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活检方法在子宫颈癌筛查低级别异常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王海平;张小松;骆向丽;张敏;陈青华;郝明鱼;康玲;周二梅;毕蕙

    目的:探讨人群子宫颈癌筛查低级别异常妇女的管理模式。方法2014年1至6月在我国北京、河北、陕西的3个县对344例筛查低级别异常者妇女全部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指引下行定位活检/随机活检及子宫颈管搔刮术( ECC),并对不同活检方法CIN2+的检出进行评估,探讨不同活检方式在筛查低级别异常者CIN2+检出中的作用。结果阴道镜下活检共检出CIN2+病变41例,占11.9%,其中CIN2占9.3%(32/344),CIN3占2.6%(9/344),无浸润癌检出。不同细胞学结果间CIN2、CIN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6,P=0.011)。不同转化区类型中CIN2+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5.769,P=0.009)。不同阴道镜的拟诊中CIN2+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85.986,P=0.000)。在阴道镜指引下,于子宫颈异常处第1块活检检出CIN2占78.0%(32/41);于病变第2异常处活检额外检出1例CIN2+,占2.4%(1/41);于病变异常处的2块定位活检检出CIN2+的敏感性为80.5%,特异性为88.1%。随机活检额外检出8例CIN2+,占19.5%(8/41),其额外检出CIN2+病变敏感性为19.5%,特异性为90.2%,ECC无额外CIN2+的检出。结论在人群子宫颈癌筛查低级别异常者的管理中阴道镜的评估及诊断非常重要,对于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行阴道镜指引下的2点或以上活检为CIN2+检出的主要方法;对于阴道镜下未发现异常的妇女尚无必要常规行随机活检及ECC。

  • 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

    作者:冯丽莉;杨毓琴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3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0例宫颈癌、1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53蛋白表达状况的检测.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5).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中,p53蛋白低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481>0.01),与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中,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宫颈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2<0.005),与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p53蛋白的表达在淋巴转移组与非淋巴转移组差异无显著性(P=0.565>0.01),既p5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无关.结论 p53的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效指标.

  • 子宫颈细胞学未见异常的PCB患者的临床管理——附149例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裴志飞;林秀峰;石云;毕蕙

    目的 通过对细胞学未见异常的性交后出血(PCB)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PCB的临床管理路径.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3年11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149例细胞学未见异常因PCB转诊阴道镜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以及病理结果,分析PCB患者中子宫颈高级别病变以及浸润癌的风险,探讨PCB患者的管理.结果 149例细胞学未见异常因PCB转诊阴道镜的患者,年龄21 ~ 82岁,平均年龄42.91 ±10.83岁.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共检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 (CIN2)4例,子宫颈浸润癌2例,CIN2+检出率为4.0% (6/149).其中128例(85.9%,128/149)同时进行了HPV-DNA检测,123例检测阴性,占96.1% (123/128);5例检测阳性,占3.9% (5/128);在123例HPV阴性者中,共检出CIN21例(1/123,0.8%),子宫颈癌1例(1/123,0.8%),CIN2+检出率为1.6% (2/128),在5例HPV阳性者中无CIN2+检出,在21例未行HPV检测者中共检出CIN2 3例(3/21,14.3%),子宫颈癌1例(1/21,4.8%),CIN2+检出率为19.0% (4/21);未行HPV检测与行HPV检测的病例相比较,CIN2+的检出有统计学差异(x2=14.271,P=0.004),OR=14.824(95% CI:2.522 ~ 87.141).结论 在细胞学未见异常的PCB中存在有较低的CIN2+风险,应重视排查,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均阴性可能减低PCB患者的CIN2+风险.

