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背向散射技术评价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岚;郭瑞强;孙有刚;陈金玲;姜霞;郝力丹;李庚山;黄从新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技术(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及超声背向散射分析,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E状态下,二维目测法及背向散射技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狭窄冠状动脉供应心肌节段在大剂量[40 μg/(kg*min)]DSE负荷下的时间-强度曲线及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CVIB)值低于静息状态及小剂量[10~20 μg/(kg*min)]DSE负荷下的CVIB值(P<0.001).DSE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Se)、特异性(Sp)、准确率(Ac)分别为89%、83%、及85%,DSE-IB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3%、83%、及87%.结论:背向散射技术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可提高DSE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DSE状态下的心肌运动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估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

    作者:佐娃;黄从新;郭瑞强;陈金玲

    目的: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法广泛用于评估心肌存活性,但该方法有一定主观局限性,同时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W-TDI)将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7士9)岁应用小剂量[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法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心肌存活性.TDI测量静息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时左室壁1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心肌运动速度.计算收缩期峰值心肌运动速度在静息及负荷时的绝对和相对变化值.结果:85节段根据测量结果被分为存活心肌和坏死心肌.此两类心肌的峰值运动速度由静息到负荷的绝对增加有显著差别[(2.85±2.20)cm/s和(1.16±1.18)cm/s,P<0.01].结论:负荷超声心动图法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区分心肌的存活性,两者相互补充.

  • 组织多普勒法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心肌缺血

    作者:刘庆华;王宝文;徐激斌;倪文;张浩;陆世萍;王忠;顾俊彦;程大胜;赵宝珍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法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通过Ameroid 环套扎猪冠脉的左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测量术前基础状态、术后2周基础状态、10μg/kg*min的多巴酚丁胺负荷后、术后5周基础状态、20μg/kg*min的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左室后壁心肌运动速度跨壁梯度(MVGm)及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多部位点的时间速度运动曲线,取大值(TVC).结果:术后2周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刺激后,MVGm较刺激前(基础状态)下降;术后5周,20μg/kg*min的多巴酚丁胺刺激后,MVGm较刺激前无明显变化,但仍低于术前.多巴酚丁胺刺激下,多部位点TVC均较基础状态提高,比较各部位点多巴酚丁胺刺激后的TVC变化率,无显著区别.结论:组织多普勒法与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判断心肌缺血和存活非常有前景,MVG是负荷时一个非常好的指标.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心尖部血栓与存活心肌的研究

    作者:杨兴益;康春松;温继军;武燕

    目的旨在探讨是否在常规2-DE左室心尖部血栓的出现预示无存活心肌的存在.方法 80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DSE检查,根据心室内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1组)及无血栓组(2组),比较两组的室壁运动积分及射血分数.结果 48例患者被证实/高度怀疑有左室血栓(1组),32例患者无左室血栓(2组).1组比2组有更高的室壁积分;1组的32(67%)例及2组中8(25%)例患者证明在心尖节段无收缩储备即无存活心肌.结论在无存活心肌存在的相应节段左室心尖部血栓更易出现.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贾武梅;阿秀萍;刘峰;宋梅;薜朝阳;马玉芳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在评价溶栓治疗效果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组与非溶栓组于AMI后3~4周行DSE检查,计算室壁运动得分指数(WMSI)和室壁增厚率(△T%)。结果溶栓组WMSI显著低于非溶栓组。结论对AMI患者小剂量DSE示室壁运动改善可预测溶栓治疗后的功能恢复。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

    作者:王晶;刘博罕;穆洋;徐勇;智光;陈韵岱

    目的 应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46例慢性完全闭塞患者根据介入治疗结果分为开通组和未通组,并在介入治疗术前和随访6个月时分别完成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应用半定量方法测定静息和负荷状态下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同时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状态一般临床资料和各项超声心动图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开通组术后在射血分数[(60.00±3.22)%比(62.65±3.58)%,P=0.017]、负荷状态下WMSI[(1.42±0.37)比(1.32±0.36),P<0.001]与术前结果相比,均有显著改善;射血分数[(62.65±3.58)%比(57.7±5.61)%, P=0.001)]和负荷状态下WMSI[(1.32±0.36)比(1.62±0.47),P<0.001]与未通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成功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对于左心室容积和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以及负荷状态下室壁运动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对左室重构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葛雷;钱菊英;祝文虎;樊冰;程蕾蕾;冯琪;王灏;蔡乃绳;葛均波

