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硫醇修饰的磁性银花纳米粒子SERS基底在氯霉素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萍;汪崇文;荣振;肖瑞;王升启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硫醇修饰的磁性银花纳米粒子SERS基底对氯霉素( CAP)进行拉曼检测,确定SERS基底的增强效果。方法选择烷基硫醇作为基底的表面修饰剂,自组装到磁性银花纳米粒子的银壳表面,通过疏水作用,将CAP分子富集到基底表面,从而实现检测CAP分子拉曼信号的增强。结果3种不同硫醇修饰的基底对CAP的增强顺序是正己硫醇>十二硫醇>十八硫醇。利用Fe3 O4@SiO2-Ag-C6 SERS基底对浓度范围10-3~10-10 mol/L的CAP溶液和10-3~10-9 mol/L的牛奶中CAP进行拉曼检测,检测限分别为0.1 nmol/L(32 ppt)和1 nmol/L(323 ppt)。结论硫醇修饰的磁性银花纳米粒子是一种高活性的SERS基底,可用于低浓度物质的检测分析。

  • 纳米磁粒子复合物标记对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麦筱莉;滕皋军;MA Zhan-long;孙军辉;ZHANG Yu;顾宁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纳米磁粒子复合物Fe2O3-多聚赖氨酸(PLL)标记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后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标记细胞的体内外MRI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合成Fe2O3-PLL复合物.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筛选出EPCs,25 mg/L的Fe2O3-PLL标记EPCs,普鲁士蓝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铁,四氮噻唑蓝(MTT)比色试验比较未标记、标记细胞间生长曲线的差异,流式细胞分析检测标记、未标记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细胞凋亡、表面标记物表达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标记、未标记细胞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KDR、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分析标记、未标记细胞的Ca2+浓度、膜流动性变化.实验所得数据,计量资料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Fe2O3-PLL对细胞的标记率接近100%,铁颗粒位于细胞质内.25 mg/LFe2O3-PLL标记细胞,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G0-G1期为(93.74±3.52)%]、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为(12.89±1.81)%]与未标记细胞[细胞周期为(94.57±3.66)%,细胞凋亡率(11.67±1.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83、0.977、P值均>0.05);eNOS、KDR、vW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CD34、CD106、CD146、KDR等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Ca2+通道影响小,细胞膜流动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25 mg/L的Fe2O3-PLL对兔外周血EPCs的标记率接近100%,并且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可用于进一步MRl的研究.

  • 碘油磁液经肝动脉栓塞热疗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牛焕章;顾宁;余辉;邓钢;郭金和;何仕诚;陈晟;马明;徐睿智;李国昭;滕皋军

    目的 探讨碘油磁液经肝动脉栓塞热疗术对荷瘤兔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VX2兔肝癌模型32只,数字表法随机等分成4组:碘油磁液栓塞热疗组(A组)、碘油磁液栓塞组(B组)、单纯碘油栓塞组(C组)、对照组(D组).A、B两组实验兔经肝动脉注入碘油磁液0.5~0.8 ml栓塞病灶,C组实验兔仅用碘油栓塞.栓塞后仅A组实验兔在交变磁场下诱导热疗.实验兔分别于栓塞或栓塞热疗术前1 d和术后1、7、14 d经耳缘静脉取血,行肝、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指标选取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指标选取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栓塞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14 d行CT扫描并随访,观察碘油磁液或碘油在瘤内沉积分布情况并分别测量肿瘤大小.术后14 d处死实验兔,完整切取肝脏、脾、肾和肺,作病理检查.各组测量数据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实验兔术前1 d和术后1、7、14 d ALT分别为(43.9±19.0)、(795.1±327.1)、(67.0±9.3)、(41.9±10.8)U/L,AST分别为(50.2±13.6)、(1011.2±655.9)、(62.4±24.1)、(51.6±7.9)U/L;B组ALT分别为(45.0±19.1)、(580.8±160.4)、(67.2±31.0)、(47.6±7.8)U/L,AST分另U为(52.9±20.3)、(735.2±186.1)、(57.9±24.8)、(50.9±9.8)U/L;C组ALT分别为(47.4±14.6)、(558.5±167.8)、(63.5±21.9)、(48.0.±9.3)U/L,AST分别为(51.8±9.5)、(752.5±112.0)、(56.5 ±20.6)、(51.4±8.6)U/L;术后1 dALT和AST较术前和D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术后7、14 d所测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栓塞术前后4组实验兔BUN和Cr值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 CT示A、B、C 3组瘤区碘油磁液和碘油沉积分布与栓塞或栓塞热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后14 d CT示A组瘤区碘油磁液沉积更集中、密实,B、C两组共5例肿瘤瘤周碘油磁液或碘油移位、部分消失.术后14 d,A组肿瘤体积[(6.1±0.6)cm~3]较术前[(7.8±1.4)cm~3]平均缩小约21.7%(F=17.56,P<0.01),而术前B、C两组肿瘤体积分别为(7.9±1.1)、(7.8±0.9)cm~3,治疗后14 d分别为(9.1±0.8)、(9.3±1.0)cm~3,较术前平均增大16.2%、18.9%(F值分别为25.23、55.50,P值均<0.01).病理检查,栓塞14 d后,A组肿瘤坏死均达80%以上,B、C两组肿瘤坏死约30%~50%.结论 碘油磁液对兔VX2肝癌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热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可行性.

