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중화림상면역화변태반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8705
  • 国内刊号: 11-5558/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1007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奉春 尹佳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骨性关节炎软骨修复与基因治疗

    作者:王嫱;梅焕平

    软骨修复是目前治疗骨关节炎有前景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培养成软骨细胞解决了软骨细胞难以获得的问题.不同细胞因子在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可发挥不同作用.通过对其多靶点干预,促进软骨细胞分化、生长和软骨修复,可达到治疗骨关节炎的目的 .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骨关节炎软骨缺损的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白芍总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肖堃

    白芍总苷(TGP)是由植物芍药植物根中提取的一组糖苷类物质,包括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具有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及保肝、止痛等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有一定疗效.本文对近年来将TGP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临床研究予以综述.

  • 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作者:单曙光;李向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结缔组织病(CTDs)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关系密切,cMV的感染可能是CTDs患者发病的因素之一,CMV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引发了自身免疫反应,同时CTDs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免疫抑制治疗容易发生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是早期诊断和鉴别CTD8患者活动性CMV感染的较好指标.SLE患者合并活动性CMV感染时临床表现多样,与SLE疾病本身表现不易区分,确诊CMV感染可通过CMV抗原血症鉴别.CTDs患者的CMV感染需要合适的抗病毒及激素治疗.

  • 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别志欣;曾学军

    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发生于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多继发于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起病多有明确诱因,如感染、创伤、抗凝异常等.临床表现为小血管血栓形成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及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近年通过早期诊断,采取有效治疗,包括抗凝、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静脉丙种球蛋白注射等,使死亡率显著下降.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赵书山;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钱龙;程涛;韦炜

    目的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间质性肺病(pSS-ILD)的发生、临床特点、肺功能及影像学表现,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肺部病变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pSS患者,重点分析资料完整的29例pSS-ILD.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抗ANA、抗ds-DNA抗体,欧蒙斑点法检测抗SSA、抗SSB 等ENA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C3、CA和CRP,魏氏法检测ESR;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正侧位X线片和肺部高分辨CT(HRCT)扫描;肺功能仪检测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残气量(RV)、用力呼气量(FEV1.0)、50%/25%肺活量时的大呼吸流量(Vmax50/Vmax25)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等.结果pSS患者ILD的发生率为24%,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病(P=0.014);pSS-ILD多见于炎症活动期;ILD组较无ILD组抗SSA抗体阳性率增高(P=0.005)、补体C3降低;肺功能检测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障碍;肺HRCT多见"磨玻璃样"改变与小叶间隔增厚影象,在发现ILD病变方面,肺HRCT明显优于普通X线胸片.结论 pSS-ILD的发生与原发病的活动明显相关,pSS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检查和肺功能检测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肺间质病变,尤其是抗SSA抗体阳性pSS患者.

  • 洗涤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过敏

    作者:文利平;尹佳

    目的 观察洗涤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接触性皮炎患者中的斑贴试验阳性率.方法 对本科门诊湿疹患者进行常见的10种接触性过敏原的斑贴试验:香料混合物、柳硫汞、咪唑烷基脲、甲醛、凯松CG、对苯二胺、硫酸镍、重铬酸钾、氯化钴和CAPB,观察CAPB的阳性率.结果在进行斑贴试验的562例湿疹患者中,CAPB阳性5例,其中4例为全身皮炎,1例为面部皮炎.5例进行相关化妆品或洗涤用品的斑贴试验均有阳性反应.结论 本院接触性皮次患者中的CAPB阳性率低于其他报道,但考虑到洗涤剂的广泛应用,应在怀疑化妆品过敏引起的湿疹皮炎患者中常规进行CAPB斑贴试验.

