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控制

    作者:张龙友

    急性脑出血的血压控制问题,是每一位急诊医师每天都要面临的难题,如何判断血压升高的原因,是原发性血压升高还是继发于脑出血量的增加?如何确定降压的界值,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界值有何不同?如何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与给药途径?现结合急性脑出血的新指南及临床经验进行简要的总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脑出血是指自发性脑出血,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47例临床观察及随诊

    作者:王长华;徐伟;张志新;温秋玉;马桂芹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为儿科危重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现对本院1995~2002年收治的47例患儿分析如下:

  •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1对颅内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戴永建;田学成;罗俊杰;张钶;潘泰峰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1(GM-1)对颅内出血(ICH)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ICH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GM-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天、28天、3个月NIHSS评分和MoCA评分,治疗后28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SOD、NSE和BDNF水平.结果 治疗后14天、28天、3个月,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8天,观察组的血清hs-CRP、IL-6、NS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SOD、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H术后应用依达拉奉联合GM-1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护认知功能,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炎症因子和抗氧化有关.

  • 高血压脑出血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张蓉华;何玉蓉;杨晓华;王玉珍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高血压脑出血后抑郁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本人、患者家人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心理支持护理干预,两组均护理3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情绪,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价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物质生活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结论 心理支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抑郁患者抑郁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秦兴虎;陈义天;徐宏;刘亮;陈玉秋;陈礼刚;江涌

    目的 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手术后再出血及继发脑水肿等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196例接受开颅手术的中、重型TBI患者资料,其中男128例,女68例;年龄18~60岁,中位年龄36.5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 ~8分89例,9~12分107例.手术时置入颅内压探头,常规行有创颅内压监护并记录颅内压值.术后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连续观察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CEI)变化. 结果 术后继发性脑水肿所致CEI改变与颅内压呈正相关,CEI随颅内压的升高而升高,颅内压越高,CEI越大(R =0.954,R2 =0.910,P<0.05).术后再出血均发生于术后24 h内,出血体积为(22.19 ± 14.08)ml,出血侧CEI显著降低,且出血体积与CEI呈负相关(R=-0.982,R2=0.964,P<0.05). 结论 TBI开颅术后使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观察CEI,不仅能反映TBI术后脑水肿严重程度,还能预估再出血及出血体积,对于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龙连圣;王伟;辛志成;王聪;赵耀东;李夏良;蒋超超;苏强;吴钟华;章元;胡夷;施顺孝;范顺志

    目的 探究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10月-2016年6月349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为颅内破裂动脉瘤、探头类型、探头置入方式、探头留置时间、是否行开颅手术、开颅手术时间、是否合并颅底骨折等;与并发颅内出血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有高血压、探头置入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探头类型、探头置入方式、探头置入部位是否有脑挫裂伤或出血灶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为颅内破裂动脉瘤(P<0.05)、探头置入方式(P<0.05)、探头留置时间(P<0.05)、是否合并有颅底骨折(P<0.05)为并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探头置入前INR(P <0.05)、血小板计数(P<0.05)、探头置入前同侧大脑半球是否有脑挫裂伤或出血灶(P<0.05)、探头类型(P<0.05)、探头置入方式(P<0.05)为并发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颅内破裂动脉瘤(P<0.05)、探头置入方式(P<0.05)为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探头类型(P<0.05)和探头置入方式(P<0.05)为并发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和探头置入方式(开颅或钻颅)是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探头类型(脑室型)和探头置入方式(锥颅)是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严格把握有创颅内压监测指征,防范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有创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

  • 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

    作者:周昌龙;孙晓川;贺学农;夏小辉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injury,sTBI)所致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168例sTBI所致颅内血肿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组(标准组)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比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以及血清NSE、TNF-α、IL-6和IL-10水平. 结果 标准组术后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标准组术后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IL-6/IL-10比值下降,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标准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3.11 ±0.62)个月,2年和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能够提升sTBI所致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应激水平和损伤.

  • 外伤性进展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治及预后分析

    作者:柏鲁宁;张毅;柯尊华;侯文;周振国;范小璇;方永军;畅涛;赵晓平

    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可明显加重继发性脑损伤,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以往对PHI的研究包括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EDH)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整体研究,但对外伤性进展性硬膜外血肿(progressive epidural hematoma,PEDH)的专项研究报道较少.我院近年收治的EDH患者265例,其中87例为PEDH.现就其诊治及预后报告如下.

