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角膜缘上皮厚度变化的傅立叶域相干光断层成像研究

    作者:吴丹;洪佳旭;王飞;崔心瀚;杨宇靖;赵玉瑾;徐建江

    目的 探讨通过傅立叶域OCT(FD-OCT)观察角膜缘上皮厚度的可行性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角膜缘上皮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2013年7至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断为翼状胬肉的连续病例22例(24只眼),另选取志愿者25例(25只眼)为对照组.试验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于术前、术后第1、2、3、5、7天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症状指标、FD-OCT检测角膜缘内1和2 mm处上皮厚度、裂隙灯检查记录角膜荧光素染色面积大小.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组间差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角膜缘内1和2 mm处上皮厚度和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面积差异.结果 对照组鼻侧角膜缘内1 mm处角膜上皮厚度为(43.81 ±2.55) μm,试验组术后第1、2、3、5、7天此处角膜上皮厚度分别为(21.28 ±5.72)、(27.21 ±4.82)、(31.51 ±5.09)、(34.10 ±4.12)、(39.94±5.47)μ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9,-14.97,-10.63,-9.86,-3.15;P<0.05).对照组鼻侧角膜缘内2 mm处角膜上皮厚度为(40.50±3.17) μm,试验组术后第1、2、3、5、7天此处角膜上皮厚度分别为(24.02±5.92)、(29.09±4.53)、(33.08 ±4.77)、(36.55±5.71)、(40.34±5.69) μm,除第7天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8,-10.27,-6.18,-2.99;P <0.05).术后第1天角膜上皮缺损(荧光素染色阳性)面积为(39.31 ±22.77) mm2,至术后第7天减小至(1.01 ±1.72) mm2,术后第2、3天同前相比,角膜荧光素染色面积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 =6.68,5.55;P<0.05);术后第5、7天同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2.09;P>0.05).术后第7天,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阴性率为66.7%.结论 FD-OCT是观察角膜缘上皮厚度的有效工具.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缘上皮呈现从角膜中央部到周边逐步修复的规律.

  • 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七年的角膜厚度和内皮观察

    作者:郭曦;谢培英

    目的 观察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总体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0年到2005年间在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且连续配戴7年及以上并可按时复查的30例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均选择右眼进行研究统计(共30只眼),使用A超、角膜内皮显微镜等进行连续追踪检查,采集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角结膜并发症发生率等检测数据.选取其中22例患者分为两组,中低度组12例(24只眼),屈光度数≤-4.00 D;偏高度组10例(20只眼),屈光度数≥-5.00 D,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对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1年、3年、5年和7年的各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中低度和偏高度患者之间各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戴镜前角膜中央厚度检测值平均为(549.45±33.72) μm,戴镜7年后为(538.97±34.28)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9,P=0.076).鼻侧、上方、颞侧、下方的角膜厚度初诊与戴镜7年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戴镜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测值为(3188.53 ±272.25)个/mm2,戴镜7年后为(3186.64±278.69)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04,P=0.088).戴镜前六角型细胞比率检测值为66.18% ±6.42%,戴镜7年后为64.65% ±8.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97,P=0.085).戴镜7年期间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F=2.143,2.114;P>0.05).中低度和偏高度近视眼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内皮细胞及总体角膜厚度亦无明显差异.戴镜期间1或2级角膜表层点染(发生率<7%)等轻度角结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长期科学配戴设计合理的高透氧系数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 屈光不正人群角膜厚度分布及其与角膜地形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雪莹;汪琳;褚仁远;于志强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人群角膜厚度相关参数与角膜散光和曲率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Pentacam HR检测的屈光不正人群资料1 203例(1 203只左眼),采集角膜厚度相关参数角膜中心厚度(CCT)、角膜薄点厚度(TP)、角膜厚度空间形态(CTSP)、角膜厚度增长率(PTI)、厚度进展指数(PPI)以及Ambrósio相对厚度(ART)等分析其分布特征.同时采集角膜散光度数、散光轴向、角膜曲率(Km、Kmax)等信息,研究其与角膜厚度分布的关系,并计算各个参数的平均值及其95%可信区间,分析各厚度相关参数的分布规律,并通过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对各主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CCT平均值为(547.20±31.44)μm,TP平均值为(543.26±31.27) μm,角膜薄点为中心的半径2、4、6、8 mm处的角膜厚度分别为(552.11±31.65)、(580.72±32.92)、(632.11±34.74)、(711.80 ±37.88) μm,以角膜薄点为中心和基准半径2、4、6、8 mm处的角膜厚度增长率分别为(1.67±0.47)%、(6.89±0.95)%、(16.37±2.00)%、(31.10±3.65)%,PPI大值、小值及均值分别为1.222±0.175、0.733±0.138和0.994±0.123,角膜大及小进展指数轴向(AXISppi-max、AXISppi-min)平均值分别为230.74.±104.86.、159.81.±62.29.,ART大值及均值分别为(454.940±78.506)、(556.140±86.492) μm.CCT、TP、PPI、ART均与前表面曲率,后表面曲率显示相关但大都相关性很弱,PPI、ART与角膜后表面散光度数显示微弱相关,转换后的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与AXISppi-max(rs=-0.125,P=0.000)和AXISppi-min(rs=0.613,P=0.000)也显示相关.结论 屈光不正人群中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后表面散光与角膜厚度分布相关,角膜前表面散光与厚度分布无相关.前表面散光轴与小PPI轴向分布倾向于一致分布.

