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红霉素发酵过程中S-腺苷甲硫氨酸

    作者:李京艳;王勇;王以光

    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红霉素发酵液中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方法,观察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样品经离心、超声等处理,进行RP-HPLC分析,梯度洗脱.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可以使SAM与发酵液中其它复杂组分得到较好的分离.红霉素发酵过程中SAM量随时间呈曲线变化,高峰值出现在96h左右.

  • RP-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

    作者:骆健美;金志华;岑沛霖

    目的建立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发酵样品用甲醇萃取后进样.用Hypersil BDSC18(5μm,4.6mm×200m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60:40:5,体积比),流速为1.0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02nm.结果该方法的日内RSD为0.15%(n=6),日间RSD为0.90%(n=6);对照品浓度为92、184、368μg/ml时,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4%,101.18%,101.41%.结论本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测定、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和准确性好等优点,可有效地控制纳他霉素的质量.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棒状链霉菌发酵液中克拉维酸的含量

    作者:王明林;林陟昕;田威;何建勇

    利用克拉维酸与咪唑试剂的衍生化反应,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发酵液中克拉维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采用Hypersil ODS2柱(5μm,4.6mm×200mm),流动相为0.1mo1/LKH2PO4:甲醇(94: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11nm.结果表明,克拉维酸量在1~10.0μg范围内,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及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回收率均良好,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

  • 用Y-参比法测定发酵液中林可霉素的含量

    作者:吴兆亮;李瑸;胡滨

    研究发酵液中林可霉素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根据分光光度法测定林可霉素的原理,研究林可霉素的测定影响因素和规律,得出佳测定波长为 380nm、络合反应时间为 30min、浓度为 0.02mol/L的络合剂 PdCl2剂佳用量为 0.5ml、林可霉素浓度在 20~ 300μ g/ml范围内吸光度 A与林可霉素浓度 C有线性关系.根据 Y-参比法,建立了测定发酵液中林可霉素的含量的有效方法.

  • 西索米星发酵液的薄层层析生物显影测定

    作者:陈剑锋;郭养浩;张元兴;罗义发;林春红;谢涵宾

    通过对检定菌的敏感性,检定培养基、展开剂和发酵液样品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建立了一种检测发酵液中西索米星浓度的方法.采用短小芽孢杆菌为生物显影检定菌,双层琼脂扩散法于37℃培养16~18h,控制检定培养基的pH为7.5~8.0,发酵液样品pH为4.5~7.0,展开剂为15%的KH2PO4,点样量为10μl,薄板和菌层接触时间为20min等检定条件,能用于发酵液中西索米星效价的直接测定,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15X+1.747,r=0.9877.在相同条件下,对536μg/ml的西索米星标准液连续测定6次,测定结果为(531 0±12.7)μg/ml,RSD=3.28%,该法具有较高的实验重复性和准确性,分析稳定性基本符合要求.

  • 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庆大霉素发酵液中庆大霉素浓度及其机理

    作者:刘本发;吴兆亮;郝冬霞;胡滨

    发酵液中的庆大霉素主要采用微生物测定法测定,但其测定方法复杂,难以掌握,且测定时间长.本文根据磷钨酸钠与庆大霉素反应生成相对稳定的沉淀,其滤液吸光度与庆大霉素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简便,快速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庆大霉素浓度,系统研究了提高测定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与规律.结果表明合适的测定条件:波长为249nm,pH为5~7,常温,庆大霉素与磷钨酸钠的反应时间为30min,对应的磷钨酸钠浓度为1.5×10-4g/ml.与微生物测定法比较,本方法测定庆大霉素针剂和庆大霉素发酵液产生的误差分别小于3%和6%,庆大霉素在8~20u/ml范围内与滤液吸光度呈线性关系.

  • 发酵液中小组分环孢菌素D的HPLC测定法

    作者:李国亮;苏旭霞;王鲁燕;戈梅;陈代杰

    建立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发酵液中小组分环孢菌素D含量的方法.发酵液经甲醇提取,浓缩至于,乙醚转移,蒸干,甲醇定容,正已烷脱脂后进样.色谱条件为YWGC18柱(5μm,4.6mm×250mm);乙腈-水(78:22,v/v)为流动相;流速1.0ml/a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70℃.该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关系和回收率均良好,且操作方便,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在杂质较多和含量较低情况下环孢菌素D的测定.

