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芩与五味子配伍对黄芩苷、五味子酯甲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韩敏;黄志芳;易进海;谭正怀

    目的:研究黄芩与五味子配伍对黄芩苷和五味子酯甲的大鼠药代动力学规律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黄芩提取物2.5 g·kg-1、五味子提取物2.5g·kg-1和黄芩提取物加五味子提取物各2.5 g·kg-1,分别于0.25,1,2,4,8,12,24 h取血分离血浆,采用HPLC测定其黄芩苷、五味子酯甲的含量,结果运用DAS 3.0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测定黄芩组黄芩苷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6.203±3.324)h,AUC=(41.868±28.254)μg·L-1·h-1,Cmax=(2.883±0.684) μg·L-1,MRT=(11.697±4.108)h,Vd=(568 112.69±81 364.658)L·kg-1,CL=(98 526.569±93 774.892)L·h-1·kg -1;黄芩+五味子组黄芩苷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0.686±1.533)h,AUC=(53.064±30.047) μg·L-1·h-1,Cmax =(3.168±1.312) μg·L-1,MRT=(16.147±1.79)h,Vd=(2 240 724.1 ±1 824 718.9)L·kg-1,CL=(139 855.27±107 995.59)L·h-1 ·kg-1;黄芩+五味子组五味子酯甲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21.544±14.611)h,AUC=(11.554±5.516) μg·L-1·h-1,Cmax=(0.311±0.074)μg·L-1,MRT=(34.139±18.532) h,Vd=(12 153 917±5 806 489.8)L·kg-1,CL=(564 758.71±384 128.86)L·h-1 ·kg-1;五味子组五味子酯甲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4.926±5.371)h,AUC=(4.988±3.029) μg·L-1·h-1,Cmax=(0.287±0.071)μg·L-1,MRT=(12.002±6.854)h,Vd=(3 091.656±1 585.602)L·kg-1,CL=(615.571±250.643) L·h-1·kg-1.结论:黄芩与五味子配伍,可以促进黄芩苷和五味子酯甲在血液中的吸收,并可延长这两种成分的半衰期,使其血药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 黄连黄芩配伍对大鼠肠黏膜P-gp活性的影响

    作者:韦灵玉;李静;刘晓亚;李志慧;曹艳玲;林红英;杨洁;张玉杰

    目的:评价连续ig黄连、黄芩提取液及其黄连-黄芩合煎液对大鼠肠黏膜上P-糖蛋白( P-glycoprotein,P-gp)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连-黄芩药对配伍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ig黄连、黄芩提取液及其合煎液1周诱导后,采用非翻转肠囊和翻转肠囊实验,以累计渗透率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考察指标,体外评价P-gp底物罗丹明123( rhodamine123,R123)和非P-gp底物荧光素钠(fluorescein sodium,Fs)经大鼠空肠黏膜吸收方向(M-S)和分泌方向(S-M)的转运变化.结果:黄连提取液能减少R123经空肠M-S方向的转运(P<0.05),对S-M方向转运没有显著影响.黄芩及其黄连-黄芩合煎液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R123经空肠M-S方向的转运,同时可不同程度的降低S-M方向的转运.在评价各组药液对旁细胞转运药物FS影响的实验中,黄连、黄芩和黄连-黄芩合煎液(2∶1)组在M-S和S-M双活性方向对FS的透过性均无显著影响,而黄连-黄芩合煎液(1∶1)组可同时降低双方向的透过性.各组的泵出比较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黄连提取液连续ig可增加大鼠肠黏膜上P-gp的活性,而黄芩对P-gp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煎液与黄芩相似,但抑制作用更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三者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1∶1合煎组强,2∶1合煎组次之,黄芩组弱.

