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使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脊柱骨折和不稳定的固定手术

    作者:田伟

    目的讨论应用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辅助三维导航系统进行脊柱外科复杂结构的手术以期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2002年12月~2004年7月,我们共施行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辅助三维导航下脊柱外科手术90例,其中各种骨折病例38例,施行椎弓根固定236枚.由于腰椎椎弓根较粗,术中透视比较容易,除非畸形明显,除正侧位X线片判断位置困难的病例外,均使用二维导航技术,其余使用三维导航技术.结果本组236枚螺钉术后均进行了CT检查,位置不满意4枚(1.7%),位置误差率0.23~0.56mm(导航仪自动计算);而过去应用单纯G型或C型臂透视下先后进行了27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有29枚(10.7%)位置不满意,相比之下,前者结果满意.结论计算机导航使得手术部位的确定变得简单、手术时间缩短、手术的安全性明显提高.

  • 计算机导航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月华;俞超;李华;张蒲;朱振安;戴克戎

    目的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骨科手术,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2004年 2~ 12月,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共行 13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 51枚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 , 58枚交锁髓内钉远端交锁螺钉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在导航下完成手术,术中明显减少 C型臂 X线机透视次数,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微创手术的开展.

  •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亚军;田伟;刘波;李勤;胡临;李志宇;袁强;孙玉珍

    目的探讨计算机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置钉精确性.方法总结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 159枚颈椎 (C2-7)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 CT平扫,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同时总结 X线透视引导下 145枚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性,并与 CT三维导航引导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中 20例患者进行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精确性的监测.结果 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 97.5% , X线透视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 91.7%,两组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导航组位置不满意的 4枚螺钉均发生于早期病例,导航系统使用熟练后未再出现置钉不满意病例 .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 3.5min( 2~ 8min),位置误差率平均 0.31mm( 0.12~ 0.56mm,导航仪自动计算).每枚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 2min( 1~ 3.5min).术中只需进行 2次 C型臂 X线机透视印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论采用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是可行的,与 X线透视引导相比,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安全性.

  • 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

    作者:李华;张蒲;俞超;孙月华;朱振安;戴克戎

    目的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临床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做初步分析.方法 2004年 2~ 12月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 30例患者 (年龄 18~ 60岁,平均 45.3岁 )共行 13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手术顺利,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螺钉大小选择合适,固定位置 及方向准确.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室人员所受 X线辐射量明显减少.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安全的手术,且手术精度高.

  • 导航辅助髋臼肿瘤切除与个体化定制假体重建

    作者:张涌泉;郭征;付军;裴延军;吕心建;袁超凡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髋臼周围肿瘤精确切除与个体化定制假体重建的效果. 方法 选取1例左侧骨盆软骨肉瘤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男,55岁,二次术前行CT和MRI检查,利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判断髋臼周围肿瘤侵袭范围,确定外科边缘及截骨平面,根据截骨后骨盆缺损范围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设计并定制个体化髋臼假体.术前将CT数据、标记的截骨范围及假体安装参数导入导航系统中进行规划,术中在导航引导下精确切除肿瘤并验证切除边界的准确性,继而在导航辅助下完成个体化定制假体的精确安装,验证假体的匹配程度.切除标本后送病理学检查,测量患肢长度变化,并参照肌肉骨骼肿瘤学会93(MSTS 93)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 结果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可有效指导复杂区域肿瘤安全边界的确定.计算机导航辅助肿瘤切除和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能够满足髋臼肿瘤精准切除和重建的要求,切除边缘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无肿瘤存在,导航验证及影像学证实假体安装准确,假体与截骨界面完美匹配,髋臼位置和角度理想.术后6个月假体在位良好、无松动,螺钉无断裂,肿瘤无复发、转移,无感染,MSTS93评分为16分.结论 综合利用计算机导航、图像融合、逆向工程、CAD/CAM可有效实现髋臼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与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实现手术目标.

  • 计算机导航辅助舟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波;陈山林;刘畅;荣艳波;王志新;朱瑾;邓玖征;田光磊

    目的 通过标本研究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舟骨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基于ISO-C3D影像的术中即时导航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舟骨三维定位与导向框架,对2具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舟骨经皮内固定手术.对手术标本进行大体和影像学评价,对导航手术的可行性进行评判. 结果 本研究采用的术中即时三维影像系统结合舟骨经皮内固定框架导航手术系统,可在标本的腕关节上顺利进行舟骨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2具标本均一次完成舟骨导针的置入,内固定物位置位于舟骨安全区内. 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导航手术系统应用于舟骨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该导航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满足舟骨经皮固定手术的要求.

