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农村及城市特定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徐亮;张莉;夏翠然;李建军;胡莲娜;马科;陈英杰;范桂芝;宋维贤;施玉英;张士元;孙宝枕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农村及城市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患病率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01年6-10月,对北京地区农村及城市特定区域40岁以上的4451人进行青光眼筛查,其中农村1980人,城市2471人,男性1939人,女性2512人.检查项目包括采用vanHerick法和前房角镜检查法检测周边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常规检测视力、眼压、屈光状态并行眼底照相和阈值视野检测.对可疑青光眼和青光眼患者进行青光眼的标准检查.结果本次调查40岁以上人群农村及城市的应答率分别为79.6%(1980/2488)和87.1%(2471/2836);人群PACG的患病率为1.2%[95%可信区间(CI)为0.9%~1.5%].其中农村PACG患病率为1.6%(95%CI为1.2%~2.0%),高于城市的1.1%(95%CI为0.8%~1.4%);女性PACG的患病率为1.7%(95%CI为1.3%~2.1%),高于男性的0.8%(95%CI为0.5%~1.1%);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并有一患病率骤升的年龄段.农村PACG患病率骤升的年龄段(60~69岁)较城市患病率骤升的年龄段(70岁以上)早10年.农村PACG单眼低视力(39.3%)及单眼盲(28.6%)的比率高于城市(分别为20.6%和14.7%).随年龄增大,屈光度增加,周边前房深度也逐渐变浅.结论 PACG的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PACG患病率与周边前房深度、屈光状态、性别、年龄因素有关.

  •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与周边虹膜切除术对血-房水屏障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新博;张秀兰;陈耿;黄祥坤;钟晓菁;林明楷;葛坚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开(LPI)与周边虹膜切除(SPI)术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方法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60例早期PCAC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PI或SPI治疗组.应用FC-2000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测定术前、后的房水闪光值.同时观察眼压、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前房角粘连范围及其并发症.LPI组与SPI组房水闪光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应用Bonferroni法矫正检验水准α值后,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的配对t检验.术后房水闪光值与眼压升高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结果 术前及术后第3天,1、2、3及4周,LPI组各观察时间点平均房水闪光值分别为(5.47±1.09)、(11.96±3.07)、(8.08±2.18)、(5.68±0.83)、(5.80±1.00)、(5.69±1.12)光粒子数/ms;SPI组分别为(5.43±1.13)、(8.44±3.22)、(6.42±1.77)、(5.35±0.71)、(5.53±1.26)、(5.45±1.23)光粒子数/ms.LPI组和SPI组术后第3天(t=-12.753,-8.101)及术后1周(t=-5.971,-3.870)房水闪光值均分别高于术前(P<0.05),而且LPI组房水闪光值明显高于SPI组(t=4.329,3.231;P<0.05).术后4周内,LPI组高眼压发生率高于SPI组(X2=5.079,4.022;P <0.05);术后第4周,LPI组平均应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种类数高于SPI组(Z=-1.984,P<0.05).两组术后眼压升高与血-房水屏障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 =0.899,0.833,P<0.05).两组术后1周的平均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t=-0.696,0.008)和术后4周平均前房角粘连范围(Z=- 1.270,-1.49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LP1和SPI术均影响PCACG患者正常的血-房水屏障,术后1周内LPI造成的影响较SPI更重,但术后2周基本恢复.早期血-房水屏障的破坏与术后的眼压波动相关,但对角膜内皮、前房角粘连无明显影响.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形态监测指标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边俊杰;戴惟葭;刘大川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前房形态的有效监测指标.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纳入175例(175只眼)受检对象,分为3组进行研究.其中首次单眼发作AACG组患者55例(55只眼),浅前房组患者60例(60只眼),正常眼组60例(60只眼).按照不同年龄段检测3组受检者各项指标,包括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测前房角形态,应用Photoshop软件量化前房角开放程度,应用接触式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晶状体位置(LP)、前房拥挤比值(CCR).组间眼前节生物测量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50~59岁年龄段,3组LT分别为(5.72±0.22)、(5.57 ±0.28)及(4.55±0.36 )mm,LP分别为(4.33±0.24)、(4.63±0.20)及(5.71±0.34)mm,CCR分别为3.28±0.16、2.64±0.19及1.70 ±0.10;3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T:F=27.73,LP:F-47.33,CCR:F =79.22;P <0.05).60 ~ 69岁年龄段,3组LT分别为(5.81±0.37)、(5.72 ±0.41)及(4.98 ±0.59) mm,LP分别为(4.26 ±0.18)、(4.51±0.14)及(5.62±0.19)mm,CCR分别为3.39±0.35、2.74±0.37及1.86 ±0.36;3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T:F=22.51,LP:F=56.67,CCR:F=74.84;P<0.05).70岁以上年龄段,3组LT分别为(5.85±0.27)、(5.74 ±0.21)及(5.43±0.36) mm,LP分别为(4.25 ±0.30)、(4.46±0.22)及(5.49 ±0.23)mm,CCR分别为3.48±0.21、2.85±0.30及2.03±0.17;3组间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8.29,P>0.05),但LP和C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P:F =23.09,CCR:F=60.08;P<0.05).结论 CCR可以与LT、LP一起作为评价AACG患者前房形态的监测指标,Stratus OCT-3可以作为观察AACG患者前房角形态的有效手段之一.

