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旁腺腺瘤引发棕色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梁鹏;汪卫中;赵冬青;冯霞;梁万琴

    目的:分析甲状旁腺瘤引发的骨病棕色瘤X线、CT影像学表现与相关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甲状旁腺瘤引发的棕色瘤的影像资料.结果:4例病人中,所有x线检查均可见全身多骨广泛性骨质疏松,多发局限性囊状骨质破坏.3例不同部位病理骨折;1例颅骨内、外板边缘模糊、密度减低,呈磨玻璃样并伴有颗粒样骨吸收区;1例病灶与脑膜广泛相连且穿破板障达皮下,并向下累及蝶窦、筛窦及鼻道;1例骨质破坏区伴有软组织肿块.结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好发于女性,平均年龄56~ 62岁;发病隐匿,大约12%~ 50%没有临床症状;肾受累、肾结石大约占4% ~ 30%;骨受累大约占14%~20%;甲旁亢的血清钙增高、血清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尿钙及尿磷均增高.一些X线表现并无特异性,但将临床及X线征象结合起来则易于诊断.

  • 超声检查在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

    作者:梁星新;杜联芳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为甲旁亢)由于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等特点,临床上常易被忽视,导致甲旁亢早期未出现症状时漏诊误诊,只有发展到中晚期时才被发现。譬如棕色瘤是甲旁亢晚期发生在四肢长骨、肋骨、锁骨及骨盆等的病变,在国外棕色瘤被认为是罕见的表现[1],在我国,棕色瘤影像学检查的检出率可达40.0%以上[2]。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快速发展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甲状旁腺病变在早期即能发现,本文对超声检查在诊断甲旁亢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X线、CT影像学特征

    作者:纪祥;罗军;徐翠芳;张柏林;张雄;吕建广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X线及CT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2001年1月~2014年12月经临床证实的1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X线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1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患者的X线及CT影像均表现为多骨受累,8例表现为骨质疏松,5例表现为骨膜下骨吸收,所有患者均伴发纤维囊性骨炎或棕色瘤.1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甲状旁腺腺瘤9例,甲状旁腺增生1例.6例行CT增强扫描示棕色瘤有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具有普遍性骨质疏松,出现多骨骨膜下骨皮质吸收及多骨发生纤维囊性骨炎或棕色瘤的特征性表现时,结合实验室甲状旁腺激素及颈部CT检查可确诊本病.

  • 棕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方义杰;洪国斌;卢慧芳;郭永飞;俞文;柳学国

    目的 探讨棕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15例经病理证实棕色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总结该病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并对原发性和继发甲旁亢所致棕色瘤的各自特点及鉴别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棕色瘤中,年龄26~66岁,其中原发甲旁亢者7例,继发者8例(均为尿毒症血透患者);15例共34处病灶,其中弥漫骨质疏松13例、骨质硬化2处,单骨受累4例,多骨受累11例;膨胀性改变26处、溶骨性骨质破坏6处;周围骨皮质增厚12处;病灶内部骨化钙化者23处;伴有软组织肿块13处,其中明显强化者3处.病理表现以纤维组织为主,富含血管,其内有散在含铁血黄素沉积,周围有骨样组织.结论 棕色瘤具有相对特异性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影像学诊断不难,其目的在于指导临床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及早期诊断.影像学上病灶内骨化或钙化,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并明显强化,边缘增生硬化具有一定特点;继发甲旁亢常见多骨受累,可伴全身弥漫骨质硬化,且较多累及中轴骨.

  • 以骨棕色瘤为首发症状的异位甲状旁腺主细胞腺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白宁;赵小莹

