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氧诱导因子1α特异性小干扰RNA对髓样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8及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虎平;朱琦;吴琼;艾华;雷哓琴;朱昭亮;杨阳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状态下,以pSUPER为载体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特异性小干扰(siHIF1α)RNA对髓样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8及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inj-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健康人血清培养组(A组)、糖尿病血清培养组(B组)、糖尿病血清培养联合pSUPERH1-siHIF1α转染组(C组)及糖尿病血清培养联合pSUPER空载体组(D组)进行.A组采用健康志愿者血清培养人髓样细胞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B、C、D组均采用DR患者血清培养K562细胞.C、D组在加入DR患者血清前24 h分别转染pSUPERH1-siHIF1α及pSUPER空载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K562细胞表面的CD18、Ninj-1表达.行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K562细胞与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系(RF/6A)细胞黏附率.结果 A、B、C、D组K562细胞表面CD18表达比较,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3,P=0.01).组间CD 18表达两两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01);C组明显低于B组(P=0.001)和D组(P=0.02);C组与A组间无明显差异(95%可信区间=-14.89~2.13,P=0.12).A、B、C、D组K562细胞表面Ninj-1表达比较,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8,P=0.001).组间Ninj-1表达两两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0);C组与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6);C组与D组间也无明显差异(P=0.49).A、B、C、D组K562细胞与RF/6A细胞黏附率比较,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2,P=0.00).组间K562细胞与RF/6A细胞黏附率两两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0);C组较B组明显下降(P=0.01),较A组明显提高(P=0.002);B组与D组间无明显差异(P=0.68).结论 早期DR状态下,以pSUPER为载体的siHIF1α RNA可降低K562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但对Ninj-1表达无明显影响.

  • 脂质体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α特异性小干扰RNA重组质粒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作者:熊宇;夏晓波;蒋剑;宋伟涛

    目的 观察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LF2000)介导pSUPER为载体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特异性小干扰RNA重组质粒(pSUPERsiHIFα)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SUPERsiHIF-1α.将48只7日龄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每组12只.正常组小鼠在正常空气中饲养.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后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再作任何处理.于出舱前1d,空载体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pSUPER和LF2000脂质体混合物1μl,基因治疗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重组质粒pSUPERsiHIF1α和LF2000脂质体混合物1μl.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作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各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 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小鼠整个视网膜血管分布呈均匀网状;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小鼠视网膜中周部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丛,伴荧光渗漏;基因治疗组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丛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明显减少,视网膜血管网状结构基本正常.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50.016,P<0.05);基因治疗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2.469,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中.正常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蛋白表达均呈阴性,VEGF蛋白表达呈弱阳性;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小鼠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基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呈弱阳性.RT-PCR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较正常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 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2.326,P<0.05).基因治疗组小鼠视网膜中HIF-1α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下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336.425,P<0.05).结论 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pSUPERsiHIF-1α转染视网膜可有效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 17β-雌二醇对高氧诱导的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马晓华;毕宏生;李镜海;解孝锋;季鹏;吴建峰

    目的 观察并探讨17β-雌二醇对高氧诱导的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48只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只.对照组大鼠分娩完成后与新生鼠一起正常饲养;实验组大鼠分娩完成后立即与新生鼠一起置于高氧环境饲养.对照组和实验组又再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组(对照组1、实验1)和雌二醇干预组(对照组2、实验组2),每组各12只大鼠.对照组1和实验组1大鼠分别每日皮下注射PBS0.1 ml;对照组2和实验组2大鼠分别每日皮下注射雌二醇1 μg.每日观察鼠的发育情况.出生后7、14 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含量.出生后14 d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蛋白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出生后14 d各组大鼠标本中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P<0.05).其中,实验组1较对照组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28,P<0.05).实验组2较实验组1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6,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5,P>0.05).出生后14 d各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P<0.05).其中,实验组1与对照组、实验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41,4.35,P<0.05).视网膜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1神经节细胞肿胀,细胞质淡染,线粒体空泡形成;其他各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正常.出生后7、14 d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HIF-1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7,16.1,13.4,17.5;P=0.001,0.005,0.003,0.009).其中,出生后7d,对照组2 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1,实验组2VEGF表达高于实验组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22,4.32;P<0.05).出生后14 d,对照组2 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1,实验组2 VEGF、HIF-1表达低于实验组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5.12,4.08;P均<0.05).结论 雌二醇对VEGF mRNA具有双重调控作用,高氧条件下促进视网膜VEGF表达和视网膜血管发育;正常氧条件下通过HIF-1α-VEGF系统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雌二醇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缺氧造成的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表达的区域性分布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ax、Ki-67的关系

