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정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825
  • 国内刊号: 41-134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6-111
  • 曾用名: 河南医学院学报;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辛世俊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β-榄香烯乳联合照射对人舌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作者:吴大鹏;卢红;张洪志

    目的:观察β-榄香烯乳联合照射是否能提高人舌鳞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舌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药物(1 h)+照射组和药物(2 h)+照射组.观察肿瘤生长时间、肿瘤细胞凋亡率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结果:人组40只移植瘤裸鼠实验期间无死亡.空白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药物(1 h)+照射组和药物(2 h)+照射组肿瘤生长时间分别为(8.62±3.81)、(15.13±6.60)、(22.00±6.32)、(29.00±5.68)和(40.00±4.41)d;药物(1h)+照射组:药物和照射无交互作用(F=0.015,P=0.902);药物(2 h)+照射组:药物和照射有交互作用(F=9.002,P=0.006).空白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药物(1 h)+照射组和药物(2 h)+照射组凋亡率分别为(5.00±2.05)%、(11.99±2.47)%、(19.88±2.83)96、(27.11±4.84)%和(34.84±4.62)%;药物(1 h)+照射组:药物和照射无交互作用(F=0.012,P=0.915);药物(2 h)+照射组:药物和照射有交互作用(F=12.837,P=0.001).结论:β-榄香烯乳联合照射能提高人舌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治疗效果,照射前2 h应用能起到放射增敏作用;联合作用能有效诱导细胞凋亡,且对白细胞没有抑制作用.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调控的真核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作者:董翠;阴志刚;王纯耀;张旭东

    目的:克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hTERTp.方法:PCR方法扩增出hTERTp,依次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和重组载体pEGFP-C3上.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重组质粒pEGFP-C3-hTERTp转染人胚肾293A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扩增出276 bp的hTERT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hTERT启动子DNA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载体pEGFP-C3-hTERTp转染293A细胞能观察到荧光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TERT启动子调控的真核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C3-hTERTp,其能够在人胚肾293A细胞中表达.

  • 热化疗对Raji细胞生长、JNK通路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新奎;王琳;张明智

    目的:观察热化疗对淋巴瘤Raji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Raji细胞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采用3.00 mg/L阿霉素处理细胞)、单纯热疗组(采用43℃加热处理细胞)、热化疗组(采用43℃加热联合阿霉素处理细胞)和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应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NK(p-JNK)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单纯热疗组及热化疗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00 ± 0.00)96、(66.19 ± 2.67)%、(63.44 4 ± 2.43)%和(58.93 ± 3.66)%,p-JNK的表达量分别为(0.45 ± 0.05)、(0.49 ± 0.04)、(0.48 ± 0.03)和(0.67 4 ± 0.13),HSP70的表达量分别为(0.55 ± 0.09)、(1.06 ±0.84)、(8.23 ± 2.12)和(6.46 ± 2.22),化疗(a)和热疗(b)及热化疗(a × b)均对以上指标有影响(Fa分别为83.294、17.586和25.176,Fb分别为62.351、14.411和18.553,F(a×b),分别为94.178,25.153和32.189,P均<0.05).结论:热化疗联合可抑制Raji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或部分抑制HSP70蛋白的表达完成的.

  • 卡维地洛预防性应用对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竭幼鼠血流动力学、右心室功能及血浆B型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梁芳;安金斗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卡维地洛对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竭幼鼠血流动力学、右心室功能及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取44只SD幼鼠. I:取18只幼鼠.模型1组(M1组)10只,腹腔注射10g/L野百合碱溶液诱发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竭模型;正常对照1组(N1组)8只,同法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末测定幼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压(pCV)、右心室收缩压(pRVS)、右心室压大上升速率(+RVdp/dt)、平均主动脉压(pMA)和左心室压大上升速率(+LVdp/dt)及右心功能包括右室肥厚指数[(RV/(LV+S)]和左室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LV/BW).Ⅱ:余26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2组(M2组,n=8)和卡维地洛组(C组,n=10)同上建立右心衰竭模型,C组于腹腔注射野百合碱溶液后2周给予卡维地洛4周,正常对照2组(N2组,n=8)仅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6周末同上测定幼鼠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右心功能,采用ELISA法测定幼鼠血浆 BNP水平.结果:I:与N1组相比,M1组pCV与pRVS升高,+RVdp/dt降低,RV/(LV+S)增加(t=9.213、5.127、7.720和10.265,P均<0.05).Ⅱ:C组、M2组和N2组pCV、pRVS、+REdp/dt、RV/(LV+S)及血浆BNP水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086、8.359、8.166、11.810和10.057,P均<0.05).C组pCV与pRVS低于M2组,+RVdp/dt高于M2组,RV/(LV+S)低于M2组,血浆BNP水平低于M2组(P均<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卡维地洛能减缓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的形成和发展.

  • 外源性硫化氢在脂多糖致老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曹华;周晓红;黄新莉;赵润生;凌亦凌;张雪静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在脂多糖(LPS)致老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将48只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经气管内滴注LPS复制ALI模型)和NaHS+LPS组(LPS滴注前10 min腹腔注射NaHS),每组16只.分别于给药后4及8 h取8只动物处死,测定肺系数;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浆H2S、NO和CO含量,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胱硫醚-γ-裂解酶(CSE)、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加氧酶(HO)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iNOS及HO-1蛋白的表达.结果:给药后4及8 h,LPS组肺系数及IQA大于对照组和NaHS+LPS组,NaHS+LPS组大于对照组(P均<0.001).与对照组比较,LPS组肺组织MDA含量增加;血浆H2S含量和肺组织CSE活性下降;肺组织iNOS活性和iNOS蛋白表达增强,血浆N0含量增加;肺组织HO活性和HO-1蛋白表达增强,血浆CO含量增加(P均<0.05).与LPS组比较,NaHS+LPS组上述措标均有所改香(P均<0.01).结论:CSE/H2S体系的卜调是LPS致老年大鼠ALI发病的机制之一,外源性H2S可通过抗氧化和下调iNOS/NO体系、上调HO-1/CO体系对肺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 河南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27796C多态性检测