  • 健康人眼角膜光密度分析及与眼内散射光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武志清;王雁;张琳;吴迪;魏升升;苏小连

    目的 探讨健康人眼的角膜光密度分布及其与眼内散射光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进行常规眼科检查的健康人116例(232只眼),其中男55例(110只眼),女61例(122只眼),年龄为20 ~ 49岁,划分三个年龄段:20~29岁,30 ~ 39岁,40 ~ 49岁.利用Pentacam 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检查,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分别取≤2 mm、>2mm且≤6 mm、> 6mm且≤10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平均值,以及2、6、10 mm直径虚拟圆的角膜厚度平均值,并使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对人眼内的散射光进行定量测量.不同性别以及左右眼之间的角膜光密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段的角膜光密度之间以及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之间以及与年龄,角膜厚度,眼内散射光定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2 mm、>2 mm且≤6 mm、>6 mm且≤10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为10.1±1.5,9.3±1.3,9.6±1.7,范围8.2~ 16.7,7.9~ 14.2,7.3 ~ 16.2.>6 mm且≤10 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在20 ~ 29岁、30 ~ 39岁、40 ~ 49岁年龄段分别为8.9±1.1,9.3±1.2,10.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39,P=0.000),>6 mm且≤10 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与年龄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 =0.417,P=0.000),≤2 mm、>2 mm且≤6 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在不同年龄段的统计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F=1.575,1.436;P>0.05),与年龄之间亦未发现相关性存在(r =0.002,0.048;P>0.05).男性与女性相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744,1.647,-1.181;P>0.05).左右眼的角膜光密度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 =0.977,0.992,0.933;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4,0.199,-0.020;P>0.05).>6 mm且≤10 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值与≤2 mm及>2 mm且≤6 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值之间呈正相关(r=0.710,P=0.000;r =0.748,P=0.000),≤2 mm直径范围与>2 mm且≤6 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值呈正相关(r=0.973,P=0.000),相邻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存在更明显的相关关系,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7.057,P=0.000).眼内散射光定量值平均为0.95 ±0.19.≤2 mm、>2 mm且≤6 mm、>6 mm且≤10 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值与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均能呈正相关(r=0.134,0.146,0.159;P =0.042,0.026,0.016).结论 年龄对角膜光密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周边角膜光密度的影响更大些.角膜光密度与角膜厚度之间无相关性.健康人眼的角膜光密度对眼内散射光存在一定的影响.

