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杂志

China Pharmacy 중국약방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0408
  • 国内刊号: 50-105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3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房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幸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家兔血浆中辣椒碱纳米乳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作者:张鹏威;苏文琴;张莉;范开;刘明生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辣椒碱纳米乳含量的方法,并考察其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取6只家兔均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静脉注射辣椒碱纳米乳和辣椒碱溶液,剂量为1 mg·kg-1,给药7d后交叉给药,分别于给药后3、6、9、12、15、25、40、60、90、120 min时取血,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85:15:0.1),激发波长为280 nm,检测波长为310 nm.结果:辣椒碱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9 74~4.934μg·mL-1(γ=0.999 5),低检测限为4.9 ng·mL-1,平均回收率为90.4%~113.8%(RSD≤10.1%);辣椒碱纳米乳和辣椒碱溶液的t1/2分别为(11.77±2.32)、(9.53±2.19)min,AUC0~∞分别为(5 311±1 324.6)、(4 909.5±1 110.4)ng·min·mL-1,Cmax分别为315.7、300.8 ng·mL-1,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辣椒碱的血药浓度检测;辣椒碱制成纳米乳经静脉注射后基本上不影响其药动学参数.

  • 小檗碱对异烟肼致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唐玲;金梅;向萍;沈正泽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异烟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NIH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异烟肼组(180 mg·kg-1)、联苯双酯组(异烟肼180 mg·kg-1+联苯双酯150 mg·kg-1)及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异烟肼180mg.kg-1+小檗碱100、50、25mg·kg-1),每日给药1次,连续5d.末次灌胃18h后处死小鼠,计算肝体指数,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和抑炎因子IL-10含量,肝脏丙二(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异烟肼组比较,小檗碱中、高剂量组肝体指数、AST、ALT、MDA、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0、SOD和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小檗碱可减轻异烟肼引起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8种滤膜上的吸附性研究

    作者:白玉国;张爱琴;魏娟娟

    目的:考察临床常用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8种滤膜上的吸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2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适量,分别通过聚醚砜(PES)膜、混合纤维素酯(CN-CA)膜、增强型混合纤维素酯(CN-CA-E)膜、二氟化树脂(PVDF)膜、聚丙烯(PP)膜、尼龙(NL)膜、尼龙编织(NL-B)膜、重离子(ION)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通过各膜前、后流出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吸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种滤膜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吸附作用,其中以CN-CA膜和CN-CA-E膜对药物吸附率高,分别为8.33%、8.52%和6.89%、4.52%,明显高于其他6种滤膜(P<0.05);以在PES、PP、ION膜上的吸附率较低(P<0.05);但2种注射液在除PVDF膜以外的同种滤膜上的吸附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同种滤膜对不同成盐结构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吸附性方面未见差异,PES膜、ION膜、PP膜适宜作为药用滤膜.

  • 人工合成胸腺素α1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马建秀;李秀娟;臧凯宏;高明堂;李文广;吴勇杰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胸腺素α1(sTα1)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取小鼠45只(sTα1,1mg·kg-1)、大鼠3只(sTα1,0.5mg·kg-1),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6h内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和大鼠心脏采血;另取小鼠180只,随机分为高、中、低(sTα1,5、1、0.32mg·kg-1)剂量组,取大鼠9只,随机分为高、中、低(sTα1,2.5、0 5、0.16mg·kg-1)剂量组,皮下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0 h内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和大鼠心脏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sTα1静脉注射在小鼠体内的t1/2β为0.68h、AUC0~∞为554.32 μg·h·L-1,在大鼠体内的t1/2β为(1.87±0.50)h、AUC0~∞为(1 602.91±360.41)μg·h·-1.;sTα1高、中、低剂量组皮下注射在小鼠体内的t1/2分别为0.76、0.54、0.268 h,AUC0~∞分别为3 222.95、417.67、366.60μg·h·L-1,在大鼠体内的t1/2分别为(1.23±0.23)、(1.40±0.37)、(1.99±0.94)h,AUC0~∞分别为(22 436.74±5 641.94)、(1 539.63±203.30)、(729.60±320.0)μg·h·L-1.结论:sTα1在大鼠和小鼠体内静脉注射的药动学过程属于一级二室开放模型,皮下注射的药动学过程属于一级一室开放模型.