    作者:路燕;滕军放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T27796C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52例对照进行CBS基因T27796C多态性检测.结果:病例组CBS基因T27796C 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力29.3%、57.6%和13.0%,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2%和41.8%,对照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5%、61.5%和25.0%,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2%和55.8%.2组CBS基因T27796C C/C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P=0.012);C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23).结论:CBS基因T27796C突变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 河南农村居民肥胖患病率与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关系

    作者:孙献周;郭影;申明慧;庞秋艳;张卫东;张梅喜;郗园林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居民肥胖患病率与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在河南省选择2个农村社区,以村(组)为单位,整群抽取18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研究对象共984人,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4.49%和42.56%;男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χ2=5.411和5.090,P均<0.05);女性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呈升高趋势(χ2=3.152、5.245和4.968,P均<0.05).男、女性腹型肥胖者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男性:χ2=5.102、20.863和29.134,P均<0.05;女性:χ2=18.678、30.702和46.145,P均<0.05).结论:农村社区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且与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发病密切相关.

  • Hep-2细胞中bFGF及其双受体系统mRNA的表达

    作者:陈广理;龚树生;陈沛;罗凌惠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双受体系统串珠素(perlecan)和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受体(FGFR)在人喉癌细胞Hep-2中的表达.方法:培养Hep-2和正常永生化表皮细胞系HaCaT细胞,应用RT-PCR方法检测bFGF、perlecan及FGFR1~4 mRNA的表达.结果:bFGF、peflecan、FGFR1、FGFR2及FGFR4 mRNA在Hep-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HaCaT细胞(t分别为17.540、19.684、13.371、12.692和12.586,P均<0.05).2种细胞中均未检测到FGFR3 mRNA.结论:bFGF、perlecan及FGFR与喉癌细胞的生长关系密切.

  • 槐定碱的电化学反应机制与分析

    作者:刘辉;吴卫平;朱效华;冶保献

    目的:探讨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及分析方法.方法:在硼酸-氯化钾-碳酸钠(A-P)缓冲溶液(pH 7.4)中,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恒电位电解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建立槐定碱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结果: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不可逆的氧化峰,峰电位为0.875 V,是两电子两质子的不可逆扩散氧化波,电荷转移系数为0.44,电极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为7.12 × 10-3s-1;扩散系数为2.16 × 10-5 cm2/s;其峰电流与槐定碱浓度在8.0 × 10-6~3.0 × 10-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 × 10-6mol/L.结论:推导出了槐定碱的电极反应机制,可用于模拟生物样品中槐定碱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 醋酸铅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活性及抑制素B mRNA水平的影响

    作者:苏晓东;李春阳;高慧艳;赵士光;陈小玉

    目的:观察醋酸铅对体外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活性和抑制素B(INH B)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10-8、10-7、10-6和10-5 mol/L)的醋酸铅处理细胞,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同法分组,采用RT-PCR检测INH B 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51,P=0.064);各组细胞INH 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84.370,P<0.001),醋酸铅浓度在10-8和10-7mol/L时,皋丸支持细胞细胞INH B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铅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可能有毒性作用.

  • 高个体识别力通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筛选及检测

    作者:曾昭书;王黎;方宇;张书红;张广政;郭克民

    目的:在全基因组中查找能够在世界各大人群中通用的高个体识别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期为SNPs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奠定基础.方法: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数据库下载270名个体各约4 000 000个全基因组SNPs分型数据,运用自主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按照较小等位基因频率(MAF)≥0.45的原则提取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日本东京人群、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群以及美国白人人群中同时存在的SNPs,以焦磷酸测序技术对其中的rs4607417和n749305在河南汉族人群(n=144)中进行群体遗传学调查,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概率(HWP)、杂合度(Het)、多态信息含量(PIC)和个体识别力(DP),并与HapMap的数据(n=45)进行比较.结果:共找到1 439个通用的SNPs.在河南汉族人群中,rs4607417和rs749305的HWP分别为0.872和0.423,Het分别为0.476和0.524,PIC分别为0.384和0.388,DP分别为0.616和0.612.与4个人群相比,仅在rs4607417上其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东京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8,P=0.024).结论:rs4607417和rs749305是通用的高个体识别力SNPs;前述筛选获得的1 439个SNPs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可信度,可用作在世界各人群中通用的个体识别核心SNPs.

  • 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树突状细胞内皮化的影响

    作者:吕丰收;赵明耀;蒋莉莉;路静;黄幼田;杨洪艳;郑智敏;董子明

    目的:观察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内皮化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含量.采集健康男性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方法培养,分别在第1、3、7、10和14天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CD1a、CD31和CD34的表达.分3组培养DC细胞,分别在第3和7天加入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癌旁组织匀浆仁清液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3组细胞的CD1a、CD31及CD34双阳性和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vWF)的表达.结果: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VEGF-A的含量[(0.837±0.345)μg/L]高于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o.236±0.216)μg/L](t=4.668,P<0.001).不同培养时间收集的DC表面分子CD1a、CD31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 832.478、20.410和49.137,P均<0.001).第3和7天,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组CD1a+ CD31+、CD1a+CD34+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342.21、544.70、107.09和189.72,P均<0.001);且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组第3天CD1a+CD31+、CD1a+CD34+的表达均高于第7天(t分别为13.110、25.480、9.115和21.550,P均<0.001).癌[(6.3 ± 1.1)个/HPF]、癌旁[(6.0 ± 0.6)个/HPF]组织匀浆上清组vW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0.8 ± 0.1)个/HPF](F=176.57,P<0.001,但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可促使未成熟DC发生内皮化.

