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硅对盐胁迫下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动态的影响

    作者:王建寰;张文晋;郎多勇;解植彩;张新慧

    目的:明确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动态及外源硅对其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影响效应,为甘草药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栽培甘草植株,在其生长周期内动态采集甘草非药用部位,采用UV-Vis法测定甘草非药用部位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结果:甘草叶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茎中.甘草茎中总黄酮含量在生长周期呈“V”型变化规律,而叶中总黄酮含量呈倒“V”型.不同浓度外源硅明显提高了不同采样时期甘草茎、叶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且这种促进效应的大小因采样时期、采样部位和硅浓度不同而异.综合而言,0.6 g/kg外源硅对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强.结论:硅对盐胁迫下甘草非药用部位茎、叶中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硅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张文晋;解植彩;张新慧;郎多勇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硅对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的调控效应及其佳浓度.方法:通过水培发芽试验,采用不同浓度PEG-6 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根据生产实践设置较多水平的干旱胁迫(0%、5%、10%、15%、20%、25%、30% PEG-6 000),设置了3个硅(K2SiO3)浓度(0、1、3mM).结果:轻中度(5%-15% PEG)干旱胁迫对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重度(≥20% PEG)干旱胁迫明显抑制甘草生长、降低其幼苗生物量.施硅能显著促进试验所设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且这种促进效应因硅浓度和干旱胁迫程度而异,具体表现为:在所有干旱条件下1 mM硅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3 mM;就1 mM硅而言,在重度(≥20% PEG)干旱胁迫下的促进作用强于轻中度(5%-15% PEG)干旱胁迫.结论:硅参与了干旱条件下甘草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进程,从而缓解干旱胁迫,促进其生长,但硅具体参与了哪些生理生化过程,需要进一步证实.

  • 硅对动脉硬化家兔外周血白细胞凋亡及CD44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建明;甄颜君;吴中秋;王林;武梅芳;刘淑君;王菊素

    为探讨Na2SiO3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外周血白细胞凋亡和CD44表达的影响,将家兔分四组: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模型组、硅剂Ⅰ组(造模9周后以饮水给予Na2SiO3(2mg/kg)溶液)、硅剂Ⅱ组(造模同时即给予Na2SiO3溶液).17周后测血脂和血中白细胞凋亡率及CD44表达量,观察主动脉形态变化.结果发现,①模型组白细胞凋亡率和CD44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1),②服用Na2SiO3溶液可显著降低白细胞凋亡率和CD44表达量(P<0.01).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时,伴有白细胞凋亡率和CD44表达量增加,Na2SiO3能降低这两个指标,可能是Na2SiO3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之一.

  • 硅对人恒前磨牙早期釉质龋再矿化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刘振华;王铎;贺长历

    目的: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硅对脱矿釉质再矿化的影响.方法:用基础再矿化液和加硅的再矿化液对脱矿后的离体恒前磨牙牙釉质标本进行再矿化处理,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对照组蜂巢状结构清晰,凹陷底部见球状沉积物,已变浅.实验组蜂巢状结构不清晰,大量微球状和球状颗粒沉积,凹陷变浅,有的地方已经填平,呈光滑形态.结论:1ppm Si的再矿化溶液能够明显促进脱矿牙釉质的再矿化.

  • 不同粒径的介孔纳米硅材料皮下给予小鼠的急性毒性

    作者:席晨;王周华;付新录;黄芝瑛

    目的 研究介孔纳米硅材料(MSN)经皮下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分析异常反应与材料粒径的关系,探讨诱发局部刺激及全身毒性的相关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一次性sc给予MSN 1000 mg·kg-1的3种不同颗粒(80,200,1000 nm)和粒径约20 nm的二氧化硅纳米粉末(NP).14 d后取血进行血液学检测,称重并计算心、肝、脾、肺和肾脏器系数,制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80 nm和1000 nm的MSN和NP会导致小鼠皮下出现肉眼可见的肿块,出现肿块的时间顺序和严重程度为20 nm NP>1000 nm>80 nm.此外,其均会不同程度地诱发小鼠皮下注射部位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并引起肝细胞水肿和脾生发中心变大等,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量均显著性地增加(P<0.05).200 nm的MSN未导致动物出现皮损,且病理观察和血液学指标的异常程度均低于其他给药组.结论 皮下注射不同粒径的MSN会导致小鼠产生刺激性毒性,并且这种毒性与颗粒粒径相关,皮下刺激毒性的严重程度为20 nm NP>1000 nm>80 nm>200 nm.