  •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齐家乡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的患病率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原慧萍;于泓;肖铮;邵正波;张晓利;杨滨滨;隋虹;赵亚双

    目的 研究吉林省长春市农村人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4年9月至2005年2月,对长春市双阳区齐家乡两个自然村的40岁及以上人群共1139人进行青光眼调查.现场检查项目包括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周边前房深度、眼压及眼底检查.对可疑青光眼患者进一步详细检查眼压、前房角镜、眼底及视野.结果 实际检查人数为1139人,受检率为74.5%;确诊为PACG者29例,青光眼患病率为2.5%,随年龄增加其患病率增高.其中男性青光眼患病率为1.5%,女性为3.5%;女性青光眼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周边前房深度检查发现女性人群浅前房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且随年龄的增加浅前房的比例明显增大.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中,PACG的患病率高于无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结论 长春市双阳区PACG的患病率较高,其患病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及周边前房深度等因素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07,43:775-778)

  •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邹吉新;张繁友;张立军;王丽晶;黄红深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34例(56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非眼外引流手术指征,前房角粘连<1/2周前房角范围)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例(49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7只眼).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眼压、视野及周边虹膜形态进行详细的对比观察,并行暗室俯卧试验及散瞳试验检查.患者术后随访1~4年.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周边前房深度均明显加深,静态前房角镜检查小梁网可见范围增宽.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高眼压、前房角进行性粘连及视野损害,暗室俯卧试验及散瞳试验均阴性.结论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是当瞳孔散大时,异常的周边虹膜组织堵塞小梁网而引起高眼压,瞳孔阻滞因素不起主导作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变此类青光眼患者(前房角粘连<1/2周前房角范围)的周边虹膜形态,从而控制病情进展.