  • 甲磺酸帕珠沙星搽剂体外抑菌情况及其对微痤疮模型兔耳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杨芳;卢登华;尹亚非;路永红;叶永琴

    目的:考察甲磺酸帕珠沙星搽剂(PL)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制情况以及对兔耳微痤疮模型的影响.方法:微量稀释法测定PL对痤疮丙酸杆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菌株的小抑菌浓度(MIC);另用涂抹油酸及皮下注射痤疮丙酸杆菌建立微痤疮模型兔耳,造模后第14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痤康王0.1 mL·kg-1)和PL高、低剂量组(0.3、0.1 mL·kg-1),每组6只,右外耳道涂擦相应药物,连续14d,末次给药后18h处死,考察各组兔耳组织学变化及病理评分,并设立空白对照组.结果:PL对受试菌株的MIC均为1.0 mg·L-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PL高、低剂量组兔耳肉眼可见局部毛囊角栓减少,丘疹变平、减少,表皮增厚脱落不明显;组织学观察可见真皮炎症细胞明显减少,毛囊口扩张减轻;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PL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明显体外抑制作用,同时对微痤疮模型兔耳有治疗作用.

  • 阿特拉津及其代谢物在大鼠尿液中的排泄动力学研究

    作者:梁秋云;谭珍媛;黄慧学;陈莉;徐宏珍

    目的:建立大鼠尿液中阿特拉津(ATR)及其代谢物脱乙基阿特拉津(DEA)、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IA)及脱乙基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EDIA)的分析方法,并考察其排泄特征.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SFC柱富集等对尿液样品预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尿液中ATR及其代谢物的含量,色谱柱为WelchromTMC18,流动相为0.5%冰醋酸甲醇液-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5mm;大鼠按25、50、125mg·kg-1灌服给予ATR溶液,于给药前和给药后6、12、18、24、48、72h收集尿液测定并计算其72 h累积排泄量占给药量比.结果:ATR、DEA、DIA、DEDIA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5~50、1~100、1~100、15~1 500 μg·mL-1(γ=0.994~0.998),各样本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为96.76%~99.03%,日内、日间RSD均<5%;大鼠灌服ATR后,尿样中主要以代谢物DEDIA为主(>75%),而原型、DEA和DIA排泄量均较少(<10%).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适用于尿液中ATR及其代谢物的分析;ATR在大鼠体内以代谢物DEDIA排泄占绝对优势,降解更趋完全.

  • HPLC法同时测定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中2种主药的含量

    作者:施燕;陈丹霞;何志高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中2种主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ter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6.0)=58:22:20,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25℃,流速为1.0mL·min-1.结果:钙泊三醇与倍他米松可完全分离,二者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25~3.75、12.5~37.5μg·mL-1(r=0.999 9、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RSD=0.75%.,n=9)和100.8%(RSD=0.63%,,n=9).结论:该方法灵敏、精密度高、回收率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 HPLC法测定曲匹地尔胶囊及片剂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作者:闫辉;闫凯;李金凤

    目的:建立测定曲匹地尔胶囊及片剂中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乙腈-0.01 mol.L-1醋酸钠溶液=28:72;检测波长:292 nm;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μL.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4批制剂中有关物质含量.结果:主成分与有关物质能完全分离,低检测限为0.16ng,4批制剂中单个杂质含量均小于0.21%,总杂质含量均小于0.5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适用性好、耐用性良好,可用于曲匹地尔胶囊及片剂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检查.

  • 异甘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陈卫军;袁勇;王鲁妹;智永刚

    目的:建立异甘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ISO-SLN)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透析法分离样品中的游离药物及载药固体脂质纳米粒,并确定透析介质和透析时间;紫外分先光度法测定包封率,检测波长为396nm.结果:以2%泊洛沙姆188水溶液为透析介质、透析时间为8h,能有效分离ISO-SLN与游离ISO,加样回收率大于95%;ISO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12~7.84 μg·mL-1(γ=0.999 5),低、中、高浓度平均回收率为99.54%、99.11%、100.2%,RSD均小于5%;3批ISO-SLN平均包封率为80.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测定ISO-SLN包封率,且方法准确、简便.

  •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宗春;罗丽萍;黄砚青

    目的:建立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2个不同厂家的鲎试剂时3批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供试品溶液在浓度为0.5mg·mL-1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有抑制现象,而浓度低于或等于0.25 mg·mL-1时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样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为1.0 EU·mg-1.结论: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行,可用于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检查.