  • 结节病肉芽肿构成细胞内有以硅元素为主的尘粒分析

    作者:刘红刚

    目的观察结节病肉芽肿细胞内有无尘粒,分析尘粒的成分及其与结节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结节病病理标本,用HE染色、Warthin-Starry(WS)银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及X-线质谱元素分析等方法,以6例矽肺的尸检标本为对照,重点观察结节病和矽肺的肉芽肿的病理变化特点、其内有无尘粒及测定其主要元素成分.结果在结节病和矽肺病的肺内外肉芽肿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内均观察到以硅为主要元素的尘粒,结节病的尘粒数量少于矽肺;在结节病和矽肺病的肉芽肿内、胸膜和肺门淋巴结等处的淋巴管内均可见尘细胞;两种疾病的肉芽肿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结论在结节病肉芽肿构成细胞内有数量较矽结节内为少的硅尘颗粒,提示此硅尘颗粒可能与结节病有关.

    关键词: 结节病 矽肺 病理学
  • 硅砖生产行业矽肺病误诊分析

    作者:曹殿凤;靳毅;尚波

    目的 探讨硅砖生产行业矽肺病误诊原因,为减少误诊提供供参考依据.方法 筛选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硅砖生产行业发生的矽肺病患者358例,选择矽肺病确诊的首次住院病历,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外就诊医疗机构、院外就诊过程及诊断、人院初步诊断、出院诊断及后前位高仟伏胸片等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硅砖生产行业矽肺病患者共计358例,其中发生误诊者82例;矽肺Ⅲ期误诊率高为68.51%;乡镇卫生院误诊率为42.68%,区(县)级医院误诊率为25.60%,居各类医院的前2位.主要误诊为肺结核50.00%,其次为肺癌25.60%.误诊原因主要是对此类矽肺X线诊断经验不足多见(53.66%),其次为病史遗漏(21.95%).结论 提高矽肺X线诊断能力,规范诊治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关键词: 职业暴露 矽肺 误诊
  • 长期硅接触致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杨青梅;鲍晓荣;杜国伟

    目的:探讨长期硅接触在原发性小血管炎及其肾损害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报道我院新近诊断的1例长期硅接触所致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病例,分析其诊治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66岁,硅接触30余年,近期出现血肌酐升高伴蛋白尿、镜下血尿.血清p-ANCA阳性,肾脏病理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经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肾功能缓解,但蛋白尿及血尿持续存在.结论:长期硅接触可能是原发性小血管炎及其肾损害的病因之一.

  • 溶胶-凝胶法制备磷灰石-硅灰石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生物活性

    作者:杨为中;周成昕;肖斌;尹光福;周大利

    背景:磷灰石-硅灰石玻璃陶瓷是生物活性优异的骨修复材料,一般通过高温熔制法制备.目的:观察新型溶胶-凝胶法制备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及其生物活性.设计:材料工艺设计实验,活体外生物活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磷灰石-硅灰石玻璃陶瓷.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5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实验室完成.采用溶胶-凝胶法及后续热处理工艺制备磷灰石-硅灰石玻璃陶瓷,试样在模拟体液中于37℃浸泡7 d,通过观察表面磷灰石的形成情况考察材料的生物活性.采用JL-1155型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新工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玻璃陶瓷材料的晶型结构、显微结构.②模拟体液中材料表面磷灰石形成情况.③多孔型溶胶-凝胶硅灰石/磷灰石玻璃陶瓷孔径.结果:①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出玻璃陶瓷材料,其主晶相为羟基磷灰石、氟磷灰石和β-硅灰石,微观结构包括大量2.0~3.0μm微孔.②溶胶-凝胶磷灰石-硅灰石玻璃陶瓷生物活性优异:体外模拟体液浸泡7 d后,表面生成大量磷灰石颗粒.③多孔支架材料孔隙形态优异,为300~400μm直径相互贯通的大孔结构.结论: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具有优异生物活性的磷灰石-硅灰石玻璃陶瓷;此材料可望成为优异的骨修复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阴极弧沉积掺硅二氧化锆膜对MG63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章筛林;成翔宇;石继祥;周强;石文俊;刘孚瑛;纪斌