  •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黄芩对小鼠代谢的影响

    作者:韩晓静;范玛莉;秦雪梅;李震宇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黄芩对正常小鼠血清和肝脏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基于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单变量分析手段,比较正常小鼠与黄芩干预小鼠的血清和肝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给予黄芩后小鼠机体内源性代谢物发生了明显变化.与空白组相比,黄芩组小鼠血清中的10种代谢物含量发生变化,如3-羟基丁酸、柠檬酸、胆碱等含量升高,a-葡萄糖和β-葡萄糖含量下降;肝脏中19种代谢物含量发生变化,如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肝糖原、腺苷等含量升高,黄嘌呤等含量降低,这些内源性代谢物的改变涉及机体的糖代谢、旨肪代谢、氨基酸代谢等途径.结论:黄芩对正常小鼠机体代谢的影响不仅与其寒性有关,而且可能与其抗氧化、保肝、降糖等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可为黄芩的药性和药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黄芩水提物的代谢特征谱研究

    作者:赵保胜;董玲;刘洋;石任兵;徐暾海;翟华强;方敏;汪国鹏;傅筱梅

    研究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中紫外可检出成分的代谢过程.方法 ①运用HPLC-DAD技术建立黄芩水提物化学成分特征谱,进行其总体化学成分的并行即时监测;②肝门静脉采血,建立黄芩水提物入血成分特征谱;③腹主动脉采血,建立黄芩水提物血中成分特征谱;④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黄芩水提取物在大鼠无菌肠道的吸收,建立黄芩水提物肠吸收成分特征谱;⑤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分析比较大鼠肝门静脉入血成分、腹主动脉血中成分及肠吸收成分的化学成分特征谱,推断黄芩水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代谢过程.结果 分析的17种成分中,4种成分被肠道菌群代谢转化,未能吸收入血,4种成分不能被肠直接吸收,7种成分可被肠道直接吸收入血;血中出现的1种成分在黄芩水提取物中未能查见,推测其为肠代谢转化后新生的成分吸收人血.结论 采用大鼠肝门静脉入血成分、腹主动脉血中成分及肠吸收成分(离体翻转肠囊法)的HPLC-DAD化学成分特征谱分析比较法可以判定中药整体用药时所含化学成分的代谢过程.

  • 黄芩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因子对5种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影响

    作者:周国富;刘金欣;李晓娟;徐宁;朱文全;孟繁蕴

    目的:预测黄芩在中国的生态适宜区,研究生态因子对黄芩中5种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影响,为黄芩的栽培引种提供参考.方法:Maxent模型对黄芩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生态因子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黄芩的适宜分布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山脉和燕山山脉,以此为中心适宜程度向两边逐渐降低,黄芩中的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温度和降水的变异性密切相关.结论:得到了黄芩在中国的生态适宜区,初步探讨了生态因子对黄芩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

  • 光照对黄芩悬浮细胞内源激素与有效成分相关性的影响

    作者:陈顺钦;黄璐琦;袁媛;罗毓健;陈平;秦双双;杨兆春

    目的:研究光照对黄芩悬浮细胞内源激素与有效成分相关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源激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伴随着IAA含量的降低,黄芩苷含量也随之降低,两者变化曲线显著相关(r=0.972).相对较高的IAA含量和相对较低的GAs含量有利于黄芩苷的积累,而绝对的GAs含量在本研究中并没有表现出与黄芩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黄芩悬浮细胞有效成分与内源激素绝对含量以及相对含量具有相关性.

  • 不同来源黄芩种子抗旱特征比较

    作者:吴志刚;杨兆春;袁媛;马文军;李娜

    以20%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不同来源黄芩种子的抗旱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用20%PEG6000溶液分别处理8种来源的黄芩种子8h以上,对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各器官的长度进行测定.利用SPSS 13.0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不同来源种子抗旱性的分级.选择抗旱性差异较大的黄芩种子进行PEG处理,对其保护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 模拟干旱条件下,不同来源黄芩种子的萌发状态、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陇西来源黄芩种子的抗旱性强,而陕西渭南来源黄芩种子的抗旱性弱,且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是对照的2.73倍.结论 不同来源黄芩种子抗旱特征存在差异.

