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危儿的发育和脑性瘫痪发病监测分析

    作者:叶掌梅;盛红斌;葛绮芬

    随着高危儿存活率的大幅提高,有关他们的未来和发育情况,已成为围产医学和儿童保健的新课题.为此,我们于1994年3月~1995年5月对在本院住院的已经发生危重疾病,并可能引起大脑损伤的100例高危儿进行了发育及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状况的监测和干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F.

  •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中高危儿管理内涵和外延的探析

    作者:张悦

    高危儿管理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从生理逐步转向心理和社会.高危儿管理主要针对出生即有高危因素或生后有生长发育偏异的儿童,核心内容是通过加强随访密度和频次,提供预见性指导,实现对生长发育偏异的早发现、早干预,促进儿童健康的发展.

  •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作者:邵肖梅

    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的评估高危新生儿和小婴儿的神经运动行为的方法,可以帮助临床超早期地预测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特别是脑瘫.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和减轻家庭及社会精神与经济的负担.但GMs质量评估在低危新生儿随访中的预测价值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在高危儿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于利;罗函渝

    目的 分析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在高危儿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为建立更为高效的系统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出生于某社区的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25例作为高危儿观察组,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在发育关键月龄对高危儿进行筛查,在同一社区选取127名高危儿作为高危儿对照组,按照原有方式进行系统管理.在随访2年后对两组高危儿的随访率、转诊率以及与两组儿童未来生存质量有关的智能发育水平、社会-情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危儿观察组的随访率为92.8%、转诊率为43.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观察组的智能发育得分(90.25土3.16),高于高危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交-情绪得分(65.91±1.03)低于高危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用于高危儿系统管理,能提高高危儿的随访率和转诊率,提升高危儿的智能水平和社会-情绪能力,进而改善高危儿的生存质量.

  • 串联质谱技术在高危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价值

    作者:陈大宇;李哲涛;谭建强;郑敏

    目的 通过运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2 493例高危儿患者的肉碱谱代谢水平,了解本区域高危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群体的发生情况,及其基因突变表达方式以及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本院住院及门诊疑似遗传代谢疾病高危患儿共2 493例,运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酰基肉碱谱水平,经基因测序确诊,初步了解本地区高危儿肉碱缺乏症发病情况,并进行随访治疗.结果 在2 493例高危儿的检测结果中,肉碱代谢障碍初筛阳性为55例,占2.21%;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确诊例数为10例为0.4%.致病突变位点存在五种类型.结论 本区域高危儿群体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所占遗传代谢疾病比率较高,基因突变类型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别.在诊疗该疾病过程中,运用串联质谱技术对该群体进行早期筛查可以为临床提供有力依据和方向.

  • PDMS-2运动训练方案在54例高危儿家庭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艳丽;吴丽;班会会;任麦青

    目的 观察家长按照PDMS-2运动训练方案对高危儿进行家庭康复的疗效,为建立高危儿康复治疗新模式提供思路.方法 将2016年1-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4例高危儿分为26例对照组及28例治疗组,两组患儿均给予运动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DMS-2量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PDMS-2运动训练方案,指导家长自主持续进行康复训练.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发育评估88项(GMFM88)进行粗大运动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发育均较前进步,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PDMS-2运动训练方案指导下,患儿家长自主持续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高危儿的早日康复.

  • 串联质谱技术在柳州地区高危儿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大宇;杨金玲;谭建强;郑敏

    目的 运用串联质谱技术(MS/MS)检测柳州地区临床高危儿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水平,了解本地区临床高危患儿群体遗传代谢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高危患儿共2 215例,串联质谱分别检测其氨基酸及肉碱水平.初筛阳性患儿结合临床表型,进一步经不同确诊手段检测分析后,确定确诊病例,并进行随访治疗.结果 在2 215例高危儿的检测结果中,初筛阳性为195例,占8.80%;确诊例数为30例为1.35%.确诊遗传代谢病14种共计30例患儿,其中疾病种类以肉碱缺乏症、希特林蛋白血症、戊二酸血症Ⅰ型为主,其余类型病种均有出现.结论 在广西柳州地区高危儿群体,遗传代谢疾病的比例及病种均有一定发生率,在高危儿遗传代谢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运用串联质谱技术可以针对该群体进行早期筛查与疾病预防.