  • 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作者:林伟年;杨劲松

    目的 探讨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和鼻中隔矫正术对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32例患者进行手术,根据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4项指标进行术前和术后0.5、1、2年疗效评分.结果术后0.5、1年喷嚏症状评分分别为0.586±0.682和1.200±0.961,较术前1.875±0.793显著改善(P<0.01);术后0.5、1、2年流涕症状评分分别为0.690±0.737、1.367±0.809、1.550±0.945,较术前2.312±0.780显著改善(P<0.01);术后0.5、1、2年鼻塞症状评分分别为0.448±0.572、0.533±0.629、0.800±0.768,较术前2.344±0.701显著改善(P<0.01);术后0.5年鼻痒症状评分0.862±0.743较术前1.844±0.767显著改善(P<0.01).术后0.5、1年总有效率100%,术后2年总有效率90%.结论 采用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期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鼻塞、流涕.

  • 甘油对户尘螨过敏原点刺液急性毒性实验的影响

    作者:孙劲旅;任华丽;卢朝辉

    目的 探讨甘油对户尘螨过敏原点刺液急性毒性实验的影响.方法 按1:10(W/V)比例制备户尘螨过敏原提取液原液.户尘螨过敏原点刺液急性毒性实验:取5~7周龄BALB/c小鼠35只,分成5组,每组7只.在每组小鼠腹腔内分别注射0.5 ml不同液体,具体如下:A组含0.4%苯酚的户尘螨过敏原提取液原液(3 ml)+甘油(3 ml);B组含户尘螨过敏原提取液原液(3 ml)+生理盐水(3 ml);C组含甘油(3 ml)+生理盐水(3 ml);D组含0.4%苯酚的生理盐水(6 ml);E组含生理盐水(6 ml).结果 A组和C组内所有小鼠均在注射后10分钟左右出现活动减少、竖尾,15~18分钟全身躁动、抖动、打滚,20~25分钟小鼠死亡.B、D和E组小鼠腹腔注射后活动正常,观察7天均存活.A组和C组死亡的小鼠立即进行病理解剖,结果显示腹腔内大量腹水、肠管水肿;肺组织高度淤血,肺泡壁增厚增宽,肺泡壁及肺间质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肺间质可见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小肠壁疏松、水肿,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肝、脾、肾组织未见特殊改变.B、D和E组小鼠的肺、肝、脾、肾组织未见特殊改变.结论 小鼠户尘螨过敏原点刺液急性毒性实验应该使用不含有50%甘油的户尘螨过敏原点刺液原液.

  • 尘螨变应性鼻炎全血细胞IL-4、IL-1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靖;陈冬;李添应;林志斌;冯炼强

    目的 探讨IL-4、IL-13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IL-4、IL-13拮抗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52例变应性鼻炎(实验组)及25例无过敏性疾病(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用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佛波酯)+inomycin(离子霉素)及标准化尘螨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IL-4、IL-13、IFN-γ的表达细胞百分数,ELISA检测血清IL-4、IL-13含量.结果对照组经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刺激后细胞内测出IFN-γ为0.3%~0.4%,但检测不到IL-4与IL-13,经PMA+inomycin刺激后IFN-γ为5.0%~12.4%、IL-4为0.5%~0.8%、IL-13为0%~0.2%;实验组经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刺激后IFN-γ为0.3%~0.5%、IL-4为0.9%~1.3%、IL-13为0.5%~0.9%,经PMA+inomycin刺激后IFN-γ为17.3%~24.0%、IL-4为2.1%~3.5%、IL-13为0.8%~2.0%.实验组血清中IL-4含量为(1.768±0.485)pg/ml、IL-13为(5.427±1.263)pg/ml,对照组IL-4与IL-13含量均低于敏感度.结论 IL-4、IL-1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表达升高,参与了变态反应过程,为临床应用IL-4,IL-13拮抗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了依据.