  • 载纳米磺胺嘧啶银明胶凝胶体外抗菌及体内促愈合性能

    作者:邵杰;许玉莲;王丽伟;郭代红

    目的 制作包载纳米磺胺嘧啶银(AgSD)的京尼平交联明胶凝胶,考察其体外抗菌及体内促愈合性能.方法分别配制纳米AgSD与粗粉AgSD梯度浓度混悬液、含纳米AgSD与粗粉AgSD的明胶交联凝胶和不含AgSD的空白凝胶.测量纳米AgSD凝胶对敏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MTT法考察其对L929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测定细胞相对生长率;考察纳米AgSD混悬液对3种敏感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建立小鼠深Ⅱ度烫伤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应用载药凝胶敷料治疗3周后计算愈合指数,天狼星红染色考察小鼠创面胶原沉积,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评分.结果在抑菌圈、MIC和MBC测定实验中,纳米AgSD较粗粉混悬液抗菌性能明显提高,且载纳米AgSD凝胶较市售乳膏有更好的抗菌性及细胞相容性;小鼠创面体内愈合实验中,从给药第2周开始纳米AgSD凝胶组创面愈合指数较涂菌组、乳膏组和粗粉凝胶组显著提升(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小鼠创面Ⅰ型胶原、总胶原含量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载纳米AgSD明胶凝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效果及快速促机体愈合性能.

  • 穿透血脑屏障的抗癌药物靶向治疗:药物的化学修饰或纳米粒方法

    作者:杨纺;杜丽娜;金义光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药物研发的大难点是如何使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后经血液循环穿透血脑屏障(BBB)分布到CNS.目前,BBB靶向技术的研发非常活跃,其中重要的方法是进行药物分子化学修饰或将药物装载于纳米粒以穿越BBB.本文综述了通过药物的功能性化学修饰、药物载体系统和BBB内源转运子方法实现上述目标.

  • 纳米雄黄在小鼠体内的蓄积毒性研究

    作者:成竹;赵宇;王晓波;袭荣刚;张治然

    目的 通过研究纳米雄黄的蓄积毒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急性毒性实验: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钠米雄黄5个剂量组按63、126、252、504和1008 mg ·kg-递增剂量灌胃,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观察14 d,统计死亡数,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蓄积毒性实验: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递增剂量法给药,每期灌胃剂量依次为31、47、70和105 mg ·kg-1,4d为1期,共5期;对照组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观察各组实验中小鼠的临床变化,统计蓄积系数k、体质量变化,对病理组织进行观察,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口服纳米雄黄的LD50为310.25 mg ·kg-1,其95%可信区间为231.79 ~415.24 mg ·kg-1;k为3.26,死亡小鼠尸检肉眼观察胸腔、腹腔出现积血,肺脏、肝脏充血,小肠部分坏死;显微镜下发现,纳米雄黄组小鼠心肌出现断裂,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肺泡结构破坏;血液中尿素、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和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 纳米雄黄有明显蓄积毒性,临床用药应注意其较高的风险.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载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溪;陈禄;杨美燕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MSNs具有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巨大、内外表面易于修饰、载药能力和靶向性高的特点,因此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MSNs结构设计影响因素的介绍,综述了其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新应用及生物安全性方面的内容.

