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L-17、IL-23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

    作者:黄颖;刘熠晗;黎承平;武坤;曾云

    目的 检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治疗前后IL-17、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L-17、IL-23在NH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25例接受标准剂量R-CHOP方治疗6~8个疗程的B细胞NHL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 NHL患者初诊时和缓解时外周血中IL-17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NHL患者缓解时与初诊时相比,IL-17mRNA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01,P<0.05).NHL患者初诊时和缓解时外周血中IL-23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时与初诊时相比,IL-23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 (P=0.004.P< 0.05).结论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IL-17、IL-23水平升高.IL-17、IL-23mRNA的表达与预后相关.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外周血及肝组织中Th17/IL-17轴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婧;杨晋辉;王海霞;李艳;李雯

    目的 探讨PBC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Th 17/CD4q细胞及其表达的特异细胞因子IL-17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26例PBC患者(PBC组),20例HBV患者(HBV组)和20例健康人群(HC组)的外周血和肝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Th17/CD4q细胞的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IL-17水平,比较3组间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清IL-17与ALP、GGT的相关性.同时对比Th 17/C D4+T、IL-17在PBC不同病理学分期表达的水平.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肝组织中Th 17/C D4q和血清IL-17明显高于HBV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L-17表达水平与ALP、GGT均呈正相关(P<0.05),PBCⅢ~Ⅳ期外周血、肝组织中Th 17/C D4q细胞水平高于PBC Ⅰ~Ⅱ期(P<0.05).结论 Th 17/C D4q细胞及其分泌的特异细胞因子IL-17可能在PBC免疫发病和肝脏的炎症纤维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 温化方对慢性HBV携带者Fibroscan弹性值及血清IL10、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果;骆建兴;扈晓宇

    目的 观察温化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HBV-DNA、Fibroscan弹性值及IL10、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温化方的保肝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采取随机、单盲、空白对照的研究方法,将30例慢性HBV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采用温化方,对照组14例口服安慰剂,治疗12周后,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携带HBV-DNA、Fibroscan弹性值及血清IL10、IL17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BV-DNA、Fibroscan弹性值明显降低、血清IL10、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化方对脾肾阳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同时对携带者的肝组织纤维化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通过平衡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IL10、IL17水平有关.

  • 儿童哮喘与血清IL-17、18和37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清;杨小猛;辛淑君;方秀春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哮喘患儿外周血血清白介素(IL)-17、IL-18浓度与IL-37浓度的相关性,以及此3种细胞因子含量变化,探讨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30例儿童哮喘病患儿治疗前(治疗前组)、治疗3个月(治疗3月组)、治疗6个月(治疗6月组)外周血血清IL-17、IL-18和IL-37浓度;分析不同病期患儿血清IL-17、IL-18和IL-37浓度变化,以及IL-17、IL-18浓度与IL-37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中IL-17和IL-18水平在各组中高,IL-37水平在各组中低(F值分别为177.000、43.460、3.042,均P<0.05).治疗后哮喘患儿血清IL-17、IL-18和IL-37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不同病期患儿血清IL-17、IL-18浓度与IL-37浓度均呈负相关(治疗前r值分别为-0.9358、-0.9105,治疗3月组r值分别为-0.9661、-0.9807,治疗6月组r值分别为-0.9796、-0.9844,均P<0.05).结论 哮喘患儿外周血血清IL-17、IL-18浓度和IL-37浓度成负相关,此3种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可能与儿童哮喘发病有关.

  • 哮喘儿童诱导痰中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检测

    作者:张春霞;任少敏;张晓蒙;王继春

    目的:了解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验研究策略,选择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及其取得临床缓解期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诱导痰检查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痰IL-8、IL-17浓度。三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比较用SNK法;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经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均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16、135.69和24.28,均P<0.05)。临床缓解期组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80、54.64和17.36,均P<0.05);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IL-8、IL-17均与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均r>0,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IL-8、IL-17均参与了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对于哮喘病情变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 IL-23生物活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丽;黄燕萍

