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解放军医学杂志

解放军医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해방군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7-7402
  • 国内刊号: 11-10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鼻黏膜耐受对重症肌无力体液免疫机制的影响

    作者:王丽华;田庆华;刘示威;闵新歌;王化冰;王维治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异常及双类似物(Lys262-Ala207)鼻黏膜免疫耐受的疗效.方法采用ABC-ELISA系统分别检测MG患者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0)的AChRAb及其亚型;监测耐受前后肌电图变化;应用许氏评分法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进行评定.结果鼻黏膜耐受后各组间IgG总量无差异,而实验组耐受后IgG2明显低于耐受前及对照组(P<0.01,P<0.05),IgG3高于耐受前及对照组(P<0.01,P<0.05),耐受前后各组IgG4无显著差异;耐受后4周及8周两组间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衰减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G实验组耐受后临床相对计分达50%以上者为31例,占总患者的79.48%,MG对照组临床相对计分达50%以上者为10例,占总患者的32.56%,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G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体液免疫异常,AChRAb及其亚型可反映MG患者的免疫学改变,提示MG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符合自身免疫病的特点;双类似物鼻黏膜耐受治疗有效.

  • 老年肝病患者52例并发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晓峰;程勇前;高峰;刘冰

    目的了解老年肝病患者合并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0岁以上血培养阳性的肝病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52例老年肝病患者发生败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者8例,占15.4%.发生败血症后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5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1.2%,革兰阳性菌占26.9%,真菌占1.9%.全组病例死亡和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者共18例,占34.6%.结论老年肝病患者并发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使病情恶化,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应高度重视,进行及早正确的综合治疗和及时抢救以降低病死率.

  • 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在脑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孟祥辉;周定标;许百男;余新光;李冲;张远征

    目的探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在脑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切除脑内病变22例,其中胶质瘤14例,脑膜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1例.对神经导航系统的术中准确性和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Steal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切除22例脑内病变的过程中均准确找到病灶,预期准确性(PA)为2.53±0.73mm,监视器显示病灶的导航精确范围均在2mm以内.14例胶质瘤中有13例达到显微镜下影像学意义上的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手术后有2例神经损害症状明显加重,但均在手术后2~3个月恢复,余12例恢复良好.其余8例病人均达到显微镜下全切除,1例基底节区淋巴瘤患者手术后神经损害症状略有加重,手术后1周恢复,余7例恢复良好. 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靠、准确,提高了脑内病变的手术全切率,同时可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 消渴化瘀片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观察

    作者:郝爱真;呼健;刘哲峰;崔媛

    目的评价消渴化瘀片对糖耐量减低(IGT)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68例已确诊的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与对照组(82例),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采用适当的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加以干预,治疗组加服消渴化瘀片(2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服药.采用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方法对比观察,分析两组干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两组干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随访,综合评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而对照组为68.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中药消渴化瘀片对IGT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应用不同解剖结构基础救治颌面部火器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训银;李妍;沈毅;郭海;金文山;刘玉柱

    目的提高颌面部战(创)伤救治水平和伤员生存质量.方法在先进行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对火器伤下颌骨不同部位、不同条件的骨缺损,采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Ⅰ期(或早期)植骨;对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伤例,采用带血管神经及肌蒂的组织瓣转位,或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功能性修复.结果伤后Ⅰ期(或早期)植骨的成活率为91.5%(54/59),游离软组织瓣移植功能重建率为90.7%(88/97).结论新的手术方法设计以应用解剖学为基础,提高了临床救治水平.

  •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陈治水;贾丹兵;孙旗立;李春雷;李春杰;王宇光;王宇恒;邓伟哲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发作期以水杨酸和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配合内服中药和苦参槐花合剂保留灌肠,缓解期以口服健脾灵为主,辅以水杨酸制剂维持治疗半年以上,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远期随访结果.结果内科保守治疗55例,完全缓解35例(63.6%),有效18例(32.7%),无效及死亡各1例(1.8%).中转手术治疗5例(8.3%),完全缓解4例,有效1例.远期随访43例,远期完全缓解率67.4%,癌变率2.3%,死亡率4.7%,手术率6.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手术率.