  • 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细胞学异常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燕;陈锐;毕蕙

    目的 探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不同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的管理模式.方法 对2010-2012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同时行宫颈细胞学与HPV检测,HPV阳性的7 892例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HPV感染型别与细胞学异常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在7 892例HPV阳性妇女中细胞学异常检出率为32.8%(2 585/7892),细胞学异常妇女中低级别异常者2 013例,占25.5%,HPV感染检出率依次为16(21.0%)、58(18.9%)、52(19.6%)、53(14.4%)、66(10.1%)、33(9.5%)、31(5.7%)、68(4.8%)、18(4.8%)等;细胞学高级别异常者572例,占7.2%,其中HPV感染检出率依次为16(58.7%)、58(17.8%)、33(14.9%)、52(9.1%)、31(7.3%)、18(6.3%)等.将年龄、HPV感染型别按细胞学低级别与高级别两种程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者的年龄及HPV16、31、33亚型与细胞学高级别异常相关(OR:1.021、4.294、2.000、2.301;CI:1.013 ~1.029、3.560 ~5.179、1.187 ~2.372、1.773 ~2.986),HPV52、53、66与细胞学低级别异常相关.结论 HPV16、31、33亚型与细胞学高级别异常关系密切,在子宫颈癌筛查中应重视此类感染者的管理.

  • 不同HPVDNA检测方法在子宫颈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作者:王萍;贾小文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因HPV型别的不同,其致病能力也有差别,而持续感染高危型 HPV则是促使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宫颈癌普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宫颈癌被及时发现与其中HPV DNA检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对比分析目前常用的几种方法如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基因芯片法、杂交捕获法(HC-Ⅱ)、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酶切信号放大法)(HR-HPV)检测法、C0bas HPV检测,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

  • 宫颈鳞癌及CIN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与SKp2表达的意义

    作者:何春年;赵焕芬;徐翠清;翟金萍;张秀智;李萍;石卫东;陈士超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基因和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在宫颈鳞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CI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Rb基因产物和SKp2在各级别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状况,并以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简称正常组)做对照.结果:正常宫颈鳞状上皮20例、CIN Ⅰ 20例、CINⅡ20例、CINⅢ37例及宫颈鳞癌40例,Rb基因蛋白和SKp2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100.0%,55.0%,20.0%,24.3%、23.5%和45.0%,80.0%,70.0%,94.6%,92.5%.Rb和SKp2的表达组间统计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另外Rb在正常组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鳞癌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在CIN Ⅰ组与CINⅢ、宫颈鳞癌组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SKp2在正常组与CINⅢ、宫颈鳞癌组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在CIN Ⅰ组与CINⅢ、宫颈鳞癌组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在CINⅡ组与CINⅢ、宫颈鳞癌组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Rb基因蛋白在正常组100%表达强阳性,而随着发生CIN从轻到重至宫颈鳞癌,表达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证明Rb基因可能主要通过功能性失活或缺失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在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反,SKp2在正常组表达阳性率较低,而随着发生CIN从轻到重至宫颈鳞癌,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表明SKp2在子宫颈癌癌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尤其临床病理实践中检测到Rb表达减弱或消失,而SKp2表达增强,有助于早期子宫颈癌的判断,在妇产科临床病理上,2个指标对于辅助诊断子宫颈癌和CIN非常有价值.

  • 子宫颈鳞癌和CIN中HPV、EBV感染及其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影响

    作者:何春年;徐翠清;赵焕芬;翟金萍;李萍;石卫东;张秀智;陈士超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cervical 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ISCC)中感染状况,及其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CIN和CISCC为实验组并与正常鳞状上皮做对照,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检测HPV-DNA,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EBV和郎格罕斯细胞(Langerhans celles,LC).结果:HPV-DNA从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到CISCC组,阳性率依次为0、60.0%、70.0%、78.0%和56.7%,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并且各级GIN和CISCC组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05~0.01);CINⅢ与CISCC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5).EBV仅在CIN和CISCC中见到极少数弱阳性细胞.LC从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到CISCC组,阳性率依次为20.0%、71.4%、55.0%、76.5%和92.9%.S-100蛋白在各级别CIN及CISCC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05);CISCC明显高于各级别CIN(P<0.005).结论:随CIN级别升高到CISCC,HPV-DNA检出率并不增高,说明HPV感染引发宫颈癌的作用,可能是早期事件,提示妇科病理工作中,在CIN早期检测HPV更有意义.EBV在CIN及CISCC组织中几乎不存在.LC阳性率从正常宫颈上皮、GIN到CISCC,呈逐渐增高趋势.在CIN和CISCC中病毒感染和LC阳性率呈正相关,说明HPV感染可导致LC增多,实际工作中检测LC对了解HPV感染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 人乳头瘤状病毒DNA载量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