    背景:采用各种表面改性方法提高医用钛及钛合金植入物的骨整合,是目前人工关节假体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目的:在纯钛表面制备掺硅二氧化锆膜,研究其对成骨样MG63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磁过滤真空阴极弧沉积技术在纯钛表面分别制备掺硅二氧化锆膜与二氧化锆膜.将成骨样MG63细胞分别接种于掺硅二氧化锆膜、二氧化锆膜及纯钛片表面,接种后第1,4,7,10天,以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基因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分泌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蛋白量.结果与结论:①接种第1天,3组骨保护素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差异;接种第4天,掺硅二氧化锆膜组、二氧化锆膜组骨保护素基因及蛋白表达高于纯钛组(P<0.05),掺硅二氧化锆膜组、二氧化锆膜组骨保护素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差异;接种第7,10天,掺硅二氧化锆膜组骨保护素基因及蛋白表达高于二氧化锆膜组、纯钛组(P<0.05);②接种第1天,3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差异;接种第4,7天,掺硅二氧化锆膜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基因及蛋白表达低于二氧化锆膜组、纯钛组(P<0.05);接种第10天,掺硅二氧化锆膜组、二氧化锆膜组基因及蛋白表达低于纯钛组(P<0.05),掺硅二氧化锆膜组、二氧化锆膜组骨保护素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差异;③结果表明,在纯钛表面阴极弧沉积掺硅二氧化锆膜,能够上调成骨样MG63细胞内骨保护素表达水平,同时下调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水平.

  • 硅对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侯建明;甄彦君;安杰;徐华洲;朱方;周晓红

    目的观察硅(Na2SiO3)对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高脂饮食饲养SD大白鼠造成高脂血症和早期AS模型,造模时以Na2SiO3溶液灌胃,10 w后比较各组血清中NOS活性和NO浓度以及动脉壁形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AS时大鼠血清NOS活性下降(分别为29.23±1.837和27.43±2.00 U/ml,P<0.05),NO总浓度增加(分别为35.71±14.47和190.57±76.43 μmol/L,P<0.01).灌胃Na2SiO3溶液(10 mg/kg.d )后NOS及NO总浓度均恢复到正常组水平.结论 Na2SiO3可调节动脉硬化大鼠体内NO代谢,发挥抗AS作用.

  • 食物中硅含量及相关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史鹤;胡敏予

    硅,地壳中除氧以外丰富的元素,在自然界多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形式存在。硅可能是影响骨钙化的重要元素〔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硅的生物学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硅是除钙和维生素D以外对骨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2,3〕。硅的主要来源是饮食〔4〕,本文对硅在食物中的含量及对人体健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碳/碳材料含硅羟基磷灰石涂层体外成骨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钟萍;倪昕晔;周栋;熊信柏;林涛;赵公吟;徐南伟

    目的:成骨细胞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上有良好的长入,该实验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涂层中掺入硅后,研究成骨细胞对该涂层的生物活性,为临床骨科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化学液相气化沉积/水热法在碳/碳材料表面制备了含硅羟基磷灰石(silicon-hydroxyapatite Si-HA)涂层.在体外成骨细胞相容性的研究中,以HA涂层为对照,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和对细胞毒性反应,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测定细胞的分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免疫荧光显影技术测定细胞的长入.结果:在HA涂层中引入硅后,Si-HA涂层和HA涂层在第2天、第4天的成骨细胞增殖实验表明前者的细胞长入数较后者多,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i-HA涂层浸泡液中的ALP活性下降较HA涂层而言更明显,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镜扫描及荧光染色均提示在Si-HA涂层中成骨细胞的增值数更多.结论:在HA涂层中引入硅后,改变了涂层自身的晶体结构及表面电荷,同时诱导成骨细胞分泌胶原,使得成骨细胞更好的贴壁生长和增殖,成骨能力增加.在临床骨科植入物表面涂层改性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神经芯片硅材料的细胞黏附性能

    作者:侯少平;姬曼;范昱玮;鲁强;杨慧;徐群渊;崔福斋

    目的:硅是制作神经芯片的良好材料,硅的普通抛光表面使神经细胞黏附极为困难,我们用增加材料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来提高硅的细胞黏附性能.方法:HF溶液对硅片进行表面蚀刻,原子力显微镜测定表面粗糙度.选用胎鼠黑质细胞种植于硅片表面进行培养,72 h后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显色,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系统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硅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黏附和生长状况,生长于硅片表面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TH.结论:增加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硅材料对细胞的黏附性能,改善其生物相容性;适于细胞生长的硅片表面平均粗糙度Ra约为20~50 nm,该技术可作为神经芯片材料表面处理的良好方法.