  • 不同粒径的介孔纳米硅材料皮下给予小鼠的急性毒性

    作者:席晨;王周华;付新录;黄芝瑛

    目的 研究介孔纳米硅材料(MSN)经皮下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分析异常反应与材料粒径的关系,探讨诱发局部刺激及全身毒性的相关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一次性sc给予MSN 1000 mg·kg-1的3种不同颗粒(80,200,1000 nm)和粒径约20 nm的二氧化硅纳米粉末(NP).14 d后取血进行血液学检测,称重并计算心、肝、脾、肺和肾脏器系数,制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80 nm和1000 nm的MSN和NP会导致小鼠皮下出现肉眼可见的肿块,出现肿块的时间顺序和严重程度为20 nm NP>1000 nm>80 nm.此外,其均会不同程度地诱发小鼠皮下注射部位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并引起肝细胞水肿和脾生发中心变大等,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量均显著性地增加(P<0.05).200 nm的MSN未导致动物出现皮损,且病理观察和血液学指标的异常程度均低于其他给药组.结论 皮下注射不同粒径的MSN会导致小鼠产生刺激性毒性,并且这种毒性与颗粒粒径相关,皮下刺激毒性的严重程度为20 nm NP>1000 nm>80 nm>200 nm.

  • 纳米二氧化硅诱导A549细胞损伤及其氧化应激机制

    作者:焦常平;叶亚婧;张渊;高峰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诱导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20 nm和50 nm SiO2 0~1000 mg·L-1处理A549细胞24 h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纳米SiO2 25,50和100 mg·L-1处理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内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氮自由基(NO·)、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膜ATP酶的活性变化;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坏死细胞形态.结果20 nm和50 nm SiO2对A549细胞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30 ±4和(120±14)mg·L-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纳米SiO2引起A549细胞内O2-,·OH,H2O2和NO·含量显著增加(P<0.05),ROS过量产生(P<0.05),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细胞存活率与ROS及MDA含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R2=0.954和R2=0.937),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Hoechst33342/PI双荧光染色法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与坏死.结论纳米SiO2可诱导细胞自由基过量生成,氧化应激反应加剧,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膜受损和细胞功能障碍,以及引发细胞凋亡与坏死,产生细胞毒性.

  • 纳米氧化锌对人正常肝细胞DNA及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作者:关荣发;陈潇婷;芮昶;蒋家新;刘明启;刘光富

    目的 探讨纳米氧化锌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方法 纳米氧化锌10,25,50,75和100 mg·L-1培养HL7702细胞12,24和48 h.MTT法检测进行毒性评级(RGR).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细胞头部DNA百分率、尾部DNA百分率、尾矩和Olive尾矩;微核试验测定微核率.结果 纳米氧化锌对HL7702肝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9.81 mg·L-1.纳米氧化锌10,25,50,75和100 mg·L-1作用细胞24h,RGR分别为(96±3)%,(83±3)%,(52±4)%,(41±3)%和(21±2)%,毒性级别从1级升到4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锌10,25,50,75和100 mg·L-1组细胞DNA均有不同程度损伤,HL7702细胞的尾矩和Olive尾矩均呈逐渐显著升高趋势,头部DNA百分率降低,尾部DNA百分率增加.微核试验结果显示,12 h时纳米氧化锌≥50 mg·L-1微核率显著升高,24h时,纳米氧化锌≥25 mg·L-1微核率显著升高;48 h时,纳米氧化锌10,25,50,75和100 mg·L-1微核率分别升高到8.3%,9.2%,17.3%和21.7%(P <0.05).结论 纳米氧化锌对HL7702肝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 应用斑马鱼模型评价纳米粒子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亨宇;付爱玲;赵宝全

    纳米科学是21世纪重点支柱领域之一.目前纳米粒子的生物安全性体外实验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其体内安全性评价,由于受到限制而进展缓慢.而斑马鱼是纳米粒子体内生物安全性评价的佳模式生物.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开展的纳米粒子体内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研究纳米粒子体内毒性机制的优势进行了综述.