  • 术中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童德迪;陈山林;荣艳波;刘波;郭阳;易传军;徐海荣

    目的 探讨应用术中即时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同时采用一种新的供区血管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早期的临床结果. 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应用术中即时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14例(18髋),采用Steinberg分期:Ⅱ期8髋,Ⅲ期6髋,Ⅳ期4髋.手术在即时三维计算机导航引导下完成.术中在股骨大转子下方选取佳入点,钻孔并逐渐扩大骨隧道直达股骨头病变区,用注册过的磨钻精确、彻底磨除坏死的囊变病灶及硬化骨.整个磨除过程均在导航计算机显示屏实时监控下完成,并在导航引导下经骨隧道植入游离腓骨,用一枚空心钉将腓骨尾端固定于股骨近端,吻合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与腓动、静脉.术中/后常规拍片,了解病灶清除、植骨及腓骨固定位置等情况. 结果 全部14例(18髋)均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下顺利完成手术,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与腓动、静脉吻合通畅,动脉搏动良好,术后7d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扫描检查,检查结果均提示游离腓骨成活.术后X线检查提示坏死病灶及周围硬化骨清除彻底,游离腓骨植入位置良好.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评估影像学疗效.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23.6个月,1年以上随访13例17髋,术前Harris评分(57.5±14.5)分,平均59分,术后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87.5±2.5)分,平均88.6分,按Harris评分标准,优6髋,良11髋.术后末次随访患髋X线检查与术前对比,有15髋股骨头坏死有不同程度改善,2髋无明显变化,全部患髋股骨头关节面均未出现进一步塌陷. 结论 术中即时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为微创手段进行关节囊外手术提供有力保障,不仅可以精确、彻底清除坏死灶,而且可以将游离腓骨精准植入至关节软骨下骨下方,同时采用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为供区血管,不破坏股骨头血供,为保留关节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Syngo.via Frontier工作站在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黄国秀;罗翔;韦英婷;张其标

    目的 探讨Syngo.via Frontier工作站在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8例行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在计算机导航下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Syngo.via Frontier工作站辅助.比较两组患者医患沟通满意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术后12个月治愈率.结果 研究组医患沟通满意度及术后12个月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均有患者出现大腿前方麻木(研究组2例,对照组3例),出现屈髋无力各1例,经营养神经治疗后治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钛网移位、塌陷,内固定无松动、断裂.两组术后6个月ASIA分级均优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go.via Frontier工作站用于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确切,可提高医患沟通满意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

  • 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作者:骆如香;陈云超;苏庆娇;温秀芬;徐玲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内固定术中应用时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配合.方法 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进行脊柱内固定术共93例,植入椎弓根螺钉462枚,对手术前后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置钉准确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结果 术后经X射线摄片证实,置钉准确451枚,准确率达97.7%;手术室护士术中与手术者配合默契,手术医生满意率提高.结论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

  • 基于O-arm(R)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评价

    作者:徐闯;张亚庆;黄博;周跃

    目的 探究应用基于O-arm(R)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科应用基于O-arm(R)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2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33 ~ 76岁,平均59.4岁.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术后6个月复查影像学结果评价椎管扩大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62.2±24.0) min,术中出血量(282.7±117.0)mL,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0 ~46.4个月,平均22.8个月,术前JOA评分8.1±2.7,末次随访JOA评分13.4 ±2.7,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术后改善率(58.2±30.4)%.患者术后6个月患者影像学资料提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见骨性融合,未出现再关门情况及神经损害加重的情况.结论 应用基于O-arm(R)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开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其手术方式安全可行,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 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后路固定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曦;孔清泉;宋跃明;刘浩;曾建成;刘立岷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在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后路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3月,使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51例(导航组),与同期传统X线机监视下徒手植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该类患者41例(传统组)进行比较.术前经双能骨密度测量两组均合并骨质疏松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测定值、病程、累及节段、术前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螺钉重植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通过CT采用Richter法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通过三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导航组植入螺钉250枚,其中初植成功239枚,螺钉重植11枚(4.4%);传统组植入螺钉213枚,其中初植成功190枚,螺钉重植23枚(10.8%);两组螺钉重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19,P=0.009).导航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Richter法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导航组优240枚、良10枚,传统组优191枚、良21枚、差1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6,P=-0.023).导航组和传统组随访时间分别为(7.8±1.5)个月和(8.7±1.5)个月.导航组术后6个月三维CT显示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拔出、断裂等情况.传统组1例术后6个月植骨部分吸收,给予支具制动限制活动,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措施,术后9个月植骨达骨性融合;余患者术后6个月植骨达骨性融合. 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能够很大程度避免椎弓根螺钉位置偏差、反复拔出重植等情况,实现每枚椎弓根螺钉大稳定性,减少手术暴露时间及出血量,为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患者行脊柱后路固定手术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辅助方式.

