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瑞

    目的 探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行胸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行胸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管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FAS疼痛评分、患者自评活动性疼痛强度与静息性以及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等4个方面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4项指标明显更优,两组间比较差异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活动性护理评估的有效开展,可使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疼痛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黄电芳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护理组接受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在两组新生儿进行疼痛刺激时与疼痛刺激后30min进行各项反应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进行疼痛刺激时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刺激后30min两组患儿再进行评估,护理组患儿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P<0.05).结论:疼痛管理是关爱新生儿医学护理的组成部分之一,可减轻疼痛刺激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其生存质量,并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 《疼痛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郭延花

    目的 为准确评估疼痛,及时有效止痛,将数字式疼痛评估法,文字描述法,面部表情测量图,人体标志图,疼痛缓解程度图,疼痛对睡眠和活动的影响图,疼痛伴随的症状,疼痛的性质,根据疼痛的程度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及配以改善疼痛的操作图,综合为一体,形成即可有患者根据疼痛的程度指出所对应的疼痛刻度,又可根据面部表情和语言来表达评定疼痛程度综合疼痛评估图.方法 应用该图对疼痛科385例疼痛患者采取干预措施使疼痛得到了既时有效地评估和处置.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5%.结论 疼痛评估记录能直观的反应患者的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时疼痛变化过程,对疼痛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流程管理在肝癌首次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胡春芳;范立琳

    目的 观察肝癌首次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10月我院首次行介入手术的276例肝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对照组136例给予传统的方法 的围术期管理,实验组140例给予标准流程的围术期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对疼痛处置满意度、术后患者早期饮水的依从性、心理调适能力、尿储留、压迫器移位、穿刺点血肿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对疼痛处置的满意度、术后早期饮水的依从性、压迫器移位、穿刺点血肿发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术后心理调适能力、尿储留发生(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程管理在肝癌首次介入手术患者的运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但对患者术后心理调适能力及尿储留的发生无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终让患者获益.

  • 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疼痛护理

    作者:李安书

    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方法提高护士对疼痛的处理能力﹐使患者得到及时的镇痛护理。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管理程序﹑护理干预﹑个性化镇痛﹑健康宣教﹑有效沟通。结果患者对疼痛的治疗方法﹑止痛效果满意﹐有效的缓解了疼痛。结论通过建立积极的疼痛管理体系﹐明显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使患者得以早日康复﹐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

  • 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向巍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4年开始在我院骨科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近1年患者作为改进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作为未改进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改进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改进组,<0.05。结论对骨科创伤具有疼痛的患者采取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将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晚期癌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赵娟;李磊;徐丽

    癌痛已经是肿瘤患者显著的也是害怕的症状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癌痛无法得到充分的治疗和护理成为了相当普遍的现象[1]。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超过600万新诊断的癌症患者,65%~85%的癌症患者存在慢性疼痛,其中有1/3~1/2的癌症患者急需止痛治疗,控制癌痛已经成为医学难题。在201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协会大会期间,专家达成共识,明确将疼痛列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21世纪以来,欧美国家的疼痛研究发生了2次转变,①将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②疼痛管理的组成人员已经由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临床护士为主体的模式[2]。这充分说明临床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年的临床实践也充分说明护士在疼痛的临床评估、治疗及对疼痛患者的临床管理、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观察

    作者:杨莹

    目的 观察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 月~2013年3月门诊收入的6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等情况.结果 经护理,两组在镇痛率、焦虑和抑郁自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疼痛程度,及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术后急性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作者:兰凤敏

    近年来,国际上已有许多人士对疼痛管理提出了指导和建议。在2005年,一项有关于英国14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在术后24h呢,60%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5及以上,以10分为总分(0=无痛;10=不能忍受或十分严重),在术后7d,39%的患者的疼痛评分达5分或更高,有8%的患者评分达8~10。本文的目的在于简短的回顾一些常用的止痛治疗以及着眼于术后疼痛管理所面临的一些持续的挑战。
      1术后疼痛
      慢性的术后疼痛比已了解的更常见,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类型的手术后。可预测有持续疼痛的因素包括术前疼痛,反复手术,手术时间长,严重的术后疼痛,手术路径有损伤神经的高风险,化疗或放疗以及一些心理上的抑郁的症状。一些成功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性的止痛药可能会阻碍慢性疼痛的发生,但也很有可能当有症状出现时在进行早期干预更有益。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中管理术后疼痛是很困难的。忙碌的医院病房,较少的人员数量,有限的时间,不正确的态度或关注其他需要以及不充分的知识都在阻碍佳的术后疼痛管理。

  • 新生儿疼痛管理中非药物疗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会梅

    非药物疗法是减轻新生儿疼痛的有效方式.大多数的新生儿疼痛常见于侵袭性医疗操作后,这是由于侵袭操作可使新生儿产生程度不同的疼痛反应.临床实践发现通过药物止痛的方法,往往不足以达到缓解新生儿疼痛的需求,故临床推荐开展非药物疗法,并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先对新生儿定义及影响有所认识,然后从应用蔗糖液与葡萄糖液、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安慰等非药物方式进行分析.

