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持续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中青光眼引流器的应用

    作者:刘杰

    目的 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30只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至1年,完全成功率为76.67%(23只眼),部分成功率23.33%(7只眼),总成功率100.00%.术前平均眼压为(32.19±9.12) mmHg(1 mmHg=0.133kPa).术后1周,1、2、3、6及12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30±5.07) mmHg、(10.28±4.93) mmHg、(10.87±4.22) mmHg、(11.32±6.11) mmHg、(12.12 ±6.07)mmHg、(13.05±5.26)mmHg,手术后眼压均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9,P=0.000).30只眼中2只眼出现少量前房积血,分别于术后4~7d吸收;4只眼出现一过性低眼压,8~10 d后眼压>6 mmHg;1只眼出现渗出性脉络膜脱离,于术后14 d复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刘湘萍;陈辉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伴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2眼,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32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低于21 mm Hg,27眼(84.38%),视力>0.5,前房角粘连有改善.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不同亚型原发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后高坪虹膜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慧瑾;严钰洁;王欣;吴玲玲

    目的 比较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与慢性闭角性青光眼(CAC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后高坪虹膜比例的差异.方法 37例(37眼)APACG和29例(29眼)CACG纳入本项研究.APACG组选择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作为被研究眼;CACG组选择病情较轻、虹膜周边前粘连小于90°的一侧眼作为被研究眼.所有被研究眼在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后1个月进行暗室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检查前至少停止使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1周以上.UBM判读某一象限存在高坪虹膜的标准包括:睫状体前旋,睫状沟消失,虹膜成角,中央虹膜平面平坦,接触性房角关闭.至少有2个以上象限符合上述标准方可诊断被研究眼具有高坪虹膜.结果 CACG组29例中12例(41.4%)符合高坪虹膜诊断标准;APACG组37例中7例(18.9%)符合高坪虹膜诊断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45).结论 CACG组较APACG组在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后有更多的患眼具有高坪虹膜.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生物解剖结构差异的研究

    作者:黄胜;何伟;任永丰;饶芒前;冉艳芳

    目的 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与正常眼的解剖结构差异.方法 使用A超对30例(60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术前术后及对照组30例(60只眼)正常眼的解剖结构(包括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和角膜直径进行测量,同时计算相对晶状体位置及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各项均值进行对比分析(t检验).结果 AACG术前术后与正常眼相比,前房浅、晶状体厚、眼轴短、相对晶状体位置前移、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大,角膜横径较小,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AACG以浅前房、厚晶状体、眼轴短、角膜横径较小等特点.相对晶状体位置及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可作为AACG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 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前房角变化

    作者:熊毅;唐建明;朱蓓菁;杨森;赵婕

    目的 观察行超声乳化术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结构变化.方法 对30例(3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角(TIA)、小梁睫状突距离(TCPD)和虹膜厚度l(IDl).结果 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比较:ACD(t=10.244,P=0.002); AOD500(t=9.831,P=0.001); TIA(t=9.467,P=0.001); TCPD(t=7.988,P =0.006)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4,P =0.070).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明显加深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前房,增宽前房角.

  • 前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

    作者:姜雅琴;李寿庆;任建涛;王继兵;黄旭东

    目的 评价前房角分离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102例(10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实施前房角镜直视下前房角分离术并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及UBM检查结果.结果 视力:术后1周、3个月、1年及2年平均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后1周、3个月、1年及2年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总控制率为97.1%.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小梁睫状体距离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术可以作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 YAG激光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作者:刘洋;韩娟;尚宁

    目的 探讨YAG激光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P)患者后发性白内障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9例(9眼)PRP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数年后出现后发障,进行YAG激光治疗,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此进行分析,进行眼部检查,视野,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眼部B超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 9例经YAG治疗后继发急性青光眼大发作,眼压均超过40 mmHg,8例给予降眼压药物,1例进行小梁切除术,眼压监测半年控制正常.结论 YAG激光治疗PRP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后出现的后发性白内障,前房内大量晶状体碎片阻塞前房角,前列腺素的释放致房角组织水肿,葡萄膜炎反应继发眼压升高,PRP患者比普通人群更易患继发青光眼.