    作者:岳晗;钱江;吴继红;李纲;毕颖文;李霞萍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表达分布的区域性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Bax的关系。方法 病理检查确诊的39例RB患儿的石蜡标本纳入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HIF-1α、VEGF、Bax和Ki-67在RB中的表达。按照肿瘤区域分为表面区、中央区、基底部、脉络膜区及子瘤5个区域,分析上述检测指标在肿瘤的表达、分布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39例RB标本中,HIF-1α表达阴性者10例,占25.6%;阳性者29例,占74.4%。其中,1+者17例,占43.6%;2+者12例,占30.8%。表面区、中央区、基底部、脉络膜区及子瘤区染色阳性者分别占71.1%、36.8%、84.2%、54.5%、82.1%。不同区域间阳性表达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5,P<0.001)。VEGF、Bax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8%、66.7%、59.0%。其中,VEGF和Bax在不同区域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6.77,22.79;P<0.001);Ki-67在不同区域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P=0.976)。HIF-1α与VEGF和Bax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8,0.39;P=0.002,0.021),而与Ki-67的表达无明显相关(rs=0.09,P=0.606)。在不同区域,VEGF和Bax的表达均与HIF-1α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在肿瘤的表面区、基底部及子瘤区阳性率较高,在肿瘤的中央区和脉络膜区阳性率较低,而Ki-67与HIF-1α表达阳性率在不同区域无明显一致性。结论 缺氧现象多分布在RB瘤体的边缘地带,且HIF-1α的表达在区域上与VEGF和Bax的表达成正相关关系。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状态下人粒细胞系白血病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8表达的调节

    作者:宋虎平;惠延年;雷春灵;王建洲;毕春潮;杨新光

    目的 观察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状态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8表达以及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收集早期DR患者及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外周血血清,用于体外培养人粒细胞系白血病细胞(HL60)和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细胞(RF/6A).分为糖尿病血清培养组(B组)、糖尿病+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ASODN)(C组)、糖尿病+HIF-1α正义寡核苷酸组(SODN)(D组),健康人血清培养细胞为正常对照组(A组).以流式细胞仪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HL60细胞表面CD18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和CD18 mRNA的表达水平,以虎红染色法观察HL60细胞和RF/6A细胞的黏附率.结果 A、B、C、D组CD18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17.06±6.01、42.23±2.60、25.33±3.05、32.40±10.57,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7,P<0.001).和A组比较,B、C、D组CD18 mRNA水平分别是A组的21.05±2.07、2.23±0.96、25.07±2.27倍,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34,P<0.001).A、B、C、D组细胞黏附率分别为0.06±0.002、0.09±0.10、0.05±0.007、0.07±0.01,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6,P=0.002) 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糖尿病血清可以促进HL60细胞表达CD18蛋白和CD18mRNA,促进HL60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HIF-1α表达被抑制后,这种促进作用减弱.HIF-1α对糖尿病状态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8表达及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具有调节作用.

  • von Hippel-Lindau病视网膜血管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作者:黄永盛;梁小玲;陈之昭

    视网膜血管瘤是一种严重危害青壮年视功能的眼底疾病[1],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3].由于本病较少见且标本较难取得,其病理学研究更是少见报道.我们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视网膜血管瘤瘤体切除的方法治疗了一组视网膜血管瘤患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视网膜血管瘤瘤体进行了分子病理学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低氧诱导因子-1 α在胚胎及出生后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孟旭霞;牛膺筠;杨莹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时空表达,探讨其表达变化与视网膜发育的关?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孕12、16、20 d组,出生后1、5、10 d组及成年组,每组各5只,共35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方法检测视网膜HIF-1α蛋白及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 胚胎期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均有HIF-1α阳性表达,出生后发育早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也可见HIF-1α阳件表达,以神经节细胞、内网层更明显.随着发育进展,其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大鼠视网膜HIF-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胚胎期高、出生后发育期逐渐下降、成年期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视网膜胚胎及出生后发育过程中HIF-1α的表达存在时空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的发育密切相关.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干扰性RNA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抑制