  • 地塞米松对尾悬吊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作者:郝从均;刘长庭;王俊锋;王德龙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尾悬吊7天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各10只,并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检测肺组织iNOS的表达.结果同尾悬吊7天组相比,地塞米松干预组大鼠肺组织iNOS表达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抑制iNOS表达对模拟失重所致大鼠肺组织损伤起保护作用.

  • 弹性蛋白酶制作囊性动脉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正辉;许百男;周定标;余新光;殷尚炯

    目的建立病理形态与自然动脉瘤更接近、更适于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以弹性蛋白酶破坏SD大鼠(n=10)右颈外动脉起始部,在距其1mm处结扎并剪断,建立直径为1mm的囊性动脉瘤模型,测量不同时间动脉瘤的大小.喂养4周后灌注固定取动脉瘤标本,通过HE和Van Gieson染色方法对瘤壁进行病理评价.结果动脉瘤模型的病理形态与颅内自然动脉瘤极为相似,内膜不完整,弹力层及肌层断裂或消失,代之以增生的胶原纤维组织.4周时动脉瘤大小较制作时稍有增大(P<0.01).结论本实验动脉瘤模型的病理形态及发展特性与颅内自然动脉瘤相似,为动脉瘤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 131I标记的抗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对肝癌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夏红天;黄志强;袁玫;于占洋

    目的运用131I标记的抗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研究靶向血管内皮细胞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裸小鼠人肝细胞癌动物模型,取3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实验A组在接种肝癌细胞的同时,经腹腔注射抗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每只200μg/200μl,2次/周;实验B组在接种肝癌细胞的同时,经腹腔注射同剂量的131I标记的抗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对照组在接种肝癌细胞的同时,经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计算肿瘤的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 实验A组的抑瘤率为74.55%,实验B组为86.36%;实验A、B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明显受抑(P<0.05).实验B组与实验A组比较显示了明显的放疗作用(P<0.05).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证实,经单抗治疗后肿瘤区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大片肿瘤细胞坏死,瘤内血管密度明显降低.结论 抗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在动物实验中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以此抗体为载体与核素相结合,可明显提高治疗肿瘤的疗效.

  • HGF+FGF-4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来源的多能成体祖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特征性表型鉴定

    作者:唐力军;高毅;张志;李浩;单毓强

    目的探索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hMAPCs)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4(FGF-4)诱导下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取健康成人适量骨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并行贴壁培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将MSCs通过CD45、Gl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得到hMAPCs; 将获取的hMAPCs用HGF(20ng/ml)+FGF-4(10ng/ml)进行诱导分化,L-02人肝细胞株为阳性对照,未加任何诱导因素的hMAPCs为阴性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不同诱导分化阶段细胞的ALB、AFP、CK-18、CK-19等肝细胞特征的表型变化,并计数阳性细胞比率;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分化第21天、35天后细胞的ALB表达.结果 ALB、CK-18在诱导组中基本为阳性着色,CK-19均为阴性着色,AFP仅在诱导第7天有阳性着色.在诱导分化第21天、35天,ALB均有阳性表达.结论 hMAP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 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磷脂酶A2致伤机制及氯喹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江宏;汪建新;薛庆亮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磷脂酶A2(PLA2)激活和氧化应激的致伤机制以及氯喹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ET致伤组、ET致伤+氯喹治疗组.静脉注射ET(500μg/kg)致兔ALI,观测动脉血气、血清和肺组织中PLA2的活性、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氯喹对ALI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静注ET后,兔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肺内白细胞扣押等ALI病理改变.ET组肺组织LPO增高(P<0.05),SOD明显降低(P<0.05),PLA2活性增高(P<0.01);病理检查见肺水肿,部分肺组织片状出血,伴局灶性肺不张和肺气肿;超微病理改变表现为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氯喹处理组动脉血氧分压未见下降,肺组织PLA2活性低于ET组,LPO降低,SOD增高;病理检查见轻度肺水肿,炎细胞浸润较ET组少;肺组织超微病理检查显示损伤轻于ET组.结论静脉注射ET可复制兔ALI动物模型,PLA2激活及氧化应激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氯喹对ET所致的兔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术中超声在中心型肺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与CT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乃康;田晓东;李俊来

