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汉章针刀和钩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秀凤;王振业;阴继华

    目的:观察汉章针刀和钩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汉章针刀治疗组和钩针治疗组,治疗后10天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汉章针刀组与钩针组治疗效果观察,无论是头痛症状还是颈部症状,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汉章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优于钩针治疗。

  • 依于《官针》从痹论治颈源性头痛

    作者:司晓华;吴中朝;赵永刚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指颈椎及颈部软组织器质或功能性病损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多从枕部起始,放射到额、颞及眼眶部,伴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眼部胀痛或眼球内陷感、视物模糊、头颈或上肢活动受限甚至行动障碍等症状.

  • 定位摇头法诊治颈源性头痛的经验及体会

    作者:管恩福;朱琳琳;李绍旦;刘毅;王文明;曹科

    颈源性头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患者的共识,管恩福通过20余年的临床诊治经验,主张"用手摸病,用手治病",独创定位摇头法诊治颈源性头痛,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具有直接、快速等优势,并提出防病三要点.

  • 施今墨对药、吕景山对穴组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田佩洲

    目的 观察施今墨对药、吕景山对穴组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施今墨对药、吕景山对穴组方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3%,治疗组为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头痛强度评估(PPI)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PPI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施今墨对药、吕景山对穴组方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

  • 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杜静静;孟朋民;屈亚云;李鑫;朱红霞;苏心镜

    目的 探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临床确诊的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单纯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P<0.05);治疗后头疼发作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P<0.01,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吕景山对穴列缺-后溪临证举隅

    作者:田佩洲

    全国名老中医吕景山教授受内伤杂病运用"对药"的启发,在学习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针灸临床实践,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创立针灸"对穴".所谓对穴,就是指两个穴位配伍应用,使其具有开合相济、动静相随、升降相承的作用.运用对穴,达到选穴精练、效专力宏的目的.列缺-后溪伍用是吕老专为治疗颈项强痛而设,二穴伍用,通调任督二脉,宣通太阳经气,活络止痛之力增强.笔者运用列缺-后溪为主治疗以头痛、头晕、颈项强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源性头痛、落枕、颈椎病(椎动脉型),临床疗效显著.

  • 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

    作者:张凯;刘宇;蒋戈利

    目的 对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以针刺、颈源性头痛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2)、中国知网(1979~2012)、维普数据库(1989~2012)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2012)、PubMed(1966~2012)、EMbase(1980~2012)和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4期)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8进行质量评估,包括研究设计的方法学质量、诊断与纳入/排除标准、针刺/对照组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时间点,不良反应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177例患者,Jadad评分仅1篇属高质量研究(3分).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外关于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报道较少,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及通用的评价方法尚未得到普遍应用.结论 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有一定疗效,但仍需相关证据支持.今后国内外研究应严格遵循国际公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进行高质量的研究.

  • 《官针》针法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作者:司晓华;吴中朝;赵永刚

    通过研究<官针>针法在现代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研究中的现状及其在<官针>中的界定和应用范围,分析实际临床应用时,不同针法之间的共性和细微的差别,从而总结出临床使用<官针>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时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细节,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 针刀-整脊技术治疗颈源性头痛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乔晋琳;丁宇;张秀芬;权武成;梁朝;阎立;蔡军;刘倩;陈婷婷;罗晶;贾杰海;张静;王燮荣

    目的:探讨王燮荣针刀-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多中心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针刀整脊组150例和神经阻滞组150例.分别给予针刀联合王氏颈椎整脊手法和神经阻滞组治疗,治疗1次/周,3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刀整脊组治疗颈源性头痛近期、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7.3%、92.0%,较单纯神经阻滞组治疗91.3%、68.7%,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王氏颈椎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有效,疗效稳定,值得推广.

  • 颈源性头痛行颈2椎旁阻滞结合针刺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佳璇;范儒军;宋文学;陈萍

    目的:探讨颈2椎旁阻滞+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颈2椎旁阻滞法,1次/周,共治疗3次;针刺组除采用颈2椎旁阻滞外,配合针刺百会、风池、角孙等穴进行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共行3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每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和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而针刺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和ROM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颈2椎旁阻滞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恢刺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作者:周立武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60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24-66岁,病程平均7.3 d.对照组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24-67岁,病程平均6.7 d.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关键词: 恢刺 颈源性头痛
  • 针刺肌肉刺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晓初;周咏梅;吕敏;王贤成;求卓利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采用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诊断标准,A、颈部症状和体征:(1)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异常体位时,或按压头痛侧的上颈部或枕部时头痛症状加重,(2)颈部活动范围受限,(3)同侧的颈、肩或上肢非根性疼痛(定位不明确),或偶有上肢根性痛;B、诊断性麻醉阻滞可明确诊断;C、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临床上符合上述两项即可确诊.