  • 白细胞介素-1β小干扰RNA的设计、合成及筛选

    作者:张宁;杨丽丽;崔华东

    目的 设计和合成针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研究其对体外培养的薪西兰白兔膝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表达IL-1β mRNA的干扰作用,筛选出有干扰效果的IL-1β siRNA,为进一步构建IL-β特异性双链RNA(dsRNA)质粒载体创造条件.方法 参照siRNA的设计原则,采用Ambion公司提供的软件,利用Finder程序查找和设计针对IL-1βsiRNA的正义和反义寡核苷酸链.体外转录法合成4个IL-1β siRNA,将合成的IL-1β siRNA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新西兰白兔膝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并以未转染细胞作为空白对照,采用RT-PCR技术检测所合成的IL-1β siRNA对体外培养的兔滑膜成纤维细胞IL-1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48小时后,4条IL-1βsiRNA链中有1条(L4)能够使兔滑膜成纤维细胞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其余3条IL-1β siRNAs链未见明显的干扰效果.结论 不同的IL-1βsiRNA对兔膝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IL-1βmRNA表达水平具有不同的干扰效能.成功筛选出1个有效的IL-1β siRNA,初步提示RNA干扰技术可用于抑制兔膝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IL-1β mRNA的表达.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滑液及滑膜组织中自然杀伤细胞的特征

    作者:周炜;王昱;郝燕捷;张卓莉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特征以及在疗效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分析RA患者外周血、滑液与滑膜组织中NK细胞的数量,分析NK细胞中信号分子的改变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观察经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治疗后RA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数量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NK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8.95±3.72眠5.31±5.07,P<0.05).RA患者滑液与滑膜组织中CD3-CD56+、CD3-CD247+NK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少于相应的外周血(P<0.05),同时这些细胞中信号分子CD247表达的强度也显著降低.IL-12联合IL-18刺激使1.4%的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干扰素γ,其中1.1%为NK细胞产生;肉豆蔻酸酯和钙离子载体可以使15.33%的单个核细胞产生干扰素γ,其中13.87%为T淋巴细胞产生,NK细胞占1.47%.经TNF单克隆抗体治疗14周后,临床判定为良好反应和中度反应的5例患者中4例外周血中NK细胞数目增加,而治疗反应差的2例患者中NK细胞数量增加或减少各1例.结论 RA患者循环与炎症部位中NK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这些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细胞因子产生能力低下;NK细胞的低下状态与所处环境中的炎症程度有关,TNF单克隆抗体治疗在改善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同时,使外周血中NK细胞呈增加趋势,NK细胞可能成为疗效判断的一项指标.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合并慢性脱髓鞘病变一例报告

    作者:盛君;汪国生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及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均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同时合并则甚为罕见,Luostarinen曾报道1例,本文报告1例如下.

  • 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二例报告

    作者:王勇;李鸿斌;肖镇

    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remitting seronegative symmetrical synovitis with pitting edema,RS3PE)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炎,多发于老年男性,发病率较低,特征是突然发作的手足背凹陷性水肿、腕关节滑囊炎及手指屈肌腱鞘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检查多为阴性,X线检查未发现关节破坏.

  • 皮疹、四肢近端肌无力、憋气

    作者:赵久良;李梦涛;田庄;朱佳;曾小峰

    病历摘要患者女,53岁,因皮疹10个月,四肢近端肌无力1月余于2006年3月入院.患者2005年5月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右侧足背、左侧大腿、双侧臀部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偶有痒痛,有脱屑,无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外院考虑"体股癣",予抗真菌治疗,皮疹无明显缓解.

  • 磁共振成像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李嗣钊;田新平

    磁共振成像具有软组织密度分辨力高、安全无创和操作便捷等特点,不但能发现病变、准确定位,而且可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本文总结了肌肉磁共振成像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诊断、活动性评价及肌活检定位方面的应用.

  • Foxp3仍然是人调节性T细胞的标志?

    作者:于健宁;马纪林;陶筱娟;王菊华;李向培;邹和建;郑颂国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和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机制.缺乏这群细胞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积累的证据表明,在啮齿类动物中,一个叉头样转录因子Foxp3基因及其编码产物(scurfin)是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Foxp3基因控制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并且直接影响它的功能.虽然早期研究认为Foxp3也在人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上特异性表达,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Foxp3在人类激活的CD4+效应T细胞中也有表达.Foxp3是否也是人的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本文对当前国际免疫调节领域相关方面的工作进展进行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FOXP3 调节性T细胞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