    目的评价术中超声(IUS)判断中心型肺癌与肺血管关系的准确性及其对肺癌可切除性的预测作用.方法对3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分别行术前增强CT和术中超声检查,以评分的方法对两种检查所得结果进行量化(0~4分),比较两种方法在判断中心型肺癌与肺血管关系及预测肺癌可切除性方面的准确性.结果 CT和术中超声判断中心型肺癌与肺血管关系的准确率分别为72.3%(141/195)和81.0%(171/211)(P=0.037);预测中心型肺癌可切除性的灵敏度分别为91.3%(21/23)和95.6%(22/23),特异度为28.6%(2/7)和57.1%(4/7),准确率为76.7%(23/30)和86.7%(26/30);预测术式的准确率分别为53.3%(16/30)和63.3%(19/30)(P=0.432).结论术中超声在判断中心型肺癌可切除性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枪击噪音对大鼠胃肠传输液体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穆振斌;黄裕新;赵保民;刘震雄;张兵华;王庆莉

    目的研究枪击噪音对大鼠液体食物胃肠传输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大鼠血浆胃肠激素浓度的变化探讨枪击噪音致胃肠传输功能紊乱发生的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组,以模拟56式冲锋枪射击时产生的噪音为施加因素,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噪音刺激,采用炭粉推进法观察不同强度的声刺激对大鼠液体食物胃肠传输的影响,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肠激素浓度,包括血浆胃动素(MLT)、生长抑素(SS)、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当枪击噪音强度在80dB以下时,大鼠胃肠传输液体食物速度为轻度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音强度达80dB时,血浆SS、SP、VIP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当枪击噪音达到120dB时,大鼠胃肠传输液体食物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同时血浆MLT、SS、SP的浓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0.01).结论当枪击噪音在一定强度范围内时,大鼠血浆胃肠激素浓度已发生改变,但其胃肠对液体食物的传输功能仍保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当枪击噪音超过一定强度时,大鼠血浆胃肠激素浓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胃肠对液体食物的传输功能发生紊乱.

  • 冻存乳猪肝细胞的胶原凝胶培养研究

    作者:刘鸿凌;王慧芬;王英杰;郭海涛;于乐成;王宇明

    目的探索乳猪肝细胞的冻存以及培养条件和方法.方法采用两步法分离乳猪肝细胞,液氮冻存4个月后复苏,与鼠尾胶原液混合后接种培养,或将肝细胞接种于胶原被覆的培养瓶中,然后被覆上第2层胶原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白蛋白mRNA的表达、尿素合成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漏出量等.结果冻存肝细胞的活性维持较好,并成功地被固定于混合凝胶或三明治形凝胶中,较好地保持了尿素合成以及白蛋白mRNA表达能力.结论此冻存条件适合于猪肝细胞的长期保存,胶原凝胶可为肝细胞提供更接近体内的培养环境,较好地维持了肝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特征.

  • P物质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静;庄洪兴;何乐人;杨庆华

    目的探讨P物质(SP)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SP及SP受体拮抗剂Spantide作用下不同成纤维细胞PCNA、bcl-2、bax的表达.结果 SP可促进不同成纤维细胞PCNA、bcl-2的表达,同时抑制其bax的表达.在SP作用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CNA、bcl-2表达的增强程度及bax表达的受抑程度显著强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成纤维细胞,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又强于正常成纤维细胞.Spantide可以完全或部分拮抗SP对不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论 SP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病理性瘢痕形成,该作用由SP受体介导.

