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伤致下颌骨髁突入颅一例

    作者:杨卫江;梁利荣;施更生;徐亮

    患者女性,24岁.入院前10 h骑车不慎跌落至路边沟中,自觉下颌骨右侧受撞击后致开闭口障碍,事故发生时患者神志清楚,无昏迷,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行走自如.就诊当地医院,曾诊断右侧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未成功,遂转院就诊.临床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颌面部基本对称、无肿胀,颌面部皮肤无外伤,上下颌骨、颧骨、颧弓未扪及异常骨动度;口腔内无软组织裂伤及牙外伤,舌运动正常;左右颞下颌关节区轻度触压痛,上下前牙无法闭合,呈开(牙合)状态,间隙1.0 cm,大开口度可达1.5 cm.

  •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闫炳智;董福生;归来

    目的研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颌面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23例双侧下颌角肥大患者,均接受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术前和术后1周、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大咬合力、大开口度及大前伸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值,但3个月后,恢复至正常范围,无明显临床意义.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患者口腔颌面系统的功能无明显长期不良影响.

  • 体外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莉菲;陆宇;王银妹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首发TM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冲击波组4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1次/周,共2周;联合治疗组40例,采用超短波结合超声波治疗,6次/周,共2周.采用Fricton指数法、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大开口度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冲击波组97.5%,联合治疗组80.0%;VAS评分:冲击波组(0.56±0.37),联合治疗组(1.32±0.54);大开口度冲击波组(3.44±1.08)mm,联合治疗组(2.92±0.83)mm;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冲击波组(0.24±0.06),联合治疗组(0.11±0.03),上述指标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治疗有效率、VAS、大开口度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在缓解TMD的疼痛、肌肉压痛指数、大开口度效果方面,体外冲击波、超短波结合超声波均有疗效,但体外冲击波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不同性别成年人大开口度差异及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

    作者:陈光;张子川;李晓燕;方会清;宁芳

    目的 研究成年人大开口度(MMO)不同性别差异及与身高、体重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42名18~26岁的成年人,使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受试者大张口状态时上下颌同名中切牙切缘间的垂直距离.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别大开口度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身高、体重与大开口度间的相关性,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结果 大开口度为(53.11±5.61)mm,其中男性(56.56±5.08)mm显著大于女性(49.55±3.54)mm,P<0.00.身高、体重与大开口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71,回归方程分别为大开口度=0.49H-30.92、大开口度=0.30W+33.57.结论 大开口度存在着性别差异,身高和体重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 6~10岁儿童大开口度与身高的调查

    作者:张伶;任贤云;张恒;蔡绍富

    6~10岁儿童仍有少数人患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其开口度受到限制。而6~10岁儿童正常的大开口度是多少,与年龄、身高有何关系,尚不清楚,在这方面报道的文章也不多。我们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 1. 对象:调查昆明地区古庄小学383名小学生,选择标准为颜面发育正常,牙齿数目正常,排列整齐,有正常的覆、覆盖、上下颌牙弓中线相对,无颞颌关节病史及颌面部外伤史。年龄6~10岁,男188人,女195人。 2. 方法:大开口度指大开口时上下中切牙间距离。测量时受试者取端坐位,头直立、面部肌肉放松、大张口、用游标尺测得上下中切牙间距离,同时行身高测定。

  • 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病调查

    作者:王世霞;李中伟;杨俊

    本文通过为546位老年人体格检查,调查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发病情况.临床资料1999年12月份于我院门诊体检的老年人,总计546人,男270人,女276人,大年龄82岁,小年龄55岁,平均年龄62.7岁.进行以下项目调查:①询问有无关节疼痛史;②大开口度;③开口型;④关节有无弹响、杂音及其发生时间、性质;⑤关节区有无压痛;⑥牙齿缺失情况;⑦牙齿松动度;⑧牙体磨耗情况.

  • 治疗颅下颌关节强直的新观点

    作者:

    治疗颅下颌关节强直有多种方法,但任一治疗方式都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作者基于强直骨块的形成是病理性反应结果,它不是新生物,无持续生长的能力,解除关节强直不一定要去除强直骨块,而提出了治疗颅下颌关节强直的新观点.材料和方法采取向颞部延伸之耳前切口,沿整个升支的宽度,显露强直骨块的侧面及正下方,在强直骨块下正常骨块区行水平截骨.剥离附于下颌升支上的翼肌一嚼肌链,拉开截骨之断端形成间隙,使下颌活动自如,被动开口度不少于3 cm.以颞肌及筋膜和自体软骨或硅橡胶作间置物行关节成形术,硅橡胶或软骨用钢丝固定于上段截骨面,覆盖于与升支相接触的区域,其厚度不超过6~8 mm.将颞肌向下旋转固定于升支近中面.因截骨线常常位于乙状切迹下,不必切除喙突.本组14例患者中,12例有一次或多次传统方式手术后关节强直复发的病史.所有患者作常规术前评估和有关颅下颌关节强直的评价后,均采用本方法施术.术后第2天或第3天开始主动的开口训练,定期随访,以术后1年具有稳定的、主动开口度达到一定范围作为手术成功的标志.结果和讨论14例患者术后开口度明显增加,随访一年后大开口度在30~45 mm,术后几个月所有患者即能作前伸及侧方运动,对咬合无影响.本术式与传统颅下颌关节强直治疗方法的不同在于:①强直骨块未被切除;②关节成形所需的间隙不是通过去骨来取得的;③在正常骨截断面形成功能性假关节.切除强直骨不全常导致关节强直复发,而彻底切除强直骨块的手术危险性相当大并且由此形成的宽间隙不可避免地导致瘢痕组织形成.而本术式采用了不同的理论:假关节在正常骨组织内形成,正常骨边缘脊很小,使瘢痕组织的形成减至小.此外,间隙的形成不需去骨,故对升支的高度无影响.作者曾试图增加间置物的厚度来增加升支的高度,但是间置物若超过了7~8 mm将导致闭口困难.复发性关节强直的骨块范围变异较大,因此截骨线在强直骨块以下5 mm较适宜.本组病例随访发现,所有患者术后8~10周开口度均稳定.作者后指出,与传统手术相比,本方法减少了颅下颌关节强直复发的主要因素,手术方法简化,使彻底切除临近颅底的强直骨块所致的手术危险减小.复发性关节强直及强直骨块范围大的患者,更适于该术式.[程波 蒋自强摘 东耀峻校]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