    关键词: 黄芩 种子 干旱胁迫
  • 黄芩ITS2条形码数据库构建及其种子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建立

    作者:刘金欣;魏妙洁;李耿;程硕涵;赵春颖;阿里穆斯;石林春

    目的:通过构建黄芩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2(ITS2)条形码数据库,建立黄芩种子DNA条形码鉴定新方法,保障黄芩种子基原准确.方法:收集黄芩对照药材、基原植物、生药材、公共数据库及其常见代用品的ITS2序列,构建黄芩DNA条形码数据库;收集62份市售黄芩种子样品,每份种子获取3~4条ITS2序列,基于BLAST方法、遗传距离法和邻接(NJ)系统发育树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共获得101条黄芩及其代用品的ITS2序列.黄芩的种内序列变异小于种间序列变异,黄芩、甘肃黄芩和粘毛黄芩在NJ系统发育树上分别聚为独立的支,可相互区分.共获得195条黄芩种子的ITS2序列,DNA条形码鉴定结果表明193条为黄芩序列,2条为真菌序列.结论:黄芩ITS2条形码数据库稳定可靠,可满足黄芩种子DNA条形码鉴定的需求.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黄芩种子的物种鉴定.

  • 四倍体黄芩D20生理指标与产量间关系

    作者:柴俊雯;郭柳;陈红刚;杜弢;连中学

    目的:通过对四倍体黄芩D20新品系与普通二倍体黄芩生理生化指标、光合效能及产量间关系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相关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使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光合指标;产量测定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6 m2(3 m×2 m),各小区移栽10行,行距20 cm,株距5 cm.结果:四倍体黄芩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二倍体,分别高出28%,2%,17%,除POD以外,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溶性糖含量则高出二倍体19%,MDA含量显著低于二倍体黄芩,说明四倍体黄芩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田间试验表明四倍体黄芩及二倍体黄芩根长度并无显著差异,平均都可达34 cm,四倍体黄芩根粗亦不及二倍体,但其侧根数多于二倍体,高可达8个,单根质量及总产量亦高于二倍体,增产量可达31.4%.结论:四倍体黄芩D20新品系由于染色体的加倍,使得植株生长势、抗逆性增强,保护植株少受病虫害侵害,从而间接影响药材终产量的增加;四倍体黄芩光合能力的增强可增加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而植物干物质的积累直接影响其产量.这一特性对药用植物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和较高的增产潜力.

  • 外源生长素对黄芩悬浮细胞有效成分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胡国强;陈顺钦;袁媛;伍翀;林淑芳

    目的:探讨外源生长素对黄芩悬浮细胞有效成分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稳定继代的黄芩愈伤组织在含有不同浓度NAA或KT的MS液体培养基悬浮震荡培养,光照16 h黑暗8h进行培养18d后,采用HPLC的方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内源激素的含量,以黑暗条件为对照.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加入0.2 mg· L-1NAA后,黄芩苷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未加入NAA时的2.56%,3.36%.②黑暗条件下,加入外源NAA后,ZR含量显著降低,但IAA,ABA和GAs含量变化不明显.③0.2 mg·L-1 NAA和不同浓度KT的协同作用对黄芩苷的含量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0 mg·L-1的KT作用下黄芩苷含量高,且黑暗条件下显著高于光照条件,达到2.13μg·L-1.结论:外源生长素不利于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的积累,0.2 mg·L-1 NAA+ 1.0 mg·L-1 KT的组合对黄芩苷的积累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基于文献挖掘的相恶药对“干姜与黄芩”配伍特点分析

    作者:吴嘉瑞;张宇晶;张晓朦;张丹;张冰;杨冰;金燕萍;俸润彬;盛晓光

    目的:探讨相恶药对干姜与黄芩临床配伍应用规律.方法:系统检索干姜与黄芩配伍文献,应用Office 2007中Excel进行数据贮存和分析,对处方中干姜与黄芩配伍治疗的疾病、用药剂量、配伍比例、剂型等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干姜与黄芩配伍处方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878例,90%),其次是外科疾病(52例,5%),妇科疾病(17例,2%)等;内科疾病中脾胃系病证705例(占内科疾病总数的80%),肺系病证63例(占内科疾病总数的7%),肝胆疾病46例(占内科疾病总数的5%);黄芩用量以10,9,6,15 g居多,82%处方中的黄芩剂量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内;干姜用量以10,6 g居多,95%处方中的干姜剂量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内.干姜与黄芩配伍用量比例以1:1多(36%).结论:相恶药对“干姜与黄芩”广泛应用于内、外、妇科等多种病证,两者寒热并举,相制而相成,适用于寒热错杂等病证.

