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房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幸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破布木果基原考证、功效及复方的研究

    作者:曾新亮;刘朦朦;戴志鹏;张珂;王金辉;朱芸

    目的:为破布木果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破布木果""基原""功效""复方""Cordia dichotoma Forst.f."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查阅中国古籍、现代书籍和相关典籍40余部,从破布木果的基原考证、功效及复方等3方面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查阅到相关文献93篇,其中有效文献27篇.破布木果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的干燥果实,具有润肺润喉、止咳化痰、清音止渴、通便利尿的功效,其常与天山堇菜、刺糖、黄诃子皮、菊苣等药相配伍,复方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头痛、发烧咳嗽、高血压、两便不通及各种炎症等病证.今后应开展对破布木果功效对应的有效成分的鉴定和分离,并根据其性状及理化特征制定其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破布木果在各复方中的作用及破布木果的有效成分在复方中的药理学作用等.

  • 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明丹丹;李军;许璇;李晶洁;陈孝;陈攀

    目的:为临床开展真实世界研究(RWS)提供方法学及应用案例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7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检索关键词为"真实世界研究""应用""Real world study""Application"等及其组合,限定文献分类为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对文献中有关RWS及其研究方法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和论述,介绍RWS与解释性随机临床试验(ERCT)的区别与联系,概述RWS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国内外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到有效文献中文22篇、英文11篇;在RWS中广泛的研究类型是观察性研究,其对混杂因素和偏倚的处理方法是RWS不同于ERCT的主要特征,也是开展RWS的重要部分;RWS主要是以实践为基础,ERCT的结果需要RWS的进一步验证及拓展补充,二者综合考虑才是佳选择.目前,国外开展的RWS主要应用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纳入的样本量较大,覆盖人群较广泛,均得到与临床实际相符合的研究结果;国内的RWS在中医药领域应用较广泛,主要用于评价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及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将RWS应用于临床研究,可以将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结合起来,进一步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山茶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作者:宋昱;史丽颖;卢轩;冯宝民;于大永

    目的:为山茶属植物药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茶属""化学成分""药理活性""Camellia""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v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山茶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情况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山茶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皂苷类、多酚类、植物甾醇类、脂肪酸类和生物碱类等,以黄酮类及皂苷类成分研究较多,其中黄酮类成分主要是黄酮醇类,以槲皮素、山柰酚以及芹茶素为常见;皂苷类成分主要为齐墩果烷型的五环三萜皂苷.山茶属植物中,茶、油茶和山茶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过敏、降糖、降脂、抗炎、抗氧化、保护胃黏膜等方面.近年来关于山茶属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但对其有效的药效基团阐明较少.在药理活性上,以总提物的活性研究较多,对单体化合物的活性研究也仅在细胞层面上,动物药理研究较少,且大多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层次研究山茶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 介导基因传递的新型阳离子脂质体的研究

    作者:王利媛;林华庆;陈靖文;李浩贤

    目的:为加强对新型阳离子脂质体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基因传递""新型阳离子脂质体""阳离子脂质材料""表面修饰""Gene transfer""New cationic liposomes""Cationic lipid material""Surface finish"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8年3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对介导基因传递的新型阳离子脂质体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29篇,其中有效文献36篇.目前新型阳离子脂质体主要通过采用新型阳离子脂质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和改进制备方法研制得到.近年来主要包括以酒石酸为骨架合成、基于胆固醇和其他新型阳离子脂质材料如寡肽制备的新型阳离子脂质材料.阳离子脂质体结构表面易于修饰,其靶向特异性差导致基因传递率低,因此可使用不同物质如非表面活性剂及聚乙二醇等多聚阳离子和其他物质如聚乙二醇进行表面修饰以提高基因传递率,也可通过对特定部位的抗体和蛋白等偶联进行表面修饰,从而提高靶向传递基因率;且经表面修饰后的阳离子脂质体还可解决对特定部位靶向特异性差的问题.目前阳离子脂质体改进的制备方法包括改进的乙醇注入法、高压均质法、薄膜-冻融法、二氧化碳超临界法、真空干燥-超声法、薄膜-挤出法、薄膜-冻干法和小单室脂质体融合法等,可制备不同粒径阳离子脂质体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新型阳离子脂质体制备趋向于多种技术联合,因此如何通过更深入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基因传递机制和临床治疗要求等方面从而合成新型阳离子脂质体以及怎样进一步用于临床是今后的重点方向.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马博乐;陈雨晴;祝星宇;陈洋洋;曹力源;阎雪莹