    作者:蒋剑;夏晓波;许惠卓;熊思齐;刘双珍;李岩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小片段干扰性RNA(siRNA)对人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HIF-1α siRNA重组质粒.将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12)分成常氧(20%)组和低氧(1%)组.低氧组中,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LF2000)分别转染空载体质粒(空载体组)、HIF-1α siRNA(HIF-1α组)、VEGF165siRNA(VEGF组)和HIF-1α siRNA+VEGF165 siRNA(共转染组).低氧组中未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基因转染效率;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HIF-1α siRNA重组质粒.人血管内皮细胞转染24 h后,HIF-1α siRNA和VEGF165 siRNA重组质粒有表达.常氧组细胞中仅见微弱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而低氧组表达明显上调;HIF-1α组、VEGF组和共转染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其中共转染组抑制效果明显.结论 HIF-1α和VEGF165siRNA能有效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

  • 缺氧诱导因子-1α小干扰RN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抑制作用的动态观察

    作者:孟丽珠;陈松;刘艳;王玉川;林锦镛;韩梅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以pSilencer 2.1-U6neo为质粒载体,构建HIF-1α siRNA重组质粒.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15、39只大鼠.实验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再分为糖尿病模型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分别为15、12、12只大鼠.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 2000介导,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分别转染pSilencer空载体质粒和HIF-1αsiRNA重组质粒,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组对照组不做转染.采用实时逆转录(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大鼠VEGF mRNA的表达.分别于干扰后24、48、72 h,1周时计算VEGF mRNA的抑制效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F-1α siRNA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为目的 序列.实时RT-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仅见弱的VEGF mRNA表达,糖尿病模型组及空载体组表达明显上调,基因治疗组表达下调;各时间点空载体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9,0.142,0.151,0.025;P=0.514,0.889,0.882,0.980),基因治疗组较糖尿病模型组及空载体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8、13.695、11.285、8.253,t=9.437、13.554、11.436、8.228;P值均=0.000);VEGF mRNA抑制率24、48、72 h和1周时分别为32.76%、43.60%、47.70%、50.86%.结论 HIF-1α siRNA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EGFmRNA的表达.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糖尿病大鼠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和视网膜白细胞黏附的影响

    作者:宋虎平;惠延年;王丽丽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以及视网膜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2个月后.取18只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ASODN)(C组)、糖尿病+HIF-1α正义寡核苷酸组(SODN)(D组),每组各为6只大鼠.年龄匹配的正常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A、B组注射等量5%葡萄糖溶液,C,D组分别通过鼠尾静脉注射ASODN和SODN(0.25 mg/kg).分别以流式细胞仪和丫啶橙白细胞造影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8水平及视网膜白细胞黏附量.结果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8的阳性细胞比例,B组为(44.93±3.60)%,A组为(18.66±1.52)%,C组为(31.66±4.72)%,D组为(51.00±5.66)%;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6,P<0.001).丫啶橙视网膜白细胞染色阳性细胞数.A组为(46.16±10.68)个,B组为(133.83±20.43)个,C组为(99.83±9.28)个,D组为(121.33±10.23)个.B组阳性染色细胞数较A组提高约2.89倍;C、D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5%可信区间为-3.69~28.69).结论 在体内实验条件下,HIF-1α蛋白能够下调糖尿病动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达CD18及视网膜白细胞聚集.HIF-1α有可能成为早期DR药物治疗的靶点.

  • 缺氧诱导因子及相关靶基因与卒中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谌金花;罗永杰

    缺氧诱导因子(HIF-1)是受控于氧浓度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脑卒后HIF-1表达,与其下游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结合,调节其表达,介导机体的缺氧反应.本文对HIF-1及其重要靶基因(血管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在急性脑卒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缺氧诱导因子1在肿瘤进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李慧杰;齐元富;李秀荣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介导细胞对乏氧微环境进行适应性反应的关键性转录调控因子,在肿瘤进程中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介导肿瘤代谢重编程、加速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维持肿瘤干细胞特性、增加肿瘤放化疗抵抗性等,可通过多途径促进肿瘤侵袭转移,而阐明HIF-1在肿瘤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其靶点治疗提供依据.

