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病例探讨

    作者:金明花;梁日晶;王卓

    本文收集病例无明显外伤史,发生在颞骨及其周围.骨质破坏范围广,无明显肿块轮廓,骨质硬化不明显,呈溶骨性破坏,有恶性肿瘤的特点.特点另为无明显骨质骨膜反应,破坏边缘残留沙粒状散在骨密度影.MRI可见软组织肿块呈长T1、短T2信号,考虑是纤维成分或出血和含铁血黄素.其内T2WI高信号与可能与坏死囊变等有关.

  •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超声表现1例

    作者:谢军

    患者男,37岁.无意中发现左侧颞部较右侧略高住院.体格检查:左侧耳前颞部扪及4 cm×6 cm包块高出皮肤,质地中等,活动度差,无压痛,局部无红肿.

  • 颌骨外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影像特征

    作者:王乾;任翠萍;王姗;李飞;孙囡;程敬亮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是一种修复性反应,具有局部侵袭性,属罕见的非肿瘤性良性病变,仅占骨良性病变的7%[1].GCRG常发生于颌骨,颌骨外侵犯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颌骨外GCRG的MRI或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7年2月经病理证实为GCRG的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11~46岁,中位年龄27.5岁.其中2例分别于1周前和1年前有外伤史,2例分别于1年前行脑膜瘤切除术和鼻窦肿物切除术,余5例无外伤或手术病史.术前8例接受MR检查,其中5例接受DWI,5例接受增强扫描;5例接受CT检查,其中1例接受增强扫描.

  • CT和MRI分析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作者:付岩宁;金鑫;金花兰;刘梦雨;王岩

    目的 分析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利用CT和MRI对其诊断.资料与方法 2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患者,17例行CT检查(其中6例行CT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分析其骨质破坏方式及恶性肿瘤特征的影像表现.结果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CT表现为骨质破坏范围较广(n=16)、溶骨性破坏(n=16),破坏边缘可见残留沙粒样散在骨密度影(n=8),伴有邻近骨质硬化(n=10);MRI表现为长T1、混杂短T2的软组织肿块,T2WI内高信号与囊变坏死有关,T2WI低信号与含铁血黄素或出血有关;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结论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MRI表现以混杂短T2为特征,当CT发现颞骨骨质破坏伴有软组织块时,需要考虑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可能,补充MRI扫描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 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

    作者:刘斌;邹瑞琪

    1953年,Jaffe[1]描述一组含有显著巨细胞的上、下颌骨反应性骨内病灶,称之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并强调它的临床及组织学不同于巨细胞瘤,这些病灶代表骨内出血的反应.我们收治1例发生在掌骨干的病例,初诊为内生软骨瘤,经病理证实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作者:刘军;黄德亮;韩东一;杨伟炎

    Jaffe于1953年首次提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的诊断,认为GCRG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病变,是对骨内出血的修复反应,但其具有局部侵袭性.GCRG好发于下颌骨、上颌骨,很少涉及颞骨.该病的诊断困难,常误诊为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ur,GCT).现详细介绍l例颞骨GCRG的诊治经过,并对其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下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一例报告

    作者:李岩;薛毅;李凤和

    [病例]女,35岁.因右侧下颌骨肿胀2个月来诊.X线全颌曲面断层片示:右侧下颌骨体部可见多房性不规则低密度影,76+根尖吸收.门诊以"右侧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囊肿?)"收入院.查体:面部两侧不对称,右侧颌部肿胀,张口不受限,3+到7+前庭沟变浅,触诊骨质膨胀,765+牙齿无松动.在全麻下行右下颌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呈紫红色,实质性,边界清楚,舌侧骨板、骨膜成骨活跃,冷冻切片病理报告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muloma,GCRG).即行颌骨内肿物扩大切除术,磨除骨腔内壁1 mm,并用液氮冷冻骨腔.术后1周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

  • 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4例报告

    作者:马国恩;宋安棠

    1953年,Jaff 对颌骨的一种含有多核巨细胞而又不同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棕色瘤、巨细胞瘤及颌骨增大症的病变命名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并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一般认为其生物学行为是良性.Chuong 氏则将其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二者预后有很大差异.但二者依靠临床资料、X 线及组织学鉴别是非常困难的.现就笔者收集的4例报告如下.

  • 颏下区巨细胞肉芽肿1例

    作者:李剑

    巨细胞肉芽肿又称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多发于颌骨内,而少见于软组织内,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发生于颏下区肌肉组织巨细胞肉芽肿,报告如下.

  • 手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一例报道

    作者:李炳万;崔建礼;王彩芹

    手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亦称巨细胞反应(giant cell reaction),是一种罕见的骨病。我们曾收治1例掌骨头颈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疗效满意。 病例女,20岁。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班学生。在1个月前右手掌尺侧突然肿胀、疼痛,第五掌指关节活动轻度受限。1999年2月12日来院就诊,诊断为右第五掌骨内生性软骨瘤而收住院。局部检查:右手第五掌骨头颈部有一膨大性肿块,边界不清,无活动度,有轻度压痛。

  • 上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

    作者:李丽娟;李永清;徐建林;朱敏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ai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常发生于20岁以下的患者,女性较男性多见,多发生于下颌第一磨牙前的部位.临床报道少见.1999年10月我科接诊了1例,报道如下.

  •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作者:邢海龙;蔡剑鸣;马露;崔豹

    目的 探讨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CRG)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对14例经手术切除的颞骨GCRG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GCRG行CT及MRI检查.CT检查示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MRI检查示病变呈长T1、短T2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学诊断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至4年,其中有1例出现复发,再次手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颞骨GCRG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正确诊断,术后需长期随访.