    目的:提高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性能,促进其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功能化修饰""药物""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Functionalized modification""Dru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2年1月-2018年3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SpringerLink、Else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主要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肿瘤靶向性修饰、内源性刺激响应性修饰、外源性刺激响应性修饰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92篇,其中有效文献43篇.根据肿瘤部位的靶向受体(包括叶酸受体、线粒体受体、透明质酸受体等)和肿瘤内部微环境(包括酸性pH环境、还原性环境、多种酶环境等)以及外部环境刺激(包括温度变化、光和磁场等),采用肿瘤靶向性材料(如叶酸、线粒体靶向肽三苯基膦、转铁蛋白等)、内源性刺激响应性材料(如pH敏感性接头、二硫键、酶响应性材料等)、外源性刺激响应性材料(如温敏性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光敏性材料偶氮苯、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等)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进一步功能化修饰,可实现药物的特异性递送,避免药物提前释放,提升药物的抗肿瘤效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要应用于临床,还需要解决其大规模生产问题、稳定性问题以及在动物实验中的良好效果能否在临床重现的问题,此外对其毒性和体内分布、代谢过程也需进行深入研究.

  • 在氨茶碱和氨溴特罗基础上联用甲泼尼龙和特布他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能学

    目的:探讨在氨茶碱和氨溴特罗基础上联用甲泼尼龙和特布他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7月重庆建设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氨茶碱片和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均按药品说明书用药,两组患者均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EV1和PEF均明显增加,IL-6、IL-10、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肺部哮鸣音等持续时间均更短,FEV1和PEF均更高,IL-6、IL-10、IL-17水平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氨茶碱和氨溴特罗基础上联用甲泼尼龙和特布他林治疗支气管哮喘能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炎症反应.

  • 我院163例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类药品致不良反应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邢玥;董梅

    目的:减少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类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提取我院2014-2016年肿瘤患者中由营养支持类药品(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等)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分析其年龄、体质量、ADR严重程度、性别、给药途径、所患肿瘤类型、营养支持药物的分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功能、转归、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特征,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或χ2检验对严重程度、ADR发生时间、转归的相关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163例.患者年龄(52±13)岁、体质量(50±23)kg;其中一般ADR 136例、严重ADR 27例;女性(108例)、静脉滴注(152例)、生殖系统肿瘤(43例)、氨基酸类注射剂(62例)的ADR发生例数多,ADR累及器官/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全身性反应(47例次)、消化系统(44例次)、循环系统(41例次)、皮肤及其附件(32例次)、神经系统(16例次);患者痊愈79例;ADR发生在给药24 h内的118例、超过24 h的45例.27例严重ADR患者均为静脉滴注给药,17例发生在24 h内,但未发现与ADR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P=0.005)、性别(P=0.001)、所患肿瘤类型(P<0.001)与ADR发生时间存在相关性;体质量(P=0.036)、性别(P=0.041)、给药途径(P=0.028)与ADR的转归存在相关性.结论:医务人员应对肿瘤营养支持类药物引起的ADR给予重视,特别是当患者存在上述情况时,做到早期预防、密切监测、及时处理,以减少ADR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基于T>MIC计算模型评价亚胺培南的临床方案及疗效

    作者:张丹;陈文倩;王晓雪;辛文妤;崔刚;张相林

    目的:利用T>MIC计算模型评价不同T>MIC下亚胺培南的临床方案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期间行亚胺培南血药浓度检测的患者107例,记录其基本信息和用药情况,运用SPSS 19.0软件按T>MIC计算模型计算不同给药方案下不同患者亚胺培南的T>MIC,依据不同T>MIC分为≤40%组、>40%~70%组、>70%~100%组和>100%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亚胺培南用药持续时间、降钙素原(PCT)降低百分比.结果:纳入研究患者97例,其中≤40%组18例、>40%~70%组35例、>70%~100%组34例、>100%组10例.4组患者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亚胺培南用药持续时间分别为(10.7±2.69)、(8.71±3.48)、(8.50±4.21)、(9.00±4.87)d,PCT降低百分比分别为(37.00±28.83)%、(53.43±21.66)%、(58.67±16.53)%、(47.25±24.71)%.结论:临床使用亚胺培南进行抗感染治疗时调整治疗方案使其T>MIC在>70%~100%范围内能获得较好的抗菌效果.