  • 经颈侧入路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学观察

    作者:韩云志;游言文;娄卫华;陈四清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区神经、血管的行程及毗邻关系.方法:对10例(20侧)经体积分数为10%甲醛固定及乳胶灌注头颈标本模拟经颈-乳突人路,观测颈静脉孔区神经、血管的位置、走行及毗邻关系.结果:颈静脉球位于颈静脉孔内,是介于乙状窦和颈内静脉之间的移行部分,兼具2者特点;舌咽神经以单独筋膜包绕经颈静脉孔出颅,与其他3对颅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有一定间距.结论:熟悉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 宫颈癌组织中TSPAN-1与Ki-67蛋白的表达

    作者:南燕;李红雨;许雅娟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蛋白TSPAN-1与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关联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癌及宫颈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各30例)中TSPAN-1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TSPAN-1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30)、36.7%(11/30)、73.3%(22/30)和13.3%(4/30)、53.3%(16/30)、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37和27.036,P均<0.001,宫颈癌和CIN组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中TSPAN-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4).宫颈癌组织中TSPAN-1与Ki-67表达有关联性(χ2=8.960,rP=0.539,P<0.001).结论:TSPAN-1过表达与细胞增殖有关,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宫颈癌 TSPAN-1 Ki-67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

    作者:夏昱;殷亚楠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15例,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血栓性脑梗死分别为15、56和39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选择8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①随脑梗死程度的加重,hs-CRP水平及异常率升高(F=551.000,χ2=166.510,P均<0.001).②血清hs-CRP水平异常者脑梗死预后不良(χ2=24.880,P<0.001).结论:hs-CRP水平是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 热化疗对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琳;徐春燕;刘新奎;师国珍

    目的:研究热化疗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H446细胞分为单纯化疗组(单纯使用120 μg/L紫杉醇处理细胞)、热化联合组(采用43 ℃加热联合120 μg/L紫杉醇处理细胞)、抑制荊组(采用43 ℃加热联合120μg/L紫杉醇及1 μmol/L Akt特异抑制剂wortmannin处理细胞),以未处理的H446细胞作对照.应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磷酸化Akt水平.结果:对照组、单纯化疗组、热化联合组和抑制剂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00 ± 0.00)%、(69.16 ± 2.95)%,(59.83 ±3.36)%和(40.65 ± 0.14)%,磷酸化AKt水平分别为(1.52 ± 0.01),(1.04 ± 0.42),(0.69 ± 0.03)和(0.00 ±0.00),4组细胞增殖率及磷酸化Akt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231和6.232,P均<0.05).与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相比,热化联合组细胞增殖率及磷酸化Akt水平均降低(P<0.05),wortmannin可进一步抑制H446细胞的磷酸化,且降低细胞的增殖串(P<0.05).结论:热化疗联合应用可抑制H446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Akt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泛素与细胞周期蛋白B1的表达

    作者:史惠蓉;卫玲;张瑞涛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泛素(Ub)与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b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b和Cyclin 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0%(17/50)和42.0%(21/50),与正常卵巢组织的5.0%(1/20)、5.0%(1/20)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的10.0%(2/20)、15.0%(3/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χ2=11.841,P=0.003).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b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χ2=4.529,P=0.033;χ2=5.520,P=0.019)、分化程度(χ2=5.451,P=0.020;χ2=5.889,P=0.015)和淋巴结转移(χ2=6.269,P=0.012;χ2=6.226,P=0.013)有关.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b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有关联(χ2=5.451,rP=0.314,P=0.020).结论:Ub和Cyclin B1可能协同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恶性进展和转移,可用于评估上皮性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切削光区直径对球差的影响

    作者:王卫群;赵晓金;白燕慧;张金嵩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不同直径治疗光学区术后球差的变化.方法:对157例(314眼)近视和近视散光眼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各类人群根据治疗光区直径5.0、5.5和6.0 mm再分为a、b和C亚组进行LASIK,用博士伦Zywave波前像差仪测量术前和术后3个月6 mm瞳孔直径下球差.结果:①术前低度近视组a、b和c亚组球差均方根值(RMS)分别为(0.12±0.08),(0.11±0.07)和(0.10±0.06);中度近视组各亚组球差RMS值分别为(0.11±0.07),(0.12±0.06)和(0.12±0.07);高度近视组各亚组球差RMS值分别为(0.13±0.08),(0.12±0.08)和(0.11±0.09).术前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各亚组球差RM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5,0.624和0.376,P均>0.05).②术后低度近视组a、b和e亚组球差RMS值分别为(0.34±0.06),(0.32±0.09)和(0.29±0.08);中度近视组各亚组球差RMS值分别为(0.41±0.09),(0.39±0.08)和(0.34±0.08);高度近视组各亚组球差RMS值分别为(0.49±0.06),(0.46±0.07)和(0.42±0.07).术后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各亚组球差R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2,9.468和17.948,P均<0.05).结论:LASIK术后球差随着手术切削区直径增加而减少,提示在保证角膜手术安全进行的范围内,可适当增加切削光区直径来减少球差,提高视觉质量.

  • 人PTEN基因RNA干扰及其RESC救援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王玉梅;盛光耀

    目的:构建人PTEN基因RNA干扰(RNAi)及其逃避RNAi策略结构(RESC)救援的慢病毒载体.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在线软件,针对已筛选确定的PTEN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设计并合成靶序列的oligo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Xba I和XhoⅡ酶切后的pFLRu-GFP载体连接构建成pFLRu-U6-shPTEN慢病毒载体.在此基础上,引入外源设计的PTEN mRNA,与经EcoR I和BamH I酶切后的pFLRu-U6-shPTEN载体连接,从而产生在同一个载体内兼有人PTEN基因shRNA及其救援cDNA同时表达的RESC慢病毒载体pFLRu-U6-rrshPTEN.2者均转入到大肠杆菌XL10感受态细胞,制备质粒并用酶切及测序鉴定.分别用pFLRu-U6-shPTEN、pFLRu-U6-rrshPTEN与pCMV-dR8.2ΔR和pCMV-VSV-G质粒共转染293/包装细胞,包装产生2种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系列稀释法检测病毒悬液的滴度.结果: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U6前引物测序鉴定结果显示pFLRu-U6-shPTEN和pFLRu-U6-rrshPTEN均为阳性克隆,且2种慢病毒的滴度分别为6.6 × 105和5.6 × 105pfu/mL.结论:成功构建出人PTEN基因RNAi及其RESC慢病毒载体.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脱靶效应所引起的假阳性结果对实验的干扰,为研究PTEN基因功能提供了稳定的转染细胞载体.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肺气肿大鼠的影响

    作者:方翔;汤兵祥;张曼林;孙芳;胡建平;刘欣欣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肺气肿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并扩增大鼠MSCs,并以5-溴氮尿嘧啶核苷(Brdu)进行标记.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移植组大鼠于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并烟雾暴露,建立肺气肿大鼠模型.然后将培养的MSCs经尾静脉注入到移植组大鼠体内.观察移植后3组大鼠肺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du及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移植组均出现肺气肿病理改变,但后者较前者明显减轻.3组间平均肺泡数(MAN)、肺泡腔与肺总面积比(P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2.248,194.474,P均<0.001);移植组MAN高于模型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AA低于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移植组可见Brdu阳性细胞表达,部分Brdu阳性细胞内有CK的表达.对照组和模型组未见Brdu阳性及CK阳性细胞.结论:MSCs移植明显减轻肺气肿大鼠肺部炎症和病理改变,这可能与MSCs在受体肺组织内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有关.