  • 大鼠应激性溃疡发病过程中不同抗溃疡药物对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婧;李兆申;宛新建;王雯

    目的研究抗溃疡药物奥美拉唑(Omeprazole)、达喜(Talcid)及喜克溃(Misoprostol)防治应激性溃疡(SU)的效果.方法建立SU模型,将32只大鼠均分为4组:O组(Omprazole)、M组(Misoprostol)、T组(Talcid)、N组(对照组).在水浸-束缚应激(WRS)结束后2h,计算各组大鼠黏膜损伤指数(UI),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原位杂交法检测CX43 mRNA表达变化.结果 O组、M组、T组胃黏膜损伤及细胞凋亡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3个用药组PC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用药组之间比较也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3个用药组CX43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M组和T组的CX43表达与O组比较升高显著(P<0.05).结论上述3种药物均可明显抑制SU胃黏膜细胞的凋亡,对SU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 人胃癌组织中GABAB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朱人敏;秦苏堤;何小平;汪芳裕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γ-氨基丁酸(GABA)B型受体1(GABABR1)和GABA B型受体2(GABABR2)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30例胃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BABR1和GABABR2的表达,同时探讨它们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性别、部位、浸润程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GABABR1和GABABR2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5),但二者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GABABR表达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这并不是判断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 北京社区老年人群超重/肥胖与慢性疾病关系的调查

    作者:宋克群;吴青;肖玉兰;张在厚;蔡兰平;任素琴;李金梅;唐丽君;贾小清

    目的调查北京社区老年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与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34个社区共计1 513位老年人进行了横断面调查,详细调查病史并全面查体,测量体重指数等.结果北京社区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48.9%和12.8%,仅有36.5%的人体重正常.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为:高血压病48.0%,冠心病45.0%,糖尿病44.9%,脑血管病10.2%,高脂血症49.5%,慢性支气管炎18.9%,慢性肾功能不全3.4%,胆结石4.8%,脂肪肝47.9%,痔疮4.2%,白内障49.2%,前列腺肥大52.8%,高尿酸血症17.1%.超重/肥胖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高尿酸血症和脂肪肝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亦非常接近正相关.结论北京社区老年人超重/肥胖情况较为严重,并且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 肾上腺外交感性副节瘤的麻醉处理

    作者:季蒙;陈利民;沈七襄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体重50kg.CT提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大截面积为8.0cm×6.7cm.化验检查: 血钾2.12mmol/L,其余均正常.诊断:腹膜后肿瘤,低钾血症.于2003年11月4日在连续硬膜外/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肿瘤切除术,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连续监测NIBP、MAP、CVP、ECG、SpO2、尿量,间断监测血气及血生化.氯化钾2.0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接微量泵以25ml/h(氯化钾1g/h)速度经中心静脉持续补钾.

  •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5天内病原菌变迁分析

    作者:马壮;张志远;槐永军;赵海涛;陈萍

    对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科内科重危监护病房患者的病原学资料及抗生素应用进行分析,以探讨每个时间点患者所感染病原体的种类特点.

  • 成人非典型胆管错构瘤(弥漫性)1例

    作者:董琨;杨永平;苏淑慧;王春平;张群峰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8岁,主诉腹胀、纳差1个月,于2003年11月6日入院.查体:面色暗,肝掌蜘蛛痣均阴性,心肺无异常,腹部饱满,肝脏肋下2~3cm,剑突下3~4cm,触之较硬.脾脏肋下4~5cm,质硬,肝脾均无触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化验检查结果:白蛋白 28g/L;总胆红素 34μmol/L;直接胆红素16.3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7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U/L;乙肝五项抗-HBsAg (+);尿常规提示尿胆原(++).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脾大,腹水.MRI结果提示:肝脏体积增大,肝实质、肝门区信号不均匀,多发异常信号,不排除肝癌.行肝脏穿刺术在镜下观察:肝小叶结构失常,典型或不典型假小叶形成.小叶内见许多充满血液的小囊,多为不规则弥漫性,另见部分区域异常排列的胆管聚集并围以多量纤维性基质,其内少量中性粒细胞.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假小叶形成.病理诊断:胆管错构瘤(弥漫性)伴肝紫斑症样改变.