  • 微量硅掺杂改性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对成骨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

    作者:高建勇;王铭;田刚;王少海;汪大林

    目的 研究以硅在天然骨中的含量为掺杂量制备的硅-羟基磷灰石(Si-HA)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水热法制备微量硅掺杂改性的Si-HA;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构相;MG63细胞在材料表面分别接种培养1、6、12 h及1、4、7、14 d,通过CCK8方法分别检测MG63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情况;通过DAPI染色法验证CCK8检测细胞黏附数量;并对1、4、7、14 d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检测;采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基因ALP、Ⅰ型胶原(Col-Ⅰ)、骨钙素(OC)在1、4、7、14 d的表达.结果 Si的掺杂未改变HA表面结构及组成;MG63细胞在材料表面培养6、12 h,Si-HA表面细胞附着数量明显高于HA表面(P<0.05);DAPI染色法与CCK8实验结果相同;细胞培养4、7d时,Si-HA较HA表面的增殖细胞数量增多(P<0.05).细胞培养4、7d时,Si-HA材料表面ALP活性及基因表达高于HA表面(P<0.05);4、7、14 d时Col-Ⅰ基因在Si-HA表面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A表面(P<0.05).7、14 d时,OC基因在Si-HA表面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A表面(P<0.05).结论 以硅在天然骨中的含量为掺杂量的Si-HA能够促进MG63成骨细胞黏附、增殖,上调成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提高了HA材料的生物学活性.

  • 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柳林;刘志勇;郑磊;仲明;刘红;彭亚军

    目的:探讨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102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硅胶人工晶状体AQ-110NV型 56眼、SI40NB 型 46眼.对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的眼为70.3% (52/74);术后1、3个月,球镜矫正视力≥0.5的眼分别为100% (71/71)、96.9% (62/64);术后1、3个月与术前相比,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术后前房反应轻微;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破损和人工晶状体翻转变化发生率分别为4.9%、5.9%、4.3%、2.9%和1.0%;未发现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者.结论: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 含硅磷酸钙类骨水泥研究进展

    作者:李虎虓;宋忠臣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作为骨修复材料已广泛用于临床,而硅元素作为生物活性离子,有良好的成骨活性和改善骨水泥理化性能的潜力,因此近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将硅元素引入磷酸钙类骨水泥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就含硅磷酸钙类骨水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硅对牙体早期龋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娟;程敏;童辉燕;李响

    硅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食物、饮料、硬水中,在人体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应用于含硅药物、医学生物材料及牙膏中.近年来发现硅在预防和治疗早期龋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硅对牙体早期龋影响的研究和进展作一综述.

  • 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体外促进成骨细胞早期增殖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李建有;魏立;孙俊英;岑建农

    目的 探讨硅酸二钙涂层离子溶出液对成骨细胞早期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含有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的DMEM培养基作为实验组,正常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分别接种人成骨细胞株MG63细胞培养.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成骨细胞G0/G1、S、G2/M期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G63细胞增殖在各时间点增强,其中24、72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处在S期和G2/M期的细胞增多;而G0/G1期细胞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硅酸二钙涂层离子溶出液能加速成骨细胞周期,进而促进细胞增殖,促进新骨的形成.因此,该材料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活性涂层材料.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五层共挤输液用袋硅含量及迁移量

    作者:陈瑜

    目的 建立五层共挤输液用袋材料中硅含量及输液中硅迁移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法(ICP-MS).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消解处理,在确定的光谱条件下用ICP-MS测定法测定硅的含量.结果 硅在1.5~5.0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硅含量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8.4%(RSD=2.3%).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对五层共挤输液用袋材料中硅含量及输液中硅迁移量的测定.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