  • 证据质量评价方法在我院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邓紫薇;金远香;王宏强;仇成凤;史志华;欧阳素英;袁李佳龙;谭力铭

    目的:阐述证据质量评价方法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的应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介绍我院(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师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订的药物使用的证据质量评价标准化流程[以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为主],并通过医嘱点评、新药申请和用药咨询三项临床药学实践案例描述该流程的使用方法.结果与结论:我院制订的证据质量评价标准化流程为首先查找权威指南及参考书、药品说明书和相关研究文献等,当查找后在无高级别证据的情况下应用GRADE系统对现有证据进行评分、定级等来量化其质量,以及时、准确地给出用药建议.在3个实践案例中,使用GRADE系统评分结果分别为≤-3分、=-2分、≤-3分,证据级别分别为D级(极低级证据)、C级(低级证据)、D级,推荐强度分别为无推荐、弱推荐、强烈反对推荐.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利用上述标准化的证据质量评价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 基于国内外指南评价某院含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联用的合理性

    作者:袁进;刘贺萍;许百虹;梁虹艺;杨晨;李健;董俪雯;曾颖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处方点评系统,随机抽取2016年1-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处方中含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结果、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名称及其药理学分类等,将抗高血压药物联用情况与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推荐的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其合理性.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含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4308份,其中联用处方2183份,占纳入处方的50.67%.联用处方中,以二联为主,有1420份,占联用处方的65.05%;以含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的处方多,占联合用药处方的74.94%;符合指南推荐方案的联用处方有1627份,占联合用药处方的74.53%;不合理联用处方有420份,占联用处方的19.24%.其中指南未推荐的联用处方,因为缺乏详细的患者病历资料,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 美国、芬兰、新加坡慢性病防控管理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王莹;徐志祥;张彩霞

    目的:为提高我国慢性病防控管理能力提供建议.方法:通过研究国际常用慢性病管理模型及国外典型国家(美国、芬兰、新加坡)的慢性病防控机制,总结国外慢性病防控经验,并提出其对我国的启示.结果与结论:慢性病护理模型和慢性病创新照护框架是国际上具影响的两种慢性病管理模型.针对慢性病管理,美国提出了健康社区计划、芬兰建立了北卡项目、新加坡推出了全科医师初级护理网络计划.国外慢性病防控经验包括政府顶层设计保障慢性病防控机制顺利运行、广泛的多元合作促进防控工作的实施、基于社区开展多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助力慢性病防控全程管理.我国在完善慢性病防控管理方面,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突出慢性病一级预防理念,推进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全科医师的培养建设,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建设、释放社会投资潜力,以切实提高我国慢性病防控管理能力.

  • 我国药品优先审评制度的实施情况及建议

    作者:冯媛媛;杨悦

    目的:为完善我国药品优先审评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国药品特殊审评制度,以及其中药品优先审评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实施情况、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的药品优先审评制度的特色,提出完善我国药品优先审评制度的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先后建立了特别审批、特殊审批、优先审评等特殊审批制度.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并实施的《总局关于鼓励药品创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优先审评药品的受理范围、沟通交流机制、提交材料的方式、退出机制以及条件审批等.截至2017年底,共有400多件药品注册申请纳入药品优先审评序列,其中2/3已完成审评,但1类新药的申请上市情况仍不乐观.目前,我国药品优先审评在制度体系(如受理范围过宽泛、纳入标准不明确、监管不明确)、审评程序(如审评时限及纳入程序不明确)、审评机制(如可操作性差)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美国、欧盟、日本均制定了高效务实的药品优先审评制度,有覆盖全流程的多通道、多模式、多机制优先审评体系,具有法规体系全面、程序清晰、可操作性强、侧重指导、重视监管等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其他国家特点,我国应规范、细化制度和审评程序,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审评的严谨性、规范性,明确优化审评机制,加强全流程衔接,努力完善和优化我国药品优先审评制度.