    关键词: 胆管 错构瘤 肝脏
  • 1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分析

    作者:李亚南;冯德光;张源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是肥厚性心肌病的一种亚型,其他肌肥厚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常易误诊.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检测手段的日趋完善,对此病的认识亦不断提高,现将我院收治的一组病例总结如下.

  • 内毒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蔺静;姚咏明;盛志勇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已成为现代危重病医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以往脓毒症的不良预后一直归结为诊断错误或不及时,以及抗炎治疗不充分,现在人们认识到脓毒症临床表型及治疗反应不同与其遗传基因背景的差异可能有内在联系.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polymorphism)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机体免疫应答状态的差异,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这样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遭受相似程度打击后,有些人群易于发生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有的人却病情较轻而易于恢复,或同是脓毒症患者,治疗措施相同,结果却截然不同.目前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全面深入地了解个体和群体间基因组的变异或多态性已成为可能.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鼠脑微透析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

    作者:贺赛琳;岳云;张英民;郝建华;郭徽;盛志勇

    采用微透析方法研究异丙酚对大鼠脑海马区去甲基肾上腺素(NA)释放的影响.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新高效液相色谱仪和BAS公司电化学检测仪,建立测定大鼠脑海马微透析液中NA的方法.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鉴定

    作者:赖卓胜;韩宇晶;刘思德;王亚东;姜泊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采用人LST组织进行肿瘤细胞建株及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传代至70代进行细胞鉴定,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染色体分析和免疫组化分析等,并与非LST细胞作对比.结果 LST细胞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多形性上皮细胞占大多数,其有近似肿瘤细胞的生长特性,群体倍增时间为36h;染色体数量为42~66,85%在三倍体范围内,并具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ESA、CK20均呈阳性;超微结构具肿瘤细胞样表现和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1个LST细胞株,并命名为LST-R1细胞,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奠定了基础.

  • 重视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诊治

    作者:姜泊;刘思德

    平坦型大肠肿瘤包括表浅型大肠肿瘤及凹陷型大肠肿瘤,与大肠癌发生有密切相关的特殊性.表浅型大肠肿瘤以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 LST)为代表;凹陷型大肠肿瘤以凹陷型早期大肠癌(Ⅱc型早期大肠癌)为代表.平坦型大肠肿瘤由于在临床上难以发现,在我国尚未被临床医师普遍认知,因此有关报道极少.近年来,南方医院在做肠镜检查中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检出和诊疗上创造与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他们认为,提高大肠平坦型病变征象的识别和染色内镜的应用是发现大肠平坦型病变的关键,黏膜剥离术和分析黏膜剥离术是诊治大肠平坦型病变的佳方法之一,而且已着手开展对平坦型大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工作.

  • 放大内镜及实体显微镜对结肠肿瘤性病变检查的意义

    作者:韩宇晶;赖卓胜;李明松;刘思德;姜泊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放大内镜和实体显微镜观察分析大肠息肉腺管开口类型,从而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方法 2001年8月~2002年2月结肠镜检查139例大肠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 pattern)并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139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4例,进展期癌9例,LST型病变5例.5例LST的直径为10~50mm,其中ⅢL型1个,Ⅳ型4个.本组采用放大内镜与病理、实体显微镜诊断的符合率高.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有V型腺管开口则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8例内镜下治疗及随访

