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骶髂关节螺钉安全区域的骶骨翼斜位影像学研究

    作者:吴宏华;李宇能;孙旭;王颢;吴新宝

    目的 寻找新的X线投照角度,以直观、可靠且简便的方式确定骶髂关节螺钉的安全区域.方法 采集2011年5-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30例正常成年人志愿者骨盆CT数据,以计算机重建三维骨盆模型确定投照角度.利用尸体骨盆标本,以坐骨大切迹顶点与对侧髂前上下棘间切迹重合作为投照角度标志,对11例骨盆标本分别进行左右两侧的透视,观察安全区域.结果 在骶骨翼斜位上,11例骨盆中,9例健侧的髂嵴投影在S1神经根管上方,1例在S1神经根管中线,1例在S1神经根管偏下方.将患侧的大切迹与健侧髂前上下棘间切迹重合后,以安全区中央为螺钉入点,以得到此斜位时X线方向为进针方向置入克氏针,置钉安全.结论 对于Tile C1-2型骨折,将患侧的坐骨大切迹和健侧髂前上下棘间切迹重合作为骶骨翼侧位.螺钉入点尽量选择在安全区中心,或偏上,尽量避免伤及S1神经根.

  • X线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后畸形复发预测中的意义

    作者:李敬春;荀福兴;刘远忠;李惠先;梁会营;徐宏文

    目的 探讨X线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CCF)经Ponseti方法治疗后畸形复发预测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的CCF患儿57例(81足).依据畸形复发情况将全部病例分为康复组和复发组.在行Ponseti方法治疗前1 d对患足行X线检查,并分别于治疗后第3,6,9,12,18,24和36个月行双足背屈应力下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正、侧位距骨跟骨角(CTAOPP,CTAOSP)、正、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FTMAOPP,FTMAOSP)和侧位胫骨跟骨角(CTA).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各项测量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对马蹄内翻足复发预测的价值.结果 2组间CTAOSP,FTMAOSP与CT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各个角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与CTAOSP这2个因素对畸形复发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CTAOSP越小的女性患儿畸形复发的可能性越大.Ponseti方法治疗后12个月的CTAOSP具有大的AUC值.结论 X线检查在CCF患儿Ponseti经方法治疗后畸形复发的预测中有意义,其中Ponseti方法治疗后12个月的侧位距骨跟骨角的预测诊断意义大.

  • 下肺结核的X线诊断

    作者:郭德舜

    目的:分析研究下肺结核的X线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正确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以来确诊的31例成人下肺结核,总结其X线表现特征及诊断要点.所有病例X线片均证实病变局限于肺下叶,并且抗酸杆菌检验阳性或抗结核治疗病变吸收好转.结果:下叶肺结核的X线多位于下叶背段及基底段.临床上常将之误诊为非结核性肺病.下叶肺结核的主要误诊原因:诊断时单从病灶征象及好发部位特点考虑、缺乏对下叶肺结核X线特征的认识、被实验室检查阴性结果所误导.在31例患者中,有4例延误诊治,从第1次诊断到确诊时间长者10个月,短者26天.结论:掌握下肺结核的X线表现和临床特点,重视X线表现与临床特点的相结合,以及随访复查,是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关键.

  • 青年期女性乳腺占位病变钼靶X线检查的影像分析

    作者:朱玉;王忠

    目的:探讨青年期女性乳腺占位病变钼靶X线检查的影像表现特点从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4例青年女性乳腺占位病变行钼靶X线检查,采用头尾位(CC位)、内外斜位(MLO位),必要时加摄侧位及局部点片.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4例,钼靶X线诊断为乳腺癌27例,乳腺增生3例,纤维腺瘤3例,炎性包块1例.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癌29例,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纤维腺瘤.钼靶X线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6,P=0.052).结论:钼靶X线检查创伤性小,准确性高,对青年期女性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乳腺巨纤维腺瘤钼靶X线检查与病理对照分析6例

    作者:朱玉;王忠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巨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经钼靶X线检查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6例乳腺巨纤维腺瘤患者,将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钼靶X线诊断3例占位,提示乳腺叶状囊肉瘤可能性大,3例巨纤维腺瘤.结论:现钼靶X线已作为乳腺病变的术前常规诊断方法,但对乳腺巨纤维腺瘤的的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靠术后病理检查.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洪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病理,对已有完整资料34例47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Ⅰ期16髋,Ⅱ期31髋,在X线平片、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9.8%、59.6%,100%.结论:MRI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相比能够更早发现病变,且敏感性和准确率高于CT和X线平片.