  • 中南6省/区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中标效果评价

    作者:袁姣;刘杨正;叶霖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0-2014年湖北、广东、广西、海南、河南和湖南等中南6省/区药品集中采购中的药品通用名、中标企业、中标价格等中标数据,对各省/区中标企业的平均中标品规数、中标集中度(市场集中度中的绝对集中度)、中标价格分布及各省份同一品种药品中标价格差异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河南和湖南6省/区中标品规数分别为13852、5071、23518、11462、17796、13742个;各省/区中标企业平均中标品规数分别为6.33、3.72、9.89、5.64、7.32、6.85个;前3强中标企业的中标集中度分别为3.20%、2.64%、3.14%、4.16%、2.06%、5.46%;各省/区中标药品价格主要集中在0.05~40.00元(60%以上);有13132个(78.36%)药品在不同省/区的高中标价格与低中标价格的差异倍数在1倍之内;6省/区有12136个(72.41%)药品中标价格的变异系数(CV)<0.2.结论:中南6省/区各省药品中标品规数过多,参与药品集中采购的中标企业集中度低,同一药品在不同省/区的中标价格不同.

  • 甲基莲心碱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郑伟;海军;宋晓雪;常虎林;杜立学

    目的:考察甲基莲心碱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甲基莲心碱低、中、高剂量组(10、30、60 mg/kg),每组8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夹闭肝蒂60 min后再灌注6 h复制肝I/R损伤模型.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炎症评分,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mRNA、IL-6 mRNA及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NF-α、IL-6以及肝组织中MDA、SOD、TNF-αmRNA、IL-6 m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间质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炎症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甲基莲心碱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TNF-α和肝组织中TNF-αmRNA、MDA、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肝组织炎症评分降低不显著外,其余各组小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甲基莲心碱中、高剂量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病理损伤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甲基莲心碱对肝I/R损伤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和降低肝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有关.

  • UPLC法同时测定野菊花中8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作者:范帅帅;田伟;王相;高乐;田宇柔;牛丽颖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C、木犀草苷、蒙花苷、芹菜素8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335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样品室温为8℃.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C、木犀草苷、蒙花苷和芹菜素进样量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140~1.680、2.211~26.532、0.178~2.136、0.056~0.672、0.460~5.520、1.260~15.120、2.725~32.700、0.120~0.144 ng(r>0.9996);检测限分别为0.02、0.02、0.02、0.01、0.01、0.01、0.04、0.01 ng,定量限分别为0.06、0.07、0.07、0.03、0.04、0.04、0.13、0.02 ng;精密度、稳定性(10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5%~102.04%(RSD为1.03%~1.65%,n=9).结论:建立的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野菊花中8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 HPLC法测定含黄芪中药制剂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

    作者:陈莉;王盛;孟楣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含黄芪中药制剂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我院中药制剂养肝益水颗粒为模型药物,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简称"药典")中"黄芪"项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药典色谱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流动相甲酸比例、延长流动相大极性段洗脱时间等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建立含黄芪中药制剂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然后用另外2种含黄芪的中药制剂对该法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在药典色谱条件下,模型药物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色谱峰不能与基线分离;优化后,得到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14:86,V/V),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的色谱条件.优化条件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08~81.28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2%(RSD=0.95%,n=6).经该法测定的5批模型药物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平均含量为0.0142%.经验证,该法也可有效分离另外2种含黄芪中药制剂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结论:成功建立测定含黄芪中药制剂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法,且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具有一定适用性,可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尼氟酸结肠靶向小球的制备与体外释药评价

    作者:鄢雪梨;黄仁杰;肖健

    目的:制备尼氟酸结肠靶向小球,并进行体外释药评价.方法:将尼氟酸包载于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1000)中形成纳米胶束,考察尼氟酸纳米胶束的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和多分散系数(PDI).再采用锐孔-凝固法将纳米胶束包裹于低酯果胶中形成尼氟酸结肠靶向小球,观察尼氟酸结肠靶向小球的外观形态,计算其粒径和跨距.比较尼氟酸纳米胶束和尼氟酸结肠靶向小球依次在人工胃液(2h)、人工小肠液(3h)和人工结肠液(3h)中的释药情况.结果:尼氟酸纳米胶束包封率为(93.42±2.33)%、载药量为(8.54±0.36)%(n=3),粒径为(25.8±0.6)nm、Zeta电位为(-18.73±0.23)mV(n=20),PDI为0.25.尼氟酸结肠靶向小球外形圆整,表面纹理粗糙,其粒径为(1.33±0.14)mm(n=3),跨距为0.26.尼氟酸纳米胶束在前5 h内的累积释放度已超过60%,而尼氟酸结肠靶向小球在前5 h内的累积释放度<30%,二者8 h内的累积释放度均>80%.结论: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成功制得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能的尼氟酸小球.