  • 葡萄糖缓解婴儿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灵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然而在静脉穿刺时会引起疼痛,是患儿逃避,不配合,害怕,拒绝输液的重要原因.疼痛管理是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的工作内容之一[1].1 疼痛对小儿的影响研究显示反复的疼痛性操作刺激对小儿可造成代谢增加,心血管机能不稳定、灌注减少、呼吸免疫改变、代谢耗氧量增加、病情恢复差等近期不良影响,给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发育迟缓,情感紊乱等远期不良影响[2-3].国外研究还表明,强烈的疼痛记忆导致神经症或心理障碍等[4].黄莉等[5]报道,静脉穿刺时评分为中度疼痛的新生儿,呼吸、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血氧饱和度下降,说明静脉穿刺所致疼痛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显著影响.目前非药物干预措施成为缓解疼痛的主要方法,其中口服葡萄糖水干是常用的非药物性疼痛管理方法,无副作用,护士可独立进行,无需医嘱,日渐成为婴儿静脉输液穿刺缓解疼痛的必要措施.

  • 冷疗法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许家丽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疼痛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2004年国际疼痛协会(IASP)确定10月11日为"世界镇痛日",并提出了"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1]。欧美国家的疼痛研究发生了2次转变:①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②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2]。护士在疼痛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现将疼痛的特点、疼痛评估及标准、意义和采用控制疼痛的方法等综述如下。

  • 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作者:熊丽;蒋明珉;何娅娟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6月择期剖宫产并要求接受术后镇痛的单活胎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心理及体位护理,运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动态观察两组产妇镇痛后NRS自评评分,以及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12 h和24 h后NRS评分分别为(1.93±0.73)分、(2.53±0.92)分、(1.64±0.53)分低于对照组的(3.31±1.03)分、(3.73±1.31)分、(2.92±1.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术后36 h和48 h NRS评分分别为(1.23±0.72)分、(1.34±0.53)分与对照组的(1.41±0.91)分、(1.42±1.0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9.00%,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围手术期,有助于提高产妇术后24 h内的镇痛效果,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 疼痛管理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胡华红;童玲;刘文霞;胡华莲

    目的 研究疼痛管理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骨折患者92例,分两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疼痛管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疼痛管理.就两组患者护理之前和护理之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和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止痛药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疼痛管理组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止痛药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之前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疼痛管理组患者护理之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疼痛管理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存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高,值得推广.

  • 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晓梅

    目的探析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自愿加入此次研究的38名各科室护士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士常规施行疼痛护理,实验组护士的疼痛护理过程中需要每周召开例会。使用《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GHIJK)中文修订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护士疼痛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问卷答题正确率为(94.6±5.5)%,疼痛护理满意度为94.74%,均高于对照组的(86.4±4.1)%以及78.95%,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拓展了护士人员的疼痛护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临床疼痛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临床价值较大,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ICU住院患者的疼痛评估与管理

    作者:孔林芳;傅彩虹;王贤东;崔雪梅

    目的 了解ICU患者的疼痛状况及其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为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年1月到8月于我院ICU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疼痛协会患者结果 问卷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对活动的影响、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疼痛信念、疼痛控制服务.结果 疼痛程度的平均得分为(5.90±1.12)分;患者现在、过去24小时内剧烈的疼痛程度及过去24小时内平均疼痛程度的调查结果 显示,重度疼痛所占比例分别为8.18%、87.27%、23.64%;疼痛对情绪影响大;患者对疼痛处理结果 的满意度得分为(3.91±0.95)分;患者的疼痛信念平均得分为(2.16±0.49)分;疼痛控制服务相对较差.结论 ICU患者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影响其康复;就疼痛管理来说,疼痛控制服务较差,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不高;而患者的疼痛信念尚可.今后需加强疼痛管理,增强疼痛控制的效果,全面提高疼痛管理的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高校医学生对疼痛管理选修课需求现状分析

    作者:白彩锋;闫丽华;穆国霞;柴晓敏;李玉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疼痛的发病率大约为35%~45%。在美国,约有5000万人有持续疼痛,遭受疼痛的患者比患心脏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患者的总和都多[1-2]。在我国,目前约有1亿疼痛患者,因疼痛无法及时缓解而造成抑郁、焦虑、自杀、永久性残疾的群体在扩大[1]。疼痛医师和初级照顾教育者一致认为,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医学学校没有进行充分的疼痛教育[3],可见疼痛教育不足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本研究针对医学生疼痛教育缺乏的现状,开设了疼痛管理选修课,并分析了医学生在疼痛教育方面的需求,具体如下。

  • 在职护士与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比较

    作者:德艳艳;任建立;李春梅

    目的 了解在职护士和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现状,为制订疼痛管理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二级甲等医院70名在职护士及71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20项调查内容中,在职护士与实习护生分别有10项和13项正确率低于60%,她们均在疼痛管理态度维度正确率高,对疼痛治疗的认知水平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在职护士和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且存在认知偏差,建议医院设计有效的疼痛培训项目提高其疼痛管理知识认知水平.

  • 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在骨科的应用

    作者:高云;贾红兵;白云;韩怡

    目的:满足创伤骨科患者对镇痛的需要,防止因疼痛造成的生理、心理影响.方法:按住院时间将我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在有疼痛主诉时护士根据医嘱进行处理.观察组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即成立疼痛管理领导小组,对护士进行系统化的疼痛管理培训,制定疼痛评估规范并记录疼痛程度.适时镇痛、超前镇痛,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夜间睡眠质量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适用于骨科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夜间睡眠,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疼痛管理在癌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靳生艳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疼痛管理对癌痛患者标准化护理中疼痛控制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8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癌痛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的差异及满意度.结果:经癌痛规范化护理的癌痛患者疼痛控制、药物的依从性、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痛规范化管理使癌痛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止痛治疗后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减少;癌痛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提高.

724 条记录 30/37 页 « 12...27282930313233...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