  • 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

    作者:刘杏;李媚;王忠浩;毛真;钟毅敏;郭歆星

    目的 利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仪定量检测和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与正常人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或住院治疗的55例(55只眼)急性PACG患者、63例(63只眼)慢性PACG患者及90例(90只眼)正常人,采用AS-OCT检测其眼前节生物学参数,比较急性PACG、慢性PACG及正常人组间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宽度(ACW)、前房容积(ACV)、前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TISA)、前房角隐窝面积(ARA)、晶状体厚度(LT)及晶状体矢高(CLR)的差异.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PACG眼AS-OCT检测参数:ACD(1.81±0.25) mm,ACW(11.30±0.43) mm,AOD 0.039 mm,ARA 0.038 mm2,ACV(72.8±16.04)mm3,TISA 0.017 mm2;慢性PACG的AS-OCT检测参数:ACD(2.02±0.25) mm,ACW(11.49±0.45) mm,AOD 0.042 mm,ARA 0.053 mm2,ACV (83.60±19.49) mm3,TISA0.022 mm2;急慢性PACG的眼前节生物学检测参数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眼(P<0.05),但晶状体参数LT(APACG 5.22±0.38,CPACG 5.06±0.36 mm)和CLR(APACG 1.07±0.26,CPACG 0.94±0.21 mm)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眼(LT 4.57 ±0.42,CLR 0.39±0.33 mm)(均P<0.001);APACG的前房及房角参数小于CPACG(P <0.001 ~0.015),晶状体参数LT(P =0.003)和CLR(P <0.001)均大于CPACG;APACG发作眼的ACD(1.81±0.25 mm)、AOD(0.039 mm)、TISA(0.017 mm2)和ARA(0.038 mm2)均小于对侧眼(ACD 1.90 ±0.23 mm,AOD 0.005 mm,TISA 0.037 mm2,ARA0.047 mm2) (P <0.001 ~0.041),但CLR(1.07 ±0.26 vs.1.01 ±0.23 mm)较对侧眼大(t=1.349,P =0.003),其余参数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4~1.147,P =0.257 ~0.567).结论 PACG的眼前节结构较正常人狭窄,APACG较CPACG有更厚的晶状体厚度及更靠前的晶状体位置,导致房角区结构更为拥挤是构成急性青光眼发作的形态学基础.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卞爱玲;赵家良;周崎;张扬;刘小力;毛进

    目的 探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992年4月至2002年10月实施LPI治疗且术后随诊时间达5年以上的PACG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LPI治疗前眼压、视乳头、视野、前房角等情况,将患眼重新分为3组:疑似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ACS)组、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AC)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分析LPI治疗后各组患者远期眼压控制、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之间LPI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患者131例(251只眼),其中PACS组18只眼(7.2%),PAC组98只眼(39.0%),PACG组129只眼(51.4%),无法分类的6只眼(2.4%).PACS组、PAC组、PACG组患者LPI治疗后眼压控制满意率分别为88.9%(16/18)、38.8%(38/98)及10.9%(14/129),眼压控制不满意率分别为5.6%(1/18)、48.0%(47/98)及75.2%(97/129),眼压控制失败率分别为5.6%(1/18)、13.3%(13/98)及14.0%(18/129).3组患者LPI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8,P=0.000).251只眼中8只眼(3.2%)在LPI治疗后1周至16年发生青光眼急性发作.全部患者在随诊期间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结论 LPI治疗后PACG的眼压控制不如预期的那样好.在大多数青光眼中,LPI可以有效防止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LPI治疗后PACG、PAC、PACS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眼压升高危险,需密切随诊,及时处理.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王宁利;范志刚;吴河坪;李定章;黄燕;陈静嫦;林辉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68只眼)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试验组应用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每日滴眼1次,对照组应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每日滴眼2次.随访6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种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眼压、视力、视野及视乳头杯/盘比值变化.结果 68例中,有56例(82.4%)完成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眼压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0.236,P=0.814);治疗后3 d,各组眼压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两组间比较F=287.441,P<0.001,拉坦前列素组t=14.103,P<0.001;噻吗心安组t=10.308,P<0.001);各组随访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两组间比较F=74.259,P<0.001;拉坦前列素组F=148.787,P<0.001;噻吗心安组F=54.875,P<0.001).治疗后两组间各个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值分别为-6.127,-5.930,-6.201,-5.931,-7.412,-6.640,-6.756;均P<0.001);各组用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平均差异值,拉坦前列素组为:-7.034~-6.897之间;噻吗心安组为:-4.704~-5.000,均P<0.001);而用药后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眼压值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平均差异值绝对值,拉坦前列素组为0.034~0.138,P值为0.904~0.629;噻吗心安组为0.037~0.296,P值为0.910~0.366).6个月随访期间,56只眼的视力、视野、杯/盘比值与药物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前房角无进行性粘连关闭.结论 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和0.5%噻吗心安滴眼液可用于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降眼压效果优于0.5%噻吗心安滴眼液.