  • 阿昔洛韦缓释片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研究

    作者:周卫;谢浩;严相平;丁逸梅

    目的:研究阿昔洛韦缓释片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转篮法进行溶出度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4nm波长下测定阿昔洛韦缓释片在4种释放介质即0.1 mol·L-1盐酸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和由0.1 mol·L-1盐酸液(前2 h)与pH6.8磷酸盐缓冲液(2 h后)组成的替换介质中的12 h内的释放度,并进行释放行为模型的拟合.结果:阿昔洛韦缓释片在盐酸液中的释放速度快,但12h时4种介质中阿昔洛韦皆释放完全;阿昔洛韦在4种介质中体外释药拟合模型更接近Higuchi方程和Peppas方程.结论:阿昔洛韦缓释片在不同介质中均具有缓释性,释放机制主要为扩散释药.

  • 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和有关物质的含量

    作者:李燕;赵春才;刘艳艳

    目的:建立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和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乙腈(75:2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维格列汀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5.0~225.μg·mL-1(γ=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0.77%).3批样品中主药标示含量分别为99.46%、98.94%、99.61%,有关物质含量分别为0.37%、0.22%、0.5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维格列汀片的质量控制.

  • RP-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间苯二酚洗剂中间苯二酚和苯酚的含量

    作者:崔丽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间苯二酚洗剂中间苯二酚和苯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eAera ODS-2: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 μL;柱温:25℃.结果:间苯二酚、苯酚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均为10~200 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5%(RSD=0.36%)、100.62%(RSD=0.9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微柱离心结合双波长考马斯亮蓝法/酶标仪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脂质体的包封率

    作者:侯冬枝;梁晓晖;赵世洪;刘长科;平其能;刘军

    目的: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脂质体的包封率.方法:采用微柱离心结合双波长考马斯亮蓝法/酶标仅法测定,即先用葡聚糖凝胶DEAE-Sephadex A50微柱离心法将游离药物与脂质体进行分离,再筛选样品与染料体积比及反应时间,确定了双波长(595、450 nm)考马斯亮蓝法/酶标仪法的测定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考察了微柱对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和微柱的分离效率;对BSA脂质体的包封率进行了测定.鲒果:确定的测定条件为样品与染料体积比为1:3、反应时间10min,该法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小于2.73%:微柱对空白脂质体的平均回收率为97.78%,分离效率大于90%;BSA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32.91%(n=3).结论:本法实现了游离蛋白质与脂质体快速有效的分离,方法简单易行,与普通凝胶层析柱分离法相比,本法对样品的稀释倍率大大降低,适用于测定痕量大分子蛋白质脂质体的包封率.

  • 我院就医患者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知度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萍;陈玉文;何新荣;赵庆大

    目的:了解我院惠者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知度现状,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2008年5-6月就医的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内容包括就医患者服药种数、对药物相互作用了解程度、对药物相互作用知识的需求、取药后会向谁咨询如何合理用药的问题等,以及常见药物相互作用的实例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78份,其中就医患者中服药1~5种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3.37%;但对药物相互作用了解的仅占23.03%;有85.40%的人对药物相互作用知识有需求;取药后认为应向临床药师咨询的比例为0;在常见药物相互作用实例调查中,不了解者超过了半数.结论:我院就医患者对药物相互作用认知度不高,应予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

  • 我院住院药房退药事件致人力资源成本损失探讨

    作者:杜书章;岳晓红;张晓坚;马晓华;陈晓莉;张瑞;高丽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药房退药事件致人力资源成本损失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药房2010-01-01-2010-08-31取药和退药的处方数,统计护士、药师1张处方退药消耗时间,计算护士、药师的人力资源成本损失情况.同时随机收集住院部退药申请单178份,并对其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取药和退药的处方数分别为1 869 590、47 311张,护士、药师1张处方退药消耗时间分别为15.3、2.30min,共产生退药事件致人力资源成本损失141 554.51元.退药原因以出院(33.15%)、计算机操作错误(21.35%)、转科或死亡(10.11%)为主.结论:我院人力资源成本损失严重,为遏制退药的随意性,应进一步完善医院的相关制度.

  • 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工作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鲍仕慧;白少华;王增寿;李菁

    目的:降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件数.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减少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中,分析处方调剂内差的主要表现及引起差错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处方调剂内差件数明显降低,由活动前的145.6件/周降为61件/周,下降比例迭58%以上;药师在品管手法认识、团队凝聚力、学习积极性、荣誉感等方面有明显提高.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件数,促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提高了门诊药学服务品质.

