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独活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免疫损伤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曼迪;崔家鹏;王彩霞

    目的:研究独活颗粒剂对Aβ1- 40蛋白所诱发的AD模型大鼠免疫损伤的抑制作用,探讨独活延缓脑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β1 - 40灌注法建立AD大鼠模型,分别用中药独活颗粒剂、西药吲哚美辛、0.9%的氯化钠溶液灌胃,选择ELISA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 -4、TNF -α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D模型大鼠血清TNF -α的含量增加(P<0.01),IL -4的含量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独活组大鼠血清TNF -α的含量减少(P<0.01),IL -4的含量增加(P<0.01).结论:独活颗粒剂对Aβi - 40蛋白所诱发的老年性痴呆病(AD)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独活颗粒剂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而具有明显的延缓脑老化作用.

  • 大黄蛰虫丸对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IL-4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云;艾华

    [目的]探讨大黄蛰虫丸的抑瘤作用及其对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克洛氏(S180)肉瘤动物模型,分别灌服高、中、低剂量的大黄蛰虫丸及环磷酰胺后,采用ELISA法检测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IL-4含量.[结果]大黄蛰虫丸方高、中、低剂量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50.00%、41.95%和31.03%.大黄蛰虫丸方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IL-4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可通过降低荷瘤小鼠外周血IL-4含量而发挥抑瘤作用,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 旋覆代赭汤联合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IL-4、IL-17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佳薇;裘生梁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IL-4、IL-17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0例RE患者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及中药联合激光治疗各8周,以酶联免疫分析法分析各组患者血清IL-4、IL-17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加激光组药效明显(P<0.01),可显著调节患者体内IL-4、IL-17含量,而中药组、西药组在此方面效果并不显著.结论:运用中药、西药、中药配合激光技术治疗的这三种方式均可以调节患者体内IL-4和IL-17含量的变化,其中采用中药配合激光技术疗法作用尤为显著,使IL-4和IL-17及Th1/Th2细胞因子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 不同质量浓度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Lewis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作者:

    背景:体内成熟和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景极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占脾细胞的0.2%~0.5%,几乎不能直接从体内分离出大量的纯化的DC,要获得足够的DC,只有依靠体外培养增殖.目的:以不同剂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拟建立合适的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免疫学实验室和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SPF级Lewis大鼠用于培养骨髓源性DC,雄性SPF级Brown Norway大鼠用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Lewis大鼠股骨和胫骨获取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分别以2.5,5,10,20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5μg/L白细胞介素4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采用黏附法纯化DC.主要观察指标:以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以Lewis大鼠DC作为刺激细胞,以Brown Norway大鼠脾脏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分泌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水平.结果: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质量浓度的增高,诱导的细胞获得率逐渐升高,但DC比例逐渐下降.CD86、MHC-Ⅱ表达阳性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培养第5,7天,DC不能有效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培养第13天,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明显增强(P<0.01).培养7 d以后,DC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12水平明显增高(P<0.01),脂多糖刺激以后升高更加明显(P<0.01).脂多糖刺激后DC表型MHCⅡ、CD86表达明显增加,白细胞介素12分泌增加,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轻度增强.结论:5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诱导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佳剂量,培养9 d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和纯度的未成熟DC.

  •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对针灸干预的反应

    作者:许素琴;包兆胜;吴仲敏;王勇;戚永孝;张建兴

    取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大鼠用弗氏完全佐剂制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针刺治疗组用电针刺激肾俞穴,刺血治疗组则在照海穴刺络放血.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和滑膜纤维组织增生显著增多(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减轻,其中针灸治疗组病理改变减轻较刺血治疗组明显;针灸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能有效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提高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相关.