  • 全身运动评估技术在上海市闵行区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规范初探

    作者:李云;杨红;肖丽萍;史惟;黄俊;孙梅梅;凤玉英;蒋良华;张莺

    [目的]探讨在基层妇幼保健网络的高危儿保健中开展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评估技术的应用规范,提高脑瘫等运动发育障碍的早期筛查能力. [方法]将应用GMs评估技术的经验加以总结并形成管理规范. [结果]应用GMs评估技术的组织管理规范包括工作网络、各医疗机构的职责、GMs专业人员培训和工作保障措施四部分;临床操作规范包括工作目的、服务对象、评估时间、硬件设备、录像记录规范、录像读片规范、GMs评估的结果判断标准、疑难录像复核制度、转介康复和定期催访以及人员配备等十部分内容. [结论]通过初步制订全身运动(GMs)评估技术应用规范,可以提升区域性高危儿神经发育保健水平,促使脑瘫等运动发育障碍儿童获得早期康复服务.

  •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作者:林文玉;杜文亮;冯泰山;热依拉木·玉山江;YU SHANJIANG

    [目的] 了解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对婴幼儿运动发育落后筛查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58例普通婴儿和160例高危儿进行Alberta运动发育评估,根据得分查出百分位数和相当月龄. [结果] 高危组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普通组,高危因素中以重度窒息、早产、重度黄疸为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是一个通过观察即可对婴儿的运动发育进行评估的量表,评估结果准确,易于推广,可用于对婴幼儿运动发育进行筛查、评估及指导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医教结合促进高危儿早期发展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刘兴莲;徐海青;戴琼

    目的 探索医教结合干预法对高危儿早期发展的效果,促进高危儿早期康复和身心全面发展.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高危儿门诊进行随访的1个月的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高危儿医教结合140例,医学干预组142例,健康对照组125例.6、12、24月龄时三组进行智力和运动发育测评,24月龄时进行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结果 医教结合组各月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均高于医学干预组(P<0.05),6、12月龄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均高于医学干预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I与P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月龄医教结合组幼儿情绪四个维度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医学干预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化、内化、失调三个维度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力域阳性率医教结合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医教结合的早期干预模式,可更有效地促进高危儿智力发展、早期社会交往能力及良好情绪形成.

  • 社区高危儿监测与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宋风玲;赵冬梅;李玲;冯冰;曲敬师

    [目的]探索适用于社区高危儿筛查、监测和干预的管理模式. [方法]建立高危儿社区监测网络,由高危儿筛查、登记、监测、转诊、康复治疗等环节构成高危儿管理程序,对辖区高危儿自生后进行定期监测随访.随即抽取340例高危儿分为系统干预组和非系统干预组,定期评估其神经运动发育及智能发育情况,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济南市高危儿社区管理覆盖率达94.44%.系统干预组智能发育评估各能区发育商明显高于非系统干预组,而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率明显低于非系统干预组. [结论]建立社区高危儿监测网络,制定适合社区的高危儿监测与干预模式,对高危儿系统干预至少到2岁是提高群体儿童心理发育,降低儿童脑瘫和智力残疾发生的关键.

  • 预约就诊在高危儿随访门诊中的作用

    作者:李燕娜;何淑华;高建慧

    [目的]观察规范预约随访管理就诊在高危儿随访门诊中对其随访率及随防效果中的促进作用,为该制度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象]按照自愿原则,选择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建档的、自愿参加预约就诊的4755例高危儿入选预约组,选择同期住院并建档的按原常规就诊的2929例高危儿作为对照组.[方法]对预约组进行有计划的预约随诊时间,并通过出院宣教,专科护士电话预约、现场预约、医院预约网络平台等形式预约随诊.对照组按照常规无预约随访就诊.[结果]预约随访管理1年来,初次随访率达到82.72%,增长了26.99%,一年随访率达到了63.4%,增长了30.82%,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就诊时间的预约,患儿的非医疗等候时间由原来的(18.965±20.048)min,明显缩短到(6.125±8.048)min.[结论]有计划的预约高危儿随诊时间,可缩短等候时间,提高高危儿的随访率及随防效果.