    患者,女,16岁。因发现左侧面颊部渐隆起4个月,右侧鼻翼旁肿块1个月,于2009年11月1日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自述于4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下颌角区有一约蚕豆大小的包块,伴左侧下颌磨牙区疼痛不适,牙龈少量溢脓,当地诊所给予抗生素治疗,牙齿疼痛明显好转,但包块未见缩小,1个月前发现右侧鼻翼旁出现约花生米大包块,无红肿、发热及疼痛,右侧上颌牙齿有浮出感及麻木不适。15 d前自觉肿块逐渐增大,并出现头晕、乏力、全身骨关节疼痛,遂到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专科检查:头颅五官端正,鼻通气畅,鼻中隔居中,各副鼻窦区无压痛,颈部无异常,甲状腺不大,颌面部不对称,以左侧下颌角区隆起较明显,范围上自眶耳平面,下至下颌骨下约2 cm,向前至口角区,向后至下颌骨升支后缘约1 cm。右侧鼻翼旁可触及大小约2.5 cm ×2.0 cm ×1.5 cm的隆起,上、下颌骨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触痛(+),伴乒乓球感。入院诊断:上下颌骨肿块(造釉细胞瘤?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实验室检查:血磷0.82 mmol/L,标准化离子钙1.75 mmol/L,甲状旁腺激素(PTH)592 pg/ml,碱性磷酸酶1319.90 U/L。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影像学检查:患者入院前外院摄曲面断层X线片示:上、下颌骨有不规则的囊性改变。入院后第3天,患者不慎摔倒,感右下肢疼痛,X线检查示:右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局部皮质菲薄,可见囊性变,胫骨上段骨质中断,断端模糊,考虑棕色瘤并病理骨折。骨穿刺,镜下见纤维组织内散在小型多核破骨细胞及骨样组织。 B型超声示:右侧甲状腺内可见0.3 cm ×0.3 cm低回声结节,其余未见异常。全身骨扫描示:右鼻窦、左侧下颌骨、右胫腓骨上段骨代谢活跃,考虑右鼻窦、左侧下颌骨骨肿瘤,右胫骨上段病理性骨折。甲状旁腺Te-MIBI显像示:甲状腺右叶下极见圆形异常放射性浓聚灶。 X线片示:颅骨、腰椎、骨盆、肋骨等骨质疏松。再次做颈部彩色超声示:右侧甲状腺后方、气管右侧、右侧颈总动脉内侧区域可见约2.3 cm ×1.0 cm低回声实性肿块,有包膜,呈梭形,边界清晰,内见丰富的血流环绕。多考虑右侧甲状旁腺腺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甲状腺叶及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探查见右侧喉返神经后外方有一2.5 cm ×1.5 cm ×1.5 cm蓝色质韧肿块,将肿块完整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口唇麻木及手足抽搐等低钙血症表现,静脉及口服补钙后症状缓解。术后当日复查甲状旁腺激素恢复正常。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主细胞腺瘤。随访6个月,患者X线片示骨质疏松明显改善,鼻右侧隆起及左下颌角区隆起均较术前明显缩小,乒乓球感消失。复查曲面体层X线片见颌骨骨质密度增高,下颌骨骨皮质连续。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棕色瘤一例临床报道

    作者:邹拥军;张帆;于凯;刘洪全;余刚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是由于甲状旁腺瘤、增生和腺癌所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本病可在局部骨骼形成肿块,其中常伴有出血及富含含铁血黄素,肉眼呈棕色,故名棕色瘤.近期我科收治该病患者一例,现报道如下.

  • 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4例报告

    作者:马国恩;宋安棠

    1953年,Jaff 对颌骨的一种含有多核巨细胞而又不同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棕色瘤、巨细胞瘤及颌骨增大症的病变命名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并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一般认为其生物学行为是良性.Chuong 氏则将其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二者预后有很大差异.但二者依靠临床资料、X 线及组织学鉴别是非常困难的.现就笔者收集的4例报告如下.

  • 对3例棕色瘤患者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作者:蒲玉洁

    目的:总结棕色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010年至2015年期间甘肃省金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棕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3例患者入院后,分别对其进行X线扫描、CT扫描及全身骨扫描(ECT),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对1例患者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右侧尺骨鹰嘴的病灶呈膨胀性,且骨质被破坏.对1例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左侧髂骨存在多发性、类圆形、边缘毛糙的骨质破坏区.对1例患者进行E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左侧桡骨的下端、左手第1掌骨的头下、右手食指末节的指骨及双侧髂骨的局限性代谢活跃.结论:棕色瘤好发于骨的海绵质部分,其病灶的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呈膨胀性发作,并可破坏骨质,从而使患者发生骨质吸收及骨质疏松等病变.对该病患者联合进行实验室检查、X线扫描、CT扫描及ECT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的发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骼改变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沈艳;杨世埙;李明华;潘玉萍;庄奇新;李文彬;姚伟武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骨骼改变的X线、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34例PHPT患者行X线检查共131例次,9例行CT榆查共10例次,7例行MRI检查共8例次,检查部位按病情而定.分析各检查部位的影像学表现.结果:34例X线表现:骨膜下骨皮质吸收15例,骨皮质内骨吸收12例,骨内膜下骨吸收9例,棕色瘤11例,软骨下骨吸收9例,骨小梁性骨吸收11例,骺板下骨吸收2例,骨质硬化2例等.5例发生病理性骨折8处.CT表现:骨膜下骨皮质吸收3例,骨皮质内骨吸收2例,骨内膜下骨吸收1例,棕色瘤7例.MRI表现:骨膜水肿、强化4例,棕色瘤5例.结论:骨膜下骨皮质吸收为PHPT的特征性X线表现;棕色瘤是PHPT终末期典型骨吸收改变;CT对发现细小骨皮质吸收较X线敏感;MRI上骨膜肿胀、强化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多发棕色瘤1例