  • 滨蒿内酯对哮喘豚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4与干扰素γ失衡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洪瑞;柳春;李智;滕赞

    背景:滨蒿内酯是传统中药茵陈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免疫抑制、消炎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滨蒿内酯是否能改善哮喘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4与干扰素γ(IL-4/IFN-y)失衡、进而抑制IgE的产生而发挥平喘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滨蒿内酯的平喘作用及其对哮喘豚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天然药物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0-07/2002-03在中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豚鼠84只,体质量(200±50)g,清洁级.干预:分别采用10 g/L组胺与1 g/L乙酰胆碱混合液引喘及10 mL/L卵蛋白致敏复制法制备急性和迟发性哮喘豚鼠模型,采用雾化吸入途径给予滨蒿内酯药治疗,观察引喘潜伏期,并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放免法和双抗夹心法检测迟发性哮喘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和IFN-γ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引喘潜伏期以及实验动物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和IFN-y含量.结果:滨蒿内酯明显延长急性和迟发性哮喘引喘潜伏期,哮喘组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滨蒿内酯组IgE水平及IL-4含量较哮喘组豚鼠显著降低(P<0.05),IFN-γ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滨蒿内酯通过调节IL-4/IFN-γ之间的失衡、抑制IgE的异常合成发挥明显的抗哮喘作用.

  • 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与CD25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宫玉波;陆晓和;周瑾;袁伟;柯晓云;崔国华

    目的: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调节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实验拟验证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及CD25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6-10/2007-05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Wistar大鼠24只,SD大鼠54只,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将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6只,角膜移植组及地塞米松组均24只.后两组制备Wistar→SD角膜移植大鼠模型,受体选择右眼手术,供体提供双眼角膜.③用裂隙灯观察移植排斥情况;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植片内γ-干扰素、CD25 mRNA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房水和血清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前后不同时相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术后第11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CD4+,CD8+和CD25+ T细胞的表达.结果:54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地塞米松组大鼠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时间长于角膜移植组(P=0.000).②正常角膜植片无CD25、γ-干扰素mRNA表达,角膜移植组术后第11天角膜植片内γ-干扰素、CD25 mRNA的表达较地塞米松组增强(P < 0.05).③角膜移植组角膜移植术后6,11 d血清γ-干扰素含量高于正常组(P < 0.05);术后11 d含量高于术后6,24 d(P < 0.01);地塞米松组术后6,11 d低于同期角膜移植组(P < 0.05).④角膜移植组角膜移植术后6,11,24 d房水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 < 0.05);地塞米松组术后6,11 d均低于同期角膜移植组(P < 0.05~0.01).⑤地塞米松组术后6,11 d外周血CD3+CD25+T/CD3+T比值低于同期角膜移植组(P < 0.05).⑥术后第11天角膜移植组植片内CD4,CD8及CD25明显表达,地塞米松组CD4,CD8及CD25表达明显减弱.结论:CD25、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白细胞介素4表达,抑制γ-干扰素及CD25产生,对降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具有积极的作用.术后动态检测外周血CD25和γ-干扰素的表达有助于临床了解局部免疫反应程度并预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条件培养液对异体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白海;吴冰;王存邦;马晓慧;司志刚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支持造血、多向分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后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不清.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复贴壁进行纯化;用尼龙棉柱法纯化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体对植物血凝素刺激下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ELISA方法检测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体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浓度依赖性.ELISA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抑制T淋巴细胞γ-干扰素的分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但其条件培养液对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无影响.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有关.

  • 烧伤后瘢痕修复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对自体岛状皮瓣移植存活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於国军;王光军;张大维;程宏宇

    背景:烧伤瘢痕自体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移植后皮瓣漂浮、坏死是影响移植后效果的主要原因,地塞米松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对创伤、应激过程中的免疫失衡具有调节作用.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烧伤后岛状皮瓣修复患者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及其对及对皮瓣存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烧伤后瘢痕血管蒂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移植后均给予皮瓣下负压引流、预防感染、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移植后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0.2 mg/kg,连续3 d后逐渐减量,移植后第7天停药,观察两组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周Th1、Th2、Th1/Th2水平,比较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水平,比较两组皮瓣血运障碍、坏死、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皮瓣移植前静脉血Th1、Th2、Th1/Th2水平及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1周后研究组Th1、Th1/Th2水平高于对照组,Th2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 4 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说明,烧伤后瘢痕岛状皮瓣修复患者移植后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可能通过调整Th1/Th2免疫平衡状态发挥作用.