  • 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胃癌进展及预后的研究现状

    作者:魏晓萍;惠起源;杜中红;王圣巍

    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缺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与肿瘤的进展、侵袭密切相关,是一个有效的治疗肿瘤的分子靶标.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胃癌关系中的信号通路并采取相应措施,将会进一步有效阻止胃癌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 肝动脉缺氧促进大鼠肝脏纤维组织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思源;杨康健;赵彬羽;颜昭勇;刘娟;邢金良;张洪新

    目的 观察肝动脉结扎术后缺氧对大鼠肝脏纤维组织生成的影响,初步探讨缺氧促进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方法 将Sprague Dawley(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动脉结扎(hepatic artery ligation,HAL)组各10只,术后第14天处死并取肝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碱水解法检测肝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 及胶原蛋白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结果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发现,HAL组大鼠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U =0.000,P < 0.05).HAL组大鼠肝脏HYP含量[(87.58±12.46) μg/g vs (60.83±9.71) μg/g,t=5.355,P < 0.05]及HIF1 α的表达[(337.84±89.23) vs (177.15±49.40),t=11.140,P < 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HAL导致的缺氧促进大鼠肝纤维化生成,HIF-1α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 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相关性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其影响

    作者:杜志刚;赵宝玲;王艳玲;伊红丽;何山松;王志刚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相关性以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缺氧诱导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应用TUNEL法测凋亡细胞.结果:出血后,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随时间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72 h达到高峰且维持到第7日,此后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出血后3 d内,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性增加,此后逐渐下降,脑出血EPO干预组较脑出血组及对照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降低,HIF-1α蛋白阳性率减少.结论: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中HIF-1α与细胞凋亡和脑水肿表达具有相关性.rhEPO能显著降低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减少HIF-1α表达,对脑出血后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滋养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秦利;吴桂清;刘晓琴

    目的:通过观察胎盘滋养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Ⅰ α(HIF-1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与正常孕妇胎盘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观察组)及11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胎盘组织中的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妊娠高血压疾病组中,病情较重,阳性表达率越高,三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HIF-1α明显高于正常孕妇,且随患者病情加重其表达明显升高,说明缺氧诱导因αHIF-1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红景天苷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功能实验研究

    作者:高全清;沙马阿直

    目的 :研究低氧环境下红景天苷对血管内皮细胞舒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空白对照组内皮细胞暴露正常氧环境,低氧组、低氧和红景天苷干预组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低氧环境,检测血管内皮细胞HIF-1α、内皮素-1、血管内皮NO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采用siRNA干扰HIF-1α后内皮舒缩因子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氧组血管内皮细胞HIF-1α、内皮素-1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血管内皮NO合成酶表达下降(P<0.05);与低氧组比较,低氧及红景天苷干预组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HIF-1α、内皮素-1表达受抑制(P<0.05),而血管内皮NO合成酶表达增加(P<0.05).siRNA干扰HIF-1α显示,红景天苷通过调控HIF-1α调节内皮细胞舒缩功能(P<0.05).结论:红景天苷通过抑制HIF-1α基因表达,抑制血管内皮收缩因子表达及促进血管内皮舒张因子表达,从而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功能.

  •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及VEGF-C蛋白表达分析

    作者:庞秋霞;米志宽;景彩霞;成延萍;王爱红;魏晓丽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C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蛋白在乳腺癌中阳性率(52.08%)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率(20.00%);VEGF‐C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66.67%)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率(33.33%)。HIF‐1α、VEGF‐C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肿块大小、PR、ER无关,HIF‐1α的表达还与VEGF‐C呈正相关。结论:HIF‐1α及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在乳腺癌的生长,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的转移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 缺氧诱导因子1α活性调节机制及其应用进展

    作者:

    缺氧诱导因子1α作为维持内环境氧平衡的核心调控因子,调控一系列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传递缺氧信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其转录激活参与对低氧反应基因的调控,从而使机体对低氧刺激作出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在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转录活性调节机制中,羟基化调节和磷酸化调节起主导作用.

  • 高原缺氧与细胞凋亡

    作者:冀林华;贾乃镛

    高原缺氧引起血液学主要的变化是红细胞增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红系增殖增强,为了研究增殖对立面细胞凋亡在HAPC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对高原缺氧状态下细胞凋亡变化进行综述.

423 条记录 20/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