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眶减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艺丹;范先群;周慧芳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严重损害视功能和颅面外形的自身免疫性眼眶病.当疾病发展造成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或角膜暴露而保守治疗无效时,需通过眼眶减压术来抢救视力.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手术切口的优化,为恢复眼部美观而行眼眶减压手术的患者也逐年增多.如何在小的创伤下,用精确和安全的方式来获得有效眼眶减压,是现代眼眶外科的一个新命题.近年来,眼眶梯度减压手术方案的提出,数字化眼眶外科技术的开发,内窥镜和计算机导航等手术辅助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减压范围的个体化精确设计、术中精准微创减压和术后客观评估,显著提高了眼眶减压手术在TAO中的治疗价值.

  •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吕著海;刘宏毅;杨登元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垂体瘤患者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垂体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2例,切除1/3 2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使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微侵袭性均得到很大提高.

  • 个体化置钉和导航下颈椎弓根置钉的对比实验研究

    作者:贺喜顺;杨惠林;朱若夫;谭相齐;王根林;唐天驷

    目的 探索一种能指导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操作的方法.方法 随机取经甲醛浸泡过的成人颈椎标本(C1-C7)共10具(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对它们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根据CT测量确定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对其中5具标本的C2-C7全部进行实体置钉,另外5具标本在CT导航技术的引导下进行置钉.术后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及矢、冠状面重建,解剖后肉眼大体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结果 个体化置钉60枚,成功率为90%,优良率为75%;在CT导航引导下置钉60枚,成功率为96.6%,优良率为90%.两种方法比较,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航法置钉较术前三维CT辅助的个体化置钉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优良率高.

  • 计算机导航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董晓婧;王辉;贾迎洁;刘情情

    总结23例计算机导航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做好皮肤、胃肠道准备及髂内动脉栓塞护理,重视括约肌的收缩训练;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切口护理,重视脑脊液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观察及护理,加强肢体康复锻炼指导.23例按计划完成手术,术后3例出现脑脊液漏,1周后症状消失;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和骶尾部麻木,经营养神经治疗,3个月后恢复; 5例出现排尿困难和便秘,其中4例2~3月后恢复排尿排便功能,1例遗留排尿困难和便秘.

  • 导航辅助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临床应用

    作者:温世锋;刘恩志;郭东明;蔡维山;钟波夫;严翰;陈珊茗;徐中和

    目的 探讨临床运用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引导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5月,29例患者接受116枚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引导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手术治疗,T10-T1250枚胸椎弓根钉.L1-L3 66枚腰椎弓根钉.术中记录椎弓根钉植入所需时间及C-臂透视工作次数,椎弓根钉植入完成后,即行C-臂正侧位摄片并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术后CT进行椎弓根层面扫描,根据椎弓根钉与椎弓根皮质间关系分为四级:A=在椎弓根内;B=突破皮质,<2mm;c=突破皮质,2-4mm;C=突破皮质,>4mm.结果 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显示:A级101枚(87.07%);B级10枚(8.62%);C级2枚(1.72%);D级3枚(2.59%).1枚椎弓根钉植入平均所需时间:2.73±0.64min(1.15-4.02min).下胸椎9枚(7.75%)胸椎弓根钉突破皮质.上腰椎6枚(5.17%)腰椎弓根钉突破皮质,且临床观察未发现与椎弓根钉突破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植入的椎弓根钉C-臂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吻合比较,进钉点均差2.6mm(大3.1mm).角度均差3.3°(大5.4°)结论计算机影像导航辅助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提供二维、多平面实时显示,保证了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明显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 前交叉韧带等长点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范华强;黄长明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本文着重从ACL的解剖学特点出发,分析ACL等长重建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阐述目前ACL等长重建技术中股骨及胫骨等长点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结合各方法的优缺点,强调了等长重建技术中进行个性化选择的重要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 计算机导航下交锁髓内钉的远端螺钉交锁

    作者:俞超;孙月华;李华;戴尅戎;王伟

    目的报道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交锁髓内钉远端交锁螺钉固定效果.方法 6例股骨、4例胫腓骨骨折,交锁髓内钉置入后,只需要一次C臂X线机透视定位,在计算机导航下完成远端交锁螺钉的固定.结果 10例全部在导航下完成交锁髓内钉的远端交锁,平均透视时间为10 s.结论计算机导航手术用于交锁髓内钉的远端固定十分有效,可避免机械引导器的误差.