  • 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黄震;辛春

    目的 探讨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骨韧带样纤维瘤的DR、CT表现.全部病例都曾行普通X线及CT检查.结果 病变位置:股骨,胫骨,肱骨各1例.3例病例均呈囊状膨胀性改变,未见钙化和骨膜反应,其中1例可见不规则骨小梁影,2例病灶边缘不同程度硬化病灶内可见囊性改变,合并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 骨韧带样纤维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内呈软组织密度影,多数伴有假骨小梁结构形成,无钙化及骨膜反应.

  • 四肢关节骨折在急诊DR影像中漏诊原因探讨

    作者:王永丰;丛强;马禹辰;杨竣尧

    目的:探讨四肢关节骨折在急诊计算机X射线摄影(DR)影像中漏诊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5月 ~2017年3月在本院急诊就诊,且出现DR影像首诊漏诊的4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本组患者急诊DR影像中漏诊的部位,探讨易出现漏诊的部位,并分析漏诊原因.结果:40例患者遗漏微细骨折位置共42处,遗漏足踝关节处骨折(47.50%)占比高,显著高于遗漏腕关节(20.00%),肘关节(17.50%),膝关节(12.50%),遗漏指骨(2.50%);所有遗漏位置均为裂纹/小撕脱骨折.局部解剖结构紊乱、骨折后被动体位、重叠导致成像不清、关节肿胀、骨折位置过于微细或隐匿等因素情况均会影响骨折征象显示,进而导致漏诊.结论:四肢关节骨折急诊DR影像中较容易漏诊裂纹/小撕脱骨折,漏诊原因复杂,需紧密结合临床体征、及时行CT或MR检查进一步降低漏诊风险.

  • 健康体检人群中13 361例胸部X线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付静;朱玲;张铁梅;刘安楠;张晏;赵艳燕;潘洁;杨书文;高建萍

    目的 探讨胸部X线检查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分析我院体检中心2007年全年体检资料中13 361例X线胸片结果 ,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对完全正常胸片、一般性描述、阳性发现分别记录,计算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完全正常胸片占总人数82.97%(11 085/13 361),阳性发现占总人数3.05%(408/13 361).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较低,且与年龄关系密切.结论 可根据体检人员年龄、症状、既往病史等情况选择胸部X线检查,并根据年龄,选择胸部X线检查频率.

  •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夏贤武;沈剑敏;康五根;袁建军;盛亮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20例符合Pitt等描述典型影像学征像的股骨颈疝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男17例,女4例;年龄30~85岁,平均53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其中13例行MRI检查.结果:21例发现股骨颈疝窝病灶29个,累及右侧9例,左侧8例,双侧4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或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直径约16mm,X线表现为透亮区或硬化环,CT表现为骨质缺损区,密度因成分不同而呈软组织密度、脂肪密度或混杂密度,边缘伴有薄层清晰硬化缘,临近骨皮质见局限性裂隙样缺损与骨质缺损灶相通,MRI信号不定,多数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异性,CT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基本可以确诊,X线及MRI检查具有辅助诊断作用.

  • 单髁置换术后内侧间室关节线改变与股胫角及术后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占丰;王丹;闵继康

    目的: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内侧间室关节线改变情况,研究其与术后股胫角改变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其与术后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关节线改变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56例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50~82岁,平均62.3岁.BMI指数18.3~30.1,平均23.5.取前后位膝关节负重全长X线片,测量术后关节线改变值.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股胫角,计算股胫角改变值.术后随访时使用膝关节HSS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关节线改变与股胫角改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胫骨内侧间室关节面抬高(2.2±2.0) mm(-3.3~7.0 mm),股胫角改变(2.3±3.O)°(-4.5°~9.6°),胫骨内侧关节面抬高值与股胫角改变值间有显著相关性(P<O.05).术后随访12.2个月(10~16个月),关节面抬高值与术后HSS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内侧间室关节线的改变与股胫角的改变呈显著相关性,术中胫骨侧截骨是同时关系这两者的关键因素,关节线的改变与术后短期临床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与单髁关节的假体设计有关.