    作者:刘谦;喻友爱;袁晟;路名芝

    棕色瘤是一种由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骨质破坏[1]. 现在看来,棕色瘤被认为是一种修复性过程,而非真性肿瘤. 它主要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慢性肾病 [2]. 多见于颌骨、锁骨、肋骨和盆骨[3]. 对于棕色瘤的诊断,仅依靠组织学诊断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和实验室数据作出综合分析[4].

  • 颅骨广泛性病变的临床、CT及X线表现(附7例报告)

    作者:杨娟;徐山淡;白建军;黄进;卓振河

    目的:探讨颅骨广泛性病变的X线、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或征像典型的颅骨广泛性病变7例.结果:7例中,多发骨髓瘤3例;棕色瘤及畸形性骨炎各2例.其影像特点如下:棕色瘤:囊性变或广泛细小颗粒状低密度影;畸形性骨炎:棉花团样高密度影;多发性骨髓瘤:圆形穿凿样、虫蚀状低密度影.7例中部分病变有其相应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结论:X线平片对于诊断和整体性观察颅骨广泛性病变有一定价值;CT检查能显示病灶内部结构颅骨骨质破坏的范围及边缘情况,但部分病变则需结合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以提高颅骨广泛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甲状旁腺腺瘤并多发棕色瘤能谱CT扫描1例

    作者:张浩亮;宋瑞娟;王利

    患者 女,56岁.2009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按“腰椎间盘脱出”治疗,效果差.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小腿肿物,后逐渐增大.1个月前出现小腿疼痛、髋部疼痛,无法行走.后来我院就诊.先行双膝关节能谱CT扫描示:双侧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均可见囊状破坏,右侧胫骨、左侧股骨前方骨皮质变薄、不连续.能谱分析可见4处骨质破坏区能谱曲线斜率一致,70kev图像CT值范围为25~55HU(图1,2),表明4处骨质破坏区性质同源.

  • 棕色瘤的临床诊治分析及其转归

    作者:孙鹏;杨强;李建民

    [目的]讨论棕色瘤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骨性病变转归及误诊原因,为其综合诊治及避免误诊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2012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外科收治的8例棕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血生化资料及骨密度检测值,同时对其骨性病变进行随访,评价其转归结果.[结果]主诉全身乏力伴骨痛5例(62.5%),轻微外伤后病理性骨折3例(37.5%),血清钙及PTH增高(100%),骨影像学示局部骨溶骨性破坏或弥漫性骨质疏松,单纯影像学诊断为棕色瘤3例(37.5%),其他病变5例(62.5%).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100%),4例行骨科手术处理(50%),其中2例发生误诊.甲状旁腺素均于术后3d内降至正常,术后出现低血钙时给予补钙后平均2个月血钙恢复正常.骨性病变于术后3个月逐渐出现骨小梁增多增粗,骨密度增加,1年时骨皮质明显增厚,完全恢复时间因病情严重程度而异.[结论]棕色瘤临床上较易引起误诊,血生化筛查可提示其存在.甲状旁腺切除术为本病治疗首选,且术后骨性病变会得到控制并终逆转,而骨科手术无太大必要,但若出现病理性骨折、持续重度疼痛及复发等,可行骨科手术治疗改善早期局部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骨的"棕色瘤"误诊为多发骨转移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宝轩;陈黎;李正江