  • 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的精确度比较

    作者:李桓毅;刘方刚;陈建民;吴海山;曹华;黄超

    [目的]通过对在计算机导航下的全膝关节置换中计算的截骨厚度和实际的截骨厚度的比较,评价导航下膝关节置换截骨的精确度.[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23例24膝初次TKA置换患者,应用无需影像资料的计算机辅助导航仪(OrthoPilot,Aesculap,4.0版本)辅助下行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Search evolution,Aesculap)置换手术,将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所截下的骨质用游标卡尺测量与计算机计算的数值比较,进行配对ι检验.[结果]23例24膝全部获得随访,平均6.2个月(3~9个月).HSS评分由术前49.7分,术后增至72分,6个月后为81.2分.股骨远端截骨厚度计算值为(9.30±0.47)mm,测量值为(9.22±0.53)mm,(P=0.21);胫骨平台高点截骨厚度计算值为(10.24±0.31)mm,测值为(10.29±0.43)mm,(P=0.61);胫骨平台低点截骨厚度计算值为(3.46±0.04)mm,测量值为(3.21±0.05)mm,(P=0.18).[结论]计算机导航在伸直间隙截骨是精确的,术者可以有信心依靠计算机定位的模版来进行截骨.

  • 后路辅助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春科;李配瑶;谭明生;姜良海

    近年来,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已成为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金标准”.但寰椎的特殊结构和变异使得徒手椎弓根螺钉置钉具有极高的难度.随着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个性化导航模板的应用,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安全性、精确性不断提高.本文就后路辅助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作一综述.

  • 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李程;裴福兴;杨静;沈彬

    [目的]评价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将本科近期在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辅助下的手术结果与既往的配对病例的术后X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计算机术中导航能明显优化假体的位置,极大地减少假体放置的失误率;明显改善力学对线的准确性.[结论]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能显著地提高假体置入的准确性和全膝关节置换的可重复性.

  •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关节突寰枢关节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左灿辉;王鲁博;许世宏;董金磊;周东生

    目的 通过比较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寰枢关节螺钉置钉方法(导航组)与传统C臂透视指导下寰枢关节螺钉置钉方法(传统组)的临床疗效,评估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在经关节突寰枢关节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经关节突寰枢关节螺钉后路寰枢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导航组13例,传统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影像学检查评估两组患者螺钉植入的准确性.结果 28例患者共放置寰枢关节螺钉55枚.平均手术时间导航组154.9 min,传统组182.2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透视时间导航组(41.3 s)显著少于传统组(64.3 s)(P<0.01).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导航组螺钉位置均满意,传统组中6枚螺钉位置不满意.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置入寰枢关节螺钉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少患者和术者射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 骨质疏松腰椎椎弓根螺钉方向对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袁强;行勇刚;陶剑锋;陈大福;田伟

    目的 初步探讨常用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对骨质疏松椎体中螺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从尸体中获取6节腰椎椎体经DEXA和QCT检测骨密度值,证实为骨质疏松后在计算机导航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向12个椎弓根中置入不同方向的椎弓根螺钉,使用MTS-858生物力学仪脊柱力学测试平台进行±250 N的循环负荷疲劳测试,记录负荷循环中的螺钉位移,计算系统的刚度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agerl法在负荷循环中的位移明显高于Krag法和尾向法(P<0.01);Magerl法的松动程度也明显大于Krag法和尾向法(P<0.01).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常用的螺钉平行上终板的技术不能提供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 C臂X线导航与CT导航系统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应用对比观察

    作者:黄炎;孔荣;方诗元;禹德万;李守民;张彪;沈点红;刘兵

    目的 对C臂X线导航和CT导航系统辅助下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C臂X线导航和CT导航系统辅助下分别植入98枚及104枚椎弓根螺钉,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进行经椎弓根水平的CT扫描,按Richter分类法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用C臂X线导航者螺钉植入优良率为96.9%,手术时间为(75.0±15.0)min ;用CT导航者分别为100.0%(P>0.05)和(101.5±21.0)min(P<0.01).结论 C臂X线导航和CT导航系统辅助下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均是安全可行的,且精确度高;与C臂X线导航手术相比, CT导航操作相对复杂,需时间较长.

