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壁碳纳米管对大鼠肝脏的毒性研究

    作者:任秋景;宋洁云;周晓蓉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逐渐被应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在许多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单壁碳纳米管(SWCNT)作为一种新型碳材料,在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化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随着SWCNT的广泛应用,人类与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它对环境的影响和生物安全性问题逐渐被人们关注.

  • 单壁碳纳米管对大鼠肝细胞株BRL的毒性作用

    作者:姚娟娟;周晓蓉;牛廷勇

    目的 观察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WCNT)对大鼠肝细胞株(BRL)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 选择正常大鼠肝细胞株BRL,分别以剂量5、30和60 μg/ml染毒,应用MTT法检测染毒12、24、36、48、60和72 h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染毒48 h后细胞形态学改变;并检测染毒48 h后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FCM)检测SWCNT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WCNT可引起BRL细胞结构异常;可影响BRL细胞增殖,且随着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染毒48 h后,随着SWCNT染毒剂量的增加,BRL细胞中SOD、GSH-Px活力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WCNT可对BRL细胞产生一定的损伤并能诱导细胞凋亡,氧化性损伤可能是其毒作用机制之一.

  • 单壁碳纳米管肺脏毒性的研究

    作者:周晓蓉;郑薇薇

    目的本研究将通过动物试验观察单壁碳纳米管对肺脏的毒性作用,并揭示其可能的毒作用机制,从而为评价单壁碳纳米管对人体的潜在性影响提供依据.

  • 碳纳米管携载多柔比星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体外抑制研究

    作者:刘思思;黎雁英;裴蕾;田佳;林静;周英琼

    目的 长期应用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M)能够增加药物耐受性及毒副作用,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作为药物载体可提高载药率.本研究通过制备携载ADM的碳纳米管复合物然后作用于人卵巢癌ADM耐药细胞株,探讨研究碳纳米管复合物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制备ADM/PEG/SWCNTs复合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仪表征检测PEG/SWCNTs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载药量;WST-1法检测ADM/PEG/SWCNTs对SKOV3/ADM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ADM/PEG/SWC-NT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DM/PEG/SWCNTs对MDR-1 mRNA及P-gp糖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 成功制备ADM/PEG/SWCNTs复合药物,其中ADM在PEG/SWCNTs的载药率为(79.5±10.6)%,包封率(32.0±4.2)%. WST-1实验显示,ADM/PEG/SWCNTs及ADM作用细胞平均IC50为(18.0±1.2)和(37.5±1.9)μg/mL.ADM/PEG/SWCNTs对SKOV3/ADM细胞24、48和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3.27±3.60)%、(53.40±8.12)%和(68.00±4.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ADM/PEG/SWCNTs组及ADM组SKOV3/ADM细胞凋亡率为(14.83±1.86)%和(5.28±0.45)%,F=137.292,P=0.001.Hoechst 33258染色ADM/PEG/SWCNTs组细胞呈明显凋亡形态改变.ADM/PEG/SWCNTs组可下调MDR-1mRNA及P-gp蛋白的表达,经灰度扫描分析,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34,P=0.003.结论 体外制备的ADM/PEG/SWCNTs纳米复合物具有高载药率,可抑制人卵巢癌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细胞增殖,促进人卵巢癌ADM耐药细胞凋亡,可下调MDR 1mRNA及P gp蛋白的表达.