  • 单纯颅脑创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卢香琼;吴惺;吴思荣;路鑫;袁强;虞剑;孙一睿;杜倬婴;毛颖

    目的 研究单纯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早期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的变化,分析其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HI)的相关性,为治疗PHI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年龄≥16岁的中、重度单纯TBI患者112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D-二聚体、纤维蛋白蛋(FIB)及FⅦ活性.每24h随访患者头颅CT 1次,当再次CT扫描较首次CT扫描显示的出血性病灶扩大或有新出现的出血性病灶则诊断为PHI,否则为非PHI. 结果 PHI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48 h血浆FⅦ活性均显著低于非PHI患者[入院时,(77.79±22.82)%∶(100.32±30.39)%]、[入院后24h,(95.25 ±28.20)%∶(113.52±21.66)%]、[入院后48 h,(93.02±21.34)%:(107.69±20.26)%] (P <0.05);PHI组患者入院时、24h、48 h血小板水平同样显著低于非PHI组患者[入院时,(126.95±48.46):(148.13±53.41)]、[入院后24h,(108.79±42.88):(129.53±48.22)]、[入院后48 h,(101.45±41.91):(128.44±51.52)] (P <0.05).PHI患者伤后48 h内血浆APTT、INR、D-二聚体、FIB均高于非PHI患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水平降低是单纯TBI患者发生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单纯TBI早期F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水平降低与PHI密切相关,对指导治疗PHI具有重要意义.

  • 新生儿脑积水病因特点及治疗结局的研究

    作者:郝江丽;姜毅;朱家叶;侯新琳;汤泽中;周丛乐;王红梅;张扬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发生脑积水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比较不同病因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结局.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并在新生儿期发病的脑积水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出院后3~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脑积水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结局,并对足月儿和早产儿脑积水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脑积水患儿38例,其中早产儿23例(60.5%),足月儿15例(39.5%).脑积水病因中颅内出血18例(47.4%),颅内感染11例(28.9%),颅内出血合并颅内感染8例(21.1%),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2.6%).足月儿与早产儿脑积水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颅内出血后脑积水患儿通过连续腰穿、脑室外引流、脑室储液囊反复放液治愈.颅内出血合并颅内感染后脑积水和颅内感染后脑积水患儿分别为9例和6例,终需行永久分流术;这两种病因引起的脑积水患儿行永久分流术比例明显高于单纯颅内出血患儿(P<0.05).出院后37例(97.4%)脑积水患儿无复发,16例(42.1%)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颅内出血和颅内感染是新生儿脑积水的主要病因,单纯颅内出血后脑积水较少需行永久分流术治疗.即使患儿脑积水缓解,也很有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

  • 磁共振梯度回波T2* WI与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序列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戈明媚;吴冰;赵倩;张爱莲;张宗丽;王华伟;孟祥凤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T1WI与梯度回波T2* WI和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序列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并怀疑颅内出血的患儿行头颅磁共振(MR)检查.在T1WI检出高信号病灶时,加扫T2* WI或SWAN序列,表现为明显低信号的病灶认为是真实的出血灶,记录颅内出血病例数、出血灶的部位及数目.按照出血灶的位置,比较T1WI与T2* WI或SWAN序列对出血灶的检出能力.结果 共入组58例,其中早产儿24例,足月儿34例.58例新生儿中经T2* WI和SWAN证实为新生儿颅内出血43例(74.1%),非颅内出血15例(25.9%).43例颅内出血患儿中共检出出血灶508个,其中T1WI只检出283个出血灶,配对t检验证实T2* WI、SWAN对于出血灶的检出能力高于T1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 WI或SWAN比常规MR在新生儿各种类型颅内出血灶的检出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对诊断和鉴别颅内出血有意义.

  • 颅内出血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早期监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段淼;郑兴惠;何清

    目的 探讨应用颅脑多普勒超声早期测量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在早产儿颅内出血(IVH)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后24 h内收入我院新生儿科、胎龄30~34周的早产儿.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量生后24~72 h 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血流参数,根据有无IVH将入选早产儿分为IVH组和非IVH组,并将IVH组根据出血程度分为轻度组及重度组,比较不同组间患儿MCA的Vs、Vd、RI和PI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65例早产儿,29 例确诊为IVH,检出率44.6%,其中31.0%为重度出血.IVH 重度组和轻度组生后早期Vs、Vd 均高于非IVH组[Vs:(48.6±5.0)、(44.9±4.2)比(39.6±4.6)cm/s,Vd:(13.6±2.9)、(10.5±2.3)比(9.2± 2.1)cm/s],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I低于非IVH组[RI:(0.68± 0.01)、(0.75±0.04)比(0.80±0.06),PI:(1.37±0.20)、(1.55±0.25)(1.68±0.29)],重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IVH呈现脑血流的低阻力及高灌注现象,表现为MCA的Vs、Vd值增高和RI、PI值降低.生后早期动态监测早产儿MCA的血流参数变化,可一定程度预测IVH的发生并协助判断IVH程度.