    白介素(IL)-23是由p19和p40通过二硫键形成的异源二聚体分子,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分泌,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分化及产生白介素-17,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桥梁,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白介素-23、白介素-23受体、白介素-23/白介素-17轴已作为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靶向位点.白介素-23受体是造血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参与炎症的防御机制,是人类自身免疫重要的基因多态性位点.近年来研究显示白介素-23R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相关性.该文对IL-23生物学活性与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论述T辅助细胞17及白介素-17与心肌炎的相关性

    作者:张丽梅;陶秀娟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17和白介素-17与心肌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CD4+T细胞中的T辅助细胞17的细胞频率以及血清中白介素-17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将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的检测,比较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儿童T辅助细胞17和白介素-17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其与心肌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比较两组受检儿童的CD4+T细胞中Th17细胞亚群的频率和外周血中IL-17的表达水平可见,心肌炎儿童的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分别为(3.74±1.08)和(63.88±6.42)pg/ml,对照组正常儿童的检测结果分别是(0.21±0.05)和(8.56±2.78)pg/ml,心肌炎患儿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心肌炎的发生与发展而过程中,T辅助细胞17和白介素-17都可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疾病存在显著相关性。

  •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清外泌体CD93表达增高及意义

    作者:李腾达;刘鹏;龙曙萍;刘云;黄元兰;张薇薇;郭杰;谷明莉;邓安梅

    目的 检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清中外泌体表达 CD93的水平,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组为2012年1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确诊的3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血清,诊断标准为脑脊液染色新生隐球菌阳性或培养阳性;对照组为同期收集的38例健康人血清.血清外泌体的分离采用超高速离心法;外泌体表面抗原的鉴定采用磁珠捕获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血清中细胞因子用 ELISA法进行蛋白定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检测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 Pearson系数表示.结果 流式结果表明,实验组血清外泌体中 CD93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为(79.11±19.31 vs 23.98±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6,P<0.0001).IFN-γ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39.78±10.77 vs 58.98±16.9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84,P<0.0001);IL-17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16.32±4.03 vs 3.11±0.8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001);IL-1β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57.12±12.98 vs 13.45±4.7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6,P<0.0001).实验组血清中CD93+exosomes所占的百分比与 IFN-γ,IL-17,IL-1β的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488,0.456,0.532,均P<0.01).结论 隐球菌脑膜炎疾病过程中,CD93在外泌体的表达可能通过影响 CD4+T细胞参与了该病病程.

  • MIF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升高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红丽;杨静文;谷明莉;黄元兰;张薇薇;刘云;李腾达;邓安梅;陈孙孝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5年11月到上海长海医院确诊的4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及同期体检的42例健康个体外周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PBMCs,以 PCR方法检测 PBMCs 中 MIF的 mRNA相对表达量,以ELISA法检测血浆中 MIF,IL-17,IL-1β,TNF-α,IFN-γ和 IL-4水平,两组间细胞因子表达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MIF与细胞因子间的关系以 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结果 MIF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蛋白表达水平为34.17±7.88 ng/ml vs 10.89±2.76 ng/ml(t=18.07,P<0.0001);mRNA 相对表达量为2.87±0.94 vs 1.95±0.89(t=4.606,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 MIF与 IL-1β,IL-17呈正相关(r=0.467,0.40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F可能通过影响 IL-1β和 IL-17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功能参与了隐球菌脑膜炎的免疫调节过程,是该病潜在的靶位点和疾病监测指标。

  • CD26/DPP4对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与临床意义

    作者:李腾达;龙曙萍;徐贵霞;刘云;张薇薇;钱琤;黄元兰;秦琴;陈孙孝;邓安梅

    目的:分析CD26/DPP4对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确诊的36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及36例同期健康者外周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分选CD26+CD4+T,CD26-CD4+T细胞群,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Pearson系数表示DPP4活性,CD26+CD4+T(%)与APACHE II评分,IL-17, TNF-α,IL-4,IFN-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D26+CD4+T(%)为13.35±3.83 vs 8.39±2.14,t=6.78,P<0.0001;DPP4活性为50.89±17.21 mU/ml vs 73.83±20.24 mU/ml,t=5.18,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D26+CD4+T(%)与 APACHE II评分,IL-17,TNF-α呈正相关(r=0.431,0.564,0.688,P=0.0038,0.001,0.0046);DPP4活性与 APACHE II 评分,IL-17,TNF-α,IFN-γ呈负相关(r=-0.544,-0.489,-0.678,-0.734;P 均<0.001)。结论 CD26/DPP4可能通过调节Th细胞亚群参与隐球菌脑膜炎致病过程,是潜在疾病治疗靶点和预测指标。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症因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宋静;彭素芳