  • 闭角型青光眼与剥脱综合征

    作者:戴玲;于强

    多数学者认为剥脱综合征与青光眼的关系是:青光眼是继发的结果[1,2].但我科发现2例是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才发现有剥脱综合征的表现.现报告如下.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史先基;杨静

    传统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是虹膜周边切除或滤过手术。但术后往往有白内障加速形成,浅前房,滤过泡瘢痕化,眼压控制不良等并发症。我院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且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6例(16眼)。男7例,女9例。年龄平均(65.70±8.12)岁。全部均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急性发作。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杨孝埔;齐巧云;张栋

    多年来已采用晶状体摘出治疗伴有成熟期或肿胀期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前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研究已经表明,一个10°的窄角在摘出晶状体后前房角可加宽到40°,使各个象限的前房角加宽[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具有相对房角开放、C值改善及视力提高等优势,可作为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治疗选择手段之一[2].

  • 睫状体脱离缝合术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二例

    作者:闫桂刚;徐雁冰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是由于眼挫伤所致,出现持续性低眼压、浅前房、角膜内皮皱折及黄斑水肿等体征.而药物治疗几乎无效.而近年来大量报道通过行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取得良好效果.但也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眼压升高.而大部分手术后眼压高为一过性,可通过药物得以控制并逐步恢复正常.近2 a来接诊2例因术后房角关闭眼压增高致继发性青光眼.现报告如下:

  • 鼻内镜手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2例

    作者:高天

    我院眼科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应耳鼻喉科邀请会诊,确诊2例鼻内镜手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例1:患者男,56岁.因间断鼻塞1年余于2011年ll月11日全麻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鼻中隔部分黏膜下切除+等离子双下甲部分消融术,术后第3天换药,拔出鼻腔填塞物,收缩止血.患者诉左鼻腔内疼痛,流泪,未作特殊处理.3h后患者诉左眼胀痛伴左侧头痛、视力下降.急请眼科会诊.

  • 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大范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复位一例

    作者:侯艳宏;李倩;崔红平

    1 病例患者女,78岁.2014年5月4日因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2年余就诊.右眼检查:视力0.3,角膜透明,前房极浅,瞳孔圆,对光反射敏感,晶体浑浊,N2 C2,眼底视盘边界清,C/D=0.4,眼压13.2 mmHg(1 mmHg =0.133 kPa).2014年3月20日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示右眼前房浅,中央深度1.52 mm;上方、鼻侧及颞侧前房角呈裂隙状,晶状体呈均匀乳白色浑浊,诊断为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于2014年5月7日表面麻醉下行右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phacoemulsfication and aspir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角膜透明隧道切口),术中完成超声乳化操作,行注吸皮质前手术显微镜下见前房膜状漂浮物,疑为角膜后弹力层,遂小心轻柔操作,将+24.5 D人工晶状体(AcrySof)植入囊袋内,手动注吸,前房内注入灭菌空气,手术显微镜下见后弹力层复位,角膜大部透明.

  • 闭角型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探讨

    作者:张春梅;贾乃伟;李兵;高景春;杨真豪

    目的 总结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病率,探讨其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82例(16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21例21眼术后并发浅前房,其发病率为12.96%,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类法进行分级.Ⅰ度12例,Ⅱ度5例,Ⅲ度4例,其中10例滤过道引流过强,6例结膜瓣后退漏水,4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结论 Ⅰ度~Ⅱ度浅前房多经保守治疗治愈,Ⅲ度浅前房须早期手术.部分原因所致的浅前房可以预防.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闭角青光眼

    作者:张万红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2001年3月~2002年12月本院收治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7例.术前控制眼压,经视力检查、前房角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后,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18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视力>0.5者占51.9%.22例术后眼压<18 mmHg(1 mmHg=0.133kPa),另5例用一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8 mmHg以下.结论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白内障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樊宁;冯其高;成洪波;曹玉丽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4年4月,24例27眼合并晶状体浑浊的急性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UBM及前房角镜观察手术前后的前房角粘连范围和前房深度的变化.随访2月至3年,平均24月.结果术后随访25眼(92.59%)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终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20眼(74.07%)术后前房角全开放.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使此类患者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和提高视力.