  • 不同脑白质损伤早产儿S100B蛋白变化的动态研究

    作者:金越;施晓红;王奋;金泉;鲍星星;汤汉红;蒋环玲;陈玉林;胡平

    目的 探讨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 ~12月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科收治胎龄<35周的早产儿,分别于生后采集脐血,并留取24、72、120 h尿液,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含量.根据头颅B超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分为WMD组、非WMD组(包括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无脑损伤组,比较各组S100B蛋白水平及S100B蛋白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WMD组16例,非WMD组20例,无脑损伤组40例.WMD组和非WMD组脐血及24、72、120 h尿S100B蛋白含量均高于无脑损伤组,WMD组高于非WMD组,120 h WMD组S100B蛋白仍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动态监测脑损伤早产儿脐血及尿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特别是对WMD的诊断更有价值,脐血S100B蛋白水平对提示宫内发生脑损伤有重要意义.

  • 脑室帽状腱膜下引流术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临床分析

    作者:张扬;侯新琳;王红梅;汤泽中;刘黎黎;姜毅;周丛乐

    目的 探讨脑室帽状腱膜下引流术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并发症及临床转归.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并予脑室帽状腱膜下引流术的早产儿资料,分析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 共入选12例患儿,均在床边行脑室帽状腱膜下引流术.患儿手术后均未出现颅内感染、出血、头皮感染.伤口愈合不良1例,囊肿穿刺部位渗液1例,引流管移位2例,手术后因呼吸暂停予呼吸机辅助通气24 h后撤机1例.5例患儿单纯通过帽状腱膜下引流即保持脑室稳定且逐步缩小,在术后1年拔除了引流管;2例患儿在术后10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去除帽状腱膜下引流管;4例患儿在帽状腱膜下引流术后10 ~12天开始行帽状腱膜下囊肿穿刺抽液,其中1例终脑积水稳定,2例分别在10周和24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仍暂以囊肿穿刺抽液维持治疗中;1例患儿因合并其他疾病家长放弃治疗.结论 脑室帽状腱膜下引流术可床边操作,结合必要时的穿刺抽液,是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早产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变化及其与脑血流的关系

    作者:杨宁;王新刚;杨娜;孟君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与脑血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胎龄28 ~ 33周的单胎早产儿100例,根据是否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根据出血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全部研究对象均在生后第3天、第10天采血应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β和IL-6的浓度,同期进行头颅彩超检测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值)和阻力指数(RI).结果 纳入的100例早产儿中77例发生PIVH,其中轻度组65例,重度组12例,未发生PIVH对照组23例.胎龄28 ~31周早产儿PIVH发生率与32~33周早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PIVH比例高于32 ~ 33周早产儿(27.6%比8.3%,P<0.05).出生体重≤1500 g和1501~2000 g早产儿PIVH发生率高于>2000 g早产儿(90.0%、88.5%比46.4%,P<0.05),重度PIVH比例高于>2000 g早产儿(33.3%、4.3%比15.4%,P<0.05).生后第3天重度组患儿血清IL-1β (μg/L)、IL-6 (μg/L)及头颅彩超S/D值、RI水平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IL-1β:(90.1±7.4)比(42.7±4.0)、(16.5±4.7),IL-6:(102.5±8.2)比(55.3±7.2)、(20.2±4.4),S/D:(6.65±1.32)比(4.12±0.11)、(2.89±0.13),RI:(0.85±0.12)比(0.72±0.08)、(0.66±0.05),P<0.05];第10天,轻度组患儿血清IL-1β、IL-6及头颅彩超S/D值、RI水平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重度组患儿仍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P<0.05);轻度组及重度组生后第10天血清IL-1β、IL-6及头颅彩超S/D值、RI水平与第3天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PIVH患儿血清IL-1β、IL-6水平与S/D值、RI水平均呈正相关(r>0.5,P均<0.05).结论 血清IL-1β、IL-6水平与颅内出血病情及脑血流有关,动态监测血清IL-1β、IL-6水平有利于判断病情,指导临床诊治.