  • 单壁碳纳米管对结肠癌细胞系SW480生物学行为影响研究

    作者:帕尔哈提·沙依木;赵为民;艾孜买提·热合木吐拉;热西达·加帕尔;艾克热木·玉苏甫

    目的 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作为一维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光吸收能力且易倍修饰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癌症治疗、药物转运等领域.本研究探讨SWCNT对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影响,为单壁碳纳米管临床应用提供帮助.方法 低、中和高浓度SWCNT分别与结肠癌细胞系SW480共孵育.CCK-8检测SW480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以及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SWCNT在SW480细胞内的定位;同时分析相关机制.结果 随着SWCNT浓度升高,SW480细胞存活力和细胞侵袭数量依次显著降低,高浓度SWCNT组细胞存活率[(21.43±2.44)%]和侵袭细胞数量(58.34±4.11)低,显著低于其他组,F值分别为157.094和203.749,多组间差异分析及两两比较均为P<0.05.随SWCNT浓度升高,SW480细胞凋亡比例依次显著升高,高浓度SWCNT组细胞凋亡率高达(74.26±6.89)%,显著高于其他组,F=115.752,多组间差异分析及两两比较均为P<0.05.而随SWCNT浓度的升高,G1期受阻SW480细胞比例依次显著增加,高浓度组高,F=21.293,多组间差异分析及两两比较均为P<0.05.CLSM显示,SWCNT与SW480细胞线粒体共定位,SWCNT处理后SW480细胞线粒体出现断裂.结论 SWC-NT能够抑制SW480细胞分裂、增殖及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引起线粒体断裂.

  • 单壁碳纳米管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毒性

    作者:刘岩磊;孙岚;张英鸽

    目的 探讨单壁碳纳米管(SWCNT)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选择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SWCNT 5个浓度(1.5、3、6、12和24 mg/L),孵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经SWCNT分别孵育24、48和72h后,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毒性;SWCNT孵育24h后利用倒置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及损伤,并检测细胞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情况来分析SWCNT的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WCNT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WCNT可以引起HepG2细胞结构异常、影响HepG2细胞增殖,且随着孵育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着孵育剂量的增加,HepG2细胞的膜电位受损,ROS和MDA含量逐渐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 SWCNT可以对HepG2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并能诱导细胞凋亡,且毒性效应随着孵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氧化损伤可能是其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 NGR-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复合物的制备及其靶向性研究

    作者:张艳艳;付旭东;刘康栋;赵继敏;董子明;张振中

    目的 探讨NGR-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复合物的佳制备方法及其靶向性.方法 溶液共混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将其连接NGR构建NGR-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载药系统,并对其进行表征.考察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制备中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探头超声次数、碳纳米管的量等因素对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分别静注NGR-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和紫杉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脾、心、肝、肺、肾、肿瘤各组织的药物浓度,用靶向效率(TE)评价制剂的靶向性.结果 碳纳米管-紫杉醇为1∶2;表面活性剂Poloxamer188和苯丙氨酸以7∶3混合;选择功率600 W,超声15次为探头超声条件制得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与NGR反应得到NGR-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复合物,其包封率为(83.9±2.7)%,载药量为(69.3±1.5)%,Zeta电位为(-22.6±1.5)mV,平均粒径为(182.1±2.4) nm.在小鼠脾、肝、肺和肿瘤组织中NGR-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和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的AUC显著大于紫杉醇组(P<0.05,P<0.01).在小鼠脾、肝、肺组织中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和NGR-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的靶向效率无明显差别,在心、肾组织中的靶向效率有所下降(P<0.05),在肿瘤中靶向效率分别为6.78%和21.33%,差异显著(P<0.01).结论 优化条件制备的NGR-单壁碳纳米管-紫杉醇复合物制备工艺和储存稳定性好,载药量和包封率高,且能显著提高紫杉醇的肿瘤靶向性.