    关键词: 相恶 黄芩 干姜 配伍
  • 鼻康片质量的研究

    作者:王宇;张昕

    鼻康片是由熊胆粉、鱼腥草、苍耳子、黄芩、赤芍等11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宣肺、通鼻窍的作用.方中熊胆粉为主药,含有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为该制剂有效成分,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样品中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含量.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赤芍、鱼腥草进行定性鉴别.

  • 黄芩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和质量标准评价

    作者:李琦;章军;崔文金;陈世涛;程锦堂;刘安

    目的:制备黄芩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其质量标准,为相关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制备黄芩饮片标准汤剂,计算黄芩苷的转移率和出膏率,建立黄芩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流动相0.2%磷酸水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0 ~ 20 min,47% B;20 ~40 min,47% ~ 87% B),柱温4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在所建立的制备条件下,黄芩苷转移率55.1% ~82.2%,出膏率28.6% ~43.8%,pH4.5 ~5.5.15批黄芩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结论:建立的制备方法稳定,质量标准完善,适用于黄芩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对标准汤剂而言,固定原料能够获得稳定性更好的产品.

  • 黄芩不同炮制饮片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作者:陈影;刘慧;李普玲;陈建红;李玲云;刘梦娇;麻印莲;张村;图雅

    目的:以黄芩苷为对照,对黄芩3种饮片(生黄芩、酒黄芩、黄芩炭)的多级红外特征图谱进行比较分析,为建立黄芩不同饮片无损、快速的鉴别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比较黄芩不同炮制饮片的红外图谱,发现其变化规律.结果: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各饮片的谱图十分相似;通过分析二阶导数光谱发现,炒炭之后1 357cm-吸收峰向高波数位移,1 296 cm-1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而生黄芩、酒黄芩中的1 413(1 408)cm-1峰,在黄芩炭中消失.二维红外谱图显示特征峰差异明显,在800~1 300 cm-波段,生黄芩有3个特征峰,1 078 cm-为大吸收峰;酒黄芩有4个特征峰,1 066 cm-1为大吸收峰;黄芩炭有3个特征峰,1 129 cm-为大吸收峰;在1 300~1 800 cm-1波段,各饮片均呈现出4个特征峰,其中大吸收峰生黄芩为1 576 cm-,酒黄芩为1 620 cm-,黄芩炭为1 558 cm-.结论:多级红外特征图谱法可用于快速有效地分析和鉴定黄芩不同饮片,为深入诠释黄芩饮片的炮制原理提供参考.

  • 黄芩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分析

    作者:彭亮;安衍茹;黄涛;张岗;胡本祥;王媛媛;赵停;颜永刚;杨冰月

    目的:研究黄芩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为其人工杂交育种积累资料.方法:采用碘-碘化钾(I2-KI)法,运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法测定黄芩花粉活力;采用I2-KI法测定不同贮藏方式、贮藏温度及时间对黄芩花粉活力的影响;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黄芩柱头可授性.结果:I2-KI,TTC法对黄芩花粉活力的检测效果一致,其花粉活力随散粉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为先升高后降低;开花后第4天的黄芩花粉活力达到高值,1d当中8:00~ 18:00的花粉活力均超过62%,12:00左右花粉活力强,为86.58%;花粉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下降趋势,因贮藏方法(干法和湿法)不同存在差异;黄芩柱头的增长速率于开花后第5天趋于稳定,第6天可授性强.结论:黄芩人工授粉的佳时期是开花后5~7d,可以采集开花后第4天的花粉对开花后第5~7天的柱头进行人工授粉杂交.