  • 香青兰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杰;薛文华;梁淑红

    目的:研究香青兰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香青兰的有效成分,用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建立H/R的损伤模型,实验分6组:正常对照组、H/R组、总提取物组、氯仿组、乙酸乙酯组及正丁醇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试剂盒(LDH)测定培养液中LDH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活细胞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各组细胞活力、吸光度值以及LDH、MDA和SOD含量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312、51.007、24.136、70.281和14.335,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DH、MDA的含量及细胞活力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提取物各组的细胞活力降低,LDH和MDA含量增加;氯仿和乙酸乙酯组的吸光度值升高;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组的SOD含量增加(P均<0.05).结论:香青兰提取物对H/R心肌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关.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MTRR基因A66G及cystatin C基因G73A多态性检测

    作者:张爱玲;滕军放;赵莘瑜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MTRR)A66G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基因G73A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B-RFLP)分析技术检测187例ICVD患者和122例正常对照者MTRR A66G和cystatin C G73A基因多态性.结果:MTRR A66G 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08,P=0.030;χ2=6.045,P=0.014),其中GG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35.3%高于对照组的23.0%(χ2=5.314,P=0.021);cystatin C 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59,P=0.239;χ2=2.886,P=0.089).结论:MTRR A66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ICVD相关;GG基因型可能是ICVD的易感基因型;cystatin C G73A基因多态性与ICVD发病无关.

  • 胃癌组织中Beclin 1和PTEN蛋白的表达

    作者:郭长青;邵经浩;卢瑞利;曹新广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P7EN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和36例正常胃组织中Beclin 1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eclin 1和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25/62)和45.2%(28/6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94.4%(34/36)和94.4%(34/36)(χ2分别为27.845、23.800,P均<0.001);胃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Becl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低(χ2=26.230,P<0.001);组织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越低(χ2=10.020、23.296和11.610,P均<0.001).胃癌组织中Beclin 1和PTEN的表达呈正关联(rP=0.578,P<0.001).结论: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关键词: 胃癌 自噬 Beclin 1 PTEN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Endogl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跨膜型受体的表达

    作者:赵先兰;孙亚兰;张连琴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Endogl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跨膜型受体(Flt-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子痫前期患者(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重度30例)及同期足月妊娠分娩孕妇20例胎盘组织中Endoglin、VEGF及Fit-1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Endoglin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6.88 ± 6.80)、(99.45±6.88)和(118.88±6.13,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83,P<0.001);VEGF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3.70±6.08)、(117.57±6.44)和(104.60±4.98),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77,P<0.001);Fit-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9.00±5.76)、(142.30±4.55)和(154.32±5.16),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555,P<0.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胎盘组织Endoglin与Flt-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VEGF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Flt-1的表达呈负相关(r=-0.653,P=0.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Endoglin与Flt-1的高表达及VEGF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

  • 酸性肽对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马红霞;周运恒;范列英;安玉会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SD大鼠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经传代纯化后分为5组培养:无血清组、体积分数20%的胎牛血清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酸性肽组(分别给予37.5、75.0及150.0 mg/L酸性肽),作用24、48及72 h后,收集星形胶质细胞及上清液,计算细胞存活率,并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另取细胞,同上分组后培养72 h.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培养24、48和72 h后,5组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F=149.381、58.817和119.135,LDH含量F=1 247.644、2 381.877和1 102.340,P均<0.001);5组不同时间点间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F=62.777、50.993、10.555、38.874和21.742,LDH含量F=775.762、222.799、184.471、59.806和135.954,P均<0.001).培养72 h后,5组细胞增殖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416,P<0.001).与相同时间点的无血清组和胎牛血清对照组相比,酸性肽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增殖率均升高,上清液中LDH含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 5-氟尿嘧啶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作者:曹钰然;李赢;王舒雨;仝留良;王萍;张萍;杜斌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固体脂质纳米粒(5-FU-SLNs)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方法:取42只小鼠分为2组,分别以60 mg/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5-FU-SLNs和游离5-FU,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肝、胃、肺和肾等组织中5-FU的浓度,对5-FU-SLNs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与游离5-FU相比,5-FU-SLNs在肾和肺中的总靶向效率分别从(20.42±0.08)%和(21.29±0.23)%增至(34.34±0.02)%和(23.29±0.03)%(t=21.760和11.656,P均<0.05),在心、肝和胃中的分布无明显变化(t=8.043,36.097和7.457,P>0.05).结论:5-FU-SLNs可改变小鼠体内药物的分布,对肺和肾具有亲和性和靶向作用.

  • 粉防己碱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广莉;张明昌;蒋丽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的影响.方法:用20、40、80和160μmol/L的Te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PF,24、48及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Tet在20、40、80和160 μmol/L浓度下作用24、48及72 h,能够抑制HPF增殖(F时间=235.632、342.039、586.788和584.667,P均<0.001;F组间=372.672、474.734和389.467,P均<0.001).Tet干预后PCNA蛋白表达下降(F=185.623,P=0.009).结论:Tet可抑制翼状胬肉HPF细胞增殖.