  • 三种典型纳米材料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染毒对大鼠肺的毒性效应

    作者:马力;袭著革;张英鸽;张华山;闫峻;张伟;林本成;刘焕亮

    目的 探讨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3O4)、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鼠的肺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9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3种纳米材料的高剂量组(10 mg/ml)和低剂量组(2 mg/ml).以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隔日染毒5周,腹主动脉放血处死,检测病理学改变、肺组织氧化损伤、炎性因子.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纳米材料造成大鼠肺间质性炎症,肺泡结构受到破坏并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小结节;与对照组比较,3种纳米材料组肺泡灌洗液中总抗氧化力(T-AOC)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白介素-6(IL-6)浓度升高(P<0.05);在高剂量水平上(10mg/ml),3种纳米材料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丙二醛(MDA)浓度升高(P<0.05);10ms/ml Nano-SiO2组和10mg/ml SWCNTs组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P<0.05);相同染毒剂量水平上3种纳米材料对比,其毒性作用强度有所不同.结论 3种纳米材料均能对大鼠肺组织造成毒性损伤,可引起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纳米材料的毒性大小可能受其粒径、形状、化学组成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 单壁碳纳米管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刘丽华;林治卿;张华山;杨红莲;刘焕亮;黄洁华;张伟;袭著革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F)的毒性作用,为SWCNTs的毒理学及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将SWCNTs制成颗粒悬液,设9个剂量组(0.80、1.60、3.2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μg/ml)对原代培养Wistar大鼠VAF细胞进行24h染毒,另设对照组.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四唑单钠盐法(WST-1)检测SWCNTs对VAF细胞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半致死浓度(IC50),再设5个剂量组(0.80、3.20、12.50、50.00、200.00μg/m1),另设对照组,检测SOD活性和MDA含量,以评价细胞的氧化损伤程度.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当剂量为100.00μg/ml时,细胞存活率为41.0%,明显低于对照组(72.3%),(P<0.05);WST-1实验显示,当剂量为50.00μg/ml时,细胞存活率为51.2%,明显低于对照组(77.2%),(P<0.05).当剂量为12.50μg/ml时,SOD活性为9.61 U/mg prot,明显低于对照组(14.24U/mg prot),(P<0.05).当剂量为3.20μg/ml时,MDA含量为0.30nmol/mg 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0.23 nmol/mg prot),(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SWCNTs悬液可抑制VAF细胞活性,导致细胞氧化应激,产生毒性损伤.

  • 单壁碳纳米管与碘化钠形成C-I共价键

    作者:黄洁华;林治卿;刘丽华;刘焕亮;胡传禄;程文文;袭著革

    目的 探讨单壁碳纳米管与碘化钠反应后C-I共价键的生成及其表征,为单壁碳纳米管放射性碘标记及观察其在生物体内分布提供实验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1odogen方法制备碘化的单壁碳纳米管(I-SWCNTs),然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碳碘结合及C-I共价键的形成进行表征.结果 TEM成像和成分分析显示,与未经处理的SWCNTs 对比,处理后的产物其管壁不再光滑,有缺口,其上结合有碘.XPS检测发现,碘与SWCNTs形成C-I共价键,处理后产物的碘电子结合能与具有C-I共价键的参考物硝基碘苯基本一致,而与具有离子性质的NaI的结合能不同.结论 用Iodogen法能使SWCNTs与NaI结合生成C-I共价键.

  • 单壁碳纳米管对小鼠纹状体和海马的氧化损伤效应

    作者:韦巧慧;顾晓敏;章军;徐玉英;杨桂丽;郑一凡;杨军;朱心强

    目的 探讨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小鼠纹状体和海马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12.5 mg/kg的SWCNTs处理组和含体积分数为0.1%的T80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观察1、7、14和28 d 4个时间点,每组5只,采用尾静脉注射法连续染毒5 d.冰浴上取小鼠海马和纹状体组织,匀浆后取上清,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根据单位时间内GSH减少的量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检测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SWCNTs处理组小鼠纹状体和海马中SOD活力第1天下降,第7天时低,后逐渐升高,SWCNTs处理组小鼠第7天时纹状体和海马中SOD活力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SWCNTs处理组第7天时小鼠纹状体中GSH-Px活力明显降低,第14天时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WCNTs处理组第7天和第14天时小鼠海马中GSH-Px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28天时,GSH-Px活力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SWCNTs处理组小鼠纹状体和海马中MDA含量第1天时降低,第7、14天时升高后逐渐降低,第7和14天时SWCNTs处理组小鼠纹状体和海马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该研究条件下,SWCNTs可引起小鼠纹状体和海马中抗氧化酶活力降低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升高.