    目的通过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探讨存活心肌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57例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且成功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心肌梗死后72 h行小剂量[5~10 μg/(kg*min)]DSE评价存活心肌.所有患者在心肌梗死后24 h、72 h、4周及12周定期随访超声心动图.根据DSE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心肌组(n=36)和无存活心肌组(n=21).结果存活心肌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无明显变化,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明显降低;无存活心肌组患者LVEDVI和LVESVI均逐渐增加.心肌梗死后4周及12周,存活心肌组患者LVEDVI、LVESVI明显低于无存活心肌组患者[LVEDVI:梗死后4周为(64.90±13.52)ml/m2 vs (90.75±34.92)ml/m2,P<0.01;梗死后12周为(66.82±9.78)ml/m2 vs (102.71±13.06)ml/m2,P<0.01.LVESVI:梗死后4周为(29.63±30.36)ml/m2 vs (54.62±37.90)ml/m2,P<0.05;梗死后12周为(28.45±12.34)ml/m2 vs (51.35±12.51)ml/m2,P<0.05].心肌梗死后4周及12周,存活心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无存活心肌组患者(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存活心肌(r=-0.615,P<0.01)和术后冠脉血流分级(TIMI)(r=-0.465,P<0.05)是影响左室重构的重要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尽管梗死相关动脉完全再通,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左室重构.梗死区域内存活心肌影响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并且改善心功能.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结合组织多普勒应变率成像技术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研究

    作者:张妮;何青;汪芳;李靖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结合组织多普勒应变率成像技术(SRI)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98例老年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DSE+SRI检查,测定不同多巴酚丁胺负荷剂量时各心室壁中段收缩期心肌峰值应变率(SRpeak),2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GAG),对比分析SRpeak和GAG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GAG相比,SRpeak诊断老年人冠心病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1.7%、82.2%、78.O%;SRpeak在不同多巴酚丁胺负荷剂量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同,在40μg·kg-1·min-1负荷剂量时高,分别为75.O%、90.4%;对于三支冠状动脉血管的定位诊断均表现为高特异度.结论 多巴酚丁胺负荷定量应变率成像是一项安伞、有效、无创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方法.

  • 运动平板心电图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

    作者:杨曙艳

    目的 评价运动平板心电图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疑诊冠心病的非典型胸痛患者60例,受试者均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心脏超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分别计算运动平板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诊断疑似冠心病的敏感性48.6%,特异性76%,假阳性率24%,假阴性率51.4%,阳性预测值73.9%,阴性预测值51.4%,准确率58.3%;运动平板试验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脏超声检查,敏感性42.9%,较单独运动平板试验下降,但是特异性96%显著上升,假阳性率4%,假阴性率57.1%,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54.5%,准确度65%.结论 运动平板试验对诊断临床可疑冠心病的非典型胸痛患者具有一定价值,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脏超声检查将提高诊断特异性,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异舒吉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检测冠心病人存活心肌

    作者:李岩松;任淑红

    目的:探讨异舒吉(isoket)对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SE)的影响.方法:将39例研究对象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CON)12例、冠心病1组(CAD1)15例和冠心病2组(CAD2)12例,其中CAD2行LDDSE+isoket,其余两组行LDDSE,以冠脉介人性治疗(PCI)后室壁运动改善的结果作为评价LDDSE的标准.结果:isoket可以明显增加心率,降低收缩压,但对舒张压影响轻微.CAD2组存活心肌的检出率和敏感性明显高于CAD1组.结论:isoket可提高LDDSE存活心肌检出率.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炎患儿心功能的评价

    作者:何玺玉;罗分平;简文豪;王宪珍;丁桂春;刘珊

    目的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检测25例临床诊断心肌炎或疑似心肌炎患儿的心功能指数,了解其左室功能及β受体的变化.方法 25例患儿为研究组,9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经静脉定量输入多巴酚丁胺,起始浓度为2.5μg/(kg@min),依次升高至5,10,15μ/(kg@min).每一阶段检测指标: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左心室后壁增厚率(LVPWT),左心室间隔增厚率(LVST).结果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无明显变化,血压则随多巴酚丁胺负荷量增加两组呈逐渐上升趋势.健康儿童FS,EF,LVPWT及LVST随多巴酚丁胺负荷量增加逐渐升高.心肌炎患儿FS,EF,LVPWT及LVST不能升高甚至降低,5例疑似心肌炎患儿,4例未能随多巴酚丁胺剂量增加而升高,其中1例给予负荷后EF及FS都显著升高,该患儿确诊为β受体功能亢进.结论 DSE可了解健康儿童的心脏储备功能,发现心肌炎患儿泵功能及心室壁运动功能的下降,对判定病情及预后有帮助.