  •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高伟生;罗荣城;马树东;尤长宣;吕成伟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并观察其抗原呈递功能.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生物治疗实验室完成.从人类白细胞抗原A2表达阳性的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培养5 h后洗涤贴壁细胞,加入含有10%人AB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及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于培养的第1,3,6天对树突状细胞的形态、表型进行分析,并定期检测树突状细胞的纯度与得率.抽取与以上树突状细胞不同来源的其他健康人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后,获取非贴壁细胞,用含10%人AB血清的1640培养基重悬,加入白细胞介素2继续孵育6 d,作为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将树突状细胞分为两组,一组按常规方法培养6 d,另一组在培养至第5天时加入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3编码的多肽继续培养24 h.在经紫外线处理后的96孔板中,分别加入树突状细胞悬液1×104,5×103,2×103,1×103细胞/每孔,以自身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每孔设3个复孔,分别加入1×105淋巴细胞/每孔.评价树突状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①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至第6天,可获得大量、90.81%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能够较高地表达21.8%CD1a、99.0%HLA-DR、63.4%CD80、18.9%CD83和80.6%CD86.②将诱导培养6 d获得的两组树突状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以不同的浓度与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混合,均可产生增殖反应;经过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3编码的多肽处理的各种比例的树突状细胞,较相应未经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3编码的多肽处理的树突状细胞激发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浓度相对较高的树突状细胞刺激效果明显,能够强烈地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得到了一群较高程度表达CD83、CD86和HLA-DR分子、体外可强烈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树突状细胞群.

  • 辨证施治经典方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细胞因子及Th1/Th2失衡的干预效应

    作者:张伟;邵雨萌;张心月

    目的:采用经典方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进行辨证施治,观察大鼠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4/10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选择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2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寒痰蕴肺模型组和治疗组,痰热阻肺模型组和治疗组,肺气虚模型组和治疗组,脾气虚模型组和治疗组,肾气虚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②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制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并根据分型,分别给予不同干预,进行二次造模.③第30天起各治疗组分别灌服相应证型的干预治疗中药合剂,连续14 d.寒痰蕴肺治疗组灌服小青龙汤煎剂;痰热阻肺治疗组大鼠灌服麻杏石甘汤煎剂;肺气虚治疗组灌服玉屏风散煎剂;脾气虚治疗组灌服六君子汤煎剂;肾气虚治疗组灌服人参蛤蚧散煎剂,2 mL/d.以上饮片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模型组大鼠每天灌胃生理盐水2 mL.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相同室内环境下自由饮食饮水.④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肺组织匀浆γ-干扰素含量,计算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的比值(Th1/Th2).结果:纳入动物264只,242只进入结果分析,脱落22只,其中寒痰蕴肺模型组4只,寒痰蕴肺治疗组、肾气虚模型组各1只,痰热阻肺模型组、肺气虚治疗组、脾气虚模型组、脾气虚治疗组、肾气虚治疗组各2只,痰热阻肺治疗组、肺气虚模型组各3只.①各组大鼠一般状态:空白对照组大鼠活泼好动,毛发有光泽,体质量逐渐增加,呼吸平稳,无任何特殊表现.模型组大鼠活动量减少,拱背蜷卧,体质量增幅减轻,呼吸急促,咳嗽频作,撮毛,食量减少,行动迟缓.治疗组大鼠治疗前症状与模型组相似,咳嗽明显,造模完成后,各治疗组经喂药症状明显减轻.②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各模型组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γ-干扰素、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的比值(Th1/Th2)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寒痰蕴肺模型组为例,分别为(526.10±88.94),(318.63±40.01)ng/L;(132.43±25.31),(100.29±24.20)ng/L;(107.66±22.69),(82.41±14.66)ng/L;(176.10±44.39),(328.08±50.57)ng/L;1.69±0.52,4.09±0.91,P<0.01].经过对证治疗后,各治疗组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明显低于各模型组,γ-干扰素、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的比值(Th1/Th2)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寒痰蕴肺治疗组为例,分别为(435.91±68.44),(526.10±88.94)ng/L;(115.79±24.75),(132.43±25.31)ng/L;(95.67±20.36),(107.66±22.69)ng/L;(296.09±47.54),(176.10±44.39)ng/L;3.26±0.98,1.69±0.52,P<0.05,0.01].结论:辨证施治的各经典方剂均可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多种细胞因子水平,起到抗炎和提高机体免疫水平的作用.