  • 胃癌组织中Pokemon和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志猛;乔军波;张谢夫;赵春临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Pokemon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和1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okemon和Galectin-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9.2%(45/76),Galectin-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9%(63/76),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18.8%(3/16)和12.5%(2/16)(χ2=8.671,P=0.003;χ2=28.284,P<0.001).胃癌组织中Pokemon与Galectin-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分别为10.787和11.626,P均=0.001)、pTNM分期(χ2=12.903,P<0.0010;χ2=6.435,P=0.011)和浸润深度(χ2分别为11.849和11.701,P均=0.003)有关,且Pokemon与Galectin-3表达有关联(χ2=5.253,rP=0.254,P=0.022).结论:Pokemon及Galectin-3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 胰腺癌组织中P21ras、TGF-α及EGFR蛋白的表达

    作者:赵燕;姚志华;马杰;刘艳艳;杨树军;刘涛

    目的:检测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21ras、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21ras、TGF-α及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21ras、TGF-α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19/30)、80.0%(24/30)和70.0%(21/30),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1/10、2/10和0(P分别为0.008、0.001和<0.001);P21ras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病理分级(P=0.042)、临床分期(P=0.007)及淋巴结转移(P=0.023)关系密切,而TGF-α及EGFR的表达与上述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胰腺癌组织中TGF-α与EGFR的表达密切关联(rP=0.607.P<0.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F21ras蛋白表达是一早期而普遍的事件,检测P21ras蛋白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TGF-α与EGFR能够形成自分泌环,参与胰腺癌的发生.

  • 人型支原体对人绒毛蜕膜组织TNF-α、IL-10及PGE2的影响

    作者:张群锋;黄余良;刘珏;李梅清;周建斌

    目的:观察人型支原体(Mh)对人绒毛蜕膜组织的致炎作用.方法:分别用PPLO培养基(阴性对照组)、终浓度为102、104、106CCU/mL的Mh浓缩悬浮液(Mh低、中及高浓度组)及5 g/L脂多糖(阳性对照组)刺激人绒毛蜕膜组织0、6、24、36和48 h后,ELISA法检测TNF-α、IL-10及前列腺素2(PGE2)的产生情况.结果:刺激6~48 h,5组同一时间点及同一组不同时间点人绒毛蜕膜组织TNF-α、IL-10及PGE2生成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Mh高浓度组能明显诱导上述3种介质的产生,但PGE2的产生晚于TNF-α和IL-10,与脂多糖效应基本一致.结论:蜕膜组织抗炎效应是非特异性的,低剂量Mh并不能诱导人绒毛蜕膜组织明显的炎症反应.

  • 氯化锰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及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作者:高慧艳;李春阳;苏晓东;尚平平;陈小玉

    目的:观察氯化锰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及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探讨氯化锰的抗雄激素样作用.方法:①Percoll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根据氯化锰染毒剂量分为对照(0 mol/L氯化锰)和1.0 × 10-6、2.5 × 10-6、5.0 × 10-6、1.0 × 10-5、2.5 × 10-5、5.0 × 10-5 及1.0 × 10-4 mol/L氯化锰组,培养24 h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存活率.②同法分组,观察氯化锰对基础状态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下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③将行睾丸摘除术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溶剂对照组皮下注射玉米油0.2 mL,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TP)1.0 μs,氯化锰低、中、高剂量组皮下注射1.0μg TP后分别注射氯化锰7.5、15.0和30.0 mg/kg,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1.0 μg TP后注射氟他胺(100.0 mg/kg),1次/d,连续7 d.7 d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去势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分离雄激素依赖组织,称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①随氯化锰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F=15.297,P=0.023).②基础状态和HCG刺激下各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39和25.187,P均<0.001);基础状态下氯化锰剂量≥5.0 × 10-6 mol/L时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CG刺激状态下氯化锰剂量≥1.0×10-5 mol/L时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③各组去势大鼠血清睾酮、PSA含量、腹侧前列腺及精囊腺脏器系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920,25.403,15.562和9.476,P均<0.05),但氯化锰低、中和高剂量组去势大鼠血清睾酮和PSA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化锰高剂量组腹侧前列腺和精囊腺脏器系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氯化锰可能有抗雄激素样作用.

  • 河南农村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作者:潘静静;王重建;杨黎明;申明慧;陈小良;梁森;孙亮;胡东生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地区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河南省新安县35~74岁常住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6 953人,高血压的粗患病率为33.2%.用2000年全国人口数据标化后,高血压患病率为29.8%,女性高于男性(χ2=81.979,P=0.001).高血压患病串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1 321.850,P<0.001).在男性中,肥胖(OR=2.952,95%CI=2.443~3.567)、高血压家族史(OR=2.281,95%CI:1.994~2.610)和糖尿病(OR=1.500,95%CI:1.202~1.870)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力活动(OR=0.825,95%CI=0.763~0.891)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在女性中,肥胖(OR=2.732,95%CI=2.428~3.075)、高血压家族史(OR=2.573,95%CI:2.320~2.853)和糖尿病(OR=1.334,95%CI:1.131~1.573)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力活动(OR=0.890,95%CI:0.839~0.944)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河南农村成年人具有很高的高血压患病率,应控制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从而防治高血压.

  • 雷公藤多糖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方莉;李庆军;方树友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糖甙(GTW)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132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33只: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手术组,Ⅲ组为生理盐水治疗组,Ⅳ组为GTW治疗组.Ⅳ组于实验前3 d开始灌胃给30 mg/kg GTW.Ⅲ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灌胃后1、3、6、12及24 h时间点处死6只,留取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每组3只缺血1 h/再灌注24 h后,取脑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各组脑组织形态变化.结果:Ⅳ组多数神经元结构完整的,形态相对正常,间质水肿轻.再灌注3、6、12及24h,Ⅳ组较Ⅱ、Ⅲ2组TNF-α含量降低(F=58.971,113.639,68.395和60.011.P<0.001).结论:GTW对大鼠及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 胃癌组织中MTA1蛋白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作者:林存侠;温洪涛;张蕾;张云汉

    目的:研究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MTA1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例正常胃黏膜及63例胃癌组织中MTA1蛋白及MVD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4/12)和80.9%(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0,P=0.002);MVD值分别为(18.25±8.35)和(45.38±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4,P<0.001);胃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分别为8.129、12.770和6.254,P均<0.05);MTA1蛋白表达者MVD值(47.49±7.69)高于MTA1蛋白未表达者(36.77±5.71)(t=5.265,P<0.001).结论:MTA1蛋白过表达可能是胃癌浸润、转移和微血管生成的一个促进因素.

