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甘草酸镁抗小鼠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徐建国;刘继勇;彭程;刘亚明;胡晋红

    目的:考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小鼠接触性过敏性皮炎(allergy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1%2,4-二硝基氟苯(DNFB)对小鼠腹部致敏和耳部激发建立小鼠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模型,各组动物于致敏后开始尾静脉注射给药.激发后24 h考察耳部水肿红斑评分,检测耳肿胀度变化,检测激发后血清INF-γ,IgE,IL4等细胞因子水平,并对耳部皮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耳部肿胀度,显著抑制小鼠耳部水肿红斑形成(P<0.05),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能显著降低血清INF-γ水平(P<0.05)和IgE水平(P<0.05).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还能明显改善耳部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等炎症性病理改变.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小鼠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有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INF-γ和IgE的分泌有关.

  • 曲泰斯斑贴试剂诊断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作者:文利平;尹佳;李宏;孙劲旅;岳凤敏;张宏誉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是由于皮肤接触外界物质后通过免疫机制所致的皮肤炎症反应.斑贴试验是诊断ACD的金标准[1].曲泰斯斑贴试剂具有使用方便,过敏原明确定量等优点,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2].为检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于2003年9月-2004年5月对100例门诊患者进行了研究.

  • 薄膜手套隔离法防治乳胶手套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作者:王楠;孔悦;沈七襄

    外科手术医生、护士因为职业的需要必须戴手套工作,并且使用频繁、接触时间长.但乳胶手套可导致手部皮肤发生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其特点为在接触后6~48h出现手部皮肤瘙痒、干燥或皲裂,常伴红斑和水疱,严重者造成局部红肿,大面积溃烂.我们采用PE薄膜手套隔离法进行防治,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洗涤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过敏

    作者:文利平;尹佳

    目的 观察洗涤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接触性皮炎患者中的斑贴试验阳性率.方法 对本科门诊湿疹患者进行常见的10种接触性过敏原的斑贴试验:香料混合物、柳硫汞、咪唑烷基脲、甲醛、凯松CG、对苯二胺、硫酸镍、重铬酸钾、氯化钴和CAPB,观察CAPB的阳性率.结果在进行斑贴试验的562例湿疹患者中,CAPB阳性5例,其中4例为全身皮炎,1例为面部皮炎.5例进行相关化妆品或洗涤用品的斑贴试验均有阳性反应.结论 本院接触性皮次患者中的CAPB阳性率低于其他报道,但考虑到洗涤剂的广泛应用,应在怀疑化妆品过敏引起的湿疹皮炎患者中常规进行CAPB斑贴试验.

  • 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宁;王平;冼静雯;谢天柱;秦美容;李俊鹏;鲁艺;王晓炜;石海宁;龙绍蓉

    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小分子化合物而引起的迟发性超敏反应。经典的检测化学物接触致敏性的方法是通过动物试验来检测,鉴于欧盟于2013年颁布全面禁止化妆品动物试验的规定,替代试验将来是化学品/化妆品致敏研究的主要趋势,本文综合近年的国内外文献,对现行的通过OECD认证的和正在开展研究的皮肤致敏替代试验,如LLNA、DPRA、KeratinoSens TM、h-CLAT试验等进行综合论述和评估,为未来体外替代试验能够客观、公正的对致敏结果评估提供参考。

  • 室内办公人员过敏性接触性炎过敏原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南;祁姗姗;张思;王晓龙

    目的:分析本地区室内办公人员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阳性结果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本院确诊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174例室内办公人员进行斑贴检查,分析过敏原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室内办公人员罹患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者,男性就诊比例低于女性,男性斑贴检查阳性率为97.30%,女性为96.35%.其中常见的过敏原为氯化钴(44.25%)、重铬酸钾(35.63%)及硫酸镍(41.95%),女性对化妆品及饰品过敏者较男性多,男性对染发剂过敏者较女性多.结论:室内办公人员常见过敏原主要为办公相关材料(合金制品、橡胶制品)及室内装修产物(甲醛),工作环境、性别差异和个人习惯直接影响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特点.

  • 装饰性身体打孔的并发症:耳廓饰物迟发性过敏合并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宝林;王恩彤

    目的 总结装饰性身体打孔的习俗及并发症,提出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耳廓饰物导致的迟发性过敏合并感染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急性耳廓饰物并发症的发生与所用器械不当、未执行正规严密的消毒方法、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从业前训练、在青少年未成熟的耳廓上打孔等有关;迟发型过敏及感染与打孔穿过耳廓软骨区及不纯材质的饰物粒子缓慢释放有密切关系.结论 耳廓打孔前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耳垂是比较安全的耳廓打孔区,合金耳环易产生并发症.