  • 键合紫杉醇和姜黄素的金纳米棒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多药耐药研究

    作者:徐绍辉;张志鹏;黄胜堂;沈园园;于坤宏

    目的:制备键合紫杉醇(PTX)和姜黄素(CUR)的金纳米棒(GNR)(PTX/CUR-BPGNR),并初步研究其体外抗肿瘤多药耐药(MDR)作用及机制.方法:用晶种生长法制备GNR,然后经生物素-聚乙二醇修饰制成GNR(BPGNR).分别合成PTX和CUR的硫辛酸酯(PTXLA和CURLA),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质谱等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利用金硫键牢固的结合作用,将PTXLA和CURLA连接到BPGNR表面,得到键合PTX和CUR的BPGNR(PTX/CUR-BPGNR).观察其形貌,考察其载药量和体外释药情况(近红外光照和酯酶条件下).以阿霉素(ADR)的MDR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为研究对象,分别经PTX、CUR、PTX/CUR混合物和PTX/CUR-BPGNR处理后,采用MTT法考察MCF-7/ADR细胞的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中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制得PTX/CUR-BPGNR,其大小、形状均一,大吸收波长为808 nm,其中PTX和CUR的载药量分别为16.1%、8.4%,同时给予近红外光照和酯酶能促进PTX和CUR释放,64 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可达37.2%、39.1%.BP-GNR、PTX、CUR、PTX/CUR混合物和PTX/CUR-BPGNR处理后MCF-7/ADR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95.8%、71.2%、91.9%、45.8%、22.5%,细胞中P-gp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5.6%、75.2%、73.8%、51.7%.结论:成功制得PTX/CUR-BPGNR,其可提高CUR抑制P-gp表达的能力,从而增强药物抗MDR的作用.

  • HPLC-QAMS法测定不同产地19批山茱萸中5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孙玲;樊晓兰;戴小丽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19批山茱萸中5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一测多评(QAMS)法.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5μL,检测波长为240 nm.以山茱萸中的马钱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山茱萸中另外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即莫诺苷、当药苷、山茱萸苷和山茱萸裂苷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适用性评价后计算4种成分的含量;另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19批药材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验证QAMS法的准确性.结果:在适用性评价中,不同试验条件下4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RSD均小于2%;两种测定方法下,4种成分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QAMS法可用于山茱萸中5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且方法准确、可靠、快速,成本更低.

  • 不同浓度K+对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杜珮瑜;郑雪花;李晓冰;高宇;接丽莉;杨跃辉

    目的:考察不同浓度K+对肠外营养液(TPN)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设计含不同浓度(29.13、43.23、50.16、57.02、70.53、83.75 mmol/L,分别为组1~组6)K+的TPN处方,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制备静脉营养输液袋后,考察其在室温(25℃)下分别放置0、8、24、48 h后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脂肪乳粒径和粒度(以多分散系数表示)分布,考察不同浓度K+对TPN稳定性的影响.结果:6组TPN在放置0、8、24、48 h后肉眼观察其外观均无颜色变化,均无分层、絮凝、挂壁等现象;在室温下放置48 h内pH值为(6.17±0.01)~(6.49±0.01);48 h内组1~组3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规定,然而组4在放置48 h后,≥10μm的不溶性微粒为14粒/mL,组5、组6制备后立即检测发现,≥25μm的不溶性微粒为3粒/mL,均不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要求;6组脂肪乳粒径为(236.7±6.8)~(267.2±11.6)nm,多分散系数为0.027~0.099;随着K+浓度的增大,6组pH值(P=0.001)、粒度分布(P=0.043)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二者变化不满足任何一种直线或曲线趋势.结论:在室温下放置48 h内,K+浓度≤50 mmol/L的处方,其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和脂肪乳粒径大小均符合相关规定;而超过50 mmol/L的处方,其外观、pH值和脂肪乳粒径符合相关规定,但不溶性微粒不符合相关规定,临床使用需谨慎.