    骨的"棕色瘤"是由于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动员骨钙进入血循环,从而引起骨质吸收、疏松、反应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形成的骨骼的假瘤性病变[1].2000年2月我们收治1例巨大甲状旁腺腺瘤的病人,其所引起的骨病变(棕色瘤)曾被误诊为多发骨转移瘤,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林明强;宋文静;姚占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性骨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PHPT性骨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1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6例局部CT扫描;3例行局部MRI检查.结果12例均为多骨受累,主要影像学表现为:(1)全身骨质密度减低10例(83.3%);(2)骨吸收10例(83.3%);(3)纤维囊性骨炎9例(75%),其中棕色瘤5例(41.6%);(4)颅骨"胡椒盐"改变5例(41.6%);(5)病理性骨折4例(33.3%);(6)关节病变3例;(7)软组织及软骨钙化各1例;(8)骨硬化1例.结论 全身骨质密度减低为PHPT性骨病较为恒定的征象,平片未发现骨质密度减低,并不能排除PHPT性骨病的可能;骨膜下及皮质内骨吸收为其特征性表现;泛发性纤维囊性骨炎为其典型表现;多发的伴有液一液平面的囊性骨质破坏.对棕色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长期血液透析继发棕色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方义杰;洪国斌;卢慧芳;郭永飞;俞文;柳学国

    目的:探讨长期血透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棕色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征象及其鉴别诊断,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长期血透继发甲旁亢所致棕色瘤的临床、实验室特点、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中血透时间2-15年,平均7.5年,甲状旁腺激素(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多骨受累多见(10例多发,1例单发,共21处病灶)。全身骨质弥漫骨质疏松(9例)或骨质硬化(2例)。膨胀性(16处)或溶骨性(3处)骨质破坏,边缘硬化边(9处),骨质破坏内部钙化或骨化(15处),伴软组织肿块(4处),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发生在颅骨者(2处),表现为弥漫骨质密度增高。结论继发甲旁亢所致棕色瘤多有明确病史,实验室具有相对特异改变,影像学表现为弥漫骨质疏松或硬化,累及中轴骨较多见,骨质破坏内部钙化/骨化和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是较有特异性的影像学征象。

  • 右胫骨上段棕色瘤1例

    作者:陈杰;郭永强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3岁,双髋、双膝关节疼痛半年.患者缘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髋关节、膝关节持续性酸痛,髋关节疼痛无向大腿处放射,长时间活动及上下楼梯后加重,休息后可稍缓解;体检:双髋关节局部压痛,活动受限,"4"字试验阳性.

    关键词: 棕色瘤 胫骨上段
  • 口腔颌面巨细胞病变临床分析

    作者:冯智强;赖仁发;周序珑

    口腔颌面巨细胞病变是指口腔颌骨内含有数目各异,形态及分布多变的多核细胞的一组病变.口腔骨组织的巨细胞病变有: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ar,GCT)、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棕色瘤"、巨颌症等;软组织的巨细胞病变主要为巨细胞龈瘤(giant cell epulis,GCE).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来病例资料完整,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例口腔颌面巨细胞病变进行讨论分析.

  • 多发性骨棕色瘤误诊一例

    作者:翟旭;周霖;林永新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因“右髋关节疼痛7月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2015-07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髋部疼痛,晨起明显,小跑后可缓解,无明显髋关节活动受限,1周前出现胸骨下段左侧肋缘压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行骨盆DR检查:双侧髂骨、右侧坐骨结节及左侧股骨大结节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透亮影,可见硬化边,较大者位于右侧髂骨,大小约5.6 cm×7.0 cm,其内可见分隔影(见图1).为求进一步诊疗特来我院,拟“右侧髂骨占位待查:骨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收住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无头痛,无胸闷、气促,精神、胃纳、睡眠可,二便正常.

  • 误诊为骨巨细胞瘤的甲旁亢棕色瘤一例

    作者:黄家良;张其永;梁树威;张瀚

    病例资料患者苏某,女,35岁,因"左下肢无力、步态异常1年半,面部变形1年余"于2008年5月5日入院.患者1年半前出现左下肢膝关节以下无力,行走轻度跛行,1年多前逐渐出现左下牙齿变形、不齐,伴牙龈和左下颜面部轻度肿胀、变形,无疼痛(如封三图1),外院行X线和CT检查后诊断为下颌骨骨巨细胞瘤(见封三图2),并行左下颌骨肿物扩大切除+左下颌骨部分切除+右游离髂骨移植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下颌骨骨巨细胞瘤(见封三图3).术后双下肢乏力、跛行未见好转.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