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美托洛尔在体外反搏中的应用

    作者:陈碧莲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体外反搏治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行体外反搏治疗时,根据病人的血压、心率,给予一定量的美托洛尔.结果美托洛尔能使病人的血压和心率维持在正常水平,提高体外反搏的疗效.其中冠心病组有效率达93.75%,脑梗塞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73.33%,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有效率达80%.结论美托洛尔能增加体外反搏的安全性、舒适性,提高治疗效果.

  • 护理干预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萍萍

    目的:对于体外反搏在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对于护理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计88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化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整体护理效果佳,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高压氧与体外反搏联合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

    作者:赵荣吉;王辉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和体外反搏(ECP)联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病人,随机分为HBO治疗组、ECP治疗组,HBO与ECP联合治疗三组,每组病人50例,给予治疗.结果: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HBO与ECP联合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

  •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的影响

    作者:肖岚

    目的:观察分析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中采取体外反搏(EECP)治疗后对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病例数为94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普通的方式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前24h,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组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4h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均较治疗前有着显著的降低(P<0.05),同时治疗后24h观察组的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2.77%,对照组中不良反应率为17.02%,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显著降低心绞痛症状的持续时间,减少患者服用硝酸甘油药物的计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苏刚刚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76例,分两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予以治疗,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外加体外反搏治疗,比较观察缺血的相关指标。结果:反搏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组(P<0.05)。反搏后,伴随的室性早搏则呈现出随之而减少的状况(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对其采用体外反搏治疗,可实现其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的减少。

  • 体外反搏在区域范围开展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经春;张俊

    体外反搏无创伤、无痛苦,治疗时舒服,治疗后轻松,远期效果佳,同时动态监测心电图、心率和脉博波形图.结合临床诊断为疗效观察提供参考,该治疗是降低伤残程度,提高生命质量,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纯物理疗法.

  • 药物联合体外反搏机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娜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并对药物联合体外反搏机治疗疾病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资料,并采用药物联合体外反搏机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RPP、心功能及心电图。结果:本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前后RPP、NST、ΣST、EF、CO等指标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积极诊断,采取药物联合体外反搏机的方案进行综合治疗,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

  • 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缺血总负荷及心率变异的影响

    作者:赵大鹏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缺血总负荷(T I B)及心率变异(H RV)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之外联合体外反搏,两组治疗前后均实施心电图动态监测,分析患者缺血总负荷及心率变异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DNN、SDANN、SDNNindex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ST段压低发生的次数、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TIB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反搏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缺血总负荷,值得推广。

  • 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给氧式体外反搏装置组合

    作者:袁强

    本文介绍一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公开的发明专利(2004100305010)"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给氧式体外反搏装置组合".给氧式体外反搏装置组合是利用现在用的体外反搏装置为基础,在进行体外反搏的同时进行面罩给氧,促进患者血液供应增加流量的同时提高血液中的氧分压,增加缺血性疾病的治病速度与治愈率.

  • 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体外反搏改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

    作者:朱苏航;贾连旺;杜永远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反搏组,另40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缺血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两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反搏后,伴随的室性早搏亦随之减少(P<0.01),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反搏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能减少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及其持续时间,是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 超声心动图监测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苏航;贾连旺;杜永远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反搏组,另3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对缺血及心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ST段压低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心肌缺血总负荷两组均有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反搏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E/A、DC、Ea、Aa、Ea/Aa、E/Ea)明显改善(P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 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作者:姜丹;宫丽鸿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2(PGI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稳斑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35 d,疗程前后对2组临床疗效,血清TXA2、PGI2、TNF-α、MCP-1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血清TXA2、PGI2、TNF-α、MC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降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电针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志建

    目的 对比观察电针联合体外反搏疗法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电针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4周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对比其临床疗效及心肺功能.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疗效,治疗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和提高心肺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心肺功能,可作为临床应用的一个良好的联合方法.

  • 体外反搏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作者:翟建;熊金芝;王建军

    2002年9月-2006年6月,我们应用体外反搏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于下.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下肢静脉曲张诊断参考《外科学》(裘法祖,孟承伟.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82).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在小隐静脉受累后,会在它分布的小腿后面、下部延伸到踝的外侧和足背呈现浅静脉曲张,有酸胀不适和疼痛感觉,站立时明显,行走和平卧时消失.