  • 碳纳米管在药物缓控释中的研究

    作者:李育珍;王美璐;张三元

    碳纳米管(CNTs)又称纳米碳管,是一种具有石墨结晶的管状纳米碳材料。是1991年由日本科学家Iijima[1]首先发现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碳纳米管是由石墨烯层片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直径为纳米级的无缝、中空的管体,根据石墨烯层数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其直径为数纳米到数十纳米,具有优良的光学、力学、化学和电学等特性[2,3]。其径向尺寸较小,外径一般在数纳米至数十纳米之间;管的内径更小,小的只有1 nm左右。CN T s独特的结构决定了其具备良好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轮胎、平板显示器和汽车制造等领域[4]。CN T s已成为当今受关注的纳米材料之一,其中,将CN T s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材料用于药物递送系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5]。然而,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碳纳米管因其生物相容性差导致细胞存活率降低、抑制细胞增殖以及降低细胞黏附力等问题,限制了它在药物载体领域的应用,而经表面修饰后的碳纳米管用于药物传递未显示出毒性[6]。且可以改善其水分散性,而且可提高碳纳米管的生物相容性[7],使碳纳米管作为药物传输系统的运送载体得以应用[8]。

  • 构建含有均一、稳定分散碳纳米管心肌组织工程支架的新进展

    作者:陈典;胡青林;周美玲;洪鲜;孙小夕;席姣娅

    背景:如何有效地将碳纳米管均匀分散于支架之中,是构建理想碳纳米管化支架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综述构建含均一稳定分布碳纳米管的心肌组织工程支架的方法学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PubMed数据库2004年10月至2017年1月的相关文献,英文关键词为"carbon nanotubes, dispersion,cardiac tissue engineering",检索文献类型为研究原著,通过标题、摘要内容及正文内容筛选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高比表面积、高深宽比和表面高低不平会导致碳纳米管聚集成束,因此能否将碳纳米管在聚合物支架中均匀稳定地分散开来,是构建理想的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支架的关键之一.在心肌组织工程中,对碳纳米管表面进行化学操作(共价修饰)或物理操作(非共价修饰),可显著改善其分布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有助于制备含均一稳定分散碳纳米管的心肌组织工程支架,明显改善工程心肌的机械性能和电传导性能.

  • 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表征

    作者:蒲辉;李钧;李晓莉;张阳德;龚连生

    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接近自然人骨的强韧度和优越的生物相容性,但其力学性能却较差.目的:制成并研究一种新型生物活性材料(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质.方法:利用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其红外光谱、微观结构及XDR衍射分析,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对不同SWNT含量的SWNT/HAp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与断裂韧性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成功制备出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抗弯强度大增幅将近50%,达到73 MPa;而断裂韧性的大提高幅度为3倍,达到2.6 MPa?m1/2.随着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与断裂韧性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接近自然人骨的纳米级磷灰石骨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从而克服传统支撑骨材料的力学性能缺陷.

  • 荧光金纳米簇/单壁碳纳米管(AuNCs/SWNTs)复合材料制备及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作者:李英姿;何丹;汪德州;李迎彩;张艳;刘新;宋文植;尹万忠

    目的 制备新型荧光金纳米簇/单壁碳纳米管(AuNCs/SWNTs)复合材料并研究其体外细胞毒性.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介导合成金纳米簇,并进一步合成AuNCs/SWNTs纳米复合材料,检测其荧光性,CCK-8方法检测其对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 制备的AuNCs/SWNTs纳米复合材料镜下有明显荧光,CCK-8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uNCs/SWNT材料分别与细胞共同培养24 h,各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细胞存活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备的荧光AuNCs/SWNTs纳米复合材料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无体外细胞毒性,在肿瘤细胞成像及近红外热疗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

  • 黄嘌呤氧化酶在SWNTs+DDAB/EPG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作者:高洪福;曲岩;肖伍英;李秀玲;李锦莲;武冬梅

    目的:制备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与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热解石墨电极(SWNTs+DDAB/EPG),研究黄嘌呤氧化酶在SWNTs+DDAB/EPG上的电化学性质.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对黄嘌呤氧化酶的电化学行为进行测定.结果:SWNTs+DDAB/EPG增大了黄嘌呤氧化酶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强度,黄嘌呤氧化酶的峰电位随着pH值的增加向负电位方向移动.结论:SWNTs+DDAB/EPG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并且酸度影响其电化学行为.

