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酒精抑制脑星形胶质细胞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霞;屈卫东;张天宝;吴德生;蒋颂辉;朱惠刚

    目的研究酒精对脑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10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胚胎脑星形胶质细胞分别施以不同剂量酒精(2、5和20mmol/L),染毒7天后,以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酒精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100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酒精剂量增加,脑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100蛋白表达强度下降,高剂量组细胞数量轻度减少.结论提示酒精能抑制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100蛋白表达.酒精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酒精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主要机制之一.

  • 反义GFAP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作者:黄其林;蔡文琴;张可成

    目的构建反义GFAP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评价其对培养正常及损伤星形胶质细胞(Ast)形态及GFAP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用定向克隆技术,将1.1kb的GFAP基因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获得重组体PLBskG,经病毒包装、抗性克隆筛选、滴度测定等,挑选滴度高的抗性克隆细胞株扩展培养,收获病毒上清液感染体外培养的Ast,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RT-PCR、South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研究PLBskG对正常及损伤Ast的生长、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形态结构、GFAP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插入PLBskG中的GFAPcDNA片段序列、方向完全正确,Southern杂交及RT-PCR分析表明,PLBskG成功整合入PA317细胞中,并实现了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PLBskG使正常及反应性Ast生长抑制,G1期阻滞,Ast胞体变圆、胞浆减少、突起变细、回缩,核浆比例增大.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减弱;GFAP mRNA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获得了构建正确的反义GFAP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证实其对正常及反应性Ast形态结构、GFAP表达水平等均有明显的影响,为深入研究Ast反应及GFAP基因的功能创造了条件.

  • 抗炎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脑内神经发生和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晓巍;孟庆敏;张晓芳;毛今明;李常新;李新果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潜在的促神经发生作用.方法 电凝法制备MCAO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及抗炎组后分别给予相应处理,于2周行转子杆、爬梯实验以及水迷宫测试评价运动及认知功能,并通过病理学处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对比各组各时间点梗死灶周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计数.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急性期米诺环素短期治疗并不能明显减小梗死面积,但运动功能、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均有所恢复(P<0.05).抗炎组BrdU、Nestin以及GF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BrdU、GFAP阳性细胞呈增加趋势,2周时增加为明显;Nestin阳性细胞1周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米诺环素治疗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发生过程补偿、修复局部病灶的功能损伤与缺失,从而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 GFAP特异性启动IκBα突变型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祝畅;刘志恒;张传汉;姚文龙;桂伶俐

    目的 构建GFAP特异性启动的、能稳定表达IκBα突变型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潮霉素抗性基因和GFAP特异性启动的IκBα突变型基因定向克隆入载体pBluescript-SK中, 酶切反应鉴定重组载体SK-hyg和SK-hyg-GFAP/IκBαM .用脂质体法分别将载体SK-hyg和SK-hyg-GFAP/IκBαM转入永生化星形胶质细胞株和PC12细胞株中, 经潮霉素(150 μg/mL)筛选, 挑选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 Western blot检测阳性细胞株中IκBα的表达, 以 NF-κB特异性启动表达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细胞中NF-κB的活性.结果 限制性酶切分析证实重组载体成功, 稳定转染SK-hyg和SK-hyg-GFAP/IκBαM的PC12细胞内IκBα蛋白质表达及细胞中NF-κB活性无差异, 稳定转染SK-hyg-GFAP/IκBαM 的永生化星形胶质细胞内有突变型IκBα的蛋白质表达, 而转染SK-hyg的永生化星形胶质细胞内则没有, 且前者细胞内NF-κB活性下降.结论 GFAP特异性启动的、能稳定表达IκBα突变型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 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胡建军;洪庆涛;唐一鹏;孙承琳

    观察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的影响.结果:天麻素大、小剂量组 GFAP纤维样改变减轻,强阳性反应细胞数减少;LDH漏出量下降;NOS活性减弱.提示:天麻素对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O S活性的反应性增强来实现的.

  • 癫痫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

    作者:周俊香;陈琅

    癫痫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由大脑神经细胞群反复超同步放电引起的发作性、突然性、短暂性脑功能紊乱,属于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脑功能失常性疾病.癫痫发作可导致脑神经元选择性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引起胶质细胞增生、苔藓纤维出芽、突触重建等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变化;而大脑这些可塑性变化在形态上又使得癫痫更加反复发作,是癫痫频发和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

  • 大鼠中缝核群星形胶质细胞对睡眠剥夺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

    作者:王晓东;王凯;宿长军;饶志仁

    目的 探索大鼠脑干中缝核群星形胶质细胞对睡眠剥夺(SD)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方法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SD模型,分为睡眠剥夺12 h(SD)组,睡眠剥夺12 h恢复睡眠3 h(SR)组及大平台对照(TC)组和正常单独饲养(CC)组,每组3只.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fos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干中缝核群的表达,及其与5-羟色胺(5-HT)阳性神经元的关系.结果 GFAP在中缝核群尤其是中缝背核表达明显增多,睡眠恢复后表达明显减少,其变化趋势及部位与c-fos基因表达相一致.在中缝背核形成3种形式的复合体样结构:(1)c-fos(+)、5-HT(+)、GFAP(+);(2)5-HT(+)、GFAP(+)、c-fos(-);(3)5-HT(-)、GFAP(+)、c-fos(+).结论 GFAP对睡眠剥夺和恢复睡眠的影响反应敏感,与神经元反应趋势一致,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可能共同参与睡眠调节.