    目的 检测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炎症因子IL-6,IL-17,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分析其关系,探讨炎症因子在妊娠糖尿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ADA诊断标准选取GDM组60例,妊娠糖耐量正常组(非GDM组)39例,健康对照组(NGT组)45例.分别采用ELISA检测空腹血清APN,IL-6,IL-17,免疫比浊法测CRP水平.结果 ①与NGT组比较,非GDM组、GDM组APN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且GDM组较非GDM组下降更明显(P<0.01),而CRP,IL-6,IL-17在非GDM组明显上升(P<0.01,P<0.01,P<0.05),且GDM组较非GDM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②GDM患者妊娠中期与晚期比较,APN水平下降明显(P<0.05),CRP,IL-6,IL-17明显上升(P<0.01,P<0.01,P<0.01);③相关性分析显示:APN与炎症因子CRP,IL-6,IL-17在GDM患者中晚期均呈负相关.结论 脂联素与炎症因子的负相关,提示炎症与抗炎症失衡机制参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 过敏性紫癜患儿Th17细胞表达及意义

    作者:孟凡茹;李玮;杨静慈;王秀丽;庞晓璐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55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期选取2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SP患儿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91±0.78)% vs(0.52±0.24)%,(P<0.01)];HSP患儿血浆IL-17和IL-6的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47.4±17.6)pg/ml vs (15.6±11.2) pg/ml;IL-6:(273.8±42.4)pg/ml vs(228.7±37.4)pg/ml,(P<0.01)].患儿血浆IL-17和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62,P<0.01).结论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和IL-6水平升高,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及其炎性反应过程.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

    作者:沈红艳;邓演超;徐湛;鹿璐;梁军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脏不同病变时期外周血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探索糖尿病肾病(DN)患者 IL-17和 IL-22基因表达水平与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实验包括60名2型 T2DM 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NC),其中糖尿病患者包括:无蛋白尿组(NA,n=22)、微量清蛋白尿组(MA,n=18)和糖尿病肾病组(DN,n=2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分析各组外周血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差异。结果DN 组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显著高于 MA 组,NA 组和 N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A,NA 和 NC 三组之间 IL-17和IL-22 mRN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外周血中 IL-17和 IL-22 mRNA 水平升高,IL-17和 IL-22可能在 DN 病变中发挥作用。

  • sCD9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表达升高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腾达;刘鹏;谷明莉;邓顺江;吴林洪;叶辛;刘云;张薇薇;钱琤;邓安梅

    目的:探究 sCD9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 TNF-α等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8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血液科确诊的34例 ITP患者和同期体检的34例健康个体外周血,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 sCD93,TNF-α,IL-4,IL-17和 IFN-γ的蛋白表达水平,对 sCD93与 TNF-α等细胞因子进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 sCD93为(367.28±206.98 vs 218.43±96.1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3,P=0.0003);sCD93与TNF-α,IL-17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448,0.473,P均<0.01)。结论 sCD93可能参与了 ITP疾病免疫机制,是该病潜在的疾病预测指标和研究靶点。

  • 血清中白介素-17和白介素-10水平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作者:果怡博;曹威;李茜楠;崔金金;李述峰;栾颖;田野

    目的:探讨左心房和右心房的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24例,持续性房颤18;选择阵发性室上速或预激综合征患者17例为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左心房和右心房IL-10和IL-17水平,并使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长径.分析血清中IL-10和IL-17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房颤左房结构重构程度的关系.结果:房颤组左心房和右心房IL-17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1);房颤组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房:P<0.01,右心房:P<0.05).结论:IL-17、IL-10与房颤相关.IL-17升高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比.

