典古籍中多有论述.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包括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减弱时间、消失时间.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提出和不断拓展为中药复方的时效关系规律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基于血清药理学的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病-证-方-量-时-效”理论体系,对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中华眼镜蛇毒诱导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报告

    作者:刘成军;韦世秀;李牡艳;吴华

    我们尝试应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对恶性实体肿瘤有较高可评估率的新方法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法(ATP-TCA法),测定眼镜蛇毒对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测定眼镜蛇毒与癌细胞存活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应用HE染色观察眼镜蛇毒作用NACC细胞后其细胞形态学的改变,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眼镜蛇毒作用后的NACC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实验,为眼镜蛇毒的抗肿瘤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高盐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时效量效关系及相关机制

    作者:刘娟;商黔惠;赵宇;王晓春

    目的 比较不同Na+浓度及其作用时间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差异,探讨高盐诱导VSMC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组织贴壁法培养原代VSMC,传至第四代去血清同步化1d,分别用139、141、144、147、150、153、156、159、162和165 mmol/L的Na+干预1、2、3和4d后,MTT比色法和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VSMC增殖情况.选取促增殖显著的盐浓度和作用时间,以Na+ 139 mmol/L为对照进行后续实验.CCK-8法检测渗透压对VSM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VSMC增殖周期;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SMC中血管紧张素原(AGT)、AT1R mRNA的表达.结果 MTT和CCK-8结果显示,Na+ 153~165 mmol/L作用2、3d可促进VSMC增殖(Na+ 159 mmol/L作用3d明显);CCK-8检测渗透压对VSMC增殖结果显示,与Na+ 139 mmol/L组比较,Na+ 159 mmol/L细胞明显增殖[(1.21±0.16)%比(1.00±0.25)%,P<0.05],而甘露醇组与Na+ 139 mmo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分析VSMC增殖周期结果显示,Na+ 159 mmol/L组Go/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增多(均P<0.05);PCNA免疫荧光染色可见Na+ 159 mmol/L组VSMC中PCNA阳性细胞核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a+ 159 mmol/L组PCN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与Na+ 139 mmol/L组相比,Na+ 159 mmol/L组中AGT、AT1RmRNA表达增加(均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Na+ 139 mmol/L组相比,Na+ 159 mmol/L组中AngⅡ、AT1R蛋白表达增多(均P<0.05).结论 高Na+ (153~165 mmol/L)作用2~3 d能诱导VSMC增殖,且Na+ 159 mmol/L作用3d增殖效应为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高Na+促进AngⅡ和AT1R表达有关.

  • TRAIL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李小安;房殿春;杨柳芹;张汝刚;司佩任

    目的:观察TRAIL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RAIL对结肠癌SW480细胞存活分数的影响;TUNEL法检测TRAIL对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TRAII能有效地杀伤结肠癌SW480细胞,MTT法显示1000μg/L的TRAIL作用24 h SW480细胞存活分数仅为18.7%.TUNEL法均显示0,50,150,500,1500,5 000μg/LTRAIL蛋白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7%,29.4%,42.8%,50.8%,84.6%和87.4%;500μg/LTRAIL蛋白于0,6,12,18,24和30 h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7.8%,21.4%,41.8%,60.6%,73.8%和77.3%.TRAIL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作用存在较好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论:TRAIL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杀伤SW480细胞,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抗结肠癌新药.

9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