  •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形态与远期眼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星;贾超;冯梅艳;孟海林;范肃洁;谢丽莲;孙兰萍;刘洛茹;解聪;彭忆;唐炘;梁远波;翟刚;蒋幼芹;叶天才;王宁利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结膜滤过泡形态与眼压的相关性.方法 多中心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176例(176只眼)40岁以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单纯小梁切除术88例(88只眼)或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缝线术88例(88只眼).术后3个月,按照Indiana bleb appearance grading scale滤过泡分级系统,对患者术后滤过泡形态进行分级,应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术后滤过泡形态与眼压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 150例(85.7%)患者完成18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后18个月平均眼压(15.6±5.4)mm Hg(1 mm Hg=0.133 kPa),其中10只眼的眼压≥21 mm Hg,5只眼在用药后眼压<21 mm Hg,其余135只眼的眼压<21 mm Hg.142只眼记录了术后3个月滤过泡形态:扁平无隆起(H0级)3只眼,低度隆起(H1级)45只眼,中度隆起(H2级)90只眼,高度隆起(H3级)4只眼;滤过泡未血管化66只眼,滤过泡血管化76只跟.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微囊结构滤过泡者的眼压较无微囊结构滤过泡者的眼压低2.77 mm Hg(β=-2.77,95%CI:-0.46~-5.08);滤过泡未血管化者的眼压较滤过泡血管化者的眼压低2.077 mm Hg(β=-2.07,95% CI:-0.15~- 3.98);患者年龄每增加10岁,术后眼压降低1.2 mm Hg(β=-1.20,95% CI:-0.00~-2.40);患者年龄、滤过泡微血管化及微囊结构滤过泡的存在与术后18个月的眼压有相关性(P<0.05).结论 患者术后早期滤过泡形态对预测远期眼压水平具有一定意义,患者术后滤过泡形态、滤过泡血管化程度及年龄是影响远期眼压的主要因素.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梅;葛坚;林明楷;卓业鸿;凌运兰;方敏;刘杏;彭寿雄;余敏斌

    目的 了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方法 回顺性系列病例研究.将PACG分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慢性期和晚期,分别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APACG与C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后患者视力变化及转归情况的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组间年龄、眼压等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眼压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PACG患者共82例(96只眼).其中APACG患者37例(40只眼),CPACG患者45例(56只眼);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4个月和25个月,APACG与CPACG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6,P=0.886).APACG患者术前眼压(53.6±17.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出院时眼压(10.5±4.9)mm Hg,终随访时眼压降至(14.0±10.3)mm Hg.CPACG患者的术前眼压(36.8±13.8)mm Hg,术后出院时眼压(11.7±4.2)mm Hg,终随访时眼压(13.8±4.5)mm Hg.APACG患者(F=100.783)和CPACG患者(F=54.383)手术前与手术后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G患者中,有38只眼(95.0%)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 mm Hg以下;其中急性发作期33只眼,慢性期5只眼.CPACG患者中有50只眼(89.3%)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 mm Hg以下;其中进展期45只眼,晚期6只眼.所有PACG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后均以视力下降比例为高,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浅前房.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APACG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及CPACG进展期和晚期的眼压控制均较好,表明小梁切除术是治疗PACG和控制眼压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降低比例较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 0.004%曲伏前列素与2%卡替洛尔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降眼压作用