  • 艾滋病对个人及其家庭影响的模糊评价

    作者:葛晓燕;杨永利;施学忠

    目的:应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艾滋病(AIDS)对个人及其家庭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AIDS高发地区1 146例HIV/AIDS患者和1 1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AIDS对个人及其家庭影响的评价体系,通过delphi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AIDS对个人及其家庭的影响.结果:健康人的模糊评价得分J=54.4,HIV/AIDS的模糊评价得分J=8.1,模糊控制量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3代内因AIDS失去亲人数、与邻居交往及日常消费支出.结论:AIDS对个人及家庭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结构、社交和消费支出方面;政府部门在对AIDS患者及其家庭进行物质帮助的同时,还应特别重视对他们心灵上的关怀.

  • 丙戊酸钠对Hep-2细胞增殖及COX-2和Survivin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军辉;赵玉林;张勇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体外培养的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及环氧化酶2(COX-2)和Surviv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2、3、4和5 mmol/L的VPA处理人喉癌Hep-2细胞12、24、36、48、60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方法检测3 mmoL/L VPA处理Hep-2细胞0、24、48和72 h后COX-2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VPA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F分别为50.518,80.602,164.699,236.579和243.972,P均<0.001)和时间依赖性(F分别为63.067,126.190,197.807,254.084,294.646和334.773,P均<0.001).以3 mmoL/L的VPA处理人喉癌Hep-2细胞,随作用时间的延长,COX-2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F分别为210.290和76.773,P均<0.001).结论:VPA对Hep-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COX-2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有关.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视网膜细胞观察

    作者:晁炜静;李康华;戴荣平;韩钦;闫曦;赵潺;于伟泓;董方田;赵春华

    目的:研究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体外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光感受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hAD-MSC,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hA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vWF)的表达情况.制备hAD-MSC体外诱导液,用诱导剂和诱导液共同诱导hAD-MSC向视网膜细胞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AD-MSC经诱导后表达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视紫红质(Rhodopsin)和RPE细胞标志细胞角蛋白(Pan-CK)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法证实,分离培养的hAD-MSC经体外诱导后可表达RPE、光感受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Pan-CK、Rhodopsin和vWF.结论:hAD-MSC经过体外诱导可以向视网膜RPE、光感受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蔬菜、水果中多菌灵

    作者:苏永恒;张榕杰;冶保献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蔬菜、水果中多菌灵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多菌灵通过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分离浓缩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的正离子模式电离和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进行测定,同时对诸如流动相的种类、色谱柱类型、锥孔电压和碰撞能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多菌灵在0.005~1.000 mg/L范围内对响应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7.3%~105.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n=6);方法检出限为1.0μg/L.结论:该方法测定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可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 河南某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吴昊;朱伟

    目的:评价中学生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5月在河南省某县1所高中和1所初中中开展以AIDS预防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并用封闭式问卷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AIDS知识、态度评价.结果:健康教育活动前中学生AIDS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率为51.14%(3.58/7.00),传播途径知识正确认识率为54.14%(3.25/6.00),预防措施知识正确认识率为71.20%(3.56/5.00),对待AIDS患者正向态度持有率为53.20%(2.66/5.00);健康教育后AIDS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率为79.71%(5.58/7.00),传播途径知识正确认识率为90.28%(5.42/6.00),预防措施知识正确认识率为94.40%(4.72/5.00),对待AIDS患者正向态度持有率为71.40%(3.57/5.00),4项指标均较健康教育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44、167.965、10.445和35.783,P均<0.001).结论:以预防AIDS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中学生AIDS知识认识水平,改善对待AIDS的态度,增强抵御AIDS的能力,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 顺铂联合葛根素纯品和葛根粗提物对H446细胞增殖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萍;赵妍娟;裴兰英;朱明君;王旗;时宝庆

    目的:观察顺铂(DDP)单独及联合葛根素纯品(sP)和(或)葛根粗提物(CP)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446细胞,随机分为16组,运用噻唑蓝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DDP(1.0、2.0、4.0和8.0 mg/L)单独及联合80 mg/L SP和(或)CP对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测定16组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运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DDP(F=3 973.386,P<0.001)、SP(F=468.017.P<0.001)和CP(F=789.757,P<0.001)对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不同,随着DDP质量浓度的增高,联合80 mg/L SP和80 mg/L CP对H446细胞的抑制越明显;DDP联合SP(F=70.686,P<0.001)、DDP联合CP(F=87.191,P<0.001)及DDP联合SP和CP(F=28.471,P<0.001)对H44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DDP、SP和CP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联合应用SP、CP能增强DDP对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 野菊花中绿原酸的不同提取工艺比较

    作者:符玲;毕跃峰;田新慧;王普菊;乐运香;张雁冰

    目的:以绿原酸含量和浸膏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从野菊花中提取该成分的新工艺.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及超声波提取法3种提取工艺,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冰醋酸:水(体积比为18:1:8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测定3种提取方法的绿原酸含量及浸膏率.结果:绿原酸在0.015 18~0.151 80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热回流提取法绿原酸含量为(0.421 1±0.013 7)%,超声波提取法为(0.336 1±0.010 7)%,组织破碎提取法为(0.406 6±0.006 5)%,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61,P=0.001).加热回流提取法的浸膏率为(32.48±0.68)%,超声波提取法为(22.53±1.16)%,组织破碎提取法为(26.79±0.55)%,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413,P<0.001).结论:组织破碎提取法具有简便迅速和节能高效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提取新工艺.

  • 苯丁酸钠体外对YTMLC-90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朱莹;张灿珍;朱岩;魏永越

    目的:观察苯丁酸钠(PB)体外对人个旧肺鳞状细胞癌YTMLC-90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Y7MLC-90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余5组分别给予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ms/L PB,分别作用48、72和96 h.采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另取YTMLC-90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500和1 000 mg/L PB组,分别作用48和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PB作用48、72和96 h,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2.413、1 633.321和1 196.548,P均<0.05).PB作用48和72 h后,各组细胞G0/G1期、S期与G2/M期细胞百分率及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h=508.347、224.522、19.890和111.849,F72h=311.979、102.923、247.432和177.018,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PB作用后YTMLC-90细胞生长缓慢,细胞阻滞于G0/G1期,凋亡增加(P<0.05).结论:PB可抑制YTMLC-90细胞的生长,使其阻滞于G0/G1期,凋亡增加.