    作者:万磊;李隆玉;张燕玲;汪灿花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的载量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病例来自我院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病人,收集其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Ⅱ)进行HPV DNA检测,病毒载量由样本的相对光单位(RLU)与标准阳性对照(PC)之比(RLU/PC)来衡量,按照log10RLU/PC分为阴性(0)、低度载量(0~1.14)、中度载量(1.15~2.28)和高度载量(2.29~3.44).子宫颈病变按照病理诊断分为正常、CIN1、CIN2和CIN3.采用非条件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与子宫内瘤变(CIN)的关系.结果:98.0%(50/51)的CIN3、93.3%(28/30)的CIN2、72.2%(13/18)的CIN1、50%(161/322)的正常组HR-HPV DNA检测阳性,各组阳性对象的中位log10RLU/PC分别为2.18、1.59、1.49和1.47.从低度病毒载量与CIN1的相对危险度(OR)为1.7(0.5~7.2)至高度病毒载量与CIN3的OR值为88.6(11.6~676.7),显示出感染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子宫颈HR-HPV病毒载量是影响子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 HPV亚型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邓瑜;米菊英;杨婧;陈颖

    目的:探究HPV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宫颈液基细胞学结果表明ASC-US及以上异常或HPV检测任一高危型亚型阳性者,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表现为CIN II,CIN III与宫颈癌患者。应用PCR扩增、基因芯片探针杂交分型检测法对HPV亚型进行检测。结果宫颈上皮内瘤级别越高,其HPV感染率也随之升高;宫颈癌感染率高于CIN II、CIN III感染率;HPV亚型感染形式较多,但HPV单型别感染多;多重感染中双重感染多,常见为HPV16合并感染。本研究中6例(44.4%)CIN II,25(71.4%)例CIN III,7例(82.4%)宫颈癌。结论 HPV 16、HPV 18、HPV 52与HPV 58型为宫颈癌致病亚型,宫颈癌病变前主要为HPV 16、HPV 52与HPV 58,其中HPV 58显示阳性患者应加强随访,可给予阴道镜下病理活检。

  • HR-HPV载量与CIN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检测研究

    作者:李利;杨良勇;龙峥嵘;何凌志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方法(HC2)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1800例妇女HR-HPV DNA和宫颈细胞学,对有指征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检。比较不同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R-HPV的感染率,分析病毒负荷量与CIN的关系。结果 CIN I、CINII和CINIII中HR-HPV感染率分别为58.33%(49/84)、86.21%(50/58)、93.55%(29/31),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CIN I患者HR-HPV载量低于CINII和CINIII(<0.05),但CINII、CINIII患者HR-HPV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HR-HPV感染率随CIN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较高的的HR-HPV病毒载量与高度CIN密切相关。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治疗相关进展

    作者:王秀峰

    子宫颈癌是妇女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发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并积极治疗是预防子宫颈癌有效的措施.本文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及病理分型诊断入手,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进展.

  • 环形电刀切除术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国红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09年12月本院妇产科门诊采用LEEP术治疗的380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EEP术的手术时间(5.3±1.6)min,术中出血量为(8.35±3.1)ml.其中出血量≤5 ml 者占75.0%;出血量5~10 ml 者占23.95%;出血量≥10 ml 者占1.05%.病理分级一致者占62.11%;级别下降者占26.84%;11.05%级别上升.手术切缘阳性占0.51%.结论 LEEP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较理想的方法.早发现、早治疗癌前病变可有效地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 新疆妇女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FHIT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林晨;拉莱·苏祖克;阿仙古·哈斯木;李巧稚

    目的:探讨脆性组胺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在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SP)法检测35例宫颈癌和58例CIN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并以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正常对照,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CIN、不同分化子宫颈鳞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结果: 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4.1%、25.7%,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弱或缺失,从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浸润癌,FHIT表达呈逐渐降低或缺失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阳性表达率:CINⅠ~Ⅱ级(84.4%)高于CINⅢ级(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鳞癌(35.3%)高于中低分化鳞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汉族(50.0%)明显高于维吾尔族(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FHIT可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分子指标.