  • 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

    作者:付桂芳;冯学锋;格小光;李化;杨京玉;吴学良

    目的:黄芩药材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性比较.方法:药材外观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和解离组织显微特征比对,显微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外观性状区别:野生黄芩外表粗糙,色泽较深,栓皮脱落状,质地较轻,老根中心常枯朽状或中空;栽培黄芩一般较细,色泽较浅,外皮紧贴,有细纵纹,质地较重.显微组织区别:野生黄芩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呈切向排列,1~2年生栽培黄芩的导管呈径向排列;栽培黄芩的韧皮纤维和石细胞都较野生品大,经t检验,黄芩野生品和栽培品在韧皮纤维直径、石细胞的长径和短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黄芩野生品和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可以做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 黄芩延长因子1a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功能

    作者:林淑芳;帅凌飞;袁媛;杨兆春;陈顺钦

    目的:克隆黄芩延长因子1a全长cDNA序列,并分析温度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黄芩全长cDNA文库克隆黄芩延长因子1a,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利用RT-PCR分析温度对黄芩延长因子1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黄芩延长因子1a基因长1 672 bp,开放阅读框位于97~1 446,共449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延长因子1a结构域;高温和低温处理后,黄芩EF1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提高.结论:黄芩EF1a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黄芩生长代谢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了基础.

  • 黄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对柯萨奇病毒B3m 感染Balb/c小鼠心肌炎治疗作用

    作者:刘芳;王雪峰;南春红;闫丽娟;岳志军;孟宪生

    目的:探讨黄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对柯萨奇病毒B3m(CVB3m)感染小鼠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CVB3m诱导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用黄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对此动物模型进行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一般状态、存活率、心脏/体质量比值、心肌组织病理积分和心肌CVB3m病毒滴度情况.结果:3组药物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小鼠的一般状态、心脏/体质量比值、存活率及心肌组织病理积分,同时降低模型小鼠的心肌组织病毒滴度;柴胡组和配伍组心肌组织病理积分明显低于黄芩组;黄芩组的病毒滴度明显低于柴胡组.结论:柴胡在减轻心肌病理损伤方面作用显著;黄芩在抑制病毒增殖作用方面作用显著;配伍组药物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病理损伤作用.

  • 基于大鼠机体能量代谢生物标志物变化的黄芩药性研究

    作者:高鑫;陈平平;王喆;刘树民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黄芩及其拆分组分对寒、热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干预靶点及其代谢途径,通过整合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对各组分的药性进行归属,为黄芩合理用药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基于代谢组学角度对黄芩及其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以及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药效学评价.采用Unify软件对各组分中化合物进行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TOF-MS)与MarkerlynxTM软件进行互不交叉验证.通过UPLC-TOF-MS技术对黄芩干预的寒、热证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寒证模型大鼠鉴定出2-氨基马来酸等10个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其中黄芩全成分可减慢基因转录进程和促进色酪氨酸代谢过程.黄芩多糖可抑制谷胱甘肽代谢、能量代谢及三羧酸循环.黄芩苷元作用不明显.黄芩苷类能够对能量代谢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热证模型大鼠鉴定出色胺等10个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其中黄芩全成分可减慢核酸代谢和细胞代谢过程;黄芩多糖除了与全成分有相似的作用外,还能减慢葡萄糖代谢;黄芩苷元能抑制核酸代谢与糖代谢;黄芩苷类能够抑制核酸代谢.结论:黄芩对寒、热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作用呈现抑制的趋势,并且干预靶点不同,证明在其4段不同的药效物质基础组分中,全成分、苷类、苷元、多糖均为寒性.

  • 黄芩对血管性痴呆沙土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作者:闵冬雨;贾连群;张哲;王英;伊桐凝;关乐;李莹;杨关林

    目的:探讨中药黄芩乙醇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aD)沙土鼠的保护作用及抑制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方法:以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沙土鼠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VaD组、VaD+黄芩低剂量(25mg/kg)组、VaD+黄芩中剂量(50mg/kg)组、VaD+黄芩高剂量(100mg/kg)组,采用乙醇提取黄芩,腹腔注射给药,2次/d,共14d.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沙土鼠的学习记忆能力,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凋亡通路变化.结果:黄芩乙醇提取物能够增加提高沙土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Morris水迷宫中潜伏期时间(P<0.05,P<0.01),增加穿梭次数(P<0.05,P<0.01);减轻海马组织的病理性改变;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数(P<0.01),并且提高了Bcl-2/Bax的比值(P<0.05).结论:黄芩乙醇提取物能够改善VaD沙土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组织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Bax凋亡通路相关.

1751 条记录 6/88 页 « 12345678...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