  •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发生机制的探讨

    作者:吴胜楠;张少文;吴盛标;许香广;陆云琦;石丹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返流(MR)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小剂量[2.5,5.0,10.0μg/(kg·min)]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29例缺血性MR进行研究.结果使用多巴酚丁胺后,随着剂量的增加,左室室壁运动积分、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二尖瓣环直径逐渐缩小,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逐渐显著增高(P分别<0.05~0.001),MR也随之逐级减少(P<0.05~0.001);MR面积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9),与LVEDd、二尖瓣环直径、室壁运动积分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97,0.90,0.92);未发现二尖瓣脱垂.结论缺血性MR的发生机制主要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障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扩大以及二尖瓣环扩大有关.而与二尖瓣脱垂似乎关系不大.

  • CK-DSE对检测冠脉狭窄部位及程度的诊断价值

    作者:顾翔;陆风翔;许迪;雍永宏;陈莉

    目的:评估彩色室壁动力(CK)分析技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CK-DSE)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CAD)部位及程度的准确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标准,采用CK-DSE检测了50例可疑CHD患者.结果:CK-DSE对多支病变的敏感性优于单支病变,在三支主要冠脉分支中对识别左前降支(LAD)敏感.结论:CK-DSE对检测冠脉狭窄部位及程度耐受性好,方便,价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在筛选冠脉临界狭窄病人经皮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贾志梅;任卫东;高明宇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在选择冠脉临界狭窄病人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脉造影(Judkin's法)证实单支血管50%±5%狭窄男性冠心病病人共108例,行DSE检测,根据室壁运动指数(WMI)分组.WMI为1者(31例)为无缺血组(A组),WMI>1者(67例)为缺血组,随机将缺血组分为B组(34例)和C组(33例).A组仅给予冠心病一级预防治疗,B组和C组均给予系统抗血小板及抗缺血治疗,其中B组病人中有30例行介入治疗.3个月后重复行DSE检测,并记录3个月间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DSE诱导心肌缺血的病人行介入治疗后3个月(B组),WMI明显下降(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也较低(P<0.05);DSE无诱导心肌缺血者(A组),3个月后WMI仍无异常,且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DSE有可能成为冠脉临界狭窄病人选择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方法.

  • 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

    作者:雍永宏;陆凤翔;顾翔;许迪;陈莉;杨志健;马根山

    目的:为评估彩色室壁运动(CK)分析技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CK-DE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K-DSE检测50例可疑CHD患者,分别于静息,多巴酚丁胺低剂量,峰剂量及停药后5 min时获取CK图像,每个时间段4个标准切面16个节段的CK图像进行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以静息和负荷试验期间出现的室壁运动减弱为标志,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对照.结果:显示CK-DES诊断CHD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78.3%,准确性为86.0%,试验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K-DSE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DSE指导下PCI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21例

    作者:王顺保;刘鹏

    近年来,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争论焦点和热点.目前一致推崇以压力导丝和血管内超声测定某些指标来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然而,上述2项技术价格昂贵,临床尚难普及.有研究[1]表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可对筛选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一定帮助.作者在DSE指导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老年患者胸部手术的心血管风险

    作者:方文涛;吴卫华;陈文虎;陈勇;张绍昌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对老年患者非心脏开胸手术(non-cardiac thoracic surgery,NCTS)后心血管风险的评估作用,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 方法对3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阳性者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阴性者记录术后经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过程中出现偶发房性早搏及/或室性早搏5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因持续心房颤动无法评判心室收缩活动,余30例完成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2例(6.7%,2/30)阳性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对应部位冠脉严重阻塞取消手术,2例可疑阳性.28例接受开胸手术,术后共发生并发症18例,其中心肺并发症13例(46.4%,13/28),心律失常发生率高(28.6%,8/28),2例可疑阳性者中1例术后第5d发生心绞痛.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术后心血管风险的阴性预测值达100%. 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安全可行,能准确地评估有心血管合并症行老年胸部手术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但对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无预测价值.

  •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负荷试验对心肌梗死病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价值

    作者:李东野;史春志;陈清枝;钱文浩;吴兰芬;王晓萍;夏勇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及同期所做的心电图负荷试验(DECG)三种不同判断标准对心肌梗死(MI)恢复期病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检出价值.方法应用DSE和DECG检测35例MI病人的SMI,DECG采用3种不同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DSE中MI病人室壁运动指数在大负荷状态较静息状态明显增大(1.41±0.16 vs 1.26±0.16,P<0.001);DECG中以DECG的标准3检出SMI的敏感性高,但仍明显低于DSE方法(68.57% vs 91.43%,P<0.01).DECG标准3与DSE方法检出SMI,两者的一致率为77.61%(U=4.06,P<0.001).结论 DSE和同期进行的DECG检查可检出SMI,又能提供病人所能耐受的大负荷,为临床评价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