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eabody运动发育评估与干预学习班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及早期干预培训班通知

    作者: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及配套的《运动训练方案》是一套优秀的运动发育监测与干预方案. 可用于0 ~6岁儿童运动发育的评价﹑高危儿随访与早期干预,以及脑性瘫痪的康复评定与功能训练. 该套方案不仅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而且易学易用,既适合于专业的康复机构,也适合于基层儿科与儿童保健科使用.

  •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作者:缪丹

    目的::分析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危儿作为观察目标,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n=54,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4,给予早期干预),采用 Gesell 发育量表对两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进行评比.结果:观察组半岁、1岁、2岁的社交能力、精细运动、适应行为、大运动、语言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2岁时的发育与正常儿童水平无差异,但参照组发育商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脑损伤快速恢复,提高运动功能,促进神经行为发育,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 550例高危儿随访情况分析

    作者:陈志玮;林少漫

    目的 探索高危儿的疾病特征、随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50例高危儿的疾病特征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失访原因和随访依从性调查.结果 首次参加随访的高危儿中,前4位高危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窒息或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累计比例占83.6%.随访1~2次的高危儿占45.3%,随访≥6次的占40.4%,随访≥12次的占23.1%.失访原因主要源自家长的主观因素.父母文化水平、家长的认知和家长培训情况等因素影响高危儿的随访依从性.结论 高危儿随访的失访率仍相对较高.应通过不断完善高危儿的系统管理,加大对高危儿家长宣教力度,以降低失访率,减少高危儿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 高危儿 随访 管理
  • 高危儿系统早期干预管理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季丽;蒋妍

    目的 探讨高危儿系统早期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以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儿科NICU病房接受监护治疗痊愈出院的301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按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156例)和常规育儿组(145例),并将同期门诊进行1月龄健康查体的儿童设立为常规对照组(160例);1岁时均采用Gesell发育表对智能发育情况进行测评,并于规范管理后对高危儿的预后结局及智能发育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的智能评估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明显高于常规育儿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早期干预、随访及脑康复治疗,可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早期干预以家庭干预为中心,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接受.

  • 高危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发育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早期干预的方法及效果

    作者:鲁玉霞

    目的 对高危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发育动态变化趋势进行调查,同时讨论早期干预方法以及干预效果.方法 抽选103例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高危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儿按照0~3岁早期干预大纲方案制定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51例患儿采用家庭训练.对两组患儿干预后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儿视听功能异常率为9.6%,运动功能异常率为11.5%,神经反射异常率为9.6%,异常姿势率为7.7%,肌张力异常率为13.5%,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行为发育商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早对高危儿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神经异常表现,提升患儿智力发育水平.

  • 早期感知觉输入对脑损伤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胡玉汝;尚清;贾志广

    目的 探讨早期感知觉输入对脑损伤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2例脑损伤高危儿(2~4月龄)随机分为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足够的感知觉输入,一个疗程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用Peabody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商均有显著提高,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早期感知觉输入可以明显提高脑损伤高危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依托出生证明发放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做好高危儿管理

    作者:张一兵

    目的 探索有效的高危儿系统管理办法.方法 以出生证明统一签发为切人点,与新生儿听力筛查相结合,高危儿筛查、转诊、干预、评估贯穿儿童0~6岁系统保健全程,县乡双向转诊,动态管理.结果 高危儿管理实现系统化、标准化,管理率明显提高.结论 以出生证明统一签发为切入点,与新生儿听力筛查相结合的高危儿系统管理办法,提高了当地高危儿的管理率和早期干预率,有利于高危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为探索有效的高危儿系统管理办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 高危新生儿分级管理模式探讨与成效

    作者:李琳;赵虹

    目的 探讨在以社区为基础,依托医疗机构,家庭共同参与的模式下,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分级管理及取得的成效.方法 在社区筛查出的高危儿和在开封市妇产医院出生的高危儿通过评估和转诊,对高危儿进行分级管理.结果 社区转诊率为66.67%,开封市妇产医院出生的高危儿转诊率为81.67%,院内转诊率高于社区转诊率;1岁时,评估仍不正常的20例,失访24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组家长对小儿的关注度及依从性明显高于非NICU组;干预组小儿发育商明显高于非干预组.结论 重视高危因素的筛查,建立规范、系统的高危儿管理模式,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高危儿的生存质量.

  • 预防儿童残疾抢救性康复工作模式的探讨

    作者:林贞;郭小芳;周炜茹;李雨田;李彩霞;骆志群;黎艳梅

    目前国内儿童康复模式主要包括医院监测、社区监测、家庭监测及综合监测,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和科学系统的康复管理模式缓解残疾儿童的残障程度.但儿童康复耗时长,费用高,很多家庭因负担过重而错过了佳康复治疗时机,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江门市残联、江门市卫生局、江门市财政局等多部门联手合作,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江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资助计划实施方案》,重点解决残疾儿童在康复方面的经济困难.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也因此成立了“新会区儿童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基地”,在此政策指导下,该区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初见成果,并摸索出一套符合本地区特色的康复工作模式,可与全国同仁分享交流.

  • 473例高危新生儿耳声发射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舒蕾;杨杰;杨娅华;王怡;付彦伟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在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0%,其中,重度以上者为1%[1].