  • 超滤膜在多粘菌素E预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杨亚勇;刘珍奇;蒋顺进

    应用Ultra-floTM超滤膜技术处理多粘菌素E发酵液,可将菌丝分离与后续工艺中的蛋白质剔除合二为一,彻底替代了传统的板框过滤,既避免了大量助滤剂的耗用,节约生产成本;又提高了滤液质量,有助于提高成品的收率和质量.

  • 化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C群流脑多糖

    作者:王公孝;王斌;王学林;夏永;熊慧玲

    目的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入的C群流脑多糖测定的唾液酸法,结合发酵工艺过程监测的需要,建立C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液中C群流脑多糖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发酵液经离心(12000r/min,10min)除去菌体,上清液用1.5μL1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沉淀多糖.多糖用1mol/L CaC12溶液溶解后进行显色、有机相萃取.有机相于波长580nm测定光吸收值,从标准曲线得到唾液酸的浓度并计算出发酵液中C群流脑多糖的浓度.结果 试验表明此法用于发酵液中C群流脑多糖含量的测定稳定性好,回收率在85%~115%,能够很好反映C群脑膜炎球菌发酵过程中C群流脑多糖的产量变化.结论 本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发酵液中C群流脑多糖的定量分析.

  • HPLC-ELSD法测定阿卡波糖发酵液中麦芽糖、葡萄糖和阿卡波糖的含量

    作者:孙敏;王欣荣

    目的 建立HPLC-ELSD法测定阿卡波糖发酵液中麦芽糖,葡萄糖和阿卡波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Inertsil氨基柱(4.6mm×250mm,5μm),柱温:30℃:乙腈-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3mL/min; ELSD气化室温度95℃;气体流速:3L/min;气体压力:1.5×1 05Pa.结果 麦芽糖在8~4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葡萄糖在4~2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阿卡波糖在1.6~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5),葡萄糖峰,麦芽糖峰和阿卡波糖峰完全分离.结论方法可靠,简便,准确,可用于同时检测阿卡波糖发酵液中底物和产物.

  • 替考拉宁发酵液中有机酸的HPLC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张奇;邹昆;徐旭;夏永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替考拉宁发酵液中的各种有机酸.方法 应用反相色谱柱Hibar C18(4.6mm×250mm,5μm),以0.5%(NH4)2HP04-H3PO4(pH2.5)缓冲液作为流动相,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14nm.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15min内能够将其中8种有机酸完全分离开来,各种有机酸的回收率大于90%.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替考拉宁发酵液中各种有机酸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

  • 灰黄霉素发酵液的流变特性

    作者:杭海峰;夏建业;郭美锦;储炬;庄英萍;唐寅;张嗣良

    通过测定灰黄霉素发酵液的黏度和剪应力,研究在发酵的不同时间点发酵液流变特性.结果 表明在100h左右,发酵液的非牛顿特性强,流动指数n小(n=0.368).对体积氧传递系数KLa和稠度系数K、流动指数rL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La随着流动指数n减小、稠度系数K增大而减小.同时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法对灰黄霉素的菌丝形态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菌丝平均长度、菌浓和稠度系数K的关联方程,表明K随着菌丝平均长度和菌浓的增加而增大.

  • 头孢菌素C发酵液流变特性的研究

    作者:鲍建芝;李杰;张晓艳;陈尧;曹云峰;卢华;安志强;董荣梅

    通过测定头孢菌素C发酵液的粘度,研究非牛顿体系的流变特性,根据体系的凯松流体模型确定本构方程.

  • Eupenicillium brefeldianum CCTCC M 208113发酵液中布雷菲德菌素A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作者:吴烨飞;王亚军;薛锋;郑裕国;沈寅初

    目的 建立利用溶剂萃取结合冷却结晶技术从发酵液中制各布雷菲德菌素A的提炼工艺,制备高纯度(>99%)布雷菲德菌素A.方法 采用HPLC检测方法,以萃取率为指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并优化萃取条件;结合冷却结晶,精制布雷菲德菌素A.结果 室温下,预处理后的发酵液经等体积乙酸正丁酯二级萃取,布雷菲德菌素A萃取率95.2%,结合冷却结晶,制得纯度为99.1%的布雷菲德菌素A晶体,工艺总收率59.5%.结论 溶剂萃取结合冷却结晶技术纯化布雷菲德菌素A具有工艺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且易于放大等优点,适合规模化生产.