  • 健康教育对高危儿随访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璟;何淑华;高建慧;施玉麒;杨孜

    ?[目的]评价高危儿健康教育对提高高危儿随访效果的影响. [方法]采用以家庭为中心,与医疗相结合的干预模式,以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父母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2 701例高危儿及家长进行跟踪随访.卷分;对听课次数与随访次数和问卷分作控制孕周的偏相关分析. [结果]规范管理后两年与管理前两年比较高危儿建档数、半年、1年、2年随访率均有明显提高(P<0.001).健康教育组的听课次数、随访次数和家长掌握健康知识程度均比对照组高(P<0.001).听课次数与随访次数、问卷分分别呈正相关(P<0.001). [结论]规范管理,加强宣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是提高高危儿随访效果的关键.

  • 高危儿健康管理新理念

    作者:杨玉凤

    既往国际上关于高危儿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在不同医学专业领域对高危儿的定义、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多数将在围生期和新生儿期出现危险因素的胎婴儿称为高危儿,如宫内或产时产后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各种感染、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样儿、先天性心脏病及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如苯丙酮尿症、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唐氏综合征).开展高危儿健康管理,就是要对所有出生儿童进行全面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儿,并对其建立必要的双向转诊制度,进行综合诊断、定期监测和及时进行系统干预,促进高危儿的早期康复.

  • 重视高危儿的发育风险和早期科学干预对策

    作者:鲍秀兰

    随着新生儿救治技术的发展,极低体重儿和窒息儿等高危新生儿存活率大大提高.早在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拯救生命的斗争应该和使生命有意义的努力同步进行,即生存和发展并重的新概念.作为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是使每一个救活的儿童成长为健康聪明可爱的儿童.通过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儿科工作者对早期干预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不少成果,积累了较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 父母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童梅玲;陈荣华;邓静云;胡幼芳;徐柏荣;张俊珍

    [目的]探讨父母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实施中,根据父母对干预态度的不同,把实验组分为认真组和马虎组,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比较两组高危儿在3、6、9、12个月阶段5个能区DQ的均值.[结果]认真组的高危儿在各月龄阶段5个能区DQ的均值都比马虎组者高,在部分月龄段的部分能区上两组DQ均值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父母在早期干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早期干预的效果.

  •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体格和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作者:黄成;陈刚;文勇;叶艳;任修勤;杨艳;王妮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促进高危儿正常发育及防治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效果。方法以在本院出生的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高危新生儿分为高危儿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同时选取同期出生的正常儿为对照组,进行三组对照研究。制定早期干预方案,指导高危儿干预组家长按干预方案实施逐月逐日综合性早期干预。定期对三组婴儿进行体格发育测量和发育商(DQ)测试、逐月观察婴儿运动、语言、认知、行为4项能力实际出现的月龄并作记录。通过三组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对高危儿12个月的综合性早期干预,结果显示:①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高危儿身高、体重平均值均高于非干预组;干预组高危儿体格发育已达正常儿发育水平。②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高危儿发育商(DQ)五个能区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高危儿发育商5个能区发育均达正常儿发育水平。③干预4个月后,干预组高危儿四项能力的实际出现率,多数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高危儿各项能力发育均达正常儿发育水平。结论早期干预对高危儿体格、发育商、能力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避免了高危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以家庭为基础的早期干预模式简单可行。

  • Apgar评分正常高危儿早期头颅彩超及CT监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剑英;王明莉;宋琳

    高危儿是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有高危因素影响的已发生和可能发生危重现象的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约占新生儿的6%[1]。这种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往往会出现脑性瘫痪、躯体残疾、智力低下、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的后果[2]。临床发现有许多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正常,这一类新生儿存在的致病风险很容易被忽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会逐渐显现出来,对新生儿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本研究对我院产科出生的310例新生儿进行超声及CT扫描监测大脑动脉血流频谱、血流动力学参数、脑室周围白质等,总结早期头颅彩超及CT监测的临床价值。

  • 高危儿社区全程综合保健管理模式探讨

    作者:程莉

    目的:探讨社区全程综合保健管理模式在高危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12月我院诊治的80例高危患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实施保健管理,实验组实施社区全程综合保健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高危儿头围差异不显著(>0.05);实验组体质量、身长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实验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以及个人与社会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高危患儿实施社区全程综合保健管理模式效果理想。

  • 对高危儿实施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探讨

    作者:梁军;崔妮

    目的 探讨对高危儿实施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高危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及家庭运动训练,给予观察组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神经行为发育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 两组神经行为异常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6个月时神经行为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危儿实施神经行为监测及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神经行为发育,降低高危儿异常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566 条记录 25/29 页 « 12...21222324252627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