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节OCT观察明暗光线下眼前节静态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吴若欣;李金瑛;柯瑞莉

    目的 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对侧眼、一般窄房角眼及正常眼在明、暗光线下眼前节静态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的差异.设计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浙江医院眼科就诊的患者168例,临床前期组36眼、窄房角组120眼及正常宽角144眼.方法 应用前节AS-OCT在明、暗光线下对入选眼进行检测,比较眼前节静态参数及明暗环境中动态变化的差异.主要指标眼前节各参数,包括瞳孔直径(PD)、虹膜面积(IA)、房角开放距离(AOD)、房角开放度数(ACA)、小梁虹膜空间面积(TISA)、房角隐窝面积(ARA)等.结果 眼前节静态参数临床前期组与窄房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前节参数动态变化测量结果显示,从明处至暗处,即瞳孔散大时,窄房角组与临床前期组瞳孔直径变化值△PD均较正常宽角组小(P=0.002,0.011).临床前期组虹膜面积增大(+5.83%),而一般窄房角组虹膜面积则随瞳孔散大而减少(-3.50%),但不及正常宽角眼明显(-12.50%,P=0.004).临床前期组与窄房角组相比,虹膜面积变化率(△IA%)及每毫米瞳孔散大时虹膜面积变化率(△IA%/△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从明处至暗处,各组AOD、ACA、TISA、ARA均减小,但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仅有眼前节静态解剖参数的高危因素不能够有效识别发生房角关闭的高危窄房角眼.临床前期组与窄房角组瞳孔大小变化时相应虹膜横截面积变化可作为识别发生急性房角关闭高危眼的参考指标.

  • Stratus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测激光虹膜切开术前后的房角变化

    作者:戴惟葭;杨惠清;潘秀云

    目的 探索Stratus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对闭角型青光眼眼前房角观察的方法.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8例(56眼).方法 利用Stratus OCT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虹膜切开术前及术后4周的前房角进行形态学观察,用Photoshop软件对前房角开放的角度进行描绘和测量.主要指标房角开放角度,前房深度与角膜厚度比.结果 Stratus OCT可用来显示眼前房角形态,获取清晰的图像.激光虹膜切开术术前、术后的房角开放角度分别为(15.67±5.33)度、(26.56±8.17)度(P=0.000);前房深度与角膜厚度的比值分别为(0.39±0.13)、(0.89±0.32)(P=0.000).结论 Stratus OCT可便捷地用于了解前房角的宽度改变,但对量化手段和标准需进一步完善.(眼科,2007,16:273-275)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持续性高眼压的手术探讨

    作者:唐忻;刘磊;张舒心;田蓓

    目的:通过周边虹膜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的对比研究,探讨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急闭)急性发作期持续性高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3例(63只眼)经大剂量降眼压药物紧急处理后眼压仍>40mmHg的急闭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周边虹膜切除术组(以下简称周切组)(33只眼)和小梁切除术组(以下简称小梁组)(30只眼).结果:术后随访6~66个月,平均21.5个月.周切组手术成功率84.8%,小梁组86.7%,P>0.05;周切组术后眼压18.18±4.35mmHg,小梁组17.57±4.83mmHg,P>0.05;周切组术后视力4.78±0.28,小梁组4.51±0.31,P<0.05.周切组术后29只眼(87.9%)瞳孔可调节,小梁组13只眼(43.3%),P<0.05.周切组术后并发症少,无伤口渗漏、脉络膜脱离及恶性青光眼,眼前节炎症3%,白内障发展6.1%,与小梁组比较P>0.05.结论:周边虹膜切除术简便快捷、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力好,并可保持瞳孔调节性,是治疗急闭急性发作期持续性高眼压理想的急诊手术方式,而把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

    作者:郑东健;王宁利;甄兆忠;曾明兵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揭示白内障手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形态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中央前房深度仪、前房角镜、裂隙灯显微镜、Schi tz压陷式眼压计对28例(28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连续病例手术前后的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眼压进行对照观察,其中有6例病人用UBM检查手术前后的房角情况.结果: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者28例(100%),眼压不同程度下降者23例(82%),房角增宽者21例(75%),术前房角有粘连者21例,术后粘连范围减少者11例(52%).UBM检查发现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白内障术后,中央前房加深,虹膜由膨隆变为平坦,房角入口由狭窄、关闭变为增宽、开放,睫状体在白内障术后发生后移;非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白内障术后,虹膜根部附着位置与形态及睫状体的形态与位置无明显改变,房角没有增宽和开放.结论: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由于瞳孔阻滞解除,房角均可较术前不同程度增宽,甚至部分非牢固粘连区可再开放,所以,应先行单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对房角和眼压再评价,然后针对术后房角和眼压状态作出对青光眼的处理;非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房角没有增宽,粘连没有开放,因此,除了进行单纯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外,还应针对这种青光眼作出相应的处理.

  • 超声乳化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蒋慧中;施玉英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和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12月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34例40只眼.其中15例17只眼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19例23只眼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虹膜周边切除术组术后眼压(15.78±4.52)mmHg,小梁切除术组术后眼压(17.71±3.1)mmHg,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术后1周,1、3个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虹膜周边切除术组术后视力≥0.5者13只眼(占76.47%),小梁切除术组14只眼(占60.87%).术后各种并发症、虹膜周边切除术组为4只眼(23.5%),小梁切除术组15只眼(65.22%).结论: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或小梁切除术均可以明显降低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提高视力.但虹膜周边切除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 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东平;陈海燕;左金霞;陈文玉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压的影响,了解视野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方法:对32例41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测量眼压,观察视野及房角并检查视力,所得数据与术前进行比较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8只眼术后眼压正常,均<21mmHg.2只眼眼压在22~30mmHg之间,较术前(34只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眼压>30mmHg者仅1只眼,和术前(7只眼)对照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26);观察视野6~18个月,视野进行性缩小2只眼,与术前比较(9只眼)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23).房角关闭范围达1/2象限以上者从术前的53.66%下降到29.27%.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通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防止视野进一步损害,改善视力.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隐匿型角巩膜葡萄肿2例

    作者:李宏科;刘毅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隐匿性角巩膜葡萄肿病例临床罕见.我科在手术中发现2例,报告如下.