    作者:刘思德;岳辉;白岚;张亚历;智发朝;张振书;周殿元;姜泊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在内镜下治疗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放大大肠镜与黏膜染色技术观察黏膜pit分型,发现LST早期癌变,并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对LST早期癌变进行治疗且随访疗效.结果 8例LST早期癌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占75%;病变大于30mm以上者占75%;放大内镜下病变pit分型以Ⅳ型为主,占75%;病理形态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占62.5%,浸润深度以黏膜内癌为主,占75%(m+sm1占87.5%).8例早期病变均进行EMR,一次性完全切除成功,其中EMR和内镜下分片黏膜剥离切除术(EPMR)各4例.平均随访20.7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肿瘤局部残留、复发及转移.结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早期癌变多为黏膜内癌,内镜下行EMR是一种有效的或可能治愈的方法.

  • 罕见大肠平坦型病变并锯齿状腺瘤2例报道

    作者:刘思德;岳辉;李明松;陈学清;赖卓胜;智发朝;张亚历;姜泊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指起源于大肠黏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1].

  • 直肠巨大平坦型早期癌内镜下切除1例报道

    作者:刘思德;李明松;陈学清;岳辉;赖卓胜;智发朝;周殿元;姜泊

    作者于内镜下成功切除1例直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间隙性大便带血2个月,外院肠镜示直肠巨大息肉,于2001年11月5日来我院内镜中心要求行息肉电切术.当日行肠镜检查,示直肠距肛门约3cm见一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大小为7.2cm×6.5cm,累及约3/5周肠腔,染色后见肿瘤表面为IV型pit,隆起于黏膜高处约0.6cm,肿瘤周边黏膜有约3.0cm范围呈现腺瘤化改变,表面失去正常I型pit结构,呈IV型pit改变.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诊治

    作者:刘思德;李明松;陈学清;岳辉;赖卓胜;智发朝;张亚历;姜泊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近2年内在肠镜检查中发现的46例共47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病变的检出及处理情况.方法记录所有LST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及内镜下大体分型,所有病例均行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的pit形态,46例LST患者中,42例共42个病变接受内镜下治疗,其中14例行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切除病变,24例行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分片切除术(EPMR)切除病变,1例行透明帽辅助EPMR切除病变,3例行单纯高频电热圈套切除术切除病变.结果 LST检出率:常规肠镜检查中LST病变检出率为0.8%.病变分布:47个LST病变中,直肠22个,乙状结肠10个,降结肠7个,横结肠4个,升结肠2个,盲肠2个.内镜下病变大体分型:颗粒均一型25个,结节混合型12个,平坦隆起型8个,假凹陷型2个.Pit形态:Ⅱ型pit 2个,Ⅱ型+ⅢL型pit 8个,ⅢL型pit 9个,IV型pit 28个.病理形态:绒毛状腺瘤28例,均伴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其中7例有局部癌变(6例m癌,1例sm1癌),但根部无癌残留;增生性息肉2例;管状腺瘤11例,10例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局部癌变(m癌);锯齿状腺瘤(Serrated腺瘤)6例.结论大肠LST病变在我国有较高的检出率,其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处理方法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从科技论文计量分析看营养科工作现状

    作者:陈水发;谭终意

    科技论文是根据科研成果或工作经验总结撰写而成的.论文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可以反映一个单位的学术气氛、科研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情况.为此,作者对全军13所总医院营养科近8年来在科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说明我军总医院营养科的科研、业务水平和工作现状,促进营养学科的发展.

  • 创伤急救的新概念--白金10分钟

    作者:何忠杰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专业人员对于伤病急救必须强加时间概念,把它做为一个急救工作中的效率指标,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特点.我院急救部在国内首先提出了"白金10min"的抢救概念[1,2],并围绕"白金10min"在急诊创伤急救方面提出"链式流程复苏"的方法[3]和"创伤小组建设和管理"的思想,以确保急诊科在接触危重病人的"第1个10min"内完成生命支持的主要措施.