  • 计算机导航及机器人技术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坚;丁海

    目的 总结计算机导航及机器人技术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分类,以及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的发展、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临床疗效及新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计算机导航及机器人技术辅助UKA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结果 近年来UKA在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计算机导航及手术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逐渐与临床相结合,计算机导航及机器人技术联合UKA大大提高了术中截骨的精度及假体植入准确率,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的同时明显提高了单髁假体的使用寿命.结论 计算机导航及机器人技术辅助UKA较传统UKA提高了假体植入精确度,术后早期疗效满意,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计算机导航+自制外科导板在种植牙中的应用偏差分析

    作者:石磊;屈志国;阿南;曹庆堂;王熙

    目的:评价计算机导航+自制外科导板指导下的无翻瓣术在种植牙中的应用推广价值.方法:通过对比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口腔科的采用此项技术的8例患者年龄范围20-73岁,共13颗种植体术前术后的CT数据,利用simplant专用种植软件分析测量,来评价其推广应用的价值.结果:通过比较测量的数据,部分种植体颈部向颊侧偏斜约10度,可以通过角度基台调整以适应咬合关系.结论:自制外科导板还存在不足,经过改进后,使导板上的导向环真正起到固定导向作用,不仅在无翻瓣术中应用,另外在需要植骨的翻瓣术中亦可推广.它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增进医患沟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导航技术与传统膝关节置换后下肢力线的Meta分析

    作者:邢川明;徐燕;王黎明

    目的 系统评价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后冠状位上下肢力线的偏差.方法 检索国内外计算机导航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冠状位上力线偏差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提取两种手术方案术后冠状面上下肢力线偏差、冠状股骨角偏差、冠状胫骨角偏差以及手术时间,应用Stata 13.0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其中计算机辅助导航组有607例膝关节置换术,传统组有697例膝关节置换术.传统组术后下肢力线偏差大于导航组[SMD=0.709,95%CI(0.407,1.012),P<0.001];传统组术后冠状股骨角偏差大于导航组[SMD=0.251,95%CI(0.001,0.501),P=0.049];传统组术后冠状胫骨角偏差大于导航组[SMD=0.305,95%CI(0.113,0.497),P=0.002];传统组手术时间小于导航组[SMD=-1.232,95%CI(-1.566,-0.898),P<0.001].结论 使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进行膝关节置换能带来更精确的下肢力线,但手术安全性低于传统膝关节置换技术.

  •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与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谭振;方跃;张晖;刘雷;项舟;钟刚;黄富国;王光林

    目的 对比应用骶髂关节前入路双钢板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盆Tile C1型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组,B组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骨折复位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和SF-36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生存率均为100%.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患者(P<0.01).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MATTA分类、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和SF-36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经皮骶髂螺钉均是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远期疗效相似,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计算机导航下股骨头缺血坏死保头减压植骨加钽棒支撑术术后护理

    作者:孙妍

    计算机导航技术,也称计算机辅助手术(com-puter 8ssisted surgery,CAS),其大限度地减少了术中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尤其是在一些要求比较精细的手术中,可以通过虚拟手术环境为医生提供

  • 3 D打印联合导航治疗移位的DennisⅠ、Ⅱ区骶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孙煜杰;赫天;王新

    目的 探讨3D打印联合导航治疗移位的DennisⅠ、Ⅱ区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创伤骨科2013年12月—2016年3月,采用3D打印联合导航引导下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术治疗DennisⅠ、Ⅱ区骶骨骨折患者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9~55岁,平均30.4岁.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获得患者的骨折模型,初步了解伤侧骨盆的垂直移位和旋转移位情况模拟复位,为术中闭合复位提供指导.术中闭合复位成功后采取外固定架或克氏针临时固定,应用三维导航引导下完成骶髂螺钉的终固定.结果 术后对12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4.5个月).骶骨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无明显骨折再移位.其中2例术后出现骶髂关节处不适,予以取出骶髂螺钉.其中1例合并S1神经损伤者,行术中神经探查松解术后12个月神经症状恢复.结论 对于DennisⅠ区和Ⅱ区的骶骨骨折,术前使用3D打印模型模拟复位,术中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精确置入骶髂螺钉,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准确率.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导航技术的应用

    作者:周路纲;王新;王磊;刘洪智;孙煜杰;苏昊

    目的 探讨导航技术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X线透视计算机辅助导航进行动力髋螺钉的置入、尖顶距的测量.结果 127例动力髋螺钉位置准确,尖顶距≤25mm,平均(18.62±0.69)mm,无一例切割并发症发生.结论 计算机导航的瞬时追踪使术者能在术中监测螺钉位置及尖顶距,提高了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减少术后螺钉切割并发症.

  • 计算机导航下经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胸椎骨折7例

    作者:朱康华;孟志斌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导航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骨科手术中,其具有精确度高,损伤小等优点,尤其在脊柱手术中表现更为突出。笔者通过对7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颈胸椎骨折的患者应用计算机导航经椎弓螺钉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从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所需时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等方面进行观察,得出计算机导航下经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AS并颈胸椎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临床应用

    作者:孙庆;朱庆三;杨小玉;尹飞;刘光耀;李红群;董云珠

    目的:探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将11例患者分为C型臂X线透视组(40枚螺钉)和CT三维导航组(56枚螺钉),术中进行导航操作时间、导航精确性的监测,术后进行X线、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结果:X线透视引导组手螺钉置入满意率为87.57%.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6.4%,两组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6min(2-8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55mm(0.12-0.56mm).每颗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min(1-3min)(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胸膜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安全性.

80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