  •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作者:汪庆余;苏晓燕;龚良庚;雷浪;李庆

    目的 探讨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切除的颞骨GCRG患者的影像、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GCRG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0岁、61岁.以耳部非特异性症状(疼痛、流脓、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就诊.CT检查示软组织肿块影,骨质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累及邻近颞下颌关节.MRI示颞骨骨质破坏,病变呈长T1、短T2信号,DWI呈低信号.镜下示病变主要由增生的纤维组织构成,其中可见呈长梭形或椭圆形核的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散在分布动脉样小血管.可见灶性出血区及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及胞质丰富的单核-巨噬细胞常见于出血区,呈散在分布或聚集成灶,可见核分裂象.结论 颞骨GCRG是一种少见的可伴骨质破坏及局部侵袭性的非肿瘤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有效,诊断时需与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棕色瘤及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相鉴别.

  • 放射治疗鼻腔、鼻窦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琪;江浩;沈学明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是一种伴有修复性的非肿瘤性良性病变,临床极为少见,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如局部侵袭性. 本病多发生于颌面骨,很少涉及颌骨外组织[1-2]. 近几年国内外陆续有学者文献报道发生于颌骨外的病变[3-6] ,对于原发于鼻腔、鼻窦的病例国内罕见报道,而应用放射治疗该病的报道更少. 现报道收治的1 例鼻腔、鼻窦GCRG术后复发广泛侵犯颅脑的病例,该病人经放射治疗后病变退缩显著. 本文再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同时提出放射治疗对该病的实际价值的思考.

  •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徐帅帅;巩若箴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 GCRG)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于本单位行影像学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骨GCRG患者5例,从PACS系统中获得所有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分别独立分析病变的位置、密度、信号、生长及骨质破坏方式、增强特点等影像学表现。结果颞骨GCRG 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病变呈膨胀性生长5例,广泛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边缘散在残留骨质碎片3例,周围轻微骨质硬化1例,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5例,1例合并中耳乳突炎;5例患者MRI均表现为病变周围部分以T2 WI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中央部分见多发囊状T2 WI高信号3例,T1 WI呈等、低混杂信号5例,注入对比剂Gd-DTPA后呈中度不均匀强化5例,囊变部分与T2 WI低信号部分未见强化。结论颞骨GCRG CT表现为广泛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可见边缘散在残留骨质碎片、周围轻微骨质硬化,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MRI病变周围部分以短T2为主混杂信号且不强化是其诊断特点。

  • 拇指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

    作者:毛雅琪;刘强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 GCRG)是Jaffe[1]1953年提出的一种罕见骨病。目前报道的病灶多局限于颌骨、掌骨,位于拇指的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罕见报道,我院于2013年5月22日收治了1名患者,初诊为恶性骨肿瘤,手术病理确诊左手拇指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

    作者:杨东奎;徐海江

    患者女性,51岁.右耳间断性、搏动性耳鸣,而后症状加重,随之出现耳堵塞感和听力下降,就诊检查见鼓膜内陷.经鼓膜按摩等治疗听力恢复,耳呜无缓解,未坚持治疗.2个月后听力下降及明显右颜面部肿胀再次就诊,专科检查:双耳廓无畸形,右外耳道狭窄,内有颗粒状、不规则肉芽样组织,鼓膜未窥及.右耳前颧弓周围弥漫性肿胀,无压痛.咬物时有头晕.电测听:右耳传导性耳聋,气骨导差约60dB,左耳正常.

  • 颅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道

    作者:曲丽梅;于金录;马洪喜;王银萍

    0 引言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GCRG)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良性病变,但是具有局部侵袭性,影像学表现容易误诊为肿瘤.GCRG由Jaffe在1953年首次提出,约占骨良性病变的7%,好发于上颌骨及下颌骨,发生于颞骨的GCRG 报道较少.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仅10余例.本文报道我院2例发生于颅骨颞部的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 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临床分析

    作者:廖卡稀;冯勃;韩东一;杨仕明;戴朴;韩维举;申卫东;刘军;赵辉;彭涛

    目的 分析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经病理确诊为颞骨GCRG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颞骨GCR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6例(男、女各3例)均为单侧病变,其中有5例主要表现有听力减退,3例有耳闷胀感伴耳鸣,2例有颞区肿物伴疼痛,1例面瘫(面神经功能HBⅡ级).3例患侧外耳道见粉红色肿物或脓性分泌物,未窥及鼓膜,2例鼓膜浑浊,1例已行鼓膜置管;鼓室导抗图1例A型,1例As型,3例C型,1例未作该检查;CT示颞骨区、颅中窝等处有膨胀性占位性病变,骨质多呈溶骨性改变;MRI示病变部位表现为T1WI和T2WI混杂低信号.所有患者行颅底、颞骨、颞下窝肿物切除术,5例经颅中窝进路、1例经颞-蝶进路完成手术;1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颞骨GCRG,随访2~3年,6例均无复发转移.结论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当无法完全切除肿物时,术后应考虑放射治疗,预后较好.

  • 下颌骨多发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告

    作者:陈新群;翦新春

    近年来,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在国内报道渐多,但发生于双侧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因左下颌骨'巨细胞瘤'术后13年,右下颌骨肿物1月余于1989年8月31日收住院.13年前因左下颌骨渐增性肿物伴疼痛、出血3月余于1976年1月7日第一次住院.专科检查见:左面颊部明显膨隆,张口受限,|Ⅱ-6牙槽嵴突出一肿物约3cm×3cm,上有齿痕、色紫,质软,轻压痛,触易出血.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