  • 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短期随访研究

    作者:何志勇;狄正林;陶崑;章军辉;冯建翔;吴海山

    目的:研究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探讨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技术要求和手术指征.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37例(43髋)行全髋表面置换术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随访,男25例,女12例;年龄21~67岁,平均44.5岁.按照ARCO进行分期:3A期3髋,3B期6髋,3C期16髋,4期18髋.根据Harri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及功能的改善进行对比,用Charnley法比较术后假体松动X线改变.结果:失访3例,34例(40髋)获得随访,37髋疼痛完全缓解,3髋行走后有酸痛不适.随访时间16~53个月,平均32.4个月.术前Harris平均评分(51.5±1.7)分,术后32.4个月平均(94.3±1.4)分,较术前提高.优37髋,良3髋,差0髋.34例都恢复了正常生活或工作,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其中3例(髋)长距离行走后有轻度酸痛不适,休息后缓解.1例异位骨化BrookerⅢ型,无疼痛,不影响正常行走和生活.无术后股骨颈骨折,无脱位,无松动和翻修.结论:经过适当患者选择、术中的精细操作,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以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

  • 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作者:华群;胡勇

    目的:分析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月骨周围脱位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月骨周围脱位患者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其中男55例,女1例;年龄18~47岁,平均32.4岁.结果:56例月骨周围脱位,均为背侧型,其中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11例,不伴腕骨骨折的单纯月骨周围脱位10例,经舟状骨、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26例(其中1例伴豌豆骨撕脱骨折),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6例,经头状骨、月骨周围脱位3例.伴尺桡骨远端骨折24例,伴掌腕关节脱位4例.X线片诊断准确29例,误漏诊27例.运用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全部准确.结论:熟悉腕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解剖,掌握各型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特点,是作出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的基础.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骨折脱位的类型,为临床确定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而直观的依据,是避免误漏诊的关键.

  •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分析

    作者:冯敏山;高景华;朱立国;马子龙;高春雨;丁洪磊

    目的: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片诊断水平.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VCS)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NCS)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8.4±12.3)岁,男36例,女84例)]的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颈椎曲度、寰枕关节间角、寰枢关节间角、C2/C3间角及下颈椎失稳情况及分布节段,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并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前屈位X线片中,两组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枕关节间角的后伸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侧位X线片中,两组的寰枢关节间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关节间角的前屈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C3间角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下颈椎失稳情况及节段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CS组的临床表现中,头晕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颈部屈伸活动诱发头晕常见,头晕多伴有头痛症状,压痛部位多集中在上颈段.结论:X线片征象及临床表现均提示VCS多伴随上颈段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临床上,诊断VCS时应重视对功能位X线片枕颈部前屈活动的观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骨性强直髋治疗中的临床及放射学评估

    作者:冯卫;刘建国;齐欣;李冬松;杨晨;李叔强;付莉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在骨性强直髋治疗中的临床及放射学效果进行评估.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20例(30髋)骨性强直的髋关节患者采用THA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6岁.术后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患者疼痛缓解满意度、肢体长度差异、髋关节活动范围以及髋关节外展肌力进行评价.X线影像学随访包括对髋臼及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松动、透光线及异位骨化进行评价.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75±6.5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6.40±5.42)分;邻近受累关节疼痛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7例;13例外展肌力量恢复满意,跛行症状明显缓解,肢体短缩下降至小于0.5 cm;髋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改善.放射学评估发现2例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1例股骨假体周围透光线,无关节假体脱位及翻修的病例.结论:近期随访发现THA在治疗骨性强直的髋关节中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矫正髋关节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患髋邻近关节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膝骨性关节炎的超声表现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栋;王庆甫;杨黎黎;徐铭康;甘稳;杜汪洋;郭玉茹;刘思婷;田宇;樊小燕