  • 单壁碳纳米管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凋亡

    作者:李鹏;赵敬利;夏金童

    [目的]研究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对人源支气管上皮细胞株(BEAS-2B)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采用生长状态良好的BEAS-2B,分别以含0、10、50、100、200 μg/mL SWCNTs 的培养液处理24、48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SWCNTs对BEAS-2B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DCFH-DA)进行活性氧(ROS)检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可见光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阳离子荧光染料罗丹明123测定线粒体膜电位;采用pNA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的蛋白活性;Real-time PCR测定细胞内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变化. [结果]当处理浓度大于10 μg/mL时,SWCNTs可诱导BEAS-2B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减低,MDA升高,抗氧化酶系(SOD、CAT、GSH-Px)酶活性降低,caspase-3蛋白活性增加,bax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量增加,bcl-2表达量降低,各实验结果均呈效应随浓度变化的趋势(P<0.05).[结论] SWCNTs能够诱导BEAS-2B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

  • 碳纳米管对肺组织病理损伤

    作者:唐凯;金婵;汤莹;张艳芳;梁豪;林方兴;晋若冰;马春旺;杨勇骥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对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方法:雄性SD大鼠鼻腔滴注0.5 mg/ml的单壁碳纳米管(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颗粒悬液25 d,双蒸水滴注作为对照,取大鼠肺组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碳纳米管材料对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结果:SWNTS染毒组,观察到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隔断裂,肺泡融合成肺大泡,肺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较高倍数下可以观察到肺组织中沉积有疑似SWNTS颗粒;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板层体溶解,出现空泡化;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次级溶酶体增多,细胞核染色质异常;MWNTS染毒组肺组织损伤情况与SWNTS染毒组相似,但较SWNTS染毒组要轻.结论:鼻腔滴注SWNTS和MWNTS均引起肺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和超微结构变化.相同的质量浓度下,SWNTS毒理效应强于MWNTS.

  • 单壁碳纳米管的肺毒性及氧化应激机制

    作者:吕高建;汤莹;沈亚峰;雷长海;赵文茹;陈新;杨勇骥

    目的 研究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SWCNTs)的肺毒性,并探讨其毒性机制,为安全生产和应用SWCNT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A549细胞用质量浓度为0、25、50、100、150、200 μg/mL的SWCNTs溶液孵育24 h,用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分别检测SWCNTs对A549细胞活性和细胞膜的影响,Hoechst 33342和PI荧光双染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以评估氧化应激情况.分别将0.5 mg/mL和1 mg/mL的SWCNTs溶液通过气管灌流的方法使大鼠肺部染毒,3d后取大鼠肺脏,常规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WCNTs对A549细胞表现出明显毒性,使细胞活性降低,死亡细胞增多,细胞膜和细胞结构损伤严重,细胞内ROS水平升高,GSH浓度和SOD活力降低.体内毒性检测结果表明SWCNTs在大鼠肺组织内积累,造成肺泡壁水肿增厚.结论 体外细胞毒性检测和动物毒性检测结果表明SWCNTs具有较大的肺毒性,其主要毒性机制是氧化应激反应.

  • 大分子壳聚糖对单壁碳纳米管水分散性的影响

    作者:祝侠丽;谢莹霞;黄胜楠;张慧娟;焦晓静;张英杰;张振中

    目的 利用大分子壳聚糖改善单壁碳纳米管的水分散性.方法 采用混酸氧化法(浓硫酸∶浓硝酸=3∶1)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羧基化处理.冰浴超声分散法制备壳聚糖修饰的单壁碳纳米管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进行验证.恒温振荡法考察壳聚糖修饰单壁碳纳米管的水分散性.结果 壳聚糖修饰单壁碳纳米管在水、PBS(pH 7.4)及醋酸缓冲液(pH 4.0)中的分散度均有明显增加,分散浓度分别为1.99,2.04,1.76 mg·mL-1.结论 壳聚糖能明显改善单壁碳纳米管的水分散性.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