  • 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探讨

    作者:罗芳;徐海燕;魏宇宁

    目的:为规范医院门/急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统称N&P药品)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急诊N&P 药品的管理措施及管理流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所建立的N&P药品管理体系,制定的人员、处方、药品各方面的相应管理措施,以及所形成的规范的管理流程,从药品请领、日间管理、夜间管理、门/急诊科室领药管理、空安瓿回收管理等方面明确了药品来源,控制了药品流向.结论:我院门/急诊N&P药品的管理流程行之有效,保证了N&P药品安全、合理使用.

  • 浅析公共关系学理论在医院药剂科的应用

    作者:黄红;黄亮;申向黎;张伶俐

    目的:促进医院药剂科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作用.方法:运用公共关系学理论,结合医患关系现状,提出药剂科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途径.结果与结论:药剂科应当树立全员公关意识,自觉维护组织形象;通过各种媒介传播正确信息,提供优良药学服务;以公众为中心,有效协调与沟通各方关系;强化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

  • 浅析我院药品实时盘点模式的设计思路及操作方法

    作者:奚菁颖;王璐华;宋钟娟

    目的:加强药品盘点管理,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方法: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建立药品实时盘点模式,并对其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和盘点盈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该模式主要功能包括药品筛选功能、自动结算功能、动态盘点功能等.影响药品实时盘点准确性的因素包括药品信息的维护、申请单的处理、患者处方的核发等,盘点盈亏原因主要分为人为因素、药品因素、计算机因素、管理因素等.该模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药品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数据化、系统化.

  •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调剂服务成本测算中的应用

    作者:杨樟卫;朱梁

    目的:测算医院住院药房调剂服务的项目成本,为我国开展相关调查以及合理设定药事服务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法,在样本医院住院药房中测算不同调剂项目的单位医嘱成本,以获得病区医嘱调剂的单项服务总成本,并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住院药房不同调剂项目单位医嘱成本单剂量摆药为0.68元,病区非单剂量摆药为0.31元,处方调配为1.99元,静脉输液冲配为3.41元.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固定资产成本等其他方面成本,人力成本对调剂总成本的影响大.结论:作业成本法在调剂服务成本测算中具有可行性,可以更科学地分配间接成本.不同调剂项目之间的单位成本有显著差异,不能单纯以处方费或医嘱数量来计算药事服务费.

  • 信息沟通在我院药品风险管理中的实践

    作者:陈瑶;肖壮;赵银;肖芳;李蕾

    目的:探讨如何采用信息沟通方法来保证药品使用安全,为医院药品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医院药品信息沟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通过电子屏、告示牌、门诊药物咨询台、短信等方式将信息沟通实际应用于药品风险管理中.结果与结论:信息沟通是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保障,正确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大程度地降低药品使用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借新"医改"之机促进军队疗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

    作者:宫曙光;王晨瑜;杨学帆

    目的:探索借助新"医改"的契机促进军队疗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方法:通过分析军队疗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医改"下军队疗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途径.结果:军队疗养院利用现有资源可以开展健康教育、处方点评、药事服务费等临床药学工作;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整合建立临床药学室和增加设备可促进相关工作开展.结论:军队疗养院应该精细地制定出与新"医改"方案相符的临床药学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军队疗养员合理用药.

  • 甲磺酸倍他司汀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包衣处方的优化

    作者:周苏;冯晶;郭斌

    目的:制备甲磺酸倍他司汀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并对其包衣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相似因子法考察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以致孔剂聚乙二醇的用量、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用量和包衣增重为因素,以释放度的综合指标L值为指标优化包衣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及体外释药模型拟合.结果:相似因子值均小于50,表明聚乙二醇、DBP的用量及包衣增重对制剂的释放均有显著影响;优化的佳包衣处方中聚乙二醇为30%,DBP为20%,包衣增重为4%;验证试验中3批样品L 值分别为13.99、11.15、8.37,12 h累积释药百分率大于90%,释药模型特征为零级释药.结论:按佳处方制得的甲磺酸倍他司汀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12 h内可稳定释药,且释放完全.