  • 脐带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其特征鉴定

    作者:鞠晓红;方德洋;刘玉侠;于红

    目的:探讨在体外无需预先分离CD34+造血祖细胞即可有效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而获得脐带血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对人脐带血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0在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完成.健康孕妇正常胎儿脐带血由吉林省妇幼保健院提供,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菌采集健康孕妇正常胎儿脐带血50 mL左右,肝素抗凝.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甲基纤维素使终浓度为1 g/L,室温沉降45 min,取上层富含细胞的血浆层,1 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沉淀加两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稀释,以1:1体积叠加于淋巴细胞分层液上,分离出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去除悬浮细胞,加入粒细胞-巨噬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联合刺激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培养的脐带血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法测量脐带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1α、人类白细胞抗原-DR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不同细胞密度的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①不同诱导时间体外培养的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下,淋巴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后第3 d聚集成均匀散布的细胞聚体,部分细胞变形,胞体拉长;第7 d可见不明显突起,细胞形态不规则,呈疏松贴壁生长或悬浮生长;14 d集落样生长,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透射电镜下可见树突状细胞呈不规则形,细胞表面粗糙,突起明显;细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核浆比增大;胞浆中富含线粒体,较少溶酶体.②细胞因子诱导前后脐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诱导前脐带血淋巴细胞表面不表达CD1α,诱导后CD1α的表达上升为(22.00±4.36)%;人类白细胞抗原-DR由诱导前的(3.67±2.08)%表达上升为(61.67±7.02)%.③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具有明显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且其数量的不同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亦不同.脐带血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为1:10时平均刺激指数为3.95,比值为1:100时平均刺激指数为2.16.结论:采取粒细胞-巨噬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联合刺激可成功诱导出形态典型、纯度较高的脐带血树突状细胞,且体外培养后具有明显的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免疫抑制

    作者:张乐琴;肖扬;蒋祖军;肖浩文;李力;庞妍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国内报道较少,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实现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调节目前尚无定论。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特征以及流式细胞术进行表面标志鉴定,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提取的T淋巴细胞共培养7 d。应用ELISA法检测各培养上清液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
      结果与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培养上清液中 T 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低于正常人(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下调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表达,同时上调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表达,从而调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紊乱。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Th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赖勤;余莲;邱永荣;陈隆天;黄建清;李玉闽;张力;吴维颢;吴爱瑜;罗必华;田畔

    背景:近年来,应用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有关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探讨Th细胞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发生发展中的免疫机制。方法:8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其中44例为常规治疗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7例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静脉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3.5-5.2)×107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治疗后1,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肌酸激酶值明显下降、肌力评分明显增高(均P<0.001);移植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肌酸激酶值较常规治疗组低、肌力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高(均P<0.001)。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异常,且安全性好。③移植治疗后6个月干扰素γ水平显著升高,而白细胞介素4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移植治疗后3,6个月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④移植治疗后6个月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肌酸激酶水平成正相关(r=0.467和0.488,均P <0.05);干扰素γ水平与肌酸激酶水平无明显相关(r=0.213,P >0.05)。结果表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安全、有效,可调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免疫网络效应、改善免疫耐受。,用药方案与常规治疗组相同。随访治疗后1,3,6个月肌酸激酶、肌力变化及治疗后3,6个月肺部影像学改变,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检测移植组Th细胞因子水平。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关系