  • 圆锥角膜患者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相干光断层扫描研究

    作者:赵玉瑾;洪佳旭;王飞;崔心瀚;杨宇婧;朱晓宇;吴丹;魏安基;陈岩

    目的 探讨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和健康人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及傅里叶OCT相关参数的诊断效能.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2013年6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5例(34只眼)和同期健康人志愿者41例(41眼).利用升级的傅里叶OCT观察所有对象的角膜上皮厚度和角膜厚度.角膜上皮厚度参数取傅里叶OCT测量参数中的Superior值、Inferior值、I-S值、Min值、Max值、Min-Max值和Central值;角膜厚度参数取傅里叶OCT测量参数中的IT-SN值、I-S值、Min值、Min-Median值、Min-Max值和Central值.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成组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测量参数的诊断价值判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Youden指数法.结果 角膜上皮厚度参数中,圆锥角膜组和对照组的Inferior值为(50.5±4.8)和(54.8 ±2.5)μm; I-S值为(-2.7±7.5)和(0.9±1.3)μm;Min值为(35.9±10.7)和(51.4±2.6)μm;Min-Max值为(-33.6±18.9)和(-5.7±1.8)μm; Central值为(50.1±6.8)和(54.7±2.2)μm.其中Min-Max和Min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AUC) =0.967,0.958;Youden指数为0.882,0.829];Inferior、I-S和Central诊断效能中等(AUC=0.794,0.728,0.715;Youden指数为0.461,0.564,0.565).角膜厚度参数中,圆锥角膜组和对照组的IT-SN值为(-82.8 ±65.2)和(-23.7±18.5) μm;I-S值为(-72.5 ±55.6)和(-20.5±19.8)μm;Min值为(401.2±83.8)和(525.4±28.1)μm;Min-Median值为(-83.4 ±48.2)和(-23.1 ±4.8)μm;Min-Max值为(-169.7 ±99.4)和(-59.2±23.3)μm;Central值为(453.4±58.6)和(533.4±28.8) μm.其中Min、Min-Median、Min-Max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952,0.938,0.924,Youden指数为0.784,0.829,0.721);Central、IT-SN和I-S诊断效能中等(AUC=0.891,0.877,0.862;Youden指数为0.643,0.707,0.580).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的中央及下方角膜上皮明显变薄,上皮厚度差异增大;中央角膜变薄,角膜厚度不均显著增加,下方与上方以及颞下方与鼻上方角膜厚度差别增加.傅里叶OCT的高速、高分辨率和无创等特点使其测量的角膜上皮厚度参数和角膜厚度参数在区分圆锥角膜患者和健康人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角膜上皮厚度参数Min、Min-Max值和角膜厚度参数Min,Min-Median,Min-Max值诊断价值高.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光学区大小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危平辉;王雁;李华;窦瑞;李浏洋;赵伟;张佳媚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光学区大小对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拟行SMILE手术的近视眼及近视散光患者62只眼(42例),其中男性22例(32只眼),女性20例(30只眼),年龄(24.1±4.6)岁.根据光学区大小分为两组:A组19例(31只眼),光学区直径为6.5 mm;B组23例(31只眼),光学区直径为6.0 mm.所有研究对象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眼反应分析仪(ORA)检查,分别记录角膜滞后量(CH)及角膜阻力因子(CRF),同时计算出角膜中央厚度校正的角膜滞后量(DifCH)和角膜中央厚度校正的角膜阻力因子(DifCRF).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角膜中央厚度与CRF和CH之间的相关关系.所有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间各测量结果间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术前与术后各随访时间点间各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A两组术前CRF和CH值分别为(10.13±1.19)和(9.65±1.12)mmHg(1 mmHg=0.133 kPa),B组术前CRF和CH值分别为(10.34±0.89)和(10.04± 1.05) mmHg,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F:t=-0.807,P=0.423;CH:t=-1.405,P=0.165);A组术后1周和3个月CRF值分别为(6.62±1.09)和(6.83±1.07)mmHg,均小于B组(7.32±0.96)和(7.82±0.9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3,P=0.009和t=-3.733,P=0.001);A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CH值分别为(7.31±1.06)、(7.37±0.96)和(7.82±0.97)mmHg,均小于B组(7.87±0.76)、(7.89±0.99)和(8.46±0.8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5,P=0.019;t=-2.113,P=0.039;t=-2.67,P=0.01);A组术后3个月DifCRF和DifCH值分别为(-1.61±0.80)和(-1.05±0.85)mmHg,均小于B组DifCRF和DifCH值(-0.85±0.88)和(-0.60±0.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09,P=0.001和t=-2.064,P=0.044);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术后1周、1个月、3个月)CH、CRF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光学区设定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不同,较小光学区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 有关眼科学进展的试题(一)