    作者:姚宝群;庞玉英;李祎馨

    目的 比较0.004%曲伏前列素与2%卡替洛尔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或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研究.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LPI或小梁切除术后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的52例(52只眼)患者,分为曲伏前列素组和卡替洛尔组.分别给予0.004%曲伏前列素(每晚1次)或2%卡替洛尔(每天2次)眼液治疗.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眼压、用药前后眼压差及用药后眼压下降百分率的比较均采用t检验;用药前后眼压差和用药后眼压下降百分率与前房角开放程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 曲伏前列素组患者24例(24只眼),用药前眼压(24.67 ±3.08)mm Hg,用药后眼压(18.58±2.71) mm Hg,用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0,P<0.05);卡替洛尔组28例(28只眼),用药前眼压(23.57±1.60) mm Hg,用药后眼压(19.57±1.60)mm Hg,用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0,P<0.05).两组患者间用药前后眼压差(t=2.533)和用药后眼压下降百分率(t=2.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前后眼压差(r=0.145,0.090)和用药后眼压下降百分率(r =0.009,0.183)均与前房角开放程度无关(P>0.05).结论 0.004%曲伏前列素和2%卡替洛尔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均有降眼压效果,0.004%曲伏前列素的降眼压效果优于2%卡替洛尔.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

    作者:葛坚;郭彦;刘奕志;林明楷;卓业鸿;程冰;陈秀琦

    目的初步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至2000年1月,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42例(47只跟)闭角型青光眼,其中26只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只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为继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8.40±9.51)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1.99±4.48)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用药后眼压(25.47±18.4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918,P<0.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9±0.46)mm,增加到术后的(2.28±0.36)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738,P<0.001).术后41只眼(87.2%)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易感基因位点统计模型预测分析研究

    作者:桑景荭;张业武;王宁利

    目的 评价相关易感基因位点检测对PACG患者的诊断效力.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统计反演算和统计模拟的演算,对已知4个相关易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024102(PLEKHA7)、rs3753841 (COL11A1)、rs1015213(PCMTD1-ST18)及rs1401999(ABCC5)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进行评价.结果 在对单一SNP位点的统计模拟中,rs11024102(PLEKHA7)对PACG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55.88%,特异性为51.31%;rs3753841(COL11A1)诊断的敏感性为54.47%,特异性为51.00%;rs1015213(PCNTD1-ST18)诊断的敏感性为59.93%,特异性为45.32%;rs1401999(ABCC5)诊断的敏感性为52.97%,特异性为50.00%.4个SNP位点的阳性预测值曲线均贴近无效参考值.4个位点的联合作用在提高敏感度场景的统计模拟中,获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1.在提高特异度的场景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52.4个位点自由组合的统计模拟结果发现单一SNP位点和多个SNP位点组合的诊断效力均较差.结论 4个已知相关易感基因位点检测对PACG诊断效力差,尚不能作为单独的诊断试验用于临床筛查.

  • 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的眼前节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忠浩;李媚;蔡小于;梁轩伟;刘杏

    目的 分析房角狭窄患者暗室激发试验阳性者的相关眼前节结构参数.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60例房角狭窄患者的暗室试验结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节结构参数.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4例,平均年龄(59.6±9.3)岁.眼前节结构参数包括前房深度(ACD)、瞳孔直径(PD)、晶状体矢高(LV)、周边虹膜厚度(IT)、虹膜膨隆度(IC)、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网睫状突夹角(TCPA)及房角接触性关闭的象限数(NPAC).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260例房角狭窄者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为27.3% (71/206),男性阳性率(41.7%,15/36)大于女性(25.0%,56/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0,P=0.037).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OR =2.14)、AOD(OR=0.98)、IT(OR=1.68)、NPAC(OR=2.24)是暗室试验阳性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T(OR=1.47)、NPAC(OR=1.70)是暗室试验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房角和虹膜参数与房角狭窄者的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结果相关,IT和NPAC是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与疾病感知和药物信念的关系研究