  • 晶状体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

    作者:刘青;周永祚;肖耀廷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4眼),视力<0.4,晶状体不同程度浑浊,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月~3年.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12眼(房角关闭<1/2周)术后眼压控制正常;2眼(房角关闭>3/4周)需滴降眼压滴眼液.其中1眼在1月后再次眼压急性升高,经YAG激光虹膜造孔后好转.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小于1/2周者手术有效;房角关闭大于3/4周的病例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前房角分离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程;崔红平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其很重要的类型之一.前房角分离术作为重建前房以恢复小梁网自身滤过途径的手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均已表明前房角分离术以及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控制方面作用甚为明显.本文对前房角分离术的机制特点、操作方法、并发症和疗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地综述.

  • 江苏省阜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患病率调查

    作者:朱蓉嵘;施健;杨梅;姜林娟;姜红;梁从凯;刘必红;戚应祥;管怀进

    目的:探讨江苏省阜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中前房角关闭的患病率特征。方法于2010年3~5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阜宁县调查了5202例,应用Van Herick法对受检人群进行周边前房深度检查初筛,对其中周边前房深度≤1/3角膜厚度者进行前房角镜检查,确定为解剖的窄前房角者再进行明、暗光线下超声活体显微镜(UBM)检查,分别观察受检眼上方、颞上方、颞侧、颞下方、下方、鼻下方、鼻侧和鼻上方8个检查部位有无前房角关闭,评估具有解剖的窄前房角患眼前房角关闭率。从UBM图像中测量前房角开放距离。明、暗光线下前房角关闭率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前房角开放距离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经Van Herick法初筛出347例浅前房患者,完成全部检查的共有243例(484只眼)患者。以受检眼计算,在明、暗光线下UBM检查发现的前房角关闭率分别为24.0%和69.6%,显示暗光线下前房角关闭率明显增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36,P<0.001)。明光线下以鼻上方高,为14.3%,暗光线下以上方的前房角关闭率高,为42.8%。明或暗光线下,8个检查部位之间前房角开放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39,6.883,11.612,11.157,4.732,6.798,5.156,4.071;P<0.001)。按受检者暗光线UBM检查下前房角关闭率81.07%估计,阜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前房角关闭率为5.40%(95%CI:4.80%~6.05%)。结论本调查人群的前房角关闭患病率高于以往调查结果,这可能与本研究采取的检查方法,即UBM暗光线下检查前房角能够早期筛查前房角关闭患者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15,51:487-492)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参数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媚;刘杏;钟毅敏;曾阳发;孔湘云;曹丹;郭歆星

    目的 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周边虹膜切除(SPI)术前后的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参数改变.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连续性收集37例(37只眼)周边虹膜前粘连不超过5个钟点的PAACG发作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于SPI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AS-OCT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前房角隐窝面积、前房宽度、前房容积及晶状体矢高.手术后与手术前检测参数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 37例(37只眼)PAACG患者SPI手术前的AS-OCT检测参数:距巩膜突750 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088 +0.078)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050 +0.048)mm2、前房角隐窝面积(0.059±0.057) mm2、前房面积( 12.332±2.457) mm2、前房容积(73.131±16.976) mm3;SPI术后AS-OCT检测参数:距巩膜突75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125±0.072) 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091±0.041 )mm2、前房角隐窝面积(0.095±0.042) mm2、前房面积(14.230 +2.000) mm2、前房容积(90.074±16.796 )mm3;SPI术后上述检测参数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5~1.066,P=0.001 ~0.044).但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宽度及晶状体矢高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05 ~0.516,P=0.102~0.609).结论 PAACG患者SPI术后可以解除瞳孔阻滞,使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前房角隐窝面积增宽,前房面积和容积增加,但前房深度和晶状体矢高不变.

406 条记录 5/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