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半导体激光疼痛治疗机在手外伤术后的应用

    作者:朱雪辉;侯伟娜;刘明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其体积小,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得以广泛的推广.半导体激光疼痛治疗机是利用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照射人体组织,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一种手段.半导体激光疼痛治疗机的激光为近红外波段,可深入组织内部,使组织良好的光能量吸收,使疼痛减轻,血流恢复正常功能.

  • 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在创伤术后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作者:朱雪辉;侯伟娜;贾锐

    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的激光为近红外波段,可深入组织内部,由于组织良好的光能量吸收,使伤口渗液减少,疼痛减轻,血流恢复正常.

  • 肌肉骨骼肿瘤的MRI诊断

    作者:张雪哲;王武

    MR是一种无创性的安全检查方法.MR是磁场内核能量吸收和发射产生的一种现象,它依赖于能影响组织化学特性的内在组织参数,尤其是人体组织内的氢原子,这是MRI的基础.肌肉骨骼组织成分特别适于做MR检查,MRI正逐渐推广应用于骨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有助于了解肌肉骨骼肿瘤的特性.MR多层面多向成像可精确地勾画出肿瘤大小、外形、边缘和周围水肿等的特点,并显示肿瘤内信号强度的变化,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当然,MRI仍难以做出多数肿瘤组织特异性诊断.

  • 肠道微生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作者:冯红萍;聂鑫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肝小叶内炎症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早于1980年由 Ludwig提出,随着病程的进展依次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1,2]。NAFLD 被认为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有关,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而肠道微生态的构成和功能改变可以通过影响能量吸收和储存、引起 肥胖、促进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影响物质代谢,这些均与NAFLD 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有关[3]。在我国,成人 NAFLD 的发病率在15%(6.3%~27.0%),已成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且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4]。在10~15年后,NAFLD 可能会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其诊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 不稳定斑块诊断的影像学进展

    作者:余丹青;周颖龄

    冠心病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不稳定斑块的识别是心血管研究的主要目的.血管内影像技术的进展已经能够根据斑块的特点鉴别高危、不稳定的斑块.覆盖于脂质核心的薄的纤维帽促进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包括:血管内超声、光谱一致性断层摄影术和血管内磁共振.纤维帽下的富于胆固醇的脂质核心可通过血管镜探测的反射在斑块表面的颜色改变来鉴别;亦可通过其本身单一的能量吸收来鉴别,由此引起冠脉内光谱镜检查(包括:近红外线的分光谱学检查、拉曼光谱学检查)的发展.后,由斑块炎症引起的温度的不均匀性促进了冠脉内温度测量法的发展.本综述主要是总结目前识别不稳定斑块的侵入性技术的发展和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 猫科动物脚掌肉垫缓冲力学特性分析

    作者:张晓鹏;杨嘉陵;于晖

    生活在崎岖、复杂地形善于跑跳的猫科动物,已进化演变成为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适应性的缓冲肌体,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对振动进行缓冲的能力.这些动物的足底一般都长有“肉垫”,当其足部与地面冲击接触时,肉垫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本文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建立简化质量-弹簧黏弹性的力学模型,给出控制方程的解析解,对猫科动物脚掌肉垫的力学特性参数进行探索,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 超高速投射物致伤作用的初步观察

    作者:王昭领;雷德林;周树夏;刘彦普

    创伤弹道学的研究表明,高速投射物的致伤能力取决于其能量、质量及飞行中的稳定性等因素,其中速度为重要的因素[1]。笔者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投射物的初速度提高至3.0 km/s左右,以探讨超高速投射物的致伤作用并进一步研究速度在致伤中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 致伤装置为二级气炮(西北核工业研究所),钢珠(外被纤维包膜)直径1.0 cm,质量1.0 g。射距5.0 cm。靶标为生物靶标(成年中国家兔2只,雌性,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非生物靶标(肥皂2块,20 cm×20 cm×30 cm,按实验要求制作[2])。 2. 致伤方法:兔麻醉后,后肢悬吊固定于致伤架,设计弹道通过其后肢肌肉丰满处,避开股骨。肥皂靶标,设计弹着点位于其横截面中心,弹道与其轴向一致。 3. 观察项目:分别用激光靶及铜网靶测量弹丸初速度及剩余速度,计算能量吸收量及传递率。观察射击后肥皂的形态改变,测量弹丸的穿透距离;观察动物弹道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及动物生存时间。 二、结果 1.肥皂靶标:钢珠的初速度平均为2.98 km/s,能量吸收4.41×103 J,能量传递率100%,侵彻距离9.8 cm。钢珠侵彻部分的肥皂呈爆炸状向四周溅射,溅射范围达6 m,剩余肥皂块断面较平整,未见空腔状结构形成。 2. 生物靶标:钢珠初速度为3.01 km/s,剩余速度0.15 km/s,能量吸收4.53× 103 J,能量传递率99.99%。兔股骨粉碎性骨折,后肢完全离断。断端软组织挫伤严重,部分软硬组织碎块向四周溅射,溅射范围可达3 m。弹道周围组织有烧灼现象,有烧焦羽毛气味。动物伤后15 min死亡。 三、讨论 研究表明,高速投射物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致伤力,是因为其具有较大的动能。根据动能=1/2 ×质量×速度2,速度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动能的因素。因此,笔者对超高速钢珠弹的致伤作用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探讨速度在致伤中的作用。 本实验中用肥皂作为非生物模拟材料进行研究,钢珠撞击肥皂时可见被侵彻部分肥皂碎块的爆炸样溅射,而其穿透力却低于10 cm。与既往研究相比,超高速钢珠引起的损伤程度加重,穿透力明显下降,说明超高速钢珠的巨大动能在瞬间传递给了弹道周围介质。这些能量除极小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则转化为介质的高速动能,使其向弹道外周运动,而呈爆炸样溅射。动物实验中,尽管弹道设计避开了股骨,仍然发生了兔后肢的完全离断,表明超高速钢珠的致伤力远高于一般的高速投射物(初速度<1.60 km/s)。实验中能量吸收高达 4.53×103 J,而笔者先前的高速钢珠致伤实验中能量吸收均<1 000 J。由于超高速钢珠的穿透力低,使能量的传递发生在组织的较表浅部位,造成浅表组织的严重损伤。此外,高速投射物在侵彻组织的瞬间可产生压力波[2],本实验中兔股骨的骨折即可能为超高速钢珠侵彻组织时产生的强压力波所致。同样,弹道周围组织也出现了溅射现象,但溅射范围较小,原因在于机体组织存在较大弹性。溅射时组织间的牵拉、挤压等,造成组织的撕裂与广泛损伤,导致兔后肢的完全离断。肢体断端组织的烧灼现象及烧焦羽毛气味提示,超高速弹丸在致伤时还可导致局部组织的烧伤而加重伤情。动物致伤后迅速死亡,说明动物伤情严重,除局部损伤外,可能还存在远达效应所致的重要脏器损伤。 实验表明,超高速投射物的致伤力明显增强,其动能增加与穿透力下降导致组织能量吸收增加,是引起组织严重损伤的根本原因。 志谢本实验得到西北核工业研究所力学所的大力支持,谨表谢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