  • 纳米粒子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晶;洪铁;张英鸽

    随着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其在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纳米粒子作为异物进入机体,会引起一系列机体反应,影响固有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系统免疫分子的分泌,而且纳米粒子对抗原递呈细胞具有活化作用,可促进其对抗原的递呈,还可诱导激活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从而介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效应.此外,纳米粒子可增强体液免疫应答,并导致严重的炎症反应.

  • 纳米二氧化钛对幼年和成年大鼠肝、肾组织抗氧化功能及元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云;陈章健;巴特;濮吉;崔枭醒;贾光

    目的:比较研究纳米二氧化钛灌胃染毒对幼年和成年大鼠肝、肾组织抗氧化性能及组织中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4周龄(幼年)和24只9周龄(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6只),每天1次灌胃,分别给予0、10、50、200 mg/kg纳米二氧化钛[(75±15) nm,锐钛矿],染毒30 d后取肝、肾组织进行抗氧化性能指标和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200 mg/kg纳米二氧化钛染毒导致幼年大鼠的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和肾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 reduced glutathione , GSH)/氧化型谷胱甘肽( oxidized glutathione , GSSG)比率明显升高,肝组织中Mo、Co、Mn、P元素含量和肾组织中Rb、Na元素含量明显降低。200 mg/kg纳米二氧化钛染毒导致成年大鼠的肝组织中GSH/GSSG比率和Rb元素含量明显升高,Na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成年大鼠肾组织中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经口摄入纳米二氧化钛,可导致大鼠肝、肾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升高和部分元素含量降低,肝组织反应更敏感,幼年大鼠比成年大鼠更易感。

  • 人参皂苷 Rg3和 PEG-PLGA-Rg3纳米微粒对Lewis 肺癌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耿良;范敬;高启龙;俞静;花宝金

    目的:观察并比较20(R)-人参皂苷 Rg3[20(R)-ginsenoside Rg3,Rg3]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Rg3纳米微粒(Rg3-N)对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的影响,探讨它们体内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 Lewis 肺癌动物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人参皂苷 Rg3纳米微粒组(Rg3-N)、PEG-PLGA 纳米载体组(PEG)、20(R)-人参皂苷 Rg3单体组(Rg3)、生理盐水组(NS)和空白对照组(C),每组12只,灌胃给药共14 d。每隔2 d 测量小鼠的体重并绘制小鼠体重变化曲线,观察各组小鼠毛色、活动和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实验结束当天处死小鼠,计算抑瘤率和肿瘤质量与体重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法 CD31抗体标记来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以评价 Rg3和 Rg3纳米缓释微粒的体内抗血管生成作用,并通过实时定量 PCR、免疫组织化学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Ki-67等血管新生和细胞增殖相关因子水平,以探讨其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NS 组和 PEG 组小鼠的体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其余3组小鼠的体重则呈现逐渐上升并保持稳定的趋势。相对于 NS 组,Rg3组和 Rg3-N组小鼠的毛色更亮,精神状态更好,更加活跃,一般状况较好。PEG 组、Rg3组和 Rg3-N 组的肿瘤质量与 NS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Rg3组和 Rg3-N 组的肿瘤质量与体重比值和微血管密度明显下降,与 NS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Rg3组和 Rg3-N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NS 组相比,Rg3组和 Rg3-N 组的 VEGF mRNA、MMP-9、HIF-1α、VEGF 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且 Rg3-N 组上述各指标相对于 Rg3组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PEG 组、Rg3组和 Rg3-N 组 Ki-67的表达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人参皂苷 Rg3和 PEG-PLGA-Rg3纳米微粒能抑制 Lewis肺癌小鼠 VEGF、MMP-9和 HIF-1α的表达,从而间接地发挥它们的抗肿瘤作用,并改善小鼠的一般状况;此外, PEG-PLGA 纳米微粒包埋可以增强 Rg3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 顺铂及顺铂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笑辰;张丽锦;邹蕴;赵亚滨