  • Dopamin 促进出血性卒中大鼠恢复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袁宇;郭毅;李春晖;史彦芳;胡福广

    目的:应用多巴胺( dopamine )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研究dopamine对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300±20g,造脑出血模成功后随机分为dopamine治疗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 n=30),同一条件下饲养。每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不同亚组按相应时间点取材。分别测定出血周围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的免疫组化评分。取脾组织制作匀浆,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测定转录调节家族中叉头翼状双螺旋家族的一个独特的成员Foxp3与β-actin的相对密度值,表示CD4+、CD25+、T细胞的活性。结果 dopamine组大鼠与NS组在对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显示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GFAP和BDNF在实验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dopamine组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Foxp3mRNA 在dopamine组的大鼠脾脏中的表达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dopamine 能上调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GFAP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神经症状的好转。 CD4+、CD 25+、调节性T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有抑制作用;dopamine可下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D4+Th1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出血性卒中大鼠脑损伤的恢复。

  • 壮通饮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晓锋;韦柳艳;何尉娜;刘燕平;李凯风;何乾超;刘强

    目的 观察壮通饮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壮通饮治疗组、正常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于术后1 d、3 d、7 d、14 d、21 d、28 d 6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区域及相对应区域的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阳性细胞情况.结果 模型组脑缺血区域相对应区域可见大量的 NeuN、GFAP标记阳性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壮通饮治疗组大鼠 GFA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增多,NeuN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壮通饮治疗组大鼠 NeuN、GFAP 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第14天时 NeuN、GFA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达到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通饮可以促进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但特异性不明显.新分化的神经元有正常的兴奋性,可以和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表明壮通饮诱导的神经元可以发挥正常的神经功能.

  • 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神经功能可塑性物质基础及电针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新果;赵文栋;李常新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电针对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电凝法制备 MCAO 模型。随机分为MCAO 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MCAO 后各组分别于1 d、7 d、14 d、28 d进行神经前体细胞(NPCs)标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电针治疗,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取脑行病理学处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观察各组各时间点病灶周围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 43)的阳性细胞数。结果电针组7 d、14 d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两组均于28 d恢复正常。急性脑梗死灶周增殖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且梗死灶边缘 Nestin、GAP 43及GFAP细胞在7 d为高峰期。各时间点电针组BrdU、Nes-tin及 GAP 43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1周末达到高峰。MCAO 后各时间点病灶周围 GFAP 细胞数均增加(P<0.05),7d时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仍在1周时细胞数多。结论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在4周可恢复,电针治疗1~2周有促进作用。脑梗死及电针治疗后神经前体细胞、神经干细胞及生长相关蛋白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相应变化,构成神经功能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可能是各种治疗措施发挥作用的前提。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

    作者:刘慧纯;张培培;王世民;阎晓玲;王新平;张文治;唐帆

    背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至今尚无确实有效的药物治疗,干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其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成为可能.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鼠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以BrdU标记.将SD雄性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于造模后第7天,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到损伤侧纹状体,PBS组给予等量PBS,模型组大鼠不做处理.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mNSS评分恢复优于模型组(P < 0.05);模型组mNSS评分在损伤后35 d内恢复速度慢于模型组(P < 0.05),至第56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移植组大鼠损伤中心及周围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与 Nestin、微管缔合蛋白2、胶原纤维酸性蛋白、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移植后能在鼠宿主脑内存活、分化,促进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测其机制可能与移植后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 金属硫蛋白3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海马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飞煜;蔡君贤;陈晓燕;田贤先

    目的 研究金属硫蛋白3(MT3)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海马结构的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小鼠不同浓度MT3及盐水腹腔注射28 d,处死小鼠后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海马结构GFAP的表达.结果 8月龄的SAMP8小鼠海马结构内可见大量浓染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含量多.随着给予MT3浓度的增加,SAMP8小鼠海马结构内的GFAP阳性细胞减少,GFAP含量减少.结论 SAMP8小鼠海马结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GFAP表达增多.MT3有减低GFAP表达的作用,随着浓度增加作用增强.