  •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液中多拉菌素的脱色工艺

    作者:邹泽先;张晓琳;陈新;韩伟;汪洋

    目的 研究多拉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工艺,简化后续提取过程及提高多拉菌素成品的质量.方法 用UV检测发酵液的脱色率,以HPLC检测多拉菌素的损失率,以脱色率和损失率考察活性炭对多拉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效果.先以单因素实验确定因素水平范围,然后再以响应面法优化脱色工艺参数(添加量,脱色温度及溶液pH).结果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脱色时间为40min后,通过响应面方法对其它脱色工艺参数加以优化,得到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的添加量1.0%(W/V)、温度33℃、pH3,该条件下多拉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率为70.35%.验证试验中脱色率达到68.78%,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脱色工艺简单可靠,脱色效果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超滤去除红霉素发酵液乳化现象的研究

    作者:冯建立;许振良;王学军;杨志和;臧文生

    目的 开发一种超滤法去除红霉素发酵液处理过程中乳化现象的新工艺.方法 采用自制的三种中空纤维超滤膜(UF-1、UF-2和UF-3)对红霉索发酵液去除乳化现象进行了试验.结果 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UF-3膜能够去除红霉素发酵液中蛋白质等引起乳化的杂质,超滤膜可以再生使用.结论 超滤法可达到去除乳化的目的,同时提高了萃取的收率和质量.

  • 土霉素结晶工艺改进的研究

    作者:田彩霞;赵建强

    为缩短结晶时间,提高结晶设备的利用率,本文研究了结晶过程中影响晶型的各种因素,改进了发酵液预处理、结晶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发酵液酸化pH值1.95~2.05、黄血盐钠加量0.3%、黄血盐钠和硫酸锌配比3:2、结晶温度等条件,找到了一个较为适宜的发酵液预处理和结晶工艺,在结晶时间仅为47min的情况下,可明显改善土霉素晶型,使晶体粒度分布均匀,产品内在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 响应面法优化紫色链霉菌发酵液的发酵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孙建瑞;赵君峰;古绍彬;张君利;王大红

    目的 抗生素的滥用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分离并寻找新的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的链霉菌是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的主要手段.方法 采用滤纸片法研究紫色链霉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液体发酵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工艺.结果 紫色链霉菌发酵液对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对真菌的抑菌作用较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强,对白色葡萄球菌和禽巴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和中华根霉有较弱的抑菌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黑曲霉没有抑菌效果.经响应面法优化后,紫色链霉菌液体发酵的优工艺参数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20.23g/L、蛋白胨2.54g/L、NaC1 0.76g/L、K2HPO4 0.99g/L.结论 在此条件下,紫色链霉菌发酵液的抑菌圈直径为19.63mm,比优化前提高了18.9%.本研究为筛选新的天然抗菌活性物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一株放线菌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作者:康颖倩;金方;刘涛华;牟丽丽;吕倩;王颜颜;曾佳;胡晓霞

    目的:研究放线菌菌株GYM39-2发酵液对临床常见病原性细菌及真菌的抗菌活性,同时观察温度、光照、pH值及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放线菌株GYM39-2发酵液对临床病原菌的抗菌谱,观察改变温度、光照、pH及紫外线等理化因素时对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菌株GYM39-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白念珠菌及新生隐球菌均有抗菌活性,发酵液对温度、光照的改变及紫外线的照射均有较好的稳定性,pH在5~7之间发酵液抗菌活性强.结论:菌株GYM39-2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能为相关研究提供菌株资源.

  • 地尔硫卓致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2例

    作者:龚丽娴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商品名为普乐可复)是日本藤泽药品工业公司从筑波链霉菌的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23元环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目前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治疗,因其作用强,不良反应较环孢素A少,因而正在取代环孢素A成为器官移植术后首选的免疫抑制剂.

103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