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显微镜下清除高血压脑出血136例分析

    作者:陈辉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清除颅内血肿的优势及经验.方法 近年来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在显微镜下极小“锁孔”皮层切口进行血肿清除共136例.结果 全组136例患者死亡16例,所有存活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方法进行手术后评估:Ⅰ级占13%,Ⅱ级占35%,Ⅲ级占32%,Ⅳ级占18%,V级占2%.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方式而且在显微镜帮助下应用微创技术,能够有效减少高血压脑出血致残率及病死率,显著提高疗效.

  • 显微法治疗泪小管断裂14例分析

    作者:杨家书;张宏吉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方法的效果.方法:14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寻找鼻侧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为以撑物,导管外段的固定缝线穿过下睑全层.结果:13例术后泪道冲洗均通畅,2例发生泪点泪小管豁裂,1例导管被患者拔出.冲洗不通.结论:显微吻合术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之一.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误诊4例分析

    作者:霍沛艾

    对我院1996年以来收治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4例分析如下.

  • 显微超声技术取根管内折断器械53例的护理配合

    作者:陶薇

    目的 评价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取根管内折断器械的护理配合.方法 临床收集术前X线确诊根管内折断器械53例,在手术显微镜下结合X线片的定位,应用超声技术,结合具体治疗过程,对护理配合的重点进行研究.结果 手术中,护士娴熟的专业技能,默契的配合,时刻保持医师视野的清晰,准确快速平稳的传递器械是护理配合的重点.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是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较为理想的方法.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才能获得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理解和配合.正确熟练的护理配合可充分发挥护士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误诊1例

    作者:陈栖栖

    1病例报告女,19岁.因双下肢皮肤紫癜伴发热、关节肿痛10 d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紫癜样皮损,凸出表面,轻微压痛,皮肤灼烧感;伴畏寒、发热,左膝关节疼痛,活动时明显.后紫癜逐渐波及上腹及胸部,部分形成水疱,少许水疱破溃.7 d前出现右腹疼痛,院外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1例分析

    作者:吴永刚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尤其是早期.笔者所遇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女,53岁.发热、气促3周尿少2周入院.患者3周前突发发热、气促、稍咳嗽,体温39.2℃,在地段医院拟急性支气管炎予青霉素等静脉滴注,症状无缓解.发病第6天因呼吸急促入住外省某院,血气分析PO2 32 mm Hg,PCO2 31.5 mm Hg,血浆D-二聚体3.2 mg/L,心电图示SⅠ QⅢ TⅢ,胸片见右肺上野大片状密度增高影,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栓塞,予机械通气、溶栓、抗凝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等治疗.第7天胸片示右肺上下野及左肺中野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合并重症肺炎1例分析

    作者:李建斌;黄奕江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是一种容易误诊或漏诊的特发性疾病,由于受累血管部位及大小不同,临床表现多样,而且由于分类无统一标准,对本病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检测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对本病才有了进一步认识.MPA具有区别于其他血管炎如韦格纳肉芽肿(WG)、Churg-Strauss综合征(CSS)等的自身特点.

  •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辅助诊断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肿瘤1例分析

    作者:岳文勇;喻涛;于兵兵;李俊;张勇豪

    对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辅助诊断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肿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 男,64岁.因单位健康体检行尿液检查,尿液混浊,颜色为淡红色.尿千化学结果:白细胞、亚硝酸盐、尿胆原、VC、酮体、胆红紊、葡萄糖均为阴性,比重1.025,pH 6.5,蛋白质(+),潜血(++).尿液沉渣显微镜定量检查:RBC 80个/μl,上皮细胞(++++).