    作者:姜浩;赵琳;杨丽;蔡鸿英

    目的 探讨影响PACG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与疾病感知、药物信念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中文修订版、疾病感知问卷简版和药物信念特异性量表中文修订版对天津市眼科医院156例PACG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对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两组中的青光眼类型、性别构成、服药种类、有无其他疾病、病程和服药次数进行分析;用皮尔逊相关法对疾病感知、药物必要性信念、担忧信念和用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药物信念在疾病感知和用药依从性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156例PACG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19例;平均年龄为(61.3±8.3)岁.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83例(53.2%),依从性差的患者73例(46.8%).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用药种类(χ2=13.64,P=0.009)和用药次数(χ2=11.31,P=0.010)对用药依从性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χ2=1.02,P=0.311)、有无其他疾病(χ2=1.73,P=0.188)和病程(χ2=6.08,P=0.108)对用药依从性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ACG患者疾病感知得分与对药物的必要性信念、担忧信念得分呈正相关(r=0.18,0.45,均P<0.05),与用药依从性得分呈负相关(r=-0.22,P<0.01);担忧信念得分与用药依从性得分呈负相关(r=-0.47,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PACG患者对药物的担忧信念完全中介了疾病感知和用药依从性的关系[卡方/自由度(χ2/df)=1.73,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9,非范拟合指数(NNFI)=0.98,相对拟合指数(CFI)=0.98,递增拟合指数(IFI)=0.98].结论 PACG患者的用药种类和次数对用药依从性有显著影响.疾病感知水平越高,对药物的担忧信念越高,用药依从性越低.

  • 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为中;黄荔;马健;李晓柠;黄晶晶;葛坚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方法 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间确诊住院的101例(118只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和出院后2~6个月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眼轴、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治疗前后和随访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等数据.结果 101例(118只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69例,男女患者比例1.0:2.2;平均发病年龄(49.67±13.69)岁,低于同期住院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62.34±11.139)岁.61例(60只眼)恶性青光眼的眼轴长度为(21.80±1.55)mm,低于PACG患者的眼轴长度(22.05 ±0.97)mm和正常值(23.00 ±0.89) mm.恶性青光眼主要发生于PACG抗青光眼术后,55.4%的患者在术后1周内发病.93%的患者需要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腔抽吸联合前房成形术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常见的治疗术式,后者视力提高和眼压下降明显,前房加深显著.前房成形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年龄为(43.7±4.8)岁,明显低于治疗成功的患者(53.7±12.6)岁(P<0.05).结论 恶性青光眼几乎均为继发性,主要发生于PACG术后,低龄患者易发,女性患者多见.阿托品是首选的治疗药物.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优于玻璃体抽吸联合前房成形术.年轻恶性青光眼患者应考虑选择晶状体摘除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而不是玻璃体抽吸前房成形术.

  • 我国东北地区原发性青光眼与转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原慧萍;肖铮;杨滨滨

    目的 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与转脂蛋白E(APOE)基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对36例POAG、69例PACG患者及57例对照者的APOE基因进行分型,分别计算各组APOE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结果 POAG的ε3/ε4、PACG的ε2/ε4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7%、43.5%)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0%、21.1%,P<0.05);POAG和PACG组APOE的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5%、39.2%)明显高于对照组(17.5%,P<0.05),POAG组的ε2等位基因频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15.8%,P<0.05).结论 APOE的ε4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发病的危险因子,ε2等位基因对POAG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我国40岁以上自然人群闭角型青光眼致盲率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刘美玲;王友信