    作者:李建军;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A1型题1.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可实现的功能中,不包括A、角膜厚度测量B、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测量C、前房容积测量D、人工晶状体位置观察E、眼轴测量

  • 坐卧两种不同体位所测角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作者:林惠岳;黄慧玲;邓晓霞

    目的 比较坐与卧两种不同体位A超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数值的变化差异.方法 分别用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40位(80只眼)近视患者坐与卧位下的中央角膜厚度,分析两种体位所测角膜厚度值的差异.结果 坐与卧位不同体位下所测角膜厚度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坐与卧位不同体位下所测角膜厚度值有差别,坐位时测得的角膜厚度值小于卧位时的测量值,卧位时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角膜厚度值更可靠、准确.

  • 角膜厚度测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淑荣;肖鹏柁;刘鑫;何宇茜;张妍

    早在十八世纪,人们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过程中就对角膜及角膜厚度有了初的认识,当时认为角膜厚度约为1 mm,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测量结果有着较大误差[1]。近年来,角膜厚度尤其是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在预防及治疗眼科疾病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测量角膜厚度的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朝着更便捷,准确,安全等方向发展。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 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比较

    作者:李翯;史芳荣;张东魁

    目的 比较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测量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 对我院屈光手术中心术前近视患者68例(135只眼),男46例(91只眼),女22例(44只眼),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中央厚度,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 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超声测量角膜中央平均厚度结果分别为(518.22±31.80)μm和(538.16±29.30)μm.超声测厚比Orbscan测量结果大19.94 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超声角膜厚度测量结果及等效球镜度分别分组分析,任一组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数组间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系统默认校正系数,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对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在屈光手术术前角膜厚度检查评估时应注意仪器间的差异.近视度数与角膜中央厚度无关.

  • Oculus眼前段分析仪与超声测量角膜厚度的比较

    作者:苏安庭;葛正光;郁晓娥

    目的探讨用Oculus眼前段分析仪代替超声角膜测厚仪做准分子激光术前角膜厚度分析的可能性.方法对同一个体分别用两种测量方法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共58例(116只眼).结果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匹配性,重复性差.结论Oculus眼前段分析仪是新一代眼前段分析和诊断设备,无创伤性,设备投资小,适用范围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可代替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

  • 近视眼角膜厚度的测量及角膜厚度与眼内压关系探讨

    作者:严端;裴晓梅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测量近视眼角膜厚度的差异,并探讨角膜厚度与眼内压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测量近视眼角膜厚度,并对测量值进行比较:用非接触眼压计测定眼内压,测量值与超声测量的角膜厚度进行统计学相关性检验.结果 超声角膜测犀仪测量值平均为554.34±51.84靘,Orbscan 测量值平均为548.24±51.94靘.眼内压与角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Ⅱ测量角膜厚度的测量值之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眼的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呈显著正相关.

  •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SP-3000P测量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重复性研究

    作者:成拾明;李岩;黄锦海;杨欣;王勤美

    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可以显示角膜内皮泵的功能,反映包括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扩张、角膜水肿、青光眼、球形角膜和干眼等[1]一些眼前节疾病.然而,周边角膜厚度的报道较少,主要原因是周边角膜厚度测量时难以准确定位[2].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已成为测量角膜厚度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检查具有非侵入性,可以在角膜中央和周边聚焦测量相应部位的厚度,同时可以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形态.Cho等[2]已经进行了同一和不同测量者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SP-2000P测量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重复性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