  • 早期干预在高危婴幼儿中应用效果

    作者:徐颖;郝海蓉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后期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入住我科进行早期干预的高危婴幼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效果进行评价并总结干预经验。结果:105例高危儿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可促进小儿运动及智能发育,降低伤残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石嘴山市高危儿筛查中应用

    作者:赵帅;孟凡萍;刘宗英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在石嘴山市高危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进行体检的高危儿65例进行GMS评估,并随访至18月龄.结果:参与GMS评估的高危儿共65例,其中完成第一阶段(扭动阶段)39例,正常11例,可疑与异常28例,占比71.79%;完成第二阶段(不安运动阶段)26例,正常19例,可疑与异常7例,占比26.92%.随访至9月龄,有4例大动作能区异常或可疑,3例精细动作能区异常或可疑;随访至12月龄,2例大动作能区异常或可疑,3例精细动作能区异常或可疑,随访至18月龄,有2例动作发育迟缓,经早期干预训练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GMS评估对高危儿进行早期筛查,能够发现并早期预测婴儿发育迟缓状况,从而避免或降低残疾儿童的发生.

  • 浅谈社区儿童保健工作

    作者:顾叶

    目的:通过对社区儿童保健的分析总结,发现社区儿童保健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3007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段为0-3岁的散居儿童,并对社区儿童进行相关的喂养指导,常见病的筛查,对高危儿进行全身运动的评估,对体检中发现的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儿童进行定期管理,增加随访率和治愈率.结果:社区儿童保健建卡率100%,系统管理率99.14%,系统管理率逐年上升,母乳喂养率87.37%.

  • 浅谈79例高危儿管理心得

    作者:秦红

    目的:探讨高危儿的专案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中心辖区内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间出生且经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筛查,符合高危儿管理范围的0~3岁婴幼儿作为管理对象,对所有患儿均实施管理,分析高危儿归转状况.结果:3年来高危儿发病率为3.95%.通过定期体检随访,高危儿半年结案率35.44%,一年结案率83.54%,两年结案率16.45%.结论:实施专案管理可促进高危儿及早向正常同龄儿童转归,提高高危儿生命质量.

  • GMS(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高危儿纵向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孟凡萍;李巧玲;蒋淑红

    目的 探究分析GMS(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高危儿纵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高危儿(低体质量婴儿或者早产儿等)100例,对所有高危儿采取GMS(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并且做好随访.结果 第一阶段(扭动阶段)共有64例,异常概率为26.56%、可疑70.31%、正常3.13%.的第二阶段(不安扭动阶段)共有36例,异常概率为86.11%、可疑5.56%、正常8.33%.100例婴儿当中,婴儿运动发育情况与月龄不符的共有63例,占63%.其中,月龄越小,出现运动发育情况与月龄不符的情况越高.其中,18个月的时候进行孤独症筛查,未发现阳性情况.结论 在高危儿纵向管理当中,采取GMS(全身运动质量评估)能够充分做好早期筛查,尽早发现高危儿存在的异常,从而减少残疾儿发生概率,保证儿童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 早期干预管理模式对高危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作者:陈伟平

    目的:探究早期干预管理模式对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和体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6~2017.06于儿保科接受门诊体检的180例满月婴儿,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三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早期干预管理模式,另60例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观察三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6个月和1岁时的身长体重及Gesel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危儿应用早期干预管理模式效果明显,能促进其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值得采用.

  • 谈降低高危新生儿感染发病率的体会

    作者:王颖琛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尤其是危重新生儿主要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2001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院产科分娩而入我科住院观察治疗的新生儿共582例,对其中108例高危儿(根据实用儿科学1985年版诊断标准)感染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2005年度高危儿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4.79%、12.80%、8.29%.2003~2004年度与2001~2002年度及2005年度与2001~2002年度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对每年各种疾病的分析表明:新生儿感染逐年下降,高危疾病渐以窒息、早产、低体重为主.现将我科取得的经验阐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 高危儿
  •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丽萍

    目的 探究对高危儿应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方式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结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儿4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的正常儿童37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全部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应用发育商测评量表对儿童发育商相关指标实施测评,观察并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前后发育商测评量表对应评分.结果 给予治疗前,观察组儿童发育商测评量表各项指标对应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儿童发育商测评量表各项指标对应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提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危儿应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方式对其智能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能够有效提升其智能发育水平,降低残障情形出现的可能性.

  • 高危儿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评价

    作者:曾祥平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高危儿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后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系统管理高危儿(早产儿)及未系统管理高危儿各100名,每组男女各50名,分为管理组与未管理组(对照组),其性别、分娩方式、孕周、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别,两组高危儿母亲孕期无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及基础疾病.管理组中的高危儿接受系统管理: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指导家庭干预训练或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的高危儿因家长拒绝或其他原因未能接受系统管理,我院于高危儿出生12月龄时电话召回其接受免费的体格测量、骨密度及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评.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系统管理高危儿不论在体格发育(身长、体重、骨密度),还是神经心理发育(DQ)方面明显优于未系统管理组高危儿.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系统管理能及时发现发育偏异,及时干预,促进高危儿正常生长发育.

  • 310例高危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张东红;王玉璟

    目的:本文对310例高危儿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分析高危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情况。方法:采用美国GS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在屏蔽隔音室内,婴儿睡眠状态下测试。结果:142例有听力高危因素的高危儿ABR波形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168例没有听力高危因素的高危儿(p〈0.05)。ABR波形异常检出率与出生时窒息、病理性黄疸和早产等因素有关。结论:对高危儿进行ABR检测是早期发现听力和脑干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

566 条记录 27/29 页 « 12...21222324252627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