  • 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生物支架材料研制及其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陈兴泳;孟祥武;谢雪微;孙朝越;方鑫;胡树兵;唐洲平;唐荣华;王伟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材料,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将注有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悬浊液的硅胶管缓慢浸入-180 ℃液氮中,冷冻干燥,通过显微物镜、扫描电镜扫描观察所制胶原蛋白-硫酸肝素内部孔隙结构排列规律及走行方向,测量孔的大小.结果:制备的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支架材料具有纵行的、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高度仿生神经的内部空间三维结构.结论: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生物支架材料作为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材料基体,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 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筛查与镜检标准的制定

    作者:李亚红;林志远;罗建伟

    目的:评价Coulter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门、急诊患者的筛查效果;以及血涂片镜检标准的制定对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补充作用.方法:对60例门、急诊患者的血液标本同时进行CoulterAC.T diffTM及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分析;对76例门、急诊患者的血液标本同时进行CoulterAC.T diffTM三分类及人工分类.结果:Coulter AC.T diffTM与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分析,包括WBC、RBC、Hb及Plt两者相关性较好(r>0.90);CoulterAC.T diffTM三分类与人工分类结果比较,中性粒细胞镜检法明显低于仪器法(P<0.001),淋巴细胞镜检法明显高于仪器法(P<0.001),中间细胞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仪器法与镜检法相关性良好(r>0.95),而中间细胞两者不相关(r<0.1).结论:使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包括WBC、RBC、Hb及Plt结果可信,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的筛查作用有限,必须制定严格的显微镜复检标准,才能防止血液病患者的漏诊或误诊.

  • 细菌培养前标本直接涂片镜检的意义

    作者:徐志峰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正向着自动化、快速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而作为微生物学检验的细菌培养,虽有自动化细菌培养鉴定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但受到细菌生长缓慢且培养特异性的制约,至今仍不能象其他检测项目那样快速准确的回报结果.

    关键词: 显微镜检查
  • 尿镜检法在尿液检验中的重要性体会

    作者:李洁平

    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检验的自动化过程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干化学尿液自动化分析仪的出现,为尿液化学分析检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它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但若使用不当或其他环节直接影响自动化分析仪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因此,仪器法只是一个筛选实验,尿液的显微镜检测在尿液检测中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对尿液的显微镜检测法的重要性体会如下.

  • 显微镜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占魁;姜慧卿

    显微镜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是一种以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下结肠黏膜正常而病理学检查在显微镜下可见特异性改变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CC)及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is,LC)两个亚型.目前MC占发达国家慢性腹泻的4%~13%.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MC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CC的发病率由1993~1995年的3.7/10万人增加至1996~998年的6.1/10万人,LC的发病率则从3.1/10万人增加至5.7/10万人[1].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腹泻的主要病因仍为感染,本病少有报道,可能与认识不足有关.综述如下.

  • 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显微镜镜检的联合应用体会

    作者:武国威;王宏伟;刘淑芹

    <中图误诊学杂志>编辑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是测定尿某些化学成分的自动化仪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普及,不但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精密性和敏感性,也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但操作者不应该忽视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不能对分析仪过分依赖,体会如下.

  • 尿沉渣分析仪RBC-INFORMATION参考临床研究

    作者:姜志凤;李慧菊;杨一斐;周军

    目的 RBC-INFORMATION参数(红细胞形态信息)是近年推出的新的尿液沉渣定量分析系统的参数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RBC-INFORMATION这一参数与镜检结果的比对分析,研究探讨UF- 1000i尿沉渣分析仪RBC-INFORMATION的干扰因素以及该参数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3月至8月1000例住院患者的晨尿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得出RBC-INFORMATION结果,同时在显微镜下进行红细胞形态分析,再进行两者之间的比对.结果 两者在均一型结果符合率为76.7%,RBC-INFORMATION出现假阳性为27.1%;在非均一型结果符合率为72.4%,出现假阳性为38.2%;在混合型结果符合率为72.3%,出现假阳性为38.2%;阴性结果符合率为98.3%,出现假阳性为1.7%.结论 RBC-INFORMATION在阴性结果有着较高的与显微镜检查结果符合率和较低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作为初筛试验.但在RBC-INFORMATION阳性结果中仍必须通过镜检来分析细胞形态得出正确结果,否则易误导临床诊治,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检测精确度,为临床提供及时精确的诊断依据.