  • 大鼠免疫抑制长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作者:马盼盼;叶军;杨艳芳;张星;王洪亮;刘玉玲

    目的:建立可用于免疫调节剂长期(1个月)药效评价的大鼠免疫抑制长期模型并进行验证实验.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以环磷酰胺(CTX)为诱导剂.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模型组大鼠以35 mg/kg的CTX连续腹腔注射3 d,之后以相同剂量每周腹腔注射1次进行加强诱导,共加强诱导3次,全程31 d;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治疗组大鼠在模型组大鼠建模的基础上,于第3天建模后肌内注射胸腺五肽(TP5)注射液1 mg/kg,隔天注射1次至实验结束.观察整个实验周期内大鼠的精神状况和体质量变化,分别于第4、11、18、25、32天取血,测定外周血中CD4+/CD8+比值.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其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差,体质量增加较缓慢,各时间点的CD4+/CD8+比值和实验结束后的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脾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精神状态和体质量增加速度均有所改善,第11、25、32天的CD4+/CD8+比值和实验结束后的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脾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免疫抑制长期模型,该模型免疫抑制程度适中,可用于免疫调节剂1个月内的药效评价.

  • 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作者:肖卫红;徐宏峰;张耕;成薇婷

    目的:优化高乌甲素脂质体的处方与工艺,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药脂质量比、水化温度为考察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化高乌甲素脂质体的处方工艺并验证.以优处方工艺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观察其形态并测其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以1.0%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并采用透析袋扩散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并与高乌甲素凝胶比较.结果:高乌甲素脂质体优处方工艺为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8:1,药脂质量比1:10,水化温度55℃.优处方所制乌甲素脂质体外观呈球状,结构完整,平均粒径为(379.6±0.71)nm(RSD=0.18%,n=3);多分散系数为(0.171±0.003)(RSD=1.58%,n=3);Zeta电位为(-23.1±0.02)mV(RSD=0.85%,n=3);包封率为(63.84±0.36)%(RSD=0.57%,n=3).所制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呈黏稠状乳白色半固体;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高乌甲素凝胶与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分别在9、15 h左右药物释放达到平衡,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0.2%、63.9%,两者释药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优化后的高乌甲素脂质体的处方及工艺所制高乌甲素脂质体凝胶质量较好,可有效延缓药物的释放.

  • 我国基本药物可及性研究的Meta分析

    作者:王伟;任亚男;包晗;邱鹏程;张鑫磊;祁永飞;颜真;王玉琨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物的可及性水平.方法:检索2009-2017年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中关于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物可及性水平研究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Stata MP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包括药物总体可及性、基本药物可及性、公立医院区域可及性、零售药店区域可及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域可及性).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药物总体可及性合并值为43.4%[95%CI(35.8%,51.3%)],基本药物可及性合并值为43.6%[95%CI(34.8%,52.8%)];其中公立医院区域可及性合并值为42.3%[95%CI(22.9%,55.6%)],零售药店区域可及性合并值为45.3%[95%CI(36.4%,55.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域可及性合并值为55.0%[95%CI(46.9%,63.0%)].结论:我国基本药物可及性基本达到预期水平,总体可获得性程度为中等水平.

  •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化学药对比单用化学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陈铭泰;欧莉君;匡荣仁;陈英男;李涛;黎美欢;门凌;张健;张忠

    目的:系统评价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化学药对比单用化学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集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对比单用化学药(对照组)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 5.1.0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血脂水平).结果:共纳入10项RCT,合计8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RR=1.25,95%CI(1.17,1.35),P<0.00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RR=1.35,95%CI(1.19,1.53),P<0.001]、降低血脂水平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MD=-0.45,95%CI(-0.71,-0.19),P<0.001]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化学药对比单用化学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在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均较好.

  • 自动包药机串联自动核对机调剂模式在我院中心药房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顾君;雷琼;张倢;王永;沈国荣;包健安

    目的:缩短我院中心药房口服药调配时间,降低调剂差错率,提高药师工作效率.方法: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ATC)串联自动核对机(MDM)调剂模式(ATC-MDM串联调剂模式)对我院住院患者口服药品进行调剂.以调配时间、日均分包数、药师人数、错误药袋识别准确度等为指标,对比分析ATC-MDM串联调剂模式与单一ATC调剂模式的运行效果.结果:相比单一ATC调剂模式,ATC-MDM串联调剂模式不受药品种类及数量影响,启用后药师调配时间人均缩短约1.5 h;人力成本减少2人;日均分包数增加约500包;错误药袋自动检测率达100%,药品分包准确率提高;药品核对数据可自动保存并生成管理报告.结论:ATC-MDM串联调剂模式缩短了药品调剂时间,降低了调剂差错率,有助于提高药师工作效率.