    作者:姚汉云;文芳;董新宇

    背景:视神经炎的病因多为自身免疫引起的炎性脱髓鞘,很多的视神经炎为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表现。在外周CD4+T细胞中,有5%-10%为调节性T细胞,其免疫抑制能力很强。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所引起的视神经炎发病机制是否与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有关呢?目的:分析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将小鼠腹腔注射百日咳菌液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分别免疫11,15,19 d,并设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的佐剂组小鼠作对照。
      结果与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显示,与佐剂组相比,免疫后19 d组视神经白细胞介素4蛋白含量降低(P<0.05);免疫后11,15 d组视神经白细胞介素17蛋白含量升高(P<0.05);免疫后15,19 d组视神经干扰素γ蛋白含量升高(P <0.05);免疫后11,15,19 d组视神经Foxp3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 <0.05)。实时PCR检测显示,与佐剂组相比,免疫后11,15,19 d组视神经中干扰素γ、Foxp3 mRNA表达降低(P<0.05), RORt mRNA表达升高;免疫后15,19 d组视神经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T-beat mRNA表达升高(P<0.05)。免疫后19 d组GATA3 mRNA表达降低(P<0.05)。结果证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视神经炎的发生发展可能受到Foxp3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减少的影响,免疫后早期白细胞介素17可能介导对炎症损伤,发病高峰期干扰素γ可能使炎症损伤程度加重。

  • 麻黄、白芍复方中药改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

    作者:张霞;王玲;刘春红;薛玉文;李玉

    目的:观察麻黄、白芍复方中药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2-09/2003-0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采用均衡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和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均对治疗方案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30人为健康组,男20人,女10人.对照组根据病情用常规疗法,治疗2~4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黄、白芍复方中药(组成:麻黄9 g、白芍12 g,法半夏12 g,桂枝12g、五味子、甘草各6 g,细辛、干姜各3 g,大枣6枚,均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药房),1剂/d,水煎,分2次服,疗程4周.②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呼吸阻抗(总气道阻力和共振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γ水平.③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健康组(t=4.53,4.47,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8,5.09,P<0.05,0.01).②总气道阻力、共振频率: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t=6.35~7.29,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4.29~6.78,P<0.05~0.01).③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健康组(t=5.53,5.75,P<0.01);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7.63,3.29,P<0.01,0.05).④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8水平: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t=9.21~10.37,P<0.01);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5.05~9.17,P<0.05~0.01).结论:麻黄、白芍药复方中药可改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肺功能.