  • 戊四氮致痫对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玉;阮旭中

    目的探讨戊四氮(PTZ)致痫对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TZ致痫后大鼠海马内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的特点,同时观察了不同强度的痫性发作与GFAP改变的关系.结果 GFAP改变于PTZ致痫后12h开始,24h达到高峰,72h已开始回落,并且痫性发作的强度与GFAP改变有一定的联系.结论癫痫与星形细胞之间确有一定联系.

  • TGF-β3在动物面神经损伤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热依木江·塔依尔;木合塔尔·霍加

    目的:探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对动物面神经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将50 ng/μg TGF-β3注射到神经切断嵌入的硅胶管明胶海绵内,16只成年兔随机分为1周组及3月组.两组内右侧面神经上颊支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通过GFAP(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及Nestin(巢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愈合评估.结果:给予TGF-β3的1周组Nestin及GFAP,3月组Nestin及GFAP及1周组与3月组Nestin及GFAP与对照组之间都统计学有差异.结论:在外源性TGF-β3作用可促进内源性TGF-β3产生或共同通过Smad通路引起神经损伤后修复标志物Nestin及GFAP的表达增加,这表明TGF-β3在面神经的损伤后修复起促进愈合作用.

  • 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下丘脑的分布

    作者:张璐;唐敏峰;肖明;丁炯;韩群颖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正常大鼠下丘脑的分布.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下丘脑的表达.结果:GFAP阳性细胞在第三脑室室周区、视上核、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正中隆起大量分布;下丘脑其他区域或核团,如前区、外侧区、前外侧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小细胞部、弓状核、腹内侧核等内分布稀疏.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在正常大鼠下丘脑的分布有明显区域性,可能与其相应区域的生理活动与调节功能有关.

  • 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后突触素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及意义

    作者:宋文秀;曹云涛;刘华庆;邓卫安

    目的观察新生Wistar鼠脑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突触素(Syp)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方法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1区脑组织神经细胞Syp和GFAP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Syp表达在再灌注后第3天开始增加,7d达高峰,14 d仍高于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组海马CA1区GFAP表达在再灌注后24h开始增高,3~14 d持续在较高水平,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病理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轻.结论新生鼠脑缺血后脑神经细胞具有代偿和修复的可塑性;经脑缺血预处理后,对再次脑缺血所致脑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在缺血耐受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睡眠剥夺及睡眠恢复后大鼠中缝核群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

    作者:王晓东;宿长军;李柱一;王者晋;饶志仁

    目的探索睡眠剥夺及睡眠恢复后大鼠脑干中缝核群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20只大鼠分为睡眠剥夺12 h组,睡眠剥夺12 h恢复睡眠3 h组及大平台对照组和正常单独饲养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Fos protein在脑干中缝核群的表达.结果睡眠剥夺后GFAP-like immunoreaction(-LI)星形胶质细胞和Fos-LI神经元在中缝核群各核有明显表达,睡眠恢复后表达明显减少,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睡眠剥夺影响GFAP-LI星形胶质细胞和Fos-LI神经元的表达,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可能共同参与睡眠调节.

  • ACI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陆建宏

    急性脑梗死(ACI)发生率高,预后差[1].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中的主要中间丝蛋白[2-3],脑外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显著升高,其浓度与临床预后显著相关[4-6].本文检测ACI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同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 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分析

    作者:裘申忠;毛伟;殷怀明;陈彬;郑关荣;黄建军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揭示其对脑外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8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86例.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健康人群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21.5±9.3)p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1.8±0.6)pg/m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是脑外伤6个月死亡(OR=1.424,95%CI=1.107~4.806,P<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671,95%CI=1.113~5.24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可显著预测脑外伤6个月死亡(曲线下面积=0.881,95%CI=0.809~0.941,P<0.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95,95%CI=0.824~0.946,P<0.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可早期预测脑外伤预后.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肿瘤坏死因子α在星形胶质细胸活化后的分泌特点研究

    作者:陈新华;谢明;武衡;齐果平;刘正

    目的 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两种不同作用因子的分泌特点,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活化组、抑制组.通过光学显微镜及免疫荧光化学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各组细胞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mRNA及GDNF mRNA、TNF mRNA表达变化;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不同时间点(6、24、48、72 h)GDNF、TNF的含量.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活化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变大,突起变长增多,交织成网状,GFAP荧光增强;RT-PCR示GFAPmRNA、GDNF mRNA、TNF 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检测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GDNF分泌量在活化后48 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化后24 hTNF的含量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抑制剂Olomoucine干预后,与活化组相比,抑制组细胞胞体变小,数量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被抑制,GFAP mRNA表达下降,GDNFmRNA、TNF mMRA表达亦下降,与活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GDNF、TNF表达均上调,但TNF表达高峰时间早于GDNF表达时间;Olomoucine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可使GDNF、TNF表达下调.表明星形胶质活化后TNF可能有促进GDNF分泌从而起到一定的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