  •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王秋实;刘辉;梁长虹;刘再毅;郑君惠;曾琼新;张明辉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评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以四氯化碳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行1H-MRS检查,获得肝脏主要含氢代谢物的波峰下面积,包括脂质(lipid)、胆碱(Cho)、糖原/葡萄糖复合物(Glyu),同时计算代谢物与脂质的波峰下面积比值(Cho/lipid、Glyu/lipid).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兔划分为无纤维化组(S0)、轻中度纤维化组(S1~S2)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S3~S4),比较不同组间1H-MRS参数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透射电镜下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Cho、Glyu和lipid在轻中度纤维化组降低,在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升高;Cho/lipid和Glyu/lipid随肝纤维化的加重而升高.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与另两组Cho/lipi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指标在纤维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在轻中度纤维化时以肝细胞损伤为主,在重度纤维化/肝硬化时肝细胞损伤与细胞外纤维基质沉积并重.结论 肝纤维化时肝细胞损伤引起代谢物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阻碍代谢物排出,1H-MRS变化是对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综合反映.Cho/lipid是检测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的有效指标.

  • 视频喉镜在胃管插入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冬青;张雷波

    临床上经常出现某些昏迷、气管插管或危重病例胃管插入困难的情况.将视频喉镜用于26例气管插管后胃管插入困难的患者.结果 19例一次插胃管成功,7例两次插管成功.插管期间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与使用视频喉镜或插胃管有关的并发症.讨论了胃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应用视频喉镜插胃管的优点以及应用注意事项.认为视频喉镜用于胃管插入困难的患者,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 口腔科显微根管治疗的护理配合

    作者:崔静;张静

    借助显微镜进行根管治疗,是口腔科的一项极为精细的新技术,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是使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报告了显微镜下根管治疗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好诊室和设备、器械;术中快速安装橡皮障,时刻保持口镜清晰,有效排除唾液,准确传递器械,正确配合荡涤根管,及时降温,必要时采集手术资料.

  • 子宫结合带的超微结构及间隙连接蛋白43在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意义

    作者:萨日娜;宋静慧

    目的:探讨子宫结合带的超微结构特点及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切除子宫30例和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卵巢良性肿瘤切除子宫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从组织学及分子水平探讨Cx43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情况,并同时各取2例做透视电镜,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结合带的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子宫结合带中 Cx43表达与对照组子宫内膜一样,增生期高于分泌期(0.1540±0.0164,0.1407±0.0179;P<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结合带中,Cx43表达在增生期、分泌期无差异(0.1147±0.0213,0.1162±0.0139;P>0.05),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细胞间间隙远,细胞核及密斑未见增大,细胞未见明显增大,但核扭曲变形,细胞器较多,腺上皮细胞呈桥粒连接,且微绒毛较丰富,肥大细胞形态异常,且与肌细胞相邻;以上所有的特点在两组的子宫结合带处更显著。结论子宫结合带中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Cx43在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减少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

  • 复发性中耳炎中耳渗液细菌生物膜的观察及方法学研究

    作者:杨名保;武勇进;郑加创;赵海亮;蓝建平;邱书奇

    目的 观察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s,BBF)在复发性或顽固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的形成,探讨鲎试验及免疫荧光二重染色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方法研究细菌生物膜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12例(18耳)复发性或顽固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分别行细菌培养鉴定、鲎试验检测细菌内毒素、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标记后CLSM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细菌培养鉴定阳性率为22.2% (4/18);快速凝胶法鲎试验检测细菌内毒素反应阳性率为72.2% (13/18);中耳积液标本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球蛋白(FITC-ConA)及碘化丙啶(PI)双重染色后,CLSM下见大量绿色荧光,代表该处较多多糖基质,其间有橙红色荧光,代表细菌和宿主细胞.其中稀薄、清亮积液标本的橙红色荧光明显较黏稠积液标本的弱.结论 复发性或顽固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存在细菌生物膜形成,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可能与此有关;本研究建立的鲎试验及免疫荧光二重染色结合CLSM方法是检测细菌内毒素和观察BBF形成有效可行的方法.

1581 条记录 6/80 页 « 12345678...798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