  • 全军第九次传染病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成军;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军第九次传染病学术会议于2004年8月14日~16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军从事传染病专业的有关人员300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邀请了18位军内外著名传染病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演讲,并从大会投稿中遴选出31篇论文进行大会交流.现将第八次全军传染病学术会议以来,主要取得进展简述如下.

  •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袁方;刘尚喜;侯凡凡;陈瑗;田建伟;刘志强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次氯酸(HOCl)氧化牛血清白蛋白(BSA)体外制备AOPP-BSA,将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与不同浓度、不同氧化修饰程度的AOPP-BSA共同培养,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用VICTOR Wallac 1420多标记分析系统动态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量.结果 AOPP-BSA使血管内皮细胞活性降低,其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与BSA氧化程度及AOPP-BSA的浓度有关;AOPP-BSA刺激内皮细胞生成活性氧,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量随BSA氧化程度和AOPP-BSA浓度增加而升高.用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小分子模拟物ebselen预处理细胞,可使AOPP-BSA诱导产生的活性氧减少53%,并可保护细胞免受AOPP-BSA造成的细胞损伤.结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能通过氧化应激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作者:刘阳;刘尚喜;侯凡凡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AGE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刺激后,用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β、TNF-ɑ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活性氧的生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凝胶迁移电泳(EMSA)法观察核因子-κB(NF-κB/p65)的激活.分别用抗AGE受体(RAGE)抗体、NADPH氧化酶特异性抑制剂apocynin和p38通路抑制剂SB 203580预处理单核细胞,观察对AGE-HSA诱导细胞因子和活性氧产生的影响.结果 AGE-HSA与单核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后,细胞内NF-κB激活,培养上清中IL-1β、TNF-ɑ水平明显增高,活性氧生成增加;用抗RAGE抗血清或apocynin预处理细胞可阻断AGE-HSA诱导的活性氧生成(P<0.01),抑制NF-κB的活化并使培养上清IL-1β、TNF-ɑ显著降低(P<0.01).用SB 203580预处理细胞也可抑制AGE-HSA诱导的NF-κB激活及IL-1β、TNF-ɑ的产生,但对活性氧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P>0.05).结论 AGE通过RAGE介导的途径刺激单核细胞生成IL-1β、TNF-ɑ和活性氧,NADPH氧化酶途径可能是RAGE细胞内信号途径的上游,而AGE诱导的细胞因子生成依赖于p38磷酸化.

  • 维生素E对血液透析病人氧化应激的干预效果

    作者:武强;刘郑荣;侯凡凡;刘尚喜;刘俊;杨小兵;田建伟;任昊;蒋建平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血液透析病人氧化应激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处于稳定状态的血液透析病人56例(不服用任何抗氧化药)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1个月后,随机均分为两个实验组,A组口服维生素E 200mg/d,B组口服维生素E 400mg/d,服药1个月;两组分别在观察期和服用维生素E干预期前后检测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以及血清维生素E浓度.另选56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血清AOPP、MDA水平明显高于同龄正常对照组(n=56,P<0.01),GSHPx、维生素E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透析病人在未服抗氧化药的1个月观察期前后AOPP、MDA、GSHPx及维生素E浓度无明显变化(P均>0.05);A组治疗后,血清维生素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但AOPP、MDA和GSHPx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B组治疗后血清维生素E、GSHPx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1,P<0.05),AOP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MD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大剂量维生素E(400mg/d)可以改善血透病人的氧化应激状态;血透病人短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未见明显副作用.

  • 轻度肾功能减退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侯凡凡

    现已证实,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高危因素,ESRD病人CVD的发生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8倍[1].然而近年发现,轻度肾功能减退患者[血肌酐轻度增高或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CVD的危险也明显增高[2].探索这部分患者CVD危险性增加的机制及其防治措施更有助于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因此已成为肾脏病学界近年的前沿研究领域.

解放军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