  • 2011年国外发表的特殊临床病例简报

    作者:刘琬;常建民

    本文综述了201 1年1-12月国外部分期刊新报告的特殊或有趣的皮肤病临床病例.1 汽车座椅皮炎(car seat dermatitis)汽车座椅皮炎是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一种特殊类型.Ghali[1]报告21例患者(图1)并进行综述.该病好发于婴幼儿,发疹部位为直接接触婴儿安全座椅处:小腿外侧下部、肘部、枕部头皮以及大腿屈侧上部,呈对称分布.皮损形态同一般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严重时可继发感染.

  • 基于迟发型超敏反应及Th细胞因子分泌的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筛选

    作者:王亮;洪敏;卞慧敏;郑劼;匡烨;段金廒

    目的:以典型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及脾淋巴细胞IFN-γ、IL-4的分泌,筛选玉屏风散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应部分.方法:用二硝基氯苯来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观察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的干预作用;用MTT法检测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的水平.结果:玉屏风散的醇提浓缩液能减轻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IL-4的分泌;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减轻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IFN-γ分泌,促进IL-4分泌;石油醚萃取物能抑制ConA诱导的IFN-γ、IL-4的分泌,整体模型未显示作用.三种提取物都不同程度地降低IFN-γ/IL-4比值,抑制Th1反应.结论:玉屏风散中抗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应成分主要在醇提液和乙酸乙酯部分,其作用与调节Th1/Th2的平衡有关;同时也提示以散剂为应用剂型是合理的.

  • 细胞因子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病变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黄曙海;庞维群;汤俊豪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多见于工业化国家,常与职业性接触有关.引起ACD的致敏原多是相对分子质量低的物质,通常为半抗原.目前已发现多达3 000种以上的化学致敏原,如镍、二硝基氯苯(DNCB),二硝基氟苯(DNFB);还有芳香料如丁子香酚、肉桂醛(CIN)、肉桂醇和羟基香茅醛等.ACD是由T细胞介导的抗原特异性皮肤过敏反应,以抗原刺激后局部皮肤出现一系列的皮肤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为特征.不少文献肯定了Ⅰ型T淋巴细胞(包括CD4+Th1细胞和CD8+Tc1细胞)因子在ACD病变过程中的作用,但近来也有不少文献指出,Ⅰ型/Ⅱ型(包括CD4+Th2细胞和CD8+Tc2细胞)T淋巴细胞因子的动态改变,影响了ACD的发展和转归.探讨Ⅰ型、Ⅱ型T淋巴细胞因子在ACD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了解Ⅰ型/Ⅱ型细胞因子平衡改变在AC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助于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 针灸对1-氯-2,4-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作者:余玲玲;肖明;黄薏;李静

    目的 观察针灸对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非经络针刺组、经络针灸组、咪康唑组、经络针灸+咪康唑组,每组12只.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检测各组小鼠背部皮肤肿胀程度以及脏器指数;HE染色检测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皮炎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kB(NF-kB)的表达水平. 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皮肤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模型组皮肤组织间隙水肿,且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非经络针刺组和咪康唑组皮肤组织没有明显变化,经络针灸组和经络针灸+咪康唑组皮肤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减轻;经络针灸组血清中IL-2、IL-4、IL-7、TNF-α的含量,皮肤肿胀程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以及皮肤中TLR4、NF-k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与非经络针刺组(P<0.05);经络针灸+咪康唑组血清中IL-2、IL-4、IL-7、TNF-α的含量,皮肤肿胀程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以及TLR4、NF-k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咪康唑组(P<0.05);经络针灸+咪康唑组血清中IL-2、IL-4、IL-7、TNF-α的含量,皮肤肿胀程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以及TLR4、NF-kB表达水平与经络针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灸对ACD小鼠具有改善作用, 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TLR4/NF-kB信号通路的活性实现的,为ACD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不同解剖部位皮肤斑贴试验结果比较和分析

    作者:陈晶晶;范立英;信许亚;田燕;刘玮

    目的:比较面部、前臂和背部三个部位同一产品局部封闭式斑贴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以2006年8月~2006年12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化妆品皮肤病专科门诊投诉化妆品过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判断标准采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中的7项化妆品皮肤病诊断国家标准(GB 17149.1-7-1997),统一登记表格记录化妆品皮肤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相关化妆品信息,分别在面部、前臂和背部进行同一产品的斑贴试验,对斑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12例患者完成了318个产品的斑贴试验,面部阳性反应例数多,62例(占总患者的55.36%),84个产品(占总产品数的26.42%);其次为前臂,39例(34.82%),59个产品(18.55%);背部38例(33.93%),52个产品(16.35%).面部和背部、面部和前臂斑试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背部和前臂斑试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化妆品的斑贴试验中,面部皮肤较前臂和背部敏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