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贺永毅;文勇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54例(54眼)白内障伴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眼均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分级,分析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较术前视力有显著改善(P<0.05),仅2眼因伴有老年性黄斑病变而视力恢复不佳。术后1 d眼压为(13.22±3.44)mmHg(1 mmHg=0.133 kPa),术后1个月眼压为(13.87±1.11)mmHg,术后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3.81±0.97)mmHg 和(13.07±1.05)mmHg。术后6个月中央前房深度及周边前房深度分别为(3.53±0.32)mm和(3.91±0.14)mm,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前房角分级较术前改善显著( P<0.05)。6眼出现角膜水肿,4眼出现前房炎症反应及虹膜纤维素样渗出,2眼浅前房,3眼瞳孔人工晶状体粘连。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能显著增加前房深度,改善前房角开放程度,提高视力并降低眼压。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原因及对策

    作者:唐秀武

    目的 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原因及防止误诊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首诊于其他科室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为其他疾病的38例(38眼)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防止类似情况发生的对策.结果 38眼中误诊为高血压脑病13例,腔隙性脑梗死11例,偏头痛5例,神经性头痛7例,胃肠疾病2例.经眼科会诊确诊后转眼科,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治疗后视力:无光感4眼,光感3眼,数指者7眼,0.05~0.08者8眼,0.1~0.2者11眼,0.3 ~0.5者5眼.误诊时间越长,视力受损害严重.结论 首诊于其他科室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而且合并有全身症状的,容易误诊.青光眼医师有责任为各科医师及患者普及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知识,以减少误诊.

  • 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疗效观察

    作者:李春敏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伴有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75例(92眼),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44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试验组38例(48眼),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联合使用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手术后1、3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视力、视野均明显优于手术前,且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手术后1、3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前房角分级均明显优于手术前,且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分级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伴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使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不仅能改善前房角深度及开放程度,还能较好地控制眼压,提升患者视力及视野,且手术安全.

  •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近期效果

    作者:张新丽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伴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PACG伴白内障174例(174眼)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7例.对照组实施Phaco-IOL,联合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压及前房角关闭范围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和缩小(P<0.05),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aco-IOL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伴白内障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

    作者:何小松;李正华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46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裸眼视力0.3及其以上者为36眼(78.26%),0.05及其以上脱盲率为100%.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由术前的(32.5±6.2) mmHg降至术后(14.2±4.6) mmHg(1mmHg =0.133 kPa),术前与术后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P<0.0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9~4.331,P<0.01),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5~ 0.097,P>0.05).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获得良好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 前房角分离术中Volk前房角镜的应用效果

    作者:鲍迅;臧涵怡;孙超;姚勇

    目的 评价Volk前房角镜在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中应用Volk前房角镜440例(558眼),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角状态、中央前房深度、并发症等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术后97.67%的眼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前用药后眼压(25.36±2.79) mmHg,术后降至(13.02±3.86) mmHg,(1 mmHg =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6,P<0.05).术前前房角关闭的象限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原先粘连的前房角已分离.术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2.11±0.53)mm,术后增加至(3.02 ±0.4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8,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9眼(1.6%)术中发生后囊破裂,但均未发生晶状体核脱落于玻璃体腔等严重并发症.72眼(12.9%)术后轻度角膜水肿,经保守治疗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PACG伴白内障,且前房角关闭<180°的患者,超声乳化联合Volk前房角镜下前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打开关闭的前房角,加深前房,控制眼压,手术针对性强,前房角分离效果观察及时,而且并发症少.

  •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初始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观察

    作者:朱兰香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0例(4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半年.比较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 缩瞳后前房角的形态与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汪玲;朱秀萍;赵平;赵俊宏

    目的 探讨根据缩瞳后前房角形态选择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的意义.方法 37例(37眼)缩瞳后前房角粘连闭合≤180°者,行超声乳化术;前房角粘连闭合>180°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3个月.结果 21例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6例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各组均有1例术后眼压高,滴降眼压药物可控制.结论 缩瞳后前房角形态检查有助于选择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王典辉;隆习军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08年3月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4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月~3年.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45眼眼压控制正常,3眼需滴降眼压药物.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丁颖;王国强;巨朝娟;宋耕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浑浊138例(138眼)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前房角、前房角关闭粘连小于180°范围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术前后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随访6~12个月.结果 术后138眼眼压均控制在21.0mmHg以下,前房深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147例效果观察

    作者:李臻;尹金福;吴仁毅;吴玲玲

    目的 评价闭角型青光眼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147例(159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施行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简称松解缝线组),同期162例(174眼)PACG行常规小梁切除法(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前房形成、结膜滤泡、眼内反应等,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 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时间(d),松解缝线组短于常规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松解缝线组出院时眼压(11.77±3.37)mmHg与术前眼压(31.63±9.45)mmHg比较,差异显著(t=25.86,P=0.000).术后长期随访眼压(14.74±2.71).mmHg低于常规小梁切除组(17.96±2.45)mmHg差异显著(t=11.22,P=0.000).随访中无眼部感染与恶性青光眼发生.结论 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中能促进术后早期前房形成.增强长期眼压控制作用.

