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初速度对微静脉穿刺输液的影响

    作者:杨巧芳;程立;马艳玲

    微静脉是直径在2 mm左右的微血管,其紧贴真皮,管径微小,管壁薄,脆性大,在穿刺时稍有不慎即损伤血管造成穿刺失败,而穿刺成功后初始速度(初速度)过快也易造成局部渗出而致穿刺失败或发生渗漏.因此,作者使用不同初速度,观察其对微静脉穿刺输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鼻、肺给药——提高哮喘、COPD防治效果的基石

    作者:游一中

    哮喘、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们发病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徙难愈,至今尚无彻底根治的药物和疗法;它们严重影响病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从药物治疗的角度看,呼吸系统的开放性、应答性和吸收性为经鼻、肺给药有效防治哮喘、COPD提供了解剖、生理基础.气溶胶/粒(滴)径小、表面积大为取得佳效果创造了条件.粒径大于6 μm具一定初速度的雾粒会在鼻腔、咽喉及气管分支处惯性嵌顿;2~6μm的雾粒会因重力沉降在下呼吸道沉积而发挥局部作用;小于2μm的雾粒在终末气道随布朗运动弥散、被肺吸收;极细的雾粒则随呼气排出.因此,选择适宜的气溶胶(适宜粒径、适宜的初速度)对发挥药效会产生重要影响.药物气溶胶的产生方法有:(1)定量吸入气雾剂(pMDI),它们使用携带方便,起效迅速,每次用药费用低,效果与手和吸气动作的配合相关;(2)干粉吸入剂(DPI),使用携带方便,吸气速度大于30 L·min-1时能有效摄入药物,是当前研发的重点;(3)雾化液,药物及剂量可随病情调节、呼吸配合不再重要,装置的微型化、便携化为它的推广普及创造了条件,缺点是吸入时间较长;(4)柔雾吸入剂,不需抛射剂和外来能源,使用携带方便,能产生柔和、微细的雾粒,适于吸入治疗,但目前价格较贵.鼻、肺给药已不仅用于哮喘、COPD的防治,还已用于镇痛、戒烟、戒毒、骨质疏松、糖尿病、流感、腮腺炎等的防治.积极研究、推广鼻、肺给药,让广大病人享受鼻、肺给药带来的实惠是医师、药师、护士的共同神圣职责.

  • 对抛射体大射程的再讨论

    作者:王汝发

    1 问题的提出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推铅球,由于铅球比赛是按距离远近来决定成绩的,因此,如何使铅球抛得远,这是大家关心的事情.那么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进行训练中应注意哪方面的问题呢?不少学者在对此研究时,总是先假定初速度一定,然后去讨论佳投射角.本文视初速度为变量,那么在初速度和投射角之间更应关注哪一个因素?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 读点前移设置在西门子 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

    作者:陈彬;许永志;陈燕红;王少容;冯嘉莉

    酶类的检测过程中,一般采用速率法,即连续监测法,其原理是连续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1]。在西门子 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每一个测试的反应时间为10 min,每隔14 s 读取一次吸光度,在反应曲线中记录为一个点,每个反应过程一共有41个点,而连续监测法中,一般根据读取的第28点到第33点之间的连续吸光度变化,即线性反应区吸光度变化值△A,计算每分钟吸光度的变化值(△A/min),从而算出酶活性浓度 U/L=△A/min×V×106ε×v×L ,式中,V-反应体积(mL)、ε-摩尔吸光系数(cm2· mol-1)、v-样品量(mL)、L-比色杯光径(cm)。

  • 不同方法测定黄嘌呤对Bacillus fastidiosus胞外尿酸酶抑制效力的比较

    作者:赵利娜;赵运胜;陶佳;廖飞

    筛选酶抑制剂常需测定米氏常数(Km)和大反应速度(Vm)来确定抑制常数(Ki)[1,2].双倒数分析法测定Ki效率低,且靶酶Km越高则成本越高.积分法[3,4]和线性动力学法[5,6]测定Ki所需底物浓度都高于Km,至今对高Km靶酶都测定极低底物浓度下的半抑制浓度,或再换算成抑制常数表示抑制效力.但测定低浓度底物下的初速度要求高灵敏度的定量方法.实际上在低浓度底物下用简化积分法也可测定Ki[7].Bacillusfastidiosus胞外尿酸酶Km接近0.2 mmol/L,黄嘌呤是其竞争性抑制剂[4~6].本文用低浓度尿酸,比较测定初速度确定黄嘌呤半抑制浓度和简化积分法测定黄嘌呤抑制常数的差异.