  • 基于"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式探讨淫羊藿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作者:骆帝;许波;李刚;梁学振;盖帅帅;李嘉程;阎博昭;夏聪敏

    目的:基于"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式探讨淫羊藿治疗骨性关节炎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和预测淫羊藿可能的入血活性成分[以药物动力学参数中的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进行筛选]和靶点,挖掘疾病相关数据库中骨性关节炎的作用靶点,采用拓扑分析工具筛选淫羊藿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采用ClueGo插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检索出淫羊藿相关成分130个,根据OB和DL值筛选出23个活性成分,同时预测出102个可能的作用靶点,构建了"入血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相互关系网络图;通过疾病相关数据库检索出168个骨性关节炎相关靶点,拓扑分析筛选出185个关键节点;ClueGo分析结果显示,淫羊藿作用于骨性关节炎的关键节点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被富集在细胞周期、炎症及癌症相关等68条信号通路中;其可能的控制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直接参与软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分化,调节骨代谢平衡,还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免疫等干预和影响骨与软骨微环境.结论:淫羊藿治疗骨性关节炎具有多系统、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预测、筛选出的机制与目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 壮药战骨总黄酮提取物经皮给药对大鼠/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叶勇;覃妮;庾茜;邓俊宇;黄秋洁

    目的:研究壮药战骨总黄酮提取物经皮给药的抗炎、镇痛作用,为战骨经皮给药新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小鼠和大鼠分为空白组(40%乙醇溶液)、阳性对照组(双氯酚酸二乙胺,小鼠的给药剂量为0.390 g/kg、大鼠为0.280 g/kg)和战骨总黄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以生药计小鼠的给药剂量为0.400、0.791、6.330 g/kg,大鼠为0.136、0.275、2.200 g/kg).腹部经皮给药,每天给药1次.分别采用二甲苯致炎法测定小鼠耳肿胀率(给药5 d)和弗氏完全佐剂致炎法测定致炎2、4、9、15 d后大鼠的足趾肿胀度(给药18 d),以考察战骨总黄酮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乙酸扭体法测定小鼠注射1%乙酸后20 min内的扭体次数(给药5 d),末次给药后30、60、90 min采用热板致痛法测定小鼠的疼痛抑制率(给药5 d),光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的可能大镇痛百分率(给药18 d)以及鼠尾压痛法测定小鼠的痛阈提高值(给药5 d),以综合评价战骨总黄酮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战骨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耳肿胀率和致炎不同时间后大鼠的足趾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给药不同时间后小鼠的疼痛抑制率以及可能大镇痛百分率和痛阈提高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战骨总黄酮提取物中剂量组大鼠在致炎2、4、9 d的足趾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末次给药后60、90 min的小鼠疼痛抑制率和痛阈提高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战骨总黄酮提取物低剂量组大鼠在致炎2、4、9 d的足趾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给药后90 min的疼痛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战骨总黄酮提取物经皮给药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山楂的醇沉工艺

    作者:万丹娜;饶倩如;俞梦莹;刘荣华;权赫秀;杨明;邵峰

    目的:优化山楂的醇沉工艺,为含山楂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考察搅拌速度、加醇速度、醇沉时间、加入乙醇体积分数、醇料比、醇沉前浓缩液密度和静置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山楂总黄酮保留率的影响,然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山楂醇沉关键工艺参数优值为醇沉前浓缩液密度1.04 g/mL、醇料比2.86:1(mL/g)、搅拌速度185 r/min.经验证,优工艺参数下山楂总黄酮平均保留率为89.74%(n=3),与预测值91.40%的相对误差为1.85%.结论: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山楂的醇沉工艺,该法简单、可行.