  • 复方达克罗宁薄荷脑润肤止痒水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作者:李婷;李成;张开礼;冯廉洁;罗意文;陈连剑

    目的:制备复方达克罗宁薄荷脑润肤止痒水,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达克罗宁和薄荷脑为主药制备外用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达克罗宁的含量、旋光法测定薄荷脑的含量.结果:所制制剂为无色澄明液体;达克罗宁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0.13~120.78μg·mL-1(γ=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6%(RSD=0.43%);薄荷脑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13~5.65mg·mL-1(γ=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0.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

  • SUD-35/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小鼠体内药效学初步研究

    作者:潘振华;刘焕龙;陈雪彦;向柏;方瑜;张永健

    目的:制备苯甲酰脲类微管微丝抑制剂SUD-35/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SUD.35/HP-β-CD),以提高SUD-35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并对其小鼠体内药效学进行初步考察.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SUD-35/HP-β-CD投药比(A)、包合温度(B)、包合时间(C)、搅拌速度(D)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筛选佳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和溶解度测定;以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及X射线衍射(XRD)法验证包合物;对肝癌H22细胞实体瘤模型小鼠腹腔注射包合物低、中、高剂量(以SUD-35计)每日1次,共7 d,计算末次给药后24h的抑瘤率,并与环磷酰胺比较.结果:佳制备工艺为A:1:5,B:50℃,C:60min,D:100 r·min-1;以此工艺所制3批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约为75.8%;SUD-35原料及其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0.000 32、0.65 g·L-1;DSC和XRD法证实包合物形成;低、中、高剂量抑瘤率分别为(38.25±0.57)%、(63.45±1.20)%、(69.26±1.15)%,环磷酰胺组为(71.52±1.16)%.结论:SUD-35/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简便、易行,可极大地提高SUD-35的水溶性,其高剂量对肝癌H22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具有与环磷酰胺相似的抑制作用.

  • 氟比洛芬干混悬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作者:陈莹;王硕;刘雅静;冯婉玉

    目的:制备氟比洛芬干混悬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助悬剂制备氟比洛芬干混悬剂,考察制剂的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形态、粒径分布、黏度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主药的含量,并考察了制剂在40℃、75%湿度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的稳定性.结果:氟比洛芬干混悬剂沉降体积比平均值不低于0.90,再分散性好;呈颗粒状,大小均匀.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3~5 pm(75%以上),黏度为59mPa·s,流动性良好;6批样品标示含量平均值为99.66%;制剂放置6个月各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所制氟比洛芬干混悬剂工艺简单、可行、重现性好,且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 盐酸尼卡地平单层渗透泵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

    作者:马锐;王洪亮;刘玉玲;夏学军;董武军

    目的:制备盐酸尼卡地平(Nic)单层渗透泵片,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实现平稳释药.方法:以吸水速率、渗透压及Nic 溶解度为指标,从柠檬酸、氯化钠、乳糖和甘露醇中筛选适当的渗透压促进剂,制备Nic单层渗透泵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拟合释药模型.结果:4种渗透压促进剂中,以柠檬酸所制片剂吸水速率较高(71.83mg·h-1),渗透压值高,可使Nic溶解度(7.90mg·mL-1)提高约10倍(80.33mg·mL-1);以柠檬酸为渗透压促进剂制备的渗透泵片,其24h药物累积释放度在95%以上,且符合零级释药模型.结论:柠檬酸能显著提高Nic溶解度;以柠檬酸为渗透压促进剂制备的Nic单层渗透泵片可平稳释药,且24 h内基本释放完全.

  • 氯霉素眼用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兔眼刺激性研究

    作者:郝吉福;李学桐;张翠玲;王建筑;郭丰广;李菲

    目的:制备氯霉素眼用温敏原位凝胶并进行凝胶溶蚀及家兔眼部刺激性评价.方法:以冷溶法制备凝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霉素含量,采用无膜溶出法进行凝胶溶蚀试验考察药物释放特性,探讨其释药机制.以家兔为模型动物,连续7d眼部给药进行刺激性实验.结果:所制凝胶室温下为液体,体温下转变为半固态凝胶,其溶蚀行为遵循零级方程;氯霉素体外释药符合Hixon-Crowell模型,释放机制为药物扩散与凝胶溶蚀的双重机制;凝胶连续给药后刺激性平均评分小于3,表明其对兔眼无刺激性.结论:所制备的凝胶符合眼部用药的要求.

  • 复方洛美沙星缓释凝胶滴耳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作者:谢燕贤;陈丽娜;温中明;李东

    目的:制备复方洛美沙星缓释凝胶滴耳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40作为凝胶基质制备复方洛美沙星缓释凝胶滴耳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洛美沙星和地塞米松含量,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和稳定性.结果:制备的滴耳剂均匀细腻、分散性好、含量稳定;1 h时盐酸洛美沙星和地塞米松累积释药百分率均小于30%,36h时分别为53%、52%,72 h时均大于80%;稳定性试验表明2种成分对光不稳定.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宜避光放置.