  • 体外反搏下局部狭窄动脉内血液脉动流的一个数学模型

    作者:杜健航;欧阳祥波;郑振声;包芸;靳亚非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对局部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影响,进而探讨体外反搏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 设计了一个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的数学模型,在特定的空间坐标系下推导了描述血液脉动流的控制方程,给出了合适的边界条件,并设计了数值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雄性乳猪的颈动脉为对象,在体测量了动脉的几何参数及反搏前后心动周期内连续的流率、动脉内压和心电.通过将反搏前后的实测数据分别应用到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中进行求解.结果 得到了反搏前后心动周期里动脉模型内的多种重要的血流动力学量,包括血液流场、速度分布、壁面切应力(WSS)分布等.结论 体外反搏能有效提高心动周期内动脉的血流量、提高心动周期内尤其是舒张期的动脉内壁切应力水平及压力梯度、增加动脉局部狭窄段后端回流区的血液回流速度.这些改变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发展都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 体外反搏治疗血清对培养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小洪;汤庆;伍贵富;郑振声;何建桂;方典秋;马虹;朱振宇

    目的 探讨经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 分别取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4和36 h时间点的血清,用于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Cdna基因芯片检测3个治疗时点反搏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结果 反搏前后比较,有10个基因(核转录因子、真核转录启动因子-4、平滑肌的肌球蛋白重链、α2-肌动蛋白、微管蛋白β肽链、组织相容蛋白G、黑色素黏附分子、神经介素B受体、蛋白激酶4K2、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在3个治疗时点上出现显著改变.在1 h点均为上调,在24 h、36 h时点均为下调.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调控效应,并随体外反搏治疗时间的增加呈抑制其表达的趋势.

  • 体外反搏对血管剪切分力频率分量的影响

    作者:王怀阳;郑振声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血管对剪切应力各频率分量的影响.方法 对17条开胸犬实时测量其正常情况下、缺血1 h、缺血1 h后反搏1 h、反搏2 h以及正常情况时不同反搏压力下头臂干处的血流量,计算出此处剪切应力的频率分量变化.结果 体外反搏使头臂干处剪切应力的频率分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急性心肌缺血和体外反搏可以使剪切应力的各频率分量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 反搏压力大于一定程度时体外反搏可以明显改变体内血管剪切应力的低频分量.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体外反搏的疗效探讨

    作者:罗初凡;杜志民;胡承恒;伍贵富;张苗青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terpulsation EECP)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共469例,其中8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体外反搏治疗(EECP组),另384例予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临床随访6~72个月,部分行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随访病例临床终点事件、左室功能和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 (1)基线资料:对EECP组81例(95%)和药物组350例(91%)成功进行了随访,两组在临床资料、造影特征和介入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临床终点事件:EECP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8.6%比17.4%,P<0.05);EECP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18.5%比35.4%,P<0.01).(3)超声心动图:两组基线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相似,但复查时EECP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⑷冠状动脉造影:两组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CP组出现侧支循环患者数明显多于药物组(17.9%比5.1%,P<0.05),复查时病变血管参考内径[(3.29±0.61)mm比(3.06±0.50)mm,P<0.05]和支架内小腔径[(3.02±0.59)mm比(2.67±0.62)mm,P<0.01]均显著大于药物组.结论 对于介入治疗成功的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可减少心绞痛复发,改善预后和心功能,并可能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 长期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闭塞犬的促血管新生作用研究

    作者:谢强;伍贵富;杜志民;胡承恒;方典秋;戴刚;郑振声

    目的 探索长期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闭塞犬心肌微血管和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循环和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Beagle犬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反搏组(n=6),均用心导管法建立定向冠状动脉闭塞模型3 d后,反搏组接受体外反搏处理,每日1 h,持续共6周(每只犬反搏总时间28~30 h).血管细胞成分免疫标记技术比较心肌微血管的差异和血管新生作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犬血清VEGF水平动态变化.免疫组化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超敏法)测定心肌组织局部VEGF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组织局部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1)图像分析证实,反搏组犬缺血心肌组织内的微血管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α-actin:(11.8±5.3)支/HP比(3.4 ±1.2)支/HP,P<0.05 ;FⅧ-r-Ag :(15.2±6.3)支/HP比(4.9±2.1)支/HP, P<0.05].(2)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两组犬的血清VEGF水平开始升高,在24 h均达到一峰值水平,随后VEGF水平下降,约在1周时降至低.之后两组犬的血清VEGF水平有轻微增加,但组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反搏组犬缺血心肌组织的VEGF表达范围较广泛,但绝大部分仍分布于心肌细胞,少数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相反,在对照组,心肌VEGF阳性表达的范围和强度均不及反搏组.(4)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发现,反搏组犬心肌VEGF表达的面积[(0.0353±0.0090)mm2比(0.0036±0.0008)mm2,P<0.01]、吸光度指数[(3.0391±0.5121)比(0.3473±0.0840),P<0.01)]均高于对照组;对两组心肌组织VEGF 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反搏组犬心肌VEGF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增加73.5%.结论 长期体外反搏治疗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缺血心肌组织局部VEGF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可能是体外反搏的治疗机制之一.

  • 生物医学工程学与临床医学的交融

    作者:陆丽;郑振声;伍贵富

    2006年5月13-14日,首届国际体外反搏学术交流会在中国广州市成功召开,标志着体外反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阶段.体外反搏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一个分支,是工程学原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介绍体外反搏在国内外近40年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进展作一概述,期望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与临床学科的结合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287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