    目的:通过比较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肌骨超声表现与膝关节功能障碍、X线表现的相关性,分析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病理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证据等级为Ⅲ级).根据病例筛选标准收集整理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门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集全部患者膝关节肌骨超声、X线图像,填写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肌骨超声表现与Lysholm评分、X线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3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髌下脂肪垫炎81%),并且滑膜厚度、积液深度、半月板膨出程度均超过了正常范围.相关性分析显示:Lysholm功能障碍评分方面,膝关节积液深度与"下蹲"评分呈负相关(r=-0.21,P=0.02),内侧半月板膨出程度与"支撑"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26,P<0.01),并与Lysholm总分呈负相关(r=-0.19,P=0.04),外侧半月板膨出程度则与"不稳定"评分呈负相关(r=-0.22,P=0.02).X线表现方面,膝关节内侧间隙狭窄程度与关节积液深度(r=-0.27,P<0.001),滑膜增生厚度呈负相关(r=-0.17,P=0.007),与内侧半月板膨出程度呈正相关(r=0.18,P=0.04),与髌韧带止点炎症、髌下脂肪垫炎有相关性(P<0.05),外侧关节间隙狭窄程度则与"髌韧带止点炎症"有相关性(P=0.02).结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是KOA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并与膝关节功能障碍、骨性结构病变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影响膝关节功能、促进关节软骨破坏从而影响KOA的疾病进程.

  • 32磷穴位注射辅助治疗慢性骨髓炎28例

    作者:叶君健;周迪湘;蔡华秀

    因外伤后和血源性感染所致的慢性骨髓炎治疗上大的问题是病程迁延,创口不易愈合和易复发.虽然不断地有新的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仍有一些病程较长,感染严重的患者经多次手术仍不能痊愈.近年来,我们对此类患者行 32P穴位注射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髓炎 放射摄影术
  • 拇趾外翻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下X线测量指标与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龚浩;桑志成;温建民;孙卫东;胡海威;张永超;左建刚;王海雄

    目的:通过拇外翻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X线测量指标分析,探讨拇外翻畸形时足弓塌陷程度与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120例(240足)拇外翻患者跖骨头下疼痛观察并摄患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下X线正侧位片,分别测量拇外翻角(HVA)、1-2跖间角(IM1-2)、1-5跖间角(IM1-5)、内弓顶角和前弓角,比较其负重与非负重位下的差异,并分析其(除HVA)差值与拇外翻畸形、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拇外翻患者240足中148足存在跖骨头下疼痛,拇外翻足负重位IM1-2、IM 1-5、内弓顶角较非负重位均明显增加,而拇外翻角和前弓角则反之;负重与非负重位下IM1-2、IM1-5、内弓顶角的差值与拇外翻畸形程度及跖骨头下疼痛密切相关.结论:拇外翻足弓塌陷程度随拇外翻畸形的增加而加重,跖骨头下疼痛随着足弓塌陷程度加重而加重.通过足负重、非负重位下X线测量指标分析可评价拇外翻足弓塌陷程度,对防治跖骨头下疼痛有重要意义.

  •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潘骏

    跟骨骨折属于复杂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创伤程度重、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正确术前诊断和分析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影像学中的应用,螺旋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在复杂关节内骨折的应用中,显示了其优越性[1,2].我们对1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螺旋CT(SCT)扫描和重建处理,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 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运动功能障碍与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景东;刘耀升;刘蜀彬

    目的:探讨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tastatic 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ESCC)运动功能障碍与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连续收治的26例MESCC患者43个主要病变椎体进行MRI及CT扫描评估,并进行运动功能障碍评分.结果:26例MESCC患者中,12例发生内脏转移,其中10例发生运动功能障碍;14例无内脏转移,其中4例发生运动功能障碍(P=0.0079).主要病变椎体连续组中,16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主要病变椎体非连续组中,9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P=0.1034).主要病变椎体累及椎板组中,11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主要病变椎体未累及椎板组中,14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P=0.0205).主要病变椎体后壁向后突出组中,12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主要病变椎体后壁无向后突出组中,13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P=0.0334).侵犯椎管内硬膜外组织组中,11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未侵犯椎管内硬膜外组织组中,14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P=0.0036).转移瘤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接受正规化疗、转移灶部位腰背部疼痛程度、原发肿瘤已行根治手术、原发肿瘤治疗效果、脊柱外骨转移灶数目、主要受累脊椎数目、主要病变椎体节段、连续病变椎体节段、累及椎体、椎体前柱骨折、椎体 后壁骨折、累及椎弓根等因素对MESCC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内脏转移、主要病变椎体累及椎板、椎体后壁向后突出、转移瘤侵犯椎管内硬膜外组织的MESCC较易发生运动功能障碍,转移瘤连续病椎的发生率于颈椎和上胸椎组高.

2489 条记录 2/125 页 « 12345678...1241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