  • 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叶酸介导吡柔比星葡聚糖纳米粒的工艺研究

    作者:姜茹;祖元刚;赵修华;王丹;祖柏实;孙志强

    目的:优化可主动靶向癌细胞的叶酸(FA)介导吡柔比星(PRB)葡聚糖(DEX)纳米粒(FA-PRB-DEX-NPs)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FA-PRB-DEX-NPs,采用二水平设计法,以PRB与DEX质量比(X1)、DEX浓度(X2)、混合液流速(X3)、萃取釜温度(X4)、萃取釜压力(X5)为因素,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为指标筛选出佳工艺条件,计算叶酸偶联度,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表征纳米粒性质.结果:佳工艺条件为X1=0.5、X2=9.98mg·mL-1、X3=3.3 mL·min-1、X4=50℃、X5=15 MPa.以此所制纳米粒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78±15.8)nm、7.73%、33.2%,FA偶联度为2.97%.各表征方法结果显示纳米粒与原药比较粒径更小,呈无定形非晶态.结论:筛选的制备工艺成功地制备出了可主动靶向癌细胞表面的FA-PRB-DEX-NPs,且所采用的超临界反溶剂法方法简单,更适合工艺化生产.

  • 头孢克肟肠溶滴丸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作者:何艳;高萌;徐红;蒋妮;田舸;田燕

    目的:制备头孢克肟肠溶滴丸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滴削法制备头孢克肟滴丸,并包肠溶农,以圆整度、重量差异及溶散时限作为评定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包衣材料、包衣液浓度、包衣层数进行考察,优选出肠溶滴丸的佳包衣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同时考察制剂的体外累积释放度.结果:佳包衣工艺为包衣材料聚丙烯酸树脂Ⅱ号,包衣液浓度10%,包衣层数3层.验证试验表明制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相关要求;45min时在碱性释放介质(pH=6.8)中体外累积释放度为(93.4±1167)%.结论:头孢克肟肠溶滴丸的制备工艺合理,在碱性介质中释放完全,质量合格.

  • 论新形势下制药企业药品销售推广模式的转变

    作者:邱红

    目的:为制药企业建立及应用专业化的学术推广加客户情感关系推广的新型药品销售推广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从药品销售推广模式转变的必然性、新型药品销售推广模式的构建要求及实施策略几方面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药品销售推广模式转变是药品营销行为中遵守道德伦理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相关监管政策法规实施、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与其药品消费行为选择性增强等的必然要求;新型药品销售推广模式的构建要求设立专业化的市场营销策划机构和建设专业化营销队伍;新型药品销售推广模式的实施可通过面向医学或药学工作者中目标客户的学术推广活动、参与医学和药学人才培养的学术推广活动、面向患者或潜在消费人群的学术推广活动等方面进行.专业化的学术推广加客户情感关系推广的新型药品销售推广模式必将占据药品销售推广模式的主导地位.

  • 技术进步对医药制造业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

    作者:杨舒杰;袁红梅;刘皓

    目的:研究技术进步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方法:选取1995-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计算资本、劳动对产出的弹性,然后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出技术进步对医药制造业增长的贡献及贡献率.结果与结论:1996-2008年间推动医药制造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贡献率为55.75%,其次是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分别是35.16%、9.09%.相比国外医药制造业(大于90%)而言,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建议有效实施技术进步战略,实现医药经济的持续发展.

  • 互联网药品交易法律问题刍议

    作者:田侃;吴颖雄

    目的: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法:通过分析互联网药品交易中涉及到的电子合同、隐私权、知情权等法律问题,提出规范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的措施.结果与结论:建议建立"电子公证人"系统以解决互联网药品交易中电子合同问题;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并规范对消费者个人资料的收集;建立完善的在线执业药师咨询制度,强化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 纳米载体材料毒理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黄琴琴;王永禄;李学明

    目的:为研究纳米载体材料的毒理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纳米载体材料在体内的毒性来源与作用机制、给药方式与纳米载药系统毒性的关系两方面的研究现状.结果:毒性主要来源包括其粒径、表面电荷及表面修饰等因素,毒性作用机制是由自由基的产生引发氧化应激所致;吸入、静脉注射、口服等给药方式均可能在体内产生毒性.结论:通过降低给药浓度、修饰载体表面基团等方式可有效控制和降低纳米载体材料的毒性作用,只有充分掌握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为纳米载药系统安全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才可使其更安全地应用于人类.

中国药房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3 04 05 06 07 08 10 12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9 31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