  •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观察

    作者:刘凤麒

    1996-2002年采用针灸、牵引、按摩综合治疗154例颈源性头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4例,男65例,女89例;年龄10~67岁.病史长23年,短1年;本组病例经过颈椎X线片检查,有生理曲度异常的38例,符合颈椎病诊断的72例,X线片检查无异常的44例.症状:疼痛部位以颈枕部为主,也可扩展到前额、颞部、顶部.颈部劳累可诱发或加重头痛,常伴有头晕、上肢麻木、无力等.

  • 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作者:郝学茂;张志伟;王钲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方法治疗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19~65岁,平均46岁.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19~60岁,平均44岁,采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8岁,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对两组病例的头痛程度、压痛程度、治疗效果进行观测对比,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机制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头痛程度、压痛程度、治疗效果各项观测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按照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评定.实验组:临床痊愈22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6%.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偏头痛疗效显著,治疗机制科学,方法简捷,易于推广.

  • 枕部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石良;韩峰;王全贵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探讨皮神经卡压因素在颈源性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采用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82例,治疗部位为枕部,左右两侧共8点:乳突后压痛点;乳突与C2棘突连线中点;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内1/3交点;C2棘突水平后正中点旁开1.5~2 cm处压痛点.男23例,女59例;年龄17~73岁,平均41.57岁;病程0.5~50年,平均10.4年.患者均以头痛为第一主诉,本文以头痛疼痛强度(PPI)评估分级为观察指标.结果: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为81.70%(67/82),术后3个月内复发现象明显.但17.07%(14/82)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未复发.结论:一次针刀松解治疗使17.07%的颈源性头痛患者获得临床痊愈,说明皮神经卡压因素是颈源性头痛的重要病因;针刀治疗后3个月内患者头痛复发现象明显,提示应在此期间增加治疗次数并扩大治疗范围.

  • 卧位拔伸微调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海涛;唐学章

    目的:对卧位拔伸微调法与传统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从CEH患者中选取153名,随机分为传统推拿组和拔伸微调组.分别将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活动度及疼痛频率、持续时间进行评估分析、比较.结果:传统推拿组有效率为84.21%;卧位拔伸组有效率为94.81%;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疼痛评分、ROM活动度评分及疼痛频率、持续时间均有显著降低(P<0.01),而拔伸微调组较传统推拿组对于VAS及ROM评分及疼痛频率、持续时间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传统治疗方法及卧位拔伸微调法治疗CHE均有肯定的疗效,且卧位拔伸微调法疗效更佳.

  • 阳性点合谷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81例

    作者:陈章妹;张建明

    颈源性头痛是针灸临床的一种常见病,目前该病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医者均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但尚无一种简单易于掌握、效果肯定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0-2003年采用阳性点合谷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8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21例

    作者:姜青松;李国臣

    笔者在1998~2001年的临床工作中,以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21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姚旭;林咸明

    目的:验证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温针组(30例)、针刺组(31例).两组取穴均为天柱、风池、完骨、天牗、合谷、太冲、足临泣,其中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温针组中天柱、风池、完骨穴采用温针灸治疗,余穴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计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温针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改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温针组总有效率为84.3%(25/30),针刺组为61.3%(19/31),温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及颈部功能活动.

  • 针刺加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哲;王李丽;刘延青

    目的:观察针刺加火针与单纯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加火针组(A组)和针刺组(B组),每组90例.两组均取百会、完骨、风池、天柱、颈夹脊穴等,A组先在上述穴位行火针疗法,再取毫针针刺治疗;B组只在上述穴位用毫针进行针剌治疗,均每日1次,经20次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A组有效率为95.6%(86/90),B组有效率为84.4%(76/9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7.44±1.26、0.73±1.44,B组治疗前后VAS分别为7.56±1.07、2.56±2.99,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A组痊愈患者分别在3个月、6个月后随访,无骨性病理改变的患者总复发率为14.8%(4/27),有骨性病理改变者总复发率为43.5%(10/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可以提高疗效,特别是对于无骨性病理改变的患者治疗效果更持久.

516 条记录 2/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