    本文探讨抗肿瘤药顺铂的临床特点及其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地了解抗肿瘤药顺铂的临床作用,剂量限制性毒性及耐药性,并检索未获批准及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顺铂载体,以分析其临床发展趋势.在过去的10年间,药物研发转向注重药物运输靶向介质,这些新型载体在保留传统顺铂的活性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统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作者:宋玲玲

    生物传感器是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新技术.因其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实现实时检测、在线检测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在此主要从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及其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药、病原菌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其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

  • 纳米粒子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娜;唐淑坤;张文远;张大鹏;高赛男;李明慧;彭海生

    脑胶质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治疗该病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改善脑胶质瘤的治疗,纳米粒子(NPs)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具有缓释性、靶向性和亲和性等特征,并且纳米材料在保持药物稳定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适载体.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为胶质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目前已经成功构建了多种抗肿瘤NPs,每种NPs均有特定的性质,因而纳米给药系统及NPs在胶质瘤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优势.

  • TTA1-Tat-PEG-GS NPs结合siRNA-EGFR转染C6细胞抑制EGFR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胡洋;张龙;李旺;魏峰;丰伟;田新华

    目的 探讨TTA1、Tat、聚乙二醇(PEG)修饰的明胶硅氧烷纳米粒子(GS NPs)结合siRNA-EGFR转染C6细胞,抑制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鼠EGFR的mRNA序列设计合成siRNA-EGFR以及阴性对照siRNA-Scr(无意义序列).TTA 1-Tat-PEG-GS NPs通过静电作用结合siRNA.实验分4组:Control组、TITA 1-Tat-PEG-GS NPs/siRNA-Scr组、TTA 1-Tat-PEG-GS NPs/siRNA-EGFR组及X-tremeGene/siRNA-EGFR组.除Control组外,其余三组均在体外对C6细胞进行转染.ReM-time PCR、Westem blot分别检测细胞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CCK-8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及TTA 1-Tat-PEG-GSNPs/siRNA-Scr组比较,TTA1-Tat-PEG-GS NPs/siRNA-EGFR组在体外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C6细胞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同时抑制C6细胞的增殖(P< 0.05或P<0.01)并促进其凋亡(P<0.01).此外,X-tremeGene/siRNA-EGFR组和TTA 1-Tat-PEG-GS NPs/siRNA-EGFR组在下调C6细胞EGFR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A1-Tat-PEG-GS NPs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基因治疗载体,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伟丽;王广天;于辉;常乃丹;梁玲;刘肖莹;李明慧;彭海生

    脑胶质瘤的成功治疗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大挑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胶质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每年,大约有13000例患者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9.3%、3.3%.由于胶质瘤高增殖性、渗透性和浸润性,使得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均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抗肿瘤药非特异性和非靶向性,药物传递到肿瘤的效率还很低.其次,血脑屏障的存在阻碍了胶质瘤的治疗.因此,寻求一种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纳米技术为胶质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本文讨论了树状大分子纳米粒子和受体调节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对胶质瘤治疗的潜在性.

  • 负载阿霉素的透明质酸修饰还原敏感纳米粒子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靶向杀伤及生物学意义

    作者:周春艳;钟伊南;刘文婷;王雪峰;钟志远;谢芳

    目的:研究负载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透明质酸修饰还原敏感纳米粒子HA-Lys-LA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靶向性及其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表面CD44分子的表达,检测对负载DOX的透明质酸修饰还原敏感纳米粒子HA-Lys-LA(DOX-NPs)的摄取情况;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DOX-NPs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杀伤情况;通过划痕实验研究DOX-NPs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迁移的抑制情况;利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DOX-NPs 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诱导情况。结果 DOX-NPs能够被高表达CD44分子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有效摄取;DOX-NPs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明显诱导其凋亡。结论负载DOX的透明质酸修饰还原敏感纳米粒子DOX-NPs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具有靶向杀伤及诱导凋亡作用。

379 条记录 4/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