  •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刘杏;李媚

    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是继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后又一种眼前段成像检测手段,其为无创性、非接触性,分辨率较UBM高.可测量包括角膜、前房、前房角、虹膜、晶状体等多个眼前段结构参数.本文评价了AS-OCT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诊治中利用AS-OCT了解PACG和正常人眼前段生物学参数的差异,了解周边虹膜切开(或切除)术后、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后PACG的眼前段结构性参数的变化,以及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进行评估等,强调AS-OCT在PACG的诊断、发病机制、治疗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于原发性青光眼分类的回顾和思考

    作者:陈晓明

    由于目前青光眼分类尚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发病机制,因此进一步完善青光眼的分类急待解决.本文复习了青光眼分类的历史和现状,并就此提出个人见解.

  • 如何掌握浅前房、窄房角激光虹膜周切术的适应证

    作者:徐亮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致盲的主要类型,但是对于浅前房、窄房角是否均需激光干预治疗仍存在争论.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

    作者:张娣;杨静;廖沁

    目的 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47眼)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了联合前房穿刺或玻璃体抽吸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密切随访1年,观察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者25眼,视力保持不变者18眼,共43眼,占91.49%;视力下降者4眼,占8.51%.术后1年,眼压控制在10 ~21 mmHg(1 mmHg =0.133 kPa)者43眼,手术成功率91.49%.结论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联合前房穿刺或玻璃体抽吸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观缭

    作者:马广民;田军涛;解俊霞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加前房穿刺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后随访3月~1年,观察前房形成、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好,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急性发作青光眼手术前激光虹膜成形术的意义

    作者:李勇;肖耀廷;闵颖君

    目的 观察手术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情况下,先做激光虹膜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23例(23眼),大剂量药物治疗后持续高眼压超过48 h,首先行激光虹膜成形术,眼压、炎症有效控制后,2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调整缝线+术中丝裂霉素C),3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激光虹膜成形术前眼压43 ~82mm Hg,平均(66.23±10.40)mm Hg,治疗后眼压12 ~28 mm Hg,平均(19.59±3.89)mm Hg(t =21.503,P=0.000).小梁切除或白内障手术后3个月19眼眼压8~20 mm Hg,平均(15.24±2.76)mm Hg,治愈率82.61%.4眼眼压21 ~27 mm Hg,有效率17.39%.所有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激光虹膜成形术可以有效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的眼压,控制炎症,将高风险手术转变为常规手术,二期行青光眼滤过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郝黎

    目的 观察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5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 ~12个月.结果 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佳矫正视力≤0.2者9眼(18.00%),>0.2者41眼(82.00%).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者48眼(96.00%).术后功能性滤过泡为48眼(96.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有效的.

  •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

    作者:李景波;丁琪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30例(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19例(27眼).均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达到正常范围(P<0.05),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急性组.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伴发白内障的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样有效.

  • 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继发睫状体脱离的观察

    作者:庞彦利;张清生

    目的 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继发睫状体脱离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82例(8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收集7眼睫状体脱离,用非接触眼压计及UBM测量缓解前后的眼压及前房深度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发作期眼压为(62.71±8.34) mmHg(1 mmHg =0.133 kPa),中央前房深度为(1.60±0.21) mm.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时的眼压为(9.71±5.06) mmHg,中央前房深度为(1.27 ±0.20) mm.UBM检查发现继发睫状体脱离7例(7眼),占8.54%.停用毛果芸香碱滴眼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7例睫状体脱离均复位.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急性发作缓解后继发睫状体脱离,表现为眼压过低、前房更浅.停用缩瞳剂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朱伟;王涛;沈祯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360°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伴有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58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360°前房角分离术,观察术后眼压控制情况、用药情况、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角等。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眼压均较术前下降,术后用降眼压药物平均(0.13±0.44)种,较术前的(1.31±0.76)种减少。36眼(62.1%)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提高,36眼(62.1%)佳矫正视力>0.5。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4,P=0.00)。术后周边前房角粘连较术前减少9眼,粘连范围无明显变化者10眼。结论联合手术在降低眼压的同时还能加深前房,开放前房角且提高视力,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王彦;杨红伟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提高,≤0.1者2眼,0.2~0.3者8眼,0.4~0.8者28眼,≥1.0者14眼.随访期间,51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1眼眼压增高,滴用0.25%噻吗洛尔滴眼液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随访期间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 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李凌;亢泽峰;马雪英;张蓉;周星利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本院收治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37眼),术前控制眼压,经视力、眼压、前房角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后,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视力较术前提高,视力》0.5者20眼,占54.05%,22例术后眼压《18 mmHg,另5例用1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8 mmHg以下.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人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常英霞;刘继敏;丁颖;宋耕;赵燕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临床观察对象为闭角型青光眼29例(37眼).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浑浊.行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21个月(平均13.9月).结果 术后平均眼压(11.25±2.50)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19.50±10.26)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47±0.32)mm增加到术后(2.35±0.3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有效的治疗.

406 条记录 2/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