  • 胃癌组织中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延新;刘喜民;陈奎生;杜华贞;张云汉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配对远离胃癌手术切缘的正常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串分别为35.6%(16/45)和88.9%(40/45),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1.P<0.001);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27/45)和8.9%(4/45),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6,P<0.001).胃癌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均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分别为9.652、5.670和9.050、5.351,P均<0.05).胃癌组织中2者的表达有关联(rP=0.469,P<0,001).结论:KISS-1和MMP-9的表达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2者有望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焦虑障碍发病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作者:曹素霞;谢光荣;李恒芬;李幼辉

    目的:通过评价焦虑障碍患者个性倾向、自我效能感及焦虑特质等影响因素,设计并分析焦虑障碍发病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44例焦虑障碍患者和144名健康人利用贝克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中国人个性量表-情感量表(CPAI2-E)、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评.以CPAI2-E个性倾向各因子、焦虑特质及自我效能感为预测因素,建立焦虑障碍的发病模型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状态影响的途径中,焦虑紧张因子、焦虑特质是"直接"影响因素,而抑郁因子、自卑-自信因子、自我效能感、性适应不良因子、躯体化因子和躯体症状因子是"间接"影响因素,它们通过影响焦虑紧张因子、焦虑特质在焦虑障碍发病中发挥作用,各路径系数在0.072~0.652,均有统计学意义(t在2.101~8.807,P均<0.05);该模式中,对焦虑产生的原因,尚有0.815的残差不能为以上因素所解释.结论:焦虑特质、抑郁、焦虑紧张、躯体症状、躯体化、性适应不良及自卑倾向等诸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可能是焦虑障碍发生的病理心理学基础;除个性倾向等因素外,焦虑障碍的发生尚涉及其他心理、社会及生物学因素.

  • 干扰素α对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疗效比较

    作者:李志勤;余祖江;武淑环;孙长宇;江河清;潘延凤

    乙型肝炎病毒(HBV)根据其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可分为8种基因型[1].感染不同基因型的HBV患者的临床经过与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差异.作者应用巢式PCR技术对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比较干扰素α对不同基因型HBV感染者抗病毒的疗效.

  • 亲属活体肾移植171例分析

    作者:丰贵文;尚文俊;王跃;庞新路;郭文治;乔保平;刘磊

    目前肾移植供肾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亲属活体供肾已成为缓解供肾来源紧张的重要途径[1-2].我国亲属活体肾移植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增加趋势明显[3-4].2005年11月至200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171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儿童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王培山;孙振涛

    儿童术后疼痛可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儿童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对心身、家庭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少,因其脂溶性高,术后静脉镇痛用药较硬膜外途经方便高效,用于儿童术后静脉镇痛日渐增多[1].但对舒芬太尼用于儿童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佳剂量尚无定论,为此,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24例MRI表现

    作者:张焱;胡瑛;李建灵;王岸飞;荆延平;李荫太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中常见的一种,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可以出现视觉障碍、肢体瘫痪和共济失调等症状,病程为反复恶化与缓解,总趋势为进行性加重[1].MS以脊髓损害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称为脊髓型MS[2].作者分析了24例脊髓型MS患者的MRI表现,报道如下.

  •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7例

    作者:李中锋;崔红旺;王俊波;张全英;朱玉花

    因外伤等原因造成足踝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骼外露,修复较困难.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深入发展,Masquelet等[1]提出了皮神经皮辦的概念,并设计皮神经皮辦成功应用于临床,为上述部位提供了良好的修复方法.2005年6月以来,作者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辦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7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关键词: 隐神经 岛状皮瓣
  • 城乡白内障患者237例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对比

    作者:赵素华;赵玲;韩向梅;孙佳丽;宋园园;王中华

    白内障是当今世界第一致盲性疾病.近年的研究[1]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有一定的差异.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作者观察237例来自城镇和乡村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报道如下.

  • 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患者血清内皮素-1与脂联素检测

    作者:邹卫东;冉华中;徐爱国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因子,可参与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同时还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1-3].作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水平,探讨2者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 不同性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变化

    作者:张卫;李俊建;李治松;常琰子;薛文华

    顺式阿曲库铵是较理想的新型中时效苄异喹啉类非去极化肌松药,经Hofmann方式消除,不依赖肝、肾功能,不随年龄的增加而作用时间延长,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不同年龄的患者[1-2],反复给药后体内无蓄积,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临床麻醉一般以患者的体质量、体表面积及年龄等作为给药的参考指标,较少考虑性别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3]发现,女性对维库溴铵、泮库溴铵和罗库溴铵等肌松药较男性敏感.该研究旨在观察性别是否对顺式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指标存在影响.

  • 结节性硬化16例CT和MRI诊断

    作者:武天奎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累及脑、皮肤、肾脏及心脏等全身多器官组织.作者收集2002年9月至2009年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确诊的TS患者16例,分析其头部CT和MRI表现特点,旨在探讨CT和MRI对TS的诊断价值.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6例治疗体会

    作者:赵倩;边爱平;许雅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病,也是引起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共收治5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 弱视儿童50例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分析

    作者:陈道信;郑海涛;夏来慧;许冰;魏凌君;岳金良

    弱视是由于视觉系统发育在关键期进入眼内的视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和(或)因两眼视觉输入不同,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间发生竞争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1].

  •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21例超声心动图应用体会

    作者:赵丽娟;周元媛;张瑞芳;滑少华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室肌疾患,可单独累及左心室、右心室或左右心室同时受累,也可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同时存在.作者通过分析21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图像特点,结合MRI检查,探讨UCG诊断LVNC的应用价值.

  • 全瓷冠修复52牙体会

    作者:刘艳林

    全瓷冠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性能,冠边缘密合性好,已在口腔修复领域广泛运用,深受口腔医师及患者的认可[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口腔科选择IPS-Empress-2全瓷系统为32例患者制作全瓷冠、桥修复,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报道如下.