  • 丝裂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致敏树突状细胞

    作者:吴刚;韩本立;裴雪涛

    目的:建立丝裂霉素诱导癌细胞凋亡致敏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设计:以癌细胞凋亡致敏树突状细胞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1998-04/1999-05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完成.细胞株为QBC939胆管癌细胞株,药物为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50μg/L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 000 U/mL白细胞介素4,隔天一次,共4次,培养第3天,加入丝裂霉素诱导凋亡的胆管癌细胞,再继续体外培养4 d后,用树突细胞富集柱收集树突状细胞.主要观察指标:①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的鉴定.②树突状细胞和坏死胆管癌细胞以及正常培养的胆管癌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吞噬凋亡小体负载抗原.③检测不同密度的树突状细胞(1×103/孔,5×103/孔,1×104/孔)的免疫刺激活性及负载抗原后的免疫刺激活性,以单核细胞作对照组.结果:①培养、扩增得到的树突状细胞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CDla,表面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②丝裂霉素诱导癌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被树突状细胞捕捉、吞噬.③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结论:丝裂霉素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可以有效提呈凋亡胆管癌细胞的抗原,可望成为有效的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的新途径.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与干扰素-γ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张晓军;何韶衡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IL-16,IL-4与干扰素-γ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老年COPD患者共73例(重度21例,中度21例,轻度31例),正常对照3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其血浆IL-18,IL-16,IL-4,干扰素-γ水平.结果:①COPD患者(重、中、轻)急性期血浆IL-18水平(ng/L)分别为409.35±80.30,243.08±81.16,237.29±89.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9.40±43.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91,3.03,2.88,P均<0.01):IL-4水平分别为1.75±0.73,2.03±1.23,2.01±0.9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8±1.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78,-2.99,-3.68,P均<0.01);重度、中度组IL-16水平[(270.60±90.78),(235.48±90.17)]、干扰素-γ水平(ng/L)[(11.05±4.55),(2.11±1.33)]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26.73±57.64),(1.03±0.5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95,6.17,10.05,3.71,P均<0.01).②治疗后,各组(重、中、轻)缓解期血浆IL-18,IL-16、干扰素-γ水平均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3~10.29,P均<0.01);重、轻度患者IL-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6,-3.52,P均<0.01).③急性期血浆中IL-18,IL-16,干扰素-γ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256~0.918,P均<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白介素水平存在向Th1方向变化的现象,血浆IL-18及IL-16水平增高可能与肥大细胞分泌IL-18和IL-16增强有关.在COPD的治疗中监测其动态变化,可能较好地反映出气道的炎症过程.

  •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作者:黄萱;热衣汗;刘健;孙岩

    背景:单一细胞因子在移植前后两点的变化不具有诊断急性排斥的临床意义,联合监测细胞因子可更好地判断移植患者的体内免疫状态。目的:观察Th1/Th2细胞因子在肾移植前后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其在急性排斥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移植前、肾移植后3,7,14 d时急性排斥组和非急性排斥组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动态的监测。结果与结论:在肾移植前,急性排斥组Th1(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排斥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Th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细胞因子水平低于非急性排斥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肾移植后,非急性排斥组各时点的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急性排斥组各时点Th1细胞因子迅速升高,在排斥前达峰值,各时点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排斥组;Th2细胞因子水平缓慢升高,在排斥前达高峰,各时点Th2细胞因子水平仍低于非急性排斥组。结果可见,非急性排斥患者肾移植前后体内Th1/Th2细胞因子保持稳态,而急性排斥患者肾移植前后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呈非稳态分布趋势,表现为Th1细胞因子在排斥前迅速升高,Th2细胞因子缓慢升高。

  • 小干扰RNA抑制成熟树突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的表达

    作者:严志东;闫佳;颛孙永勋;陈瑞;张蔚;冯素玲;李建国

    背景:成熟树突细胞可通过其表面抗原CD80/CD86来启动Th细胞活化,促使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减少、向Th2细胞方向分化增多。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抑制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表达后对Th1及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分泌的影响。
      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分离哮喘小鼠骨髓成熟树突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记物 CD11c、CD80、CD86的阳性表达率;设计合成CD80/CD86相关小干扰RNA转染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前后成熟树突细胞中CD80/CD86 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将干扰组、未干扰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的成熟树突细胞分别与小鼠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上清液中Th1及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分泌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正常组成熟树突细胞的CD80/CD86的表达与哮喘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②小干扰RNA转染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后,干扰组CD80/CD86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③小干扰RNA转染后干扰组共培养体系中干扰素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5),白细胞介素4水平则明显低于其他组(均P <0.05)。提示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高表达CD80/CD86,小干扰RNA特异性抑制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中CD80/CD86的表达,能增加干扰素γ并减少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从而纠正Th1/Th2失衡。

654 条记录 11/33 页 « 12...891011121314...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