    目的 评估我国40岁以上自然人群闭角型青光眼的总致盲率,比较推行与未推行防治体系地区闭角型青光眼致盲率的差异.方法 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 Link、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5个数据库,查找国内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和致盲率的原始研究.人群限定为年龄>40岁,研究现场限定为基于社区,研究的发表时间不限.2名研究人员遵循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献检索、数据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语言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5篇原始研究文献,共计观察26437例40岁以上社区自然人,其中306例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闭角型青光眼致双眼盲和单眼盲患者113例.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致盲率为38.3%[95%CI(28.1%,49.6%)].北京地区在推行由疾病筛查、早期干预、关键技术共同组成的防治体系后,闭角型青光眼的总致盲率由38.7%[95%CI(26.6%,51.9%)]下降至25.0%[95%CI(13.2%,40.3%)],降幅达到35.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未推行防治体系地区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总致盲率为41.4%[95%CI(30.0%,53.9%)],明显高于推行防治体系的北京地区;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在剔除未推行防治体系组的异质性来源后(I2=0%),未推行防治体系地区的闭角型青光眼总致盲率为35.3%[95%CI(29.4%,41.7%)],仍高于推行防治体系后的北京地区.结论 目前我国40岁以上自然人群闭角型青光眼的总致盲率在国际上仍处于较高水平.推广由疾病筛查、早期干预、关键技术共同组成的防治体系后,北京地区闭角型青光眼的总致盲率降低,明显低于未推广防治体系地区.

  • 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前房角形态学变化

    作者:林仲;李思珍;范肃洁;牟大鹏;王宁利;孙霞;刘文茹;唐炘;孙兰萍;梁远波

    目的 定量检测和评价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AC)眼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LPI)术后前房角形态学变化.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入选的31例(54只眼)PAC患者于LPI术前、术后2周、6及12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定量检测超声活体显微镜(UBM)图像中前房角的各项参数.各随访时间点的UBM参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巩膜突前750μm与500 μm处各参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LPI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0.10 mm,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F=3.50,P>0.05).LPI术前,巩膜突前750 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66.2±51.6) μm,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5.0°±3.5°,前房角隐窝面积(0.025±0.017)mm2,小梁网与睫状突距离(571.0±97.2) μm;LPI术后2周、6及12个月,巩膜突前750 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分别为(165.0±70.3)、(185.8±68.5)及(196.1±77.7)μm,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分别为(11.9±4.9)、(13.3±4.8)及14.0°±5.4°,前房角隐窝面积分别为(0.058±0.024)、(0.065±0.023)及(0.068±0.026)mm2,小梁网与睫状突间距离分别为(647.1±113.0)、(701.8±93.4)及(670.1±95.4) μm,均较LPI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房角开放距离:F =92.60,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F=92.60,前房角隐窝面积:F=92.60,小梁网与睫状突间距离:F =34.00;P <0.05).术后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及前房角隐窝面积均较术前增加1倍以上.巩膜突前750 μm处检测参数的增加幅度均较巩膜突前500 μm处大(前房角开放距离:t=5.90,P<0.05;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t=2.70,P<0.05;前房角隐窝面积:t=2.00;P =0.05).结论 LPI能显著增宽PAC眼的周边前房角,且随访观察1年期间前房角仍开放.巩膜突前750 μm处的参数比500μm处参数对评价周边前房角形态变化更为敏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庄勋;朱蓉嵘;管怀进;黄春华;施文平;姜声扬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19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年龄、性别作为匹配条件,选择有其他眼部疾患的1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χ2检验比较PACG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人群特征、生活行为习惯、既往病史、青光眼家族史及眼底、屈光、眼压、A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居住农村(OR=2.40,P=0.000)、高文化程度(OR=0.21,P=0.000)、高经济收入(OR=0.34,P=0.000)、高血压(OR=3.05,P=0.000)、青光眼阳性家族史(OR=5.59,P=0.001)、浅前房(OR=11.25,P:0.000)、大杯盘比(OR:8.81,P=0.000)、近视眼(OR=0.31,P=0.000)、近距离看电视(OR=0.47,P=0.001)是PACG的独立相关冈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DR=2.004,P=0.009)、青光眼家族史(OR=6.726,P=0.003)、远视眼(OR=3.192,P=0.031)、浅前房(OR=12.804,P=0.000)、大杯盘比(OR=9.401,P=0.007)等因素与PACG存在关联性.未发现吸烟、饮酒、近视眼、糖尿病、血型等因素与PACG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高血压可能与PACG存在关联性,眼科医师应定期随访具有青光眼家族史、浅前房及大杯盘比等特征的青光眼高危人群.

406 条记录 6/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