  • 简易水柱法肾盂内压力测定在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大;范应中;张谦;李泸平

    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大多由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所致.肾盂成形术后有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亚甲蓝通畅试验可定性反映吻合口是否通畅.为定量测定吻合口通畅程度,作者应用简易水柱法测定肾盂内压力,现将其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利霞;郑蔚;杨展;李红哲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是,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基础,围绕问题查阅资料,进行思维、推理并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因此,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2009年7月到2009年12月,作者在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 DSE指导下PCI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21例

    作者:王顺保;刘鹏

    近年来,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争论焦点和热点.目前一致推崇以压力导丝和血管内超声测定某些指标来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然而,上述2项技术价格昂贵,临床尚难普及.有研究[1]表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可对筛选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一定帮助.作者在DSE指导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凝聚胺法鉴定婴儿脐血ABO血型1 815例

    作者:吕先萍;胡利亚;李建英;张克勤

    由于婴儿(0~6个月)ABO血型抗原发育不成熟、抗体量少,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1-2].作者对2 881例婴儿脐血标本进行ABO血型常规定型,对正反定型不符的1 815例采用凝聚胺方法增强凝集强度,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关键词: 凝聚胺 脐血 ABO血型
  • Pilon骨折68例治疗体会

    作者:康智;王琦;洪云飞;杜志军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骨下关节面的胫骨下端骨折,可能伴有内、外或后踝骨折.其显著特点是粉碎性骨折、明显不稳定、关节受到破坏和预后不肯定.Pilon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胫骨骨折的3%~10%,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并发症多,病残率高.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作者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68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Pilon骨折 治疗
  • 重度脑水肿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17例

    作者:庞长河;龙江;孙剑瑞;魏新亭;宋来君

    蝶骨嵴脑膜瘤毗邻颅底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下丘脑及视神经等关系密切,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合并重度脑水肿时,手术风险更高,难度更大.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重度脑水肿蝶骨嵴脑膜瘤1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林县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膳食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分挝

    作者:崔艳玲;陈萍萍;韩洁;刘艳华;张静;吕全军

    食管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河南省林县是其高发区之一.研究[1]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也发生了变化.据统计[2]在食管癌引起的死亡中约有35%的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主要为少食新鲜蔬菜、水果,喜食腌制及烟熏食物等.为研究林县食管癌与膳食营养素的关系,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于2007至2009年在林县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膳食频率问卷调查.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涛;侯桂琴

    目的:检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2者表达的关联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7%(31/60),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8.3%(5/60)(χ2=26.825,P<0.001);且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χ2=8.721,P=0.003)和淋巴结转移情况(χ2=13.158,P<0.001)有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0.0%(24/60),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81.7%(49/60)(χ2=21.860,P<0.001);且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χ2=6.123,P=0.013)和淋巴结转移情况(χ2=5.884,P=0.015)有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联(χ2=5.384,rP=0.300,P=0.020).结论:Survivin蛋白高表达、Caspase-3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 食管癌切除术后管状胃纳入食管床原位移植食管重建75例

    作者:余向东;张晓

    食管癌切除术后常需用其他器官来重建食管,临床上胃、空肠及结肠均可用于代替食管,但应用胃重建消化道为常见.经左胸行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或经右胸上腹及左颈部三切口行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是一种常规术式,其食管胃吻合口置于左或右胸内或左颈部,术后移植胃几乎全部上提置于胸腔.洛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管状胃纳入食管床原位移植食管重建治疗食管癌患者7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食管癌 管状胃 重建
  • 牛膝多糖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抗肿瘤能力的影响

    作者:冯婷;赵明耀;孙丽莎;李沛;马俊芬;黄幼田;董子明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抗肿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正常小鼠骨髓来源单个核细胞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生成DC,细胞培养第3天加入3种质量浓度的牛膝多糖(200、300和400 mg/L),第5天负载EC9706细胞制备的冻融抗原,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6和CD11a的表达和成熟情况.提取培养第8天的DC和T淋巴细胞再混合培养3 d,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及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以上均以生理盐水培养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设4个复孔.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低中剂量牛膝多糖在有异源性抗原负载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小鼠骨髓来源DC的分化、成熟及表面标记CD86(F=9.788,P=0.012)、CD11a(F=10.220,P=0.016)的表达,增加DC致敏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F=9.807,P=0.012),DC诱导的CTL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F=9.923,P=0.015),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400 mg/L的牛膝多糖可使这些方面的效应明显降低.结论:适当质量浓度的牛膝多糖能够提高DC的抗原递呈能力,进而提高DC的抗肿瘤作用.

  • 雷帕霉素抑制mTOR信号通路对EC9706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琼叶;侯桂琴;王莉莉;薛乐勋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活性及雷帕霉素(rapa)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EC9706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5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TOR蛋白的表达.分别用不同浓度(20、50和100 nmol/L)的rapa处理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系,以未处理组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4.0%(32/50),高于正常组织的13.3%(2/15)(χ2=11.873,P=0.001).与对照组比较,rapa可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F=102.609,P=0.001),且明显促进细胞凋亡(F=916.882,P=0.001).结论:mTOR信号通路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被显著激活,rapa能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自噬基因Beclin 1蛋白的表达

    作者:单国用;刘兴安;张松;侯继院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其中30例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结果:3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Beclin 1阳性表达率为100%,高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30%(9/30)(χ2=19.050,P<0.001).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χ2分别为13.286,4.836,P均<0.05).结论:Beclin 1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上皮间叶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庚寅;蔡永萍

    1 上皮间叶转化的概念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与基底膜连接的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学改变,丧失细胞-细胞之间的连接,转化为具有游走能力的间叶细胞[1].1982年,Greenburg等[2]发现在三维立体胶原胶中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可以转化为具有迁移能力的间叶细胞,并首次提出了EMT的概念.但是后来鉴于转化后的间叶细胞也可逆转为上皮细胞,即间叶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同时transformation一词易和肿瘤的恶性转化(transformation)混淆,2003年第一届EMT国际会议确定将transformation改为transition.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z1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