  • 在高于米氏常数的底物浓度下用积分法测定尿酸酶活性

    作者:廖飞;朱小云;王咏梅;曾昭淳;左渝萍

    目的:以尿酸酶为模型,考察在底物浓度高于酶米氏常数(Km)时用积分法测定酶活性(Vm)的可靠性. 方法:用293 nm光吸收记录尿酸酶反应曲线. 用以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的积分速度方程,以尿酸酶Km为常数而本底为非线性参数拟合尿酸酶反应曲线,搜寻对应好拟合的Vm. 结果:此积分法测定Vm主要受剩余底物浓度影响,本底基本没有干扰. 剩余底物低于2.5 μmol/L时用10~70 μmol/L起始底物所得Vm无差异. 用25和70 μmol/L起始底物浓度时初速度和Vm都与酶量呈正比. 在此两种底物浓度下积分法的下限相同,且与初速度法下限无明显差异. 但用积分法测定酶活性的上限明显高于初速度法,而且起始底物浓度越低则差异越显著. 结论:在积分法中使用以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的积分速度方程拟合酶反应曲线,在高于Km的底物浓度下能可靠测定酶活性.

  • 超高速投射物致伤作用的初步观察

    作者:王昭领;雷德林;周树夏;刘彦普

    创伤弹道学的研究表明,高速投射物的致伤能力取决于其能量、质量及飞行中的稳定性等因素,其中速度为重要的因素[1]。笔者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投射物的初速度提高至3.0 km/s左右,以探讨超高速投射物的致伤作用并进一步研究速度在致伤中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 致伤装置为二级气炮(西北核工业研究所),钢珠(外被纤维包膜)直径1.0 cm,质量1.0 g。射距5.0 cm。靶标为生物靶标(成年中国家兔2只,雌性,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非生物靶标(肥皂2块,20 cm×20 cm×30 cm,按实验要求制作[2])。 2. 致伤方法:兔麻醉后,后肢悬吊固定于致伤架,设计弹道通过其后肢肌肉丰满处,避开股骨。肥皂靶标,设计弹着点位于其横截面中心,弹道与其轴向一致。 3. 观察项目:分别用激光靶及铜网靶测量弹丸初速度及剩余速度,计算能量吸收量及传递率。观察射击后肥皂的形态改变,测量弹丸的穿透距离;观察动物弹道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及动物生存时间。 二、结果 1.肥皂靶标:钢珠的初速度平均为2.98 km/s,能量吸收4.41×103 J,能量传递率100%,侵彻距离9.8 cm。钢珠侵彻部分的肥皂呈爆炸状向四周溅射,溅射范围达6 m,剩余肥皂块断面较平整,未见空腔状结构形成。 2. 生物靶标:钢珠初速度为3.01 km/s,剩余速度0.15 km/s,能量吸收4.53× 103 J,能量传递率99.99%。兔股骨粉碎性骨折,后肢完全离断。断端软组织挫伤严重,部分软硬组织碎块向四周溅射,溅射范围可达3 m。弹道周围组织有烧灼现象,有烧焦羽毛气味。动物伤后15 min死亡。 三、讨论 研究表明,高速投射物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致伤力,是因为其具有较大的动能。根据动能=1/2 ×质量×速度2,速度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动能的因素。因此,笔者对超高速钢珠弹的致伤作用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探讨速度在致伤中的作用。 本实验中用肥皂作为非生物模拟材料进行研究,钢珠撞击肥皂时可见被侵彻部分肥皂碎块的爆炸样溅射,而其穿透力却低于10 cm。与既往研究相比,超高速钢珠引起的损伤程度加重,穿透力明显下降,说明超高速钢珠的巨大动能在瞬间传递给了弹道周围介质。这些能量除极小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则转化为介质的高速动能,使其向弹道外周运动,而呈爆炸样溅射。动物实验中,尽管弹道设计避开了股骨,仍然发生了兔后肢的完全离断,表明超高速钢珠的致伤力远高于一般的高速投射物(初速度<1.60 km/s)。实验中能量吸收高达 4.53×103 J,而笔者先前的高速钢珠致伤实验中能量吸收均<1 000 J。由于超高速钢珠的穿透力低,使能量的传递发生在组织的较表浅部位,造成浅表组织的严重损伤。此外,高速投射物在侵彻组织的瞬间可产生压力波[2],本实验中兔股骨的骨折即可能为超高速钢珠侵彻组织时产生的强压力波所致。同样,弹道周围组织也出现了溅射现象,但溅射范围较小,原因在于机体组织存在较大弹性。溅射时组织间的牵拉、挤压等,造成组织的撕裂与广泛损伤,导致兔后肢的完全离断。肢体断端组织的烧灼现象及烧焦羽毛气味提示,超高速弹丸在致伤时还可导致局部组织的烧伤而加重伤情。动物致伤后迅速死亡,说明动物伤情严重,除局部损伤外,可能还存在远达效应所致的重要脏器损伤。 实验表明,超高速投射物的致伤力明显增强,其动能增加与穿透力下降导致组织能量吸收增加,是引起组织严重损伤的根本原因。 志谢本实验得到西北核工业研究所力学所的大力支持,谨表谢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