  • 浊点萃取结合UPLC-MS/MS法测定气道炎症模型豚鼠灌胃射干提取物后血浆中LTB4的浓度

    作者:杨瑞;邸子真;吴怡;陶弘武

    目的:建立测定气道炎症豚鼠血浆中白三烯B4(LTB4)浓度的方法,考察给予射干提取物后其对豚鼠血浆中LTB4浓度的影响,为阐明射干提取物抗炎止咳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射干提取物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2组豚鼠采用烟熏+合胞病毒滴鼻法制造气道炎症模型.造模结束后次日,射干提取物组豚鼠灌胃给药(10 mg/kg射干提取物,以野鸢尾黄素计),空白组和模型组豚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后收集血浆样品.分别考察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浓度、盐酸浓度、盐酸加入量、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对LTB4提取回收率的影响(以44.5 g/L的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替代空白血浆),确定优浊点萃取工艺进行生物样品处理.然后以吲哚美辛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LTB4浓度.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为0.2%甲酸水-乙腈(40:60,V/V),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MS条件: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扫描,LTB4用于定量的离子为[M+H]+质荷比(m/z)335.2194→195.0998,吲哚美辛为[M+H]+m/z 356.0836→312.0842.结果:浊点萃取优条件为Triton X-114浓度5%,加入0.3 mol/L盐酸50μL调至酸性、平衡温度50℃,平衡时间20 min.在该含量测定条件下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相关要求.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血浆中LTB4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射干提取物组豚鼠血浆中LTB4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中样品处理方法绿色环保,含量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血浆中LTB4浓度的测定;射干提取物可使气道炎症豚鼠血浆中升高的LTB4浓度得到显著回调.

  • 藏药麻花秦艽醇提物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小鼠滑膜组织中NF-κB p65表达的影响

    作者:贾娜;崔佳;文爱东

    目的:考察藏药麻花秦艽醇提物(GSM)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小鼠滑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其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0.25 mg/kg)和GSM低、高剂量组(25、50 mg/kg,以生药量计),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于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鸡Ⅱ型胶原制备CIA模型.自造模当日起,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相应药物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给药后7、14、21、28、35 d,测定各组小鼠的关节炎指数(AI);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小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滑膜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给药不同时间后的AI值、脾指数、胸腺指数、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以及滑膜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小鼠踝关节滑膜组织出现细胞排列密集且紊乱、滑膜细胞数量增加、充血等病理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除GSM低剂量组小鼠在给药7、14 d的AI值降低不显著外,各给药组小鼠其余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小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的充血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GSM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滑膜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进一步减轻滑膜炎症而发挥其抗RA的作用.

  • 土壤因子对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黄梅;于福来;陈振夏;庞玉新;谭湘杰;谢小丽;李伟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为裸花紫珠的栽培及适宜生长区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的92份裸花紫珠和对应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裸花紫珠中7种有效成分[咖啡酸、连翘酯苷B、木犀草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简称"芹菜素糖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理化分析法测定土壤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含量等8项因子,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土壤因子和裸花紫珠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92份裸花紫珠中7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为36.22%~77.42%,92份土壤中8种土壤因子测定值的变异系数为13.70%~87.53%.经相关分析发现,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连翘酯苷B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木犀草苷、异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芹菜素糖苷与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木犀草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与有效硫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芹菜素糖苷、木犀草素与有效硫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速效钾含量为影响咖啡酸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主导因子,有效磷含量为影响木犀草素含量的主导因子,有效硫含量为影响木犀草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的主导因子;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影响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的主要土壤因子为pH值和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结论:各土壤因子对裸花紫珠中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同,速效钾含量为影响裸花紫珠7种有效成分含量的主导因子,其次为有效硫、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

  • SLC22A1和CYP3A5基因多态性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伟;朱生东;晁荣;董雪梅

    目的:评价SLC22A1(rs628031、rs683369)和细胞色素P450(CYP)3A5(rs776746)基因多态性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有机阴离子转运体""细胞色素""基因多态性""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SLC22A1""CYP3A5"为中文检索词,以"SLC22A1""CYP3A5""Cytochrome""Polymorphism""Imatinib""Chronic myeloid leukemia"为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总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SLC22A1(rs628031、rs683369)和CYP3A5(rs776746)基因多态性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起至2018年1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SLC22A1(rs628031、rs683369)和CYP3A5(rs776746)基因多态性与主要分子学反应率(MMR)、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率(CCyR)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7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LC22A1(rs628031)GA+AA基因型患者MMR显著低于GG基因型[OR=0.58,95%CI(0.41,0.83),P<0.01];SLC22A1(rs683369)CG+GG基因型患者MMR显著低于CC基因型[OR=0.64,95%CI(0.42,0.96),P=0.03];CYP3A5(rs776746)AG+GG基因型患者CCyR显著高于AA基因型[OR=2.43,95%CI(1.12,5.27),P=0.02].结论:SLC22A1和CYP3A5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伊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结局,二者可作为伊马替尼的潜在疗效预测指标.

中国药房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3 04 05 06 07 08 10 12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9 31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