  • 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

    作者:林剑浩;李志昌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CA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高速处理及控制能力,通过虚拟手术环境为外科医生从技术上提供支援,使手术更安全、更准确的一门新技术.CAS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被称为计算机辅助导航骨科手术(CAOS).

  •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王涛;张清;牛晓辉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切除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 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患者5例,采用CT数据导航,采用Stryker公司的脊柱导航软件,术中导航指引定位、精确切除肿瘤,并保留股骨颈结构的完整.结果 全部病例顺利完成导航手术,术后疼痛及活动受限缓解.经术野判定、术中导航指引器确认和术后X线平片确认手术边界充分、肿瘤去除彻底、股骨颈形态结构完整.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均为骨软骨瘤.平均随访28.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病理骨折.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可术中实时指导手术切除入路、检验切除结果,从而达到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的精确切除,避免了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股骨颈的病理骨折.

  • 1例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翁桂珍

    对1例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缩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双膝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提出计算机技术及影像学手段的升级、导航系统的三维重建有利于手术的模拟立体定位,实现精确的手术导航定位;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有效心理护理,密切的术中配合、严格的无茵操作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计算机导航下经Wiltse入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亚峰;王建伟;陈文锦;华臻;龚达人;蔡伟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5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29例和B组24例,A组患者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置钉准确率、手术前后椎体后凸Cobb角,手术前后VAS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差无几,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A组患者均少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置钉准确率A组(99.1%)高于B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及术后3月两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肌间隙入路椎弓根有效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

  • 计算机导航在口腔种植牙领域的应用

    作者:张悦;徐连来

    目的:将计算机导航设计制作的手术导板应用于牙种植手术,并评估导板的精度. 方法:采用CT双重扫描法对患者颌骨及放射导板进行扫描,将DICOM数据输入Procera软件进行颌骨重建及虚拟种植体的植入,后设计并制作手术导板,将其应用于牙种植手术,利用手术导板翻制模型,制作临时修复体,术后通过临时修复体的就位情况评估手术导板的精度.结果:手术导板指导下的手术均顺利完成,临时修复体均完全就位.结论:将计算机导航设计和制作的手术导板应用于牙种植手术具有较高的精度,极大地提高了种植体植入的准确性.

  • 计算机导航技术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余昆;韩文锋;刘欣伟;刘松波;刘宪民;王宇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外伤中一种常见的运动性损伤,随着现代运动医学领域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也朝着越来越精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其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对于股骨和胫骨隧道的精确定位要求高,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解剖位置特殊、重建复杂,且PCL重建相关的研究较少,这些都是术者们所面临的难题.而想要解决这些难题,单纯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判断力及手术台上有限的手术视野,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飞速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信息采集技术及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近年来被不断的引进到运动医学领域当中,使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1].

  • 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洪雷;冯华;王雪松;张辉;耿向苏;王满宜

    目的 通过与传统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进行比较,说明基于X线影像的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重建ACL的手术方法隧道定位更精确.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3月共完成40例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选择2005年6月~2006年3月40例传统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作为对照组,在X线片上分别测量胫骨隧道和股骨隧道的位置,对两组患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组测量股骨隧道位置平均值为62.3%±5.6%(52%~73%),传统手术组测量股骨隧道位置平均值为56.6%±7.3%(46%~77%).胫骨隧道位置测量,导航辅助手术组平均值为45.4%±3.8%(37%~53%),传统手术组平均值为41.1%±6.0%(25%~54%).两组患者的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位置分别做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辅助手术组数据更接近解剖重建ACL位置.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延长20 min,透视次数为4次.结论 基于X线影像的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使股骨、胫骨隧道位置更精确.

80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