  • 颅内出血早产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计数变化的研究

    作者:胡晶;张小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计数(PLT)在早产儿颅内出血(ICH)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0例ICH早产儿为观察组,30例非ICH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血细胞分析仪,动态监测2组早产儿在生后1~3天(出血活动期)、7~ 10天(出血稳定期)血清VEGF及PLT变化,并对VEGF与PL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生后第1~3天、第7~ 10天VEGF水平(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9.8±16.4)比(214.2 ±13.7),(319.4±15.0)比(220.2±12.7)],且出血稳定期较活动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活动期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77.0±18.6)比(229.2±23.3)],稳定期明显升高[(271.8±27.6)比(235.9±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早产儿生后7~ 10天血清VEGF水平与PLT变化呈正相关(r=0.420,P<0.05).结论 血清VEGF和PLT在早产儿ICH发生后呈动态变化,且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两者可能参与了早产儿ICH后的病理过程,动态联合检测可能对于判断早产儿ICH病情变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 S-100B蛋白动态变化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毛月燕;范铮;苏畅;斯明强

    目的 探讨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对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窒息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期随机选取我院出生的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于生后6h内、(72±6)h取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并与7天内终确诊HIE的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生后6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40 ±0.24) μg/L、(0.89±0.34) μg/L比(0.28 ±0.14) μg/L],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均<0.01.生后72 h,轻度窒息组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重度窒息组仍高于轻度窒息组[(0.44±0.21) μg/L比(0.26±0.10) μg/L,P<0.01].窒息合并颅内出血患儿生后6h内、72 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重度窒息组[(2.61±1.08) μg/L比(0.89±0.34) μg/L,(1.64±0.71) μg/L比(0.44±0.21) μg/L,P<0.01].生后6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诊断HIE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97.7%,但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低.生后72 h血清S-100B蛋白水平诊断HIE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但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较低.故以6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作为HIE初筛指标可以减少漏诊,结合72 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以提高中重度HIE的诊断特异度.结论 动态监测新生儿窒息后72 h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价脑损伤的敏感指标,为HIE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彭小明;高喜容;孙正香;胡月圆;张榕

    目的 探讨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2008 -2009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同期轻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为对照组,对引起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可能的15项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32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12例;对照组9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前置胎盘、产时窒息、宫内窘迫、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等与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3.545)、出生体重(OR=3.453)、产时窒息(OR=3.232)、机械通气(OR =3.643)和吸入高浓度氧(OR=3.449)为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P均<0.05).结论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较多,而且预后差,早期预防早产儿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围产期脑损伤脑室容积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薇;王伟红;李志英;刘铁城;米文育;王琨;马聪敏;周鑫

    目的 探讨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患儿头颅CT脑室容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02-2008年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和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病例.根据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均于生后3~5天、3~4周及3个月分别行头颅CT检查,测量脑室哈氏值、前角指数、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宽度,比较两组差异及不同时间段的动态变化,分析各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3~5天时观察组哈氏值、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宽度均小于对照组[(22.4±14.2) mm比(29.2±4.4) mm,(1.5±0.9)比(2.6±0.7),(1.8±0.4) mm比(1.9±0.4)mm,P均<0.01],前角指数大于对照组[(6.4±2.4)比(5.0±1.3),P<0.01];3~4周时观察组哈氏值和第三脑室宽度均大于对照组[(37.0±9.0)mm比(33.3±2.0)mm,(3.4±1.0)mm比(2.7±0.5) mm,P均<0.01];3个月时观察组哈氏值、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宽度均大于对照组[(47.4±6.8)mm比(34.3±2.3)mm,(2.4±0.6)比(1.7±0.3),(4.1±0.8)mm比(3.1±0.7)mm,P均<0.01].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哈氏值、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指数均逐渐增加,前角指数逐渐降低.结论 侧脑室容积测量在评价急性期脑水肿的程度、脑缺氧后遗改变及估测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提供了客观依据.

  • 胎盘组织炎症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病风险的影响

    作者:史学凯;农绍汉;高平明;吴时光;赵正云;罗晓鸿;郑增鑫

    目的 评价早产儿胎盘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及其病程进展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三所医院分娩的493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对其胎盘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症反应进行分级分期,利用头颅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手段对脑室内出血诊断并分级.结果 产妇绒毛膜羊膜炎患病率为30.0%(148/493),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患病率为20.9%(103/493).在校正了早产儿胎龄、性别、体重、胎膜早破以及分娩方式等因素后,胎盘Ⅱ级和Ⅲ级炎症,以及胎盘Ⅱ期和Ⅲ期炎症分别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分别为1.33(95%CI:1.02~1.87),2.01(95%CI:1.54~2.73),1.33(95%CI:1.02~1.87)和2.01(95%CI:1.54~2.73).结论 早产儿胎盘绒毛膜羊膜炎组织病理不同分期、分级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患病风险密切相关.

3336 条记录 160/167 页 « 12...157158159160161162163...1661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