  • p16、Ki-6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亚静;拉莱·苏祖克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中抑制基因蛋白(p16)、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鳞癌1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7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3例中p16、Ki-67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1) 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子宫颈鳞癌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颈正常组(P<0.01).Ki-6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颈正常组(P<0.01).(2)从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子宫颈鳞癌,Ki-67的表达强度逐步增强,两者呈正相关(P<0.01).(3)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中,p16、Ki-67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Ki-67参与了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鳞癌的发生.p16、Ki-67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鳞癌的指标,可提高子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率.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现状

    作者:王建中

    子宫颈病变泛指发生在宫颈部位的各种病变,包括不同感染源引起的宫颈炎、损伤、子宫内膜异位症、畸形、宫颈良性肿瘤、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等.其中子宫颈癌为严重,从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经10年左右逐步发展而来.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许民;王建中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概念,是1967年Richart首次提出的,包括了细胞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CIS).CIN发展为原位癌、浸润癌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的20倍和7倍,CINⅠ、CINⅡ和CINⅢ发展为癌的危险分别是15%、30%和45%,而且CINⅠ或CINⅡ可不经过CINⅢ(包括CIS)阶段而直接进展为浸润癌.

  • 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

    作者:王丽丽

    子宫颈病变狭义上是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变局限在宫颈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根据病变在上皮内非典型增生程度分为3级(CINⅠ、CINⅡ、CINⅢ)亦称宫颈癌前病变.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也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阶段.

  • PCR-寡核苷酸流芯片用于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

    作者:朱新贤;李怀芳;叶元康;丁元生

    目的:应用PCR-寡核苷酸微流芯片检测方法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研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HPV感染型别的关系.方法:利用简并引物对所有HPV L1保守区进行扩增,再通过寡核苷酸微流芯片上特异性探针对CIN进行HPV分型.结果:41例CIN病人中22例(54%)HPV检测为阳性,低级CIN1组高危HPV感染仅16%,CIN2组高危HPV型感染50%,高级CIN3组高危HPV型感染75%;与DNA测序方法比较PCR-寡核苷酸微流芯片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结论:随着CIN级别的升高,高危HPV型感染比例增加,寡核苷酸微流芯片检测能区分多种HPV型别,可用于临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HPV筛查.

  • 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罗晓平

    目的:探究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子宫颈椎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还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宫颈阴道镜下的活检和宫颈锥切,并且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比宫颈锥切和阴道镜下活检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活检与阴道镜检查相符合的患者21例,其符合率为43.8%,患者进行宫颈锥切术后发现有早期的浸润癌患者,对2例患者进行广泛的子宫切除,11例患者由于为CIN临床Ⅲ级或微小的浸润癌进行全子宫切除,35例患者进行宫颈锥切术后进行随诊,对患者的生育功能有所保留,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未出现宫颈细胞学指标异常.结论: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结合子宫颈锥切术能够有效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在临床诊治中推广应用.

  • HC2-HPV—DNA联合TCT筛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的研究

    作者:杨婧

    目的 总结分析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C2-HPV—DNA)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筛查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整理我院体检科妇科门诊在2016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期间接诊并随访的397例人乳头瘤病毒(HC2-HPV—DNA)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筛查结果异常患者,进一步阴道镜病理组织学检查,查出CIN和子宫颈癌病例274例.结果 子宫颈癌患者病变越严重相应的HC2-HPV—DNA阳性率越高,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2-HPV—DNA联合TCT筛查较单一HC2-HPV—DNA、TCT筛查诊断准确率、特异性以及敏感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2-HPV—DNA联合TCT筛查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便于尽早实施干预.

205 条记录 10/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