  • α-硫辛酸对实验大鼠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作用

    作者:贾云峰;屈军;高海亮;马刘佳;郝文炯;折刚刚;付学锋

    目的:研究α-硫辛酸(ALA)对实验大鼠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作用.方法:用豚鼠6只制备实验用免疫抗原.选择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1)正常对照组(NC组);(2)EAE-7 d和(3)EAE-14 d组,于皮下注射抗原匀浆观察7d和14 d;(4) ALA-7 d和(5) ALA-14 d组,于第1次发病时给予ALA腹腔注射,连续用7d和14 d.在研究时间点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同时测定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果:HE染色显示,在α-硫辛酸治疗的ALA-7 d和14 d组,均能减轻脊髓组织的炎性反应和髓鞘损伤.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EAE大鼠IL-17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0.05~0.01),经α-硫辛酸处理后IL-17蛋白表达降低并于14 d接近对照水平.与NC组比较,EAE组大鼠MDA含量明显升高,GSH则明显降低;经ALA处理后,MDA显著降低,而GSH则明显增加(P <0.05 ~0.01).相关性分析表明,IL-17表达与MDA含量呈正相关(r=0.466,P<0.05),而与GSH含量则呈负相关(r=-0.478,P<0.05).结论:在EAE大鼠模型中ALA可以改善和缓解炎症反应,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IL-17表达实现,并表现为MDA和GSH含量的变化.

  • 姜黄素对IL-17诱导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CCL20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正生;彭振辉;李晓莉;宋健文;任建文;尧志建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IL-17诱导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株)CCL20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IL-17刺激HaCaT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2.5μmol/L,5μmol/L,10μmol/L)共培养24h.提取总RNA并收集细胞上清液,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和ELISA实验,从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两方面观察姜黄素对CCL20表达的影响.结果 IL-17能够有效地诱导HaCaT细胞CCL20的表达.加入姜黄素共培养后,CCL20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姜黄素对IL-17诱导的HaCaT细胞CCL20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为其对银屑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臭氧水疗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浩;张鹏;徐晓芃;廖阳英;蒋甜甜;旷翎;王新立;毛宇;贾晓敏

    目的 观察臭氧水疗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的疗效.方法 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模型40只,随机分成A组(臭氧水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纯净水治疗组),D组(自然恢复组).A、B、C三组皮损处分别予以臭氧水疗、外用药物、纯净水治疗,连续治疗2周,D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皮肤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皮肤棘层的变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皮损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结果 A组及B组较C组及D组小鼠的搔抓症状及皮炎表现好转,皮损处病理结果与电镜下超微结构明显改善.A组及B组小鼠皮损中IL-10、IL-17 mRNA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D组,IFN-γmRNA水平较C组及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臭氧水疗对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有明显疗效,可能通过调控T细胞间的平衡及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 NB-UVB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L-23/IL-17轴表达的影响

    作者:邱会芬;王雯;王忠永;胡海友;孙其乐;高昱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17F(IL-17F)、白介素-23(IL-23)、白介素-22(IL-22)等水平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例AD患者,予NB-UVB照射治疗8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光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17A,IL-17F,IL-23,IL-22和白介素-21(IL-21)的含量.采用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价瘙痒程度.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D患者血清中IL-17A,IL-17F,IL-23,IL-22和IL-2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B-UVB治疗后患者血清IL-17A,IL-17F,IL-23,IL-22和IL-21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NB-UVB治疗8周后,SCORAD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总有效率为88.33%.结论 NB-UVB照射可明显下调AD患者外周血IL-17A,IL-17F,IL-23,IL-22及IL-21水平,这可能是NB-UVB治疗AD的机制之一;NB-UVB治疗AD安全有效.

  • 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17,TNF-α和IFN-γ的变化

    作者:陈慧君;陈治国

    目的 检测白芍总苷(TGP)治疗寻常性银屑病(PV)前、后患者外周血中IL-17,TNF-α,IFN-γ的水平,进一步了解TGP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PV患者TGP治疗前、后外用血中IL-17,TNF-α,IFN-γ的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分析这几种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IL-17,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仍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PASI评分与血清中IL-17,TNF-α,IFN-γ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TGP可能具有调节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水平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299 条记录 14/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