  • 联合激光治疗大范围前房角粘连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范肃洁;郭黎霞;韩伟;崔宏宇;张志宏

    目的 探讨联合激光治疗前房角粘连范围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43例(56只眼)前房角粘连范围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先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2d后再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角、视野进行对比观察.术后随访18个月.结果 治疗后前房角粘连范围减小,眼压降低,视野无改变.随访18个月后30只眼(53.6.%)眼压在21 mm Hg以下(1 mm Hg=0.133 kPa),19只眼(33.9%)局部加用1~3种降眼压滴眼液,眼压可以控制;7只眼(12.5%,7/56)加滴2~3种降眼压药物,眼压仍高,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结论 联合激光治疗前房角粘连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降低滤过手术的比例.

  • 前房注射甲强龙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中的应用

    作者:杜尔罡;钱丽君

    目的 探讨前房注射甲强龙在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实验组(23例,24眼).术毕即刻给予0.5 mg甲强龙前房内注射,对照组(24例,25眼)不注射.比较术后1d、3d、1周、2周前房炎症反应及视力、眼压、角膜、瞳孔.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比较:对照组房水闪光较实验组程度重且吸收慢.结论 前房内注射甲强龙能有效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后前房炎症反应.

  •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崔境倩;董敬民;张园园

    目的 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7例(54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29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4例(25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随访6个月.结果 A、B两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2.72±7.85) mmHg和(22.48±6.95)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4,P=0.9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0,-7.012,P=0.000,0.000).B组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184,0.744;P=0.855,0.460).A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21,P=0.000),A组术后周边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310,P=0.000).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降低眼压、改善视力.

  • 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作者:周丽君;王卫群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42例( 4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及术中两次穿刺缓慢放出房水;术后相和拆除可调节缝线、眼球按摩及滤过泡分离手术等处理.随访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42例(45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或玻璃体脱出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是安全有效的.

  • 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周利晓;郭娟;刘保松;田琦;王江波

    目的 评价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25眼)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随访时间半年.结果 23例(25眼)术后平均眼明显降低(P<0.001),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前房角均有增宽,部分重新开放,前房深度加深.结论 单纯品状体乳化吸出术是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应掌握其适应证.

  • 不同合并症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短期角膜内皮的改变

    作者:曲申;荣翱;孙小婷;刘思维;徐蔚;李苑

    目的 观察不同并发症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短期内角膜内皮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乳化吸出术178例(201眼).分成4组:A组为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B组为合并糖尿病组,C组为合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D组为合并高度近视组.比较4组术前,术后ld、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的改变.结果 相对于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青光眼及高度近视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内皮更易受损,其中合并糖尿病者表现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不稳定和延迟修复,合并高度近视和青光眼者表现为角膜内皮细胞储备能力的下降.结论 有并发症的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易遭受不同类型的损伤.

  • 微型引流器联合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作者:李静一;方爱武

    目的 观察青光眼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4例(55只眼)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30只眼),采取微型引流器植入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4例(25只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和中央前房深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术后末次复查时视力(视力数值按logMAR计算)为0.47±0.31,优于术前的0.75±0.63(P=0.002).试验组术后各时期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51).试验组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62).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67%和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试验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少于对照组的24.00%(P =0.022).结论 微型引流器植入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明显的降低眼压及提高视力的作用,并发症较少,是安全有效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与对侧眼解剖参数的比较

    作者:王华;梁远波;唐炘;范肃洁;孙霞;王涛;孙兰萍;王宁利

    目的 对照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和对侧眼的角膜中央厚度和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方法 共观察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5例.眼压控制后每个患者双眼接受A超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的平均角膜中央厚度是(576.97±50.93)μm,对侧眼的平均角膜中央厚度为(544.68±33.53)μm(P<0.001).另外两组之间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无差异(P>0.05).结论 与对侧眼相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角膜中央厚度较厚,可能是发作后遗留的损害.其它眼解剖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对侧眼也应进行预防治疗.

  • 联合激光手术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杜宁静;黄建忠;莫梓坚;陈琦;陈惠媛

    目的评价联合激光手术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52例(78眼)中、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联合激光手术组(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氩激光加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32例(46眼),小梁切除术组20例(32眼),其中8例为同一患者左右眼对照.结果两组比较,联合激光手术组,术后早期眼压控制率为95.65%(P<0.05),术后视力提高迅速而且稳定(P<0.05),术后并发症轻而少(P<0.05),术后无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结论联合激光手术安全有效,可作为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406 条记录 4/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